【知识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四个基本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的四个基本规律
1 守恒规律
应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即得失电子守恒。
(2)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的原子数目不变,即质量守恒。
(3)在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的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
2 价态规律
(1)高低规律
若某物质由多种元素组成,其性质由这些元素性质综合体现,如HCl中H处于最高价态(+1价),Cl处于最低价态(-1价),故HCl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歧化反应规律
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和氮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 +NaClO+H2O。
(3)邻位转化规律(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拢而不交叉”,即
如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KClO3中+5价的氯元素不会转化为KCl中-1价的氯元素。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浓H2SO4与SO2不反应,因为二者中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为相邻价态,不存在中间价态。
3 强弱规律
两强生两弱原理
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与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反应,生成还原性较弱的还原产物和氧化性较弱的氧化产物。
其模型为
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亦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4 优先规律(反应顺序)
(1)当一种氧化剂遇到多种还原剂时,还原剂按还原性先强后弱的顺序参与反应。
如把Fe -Al 合金放入稀盐酸中,由于Al 的还原性强于Fe ,所以Al 先反应,当Al 反应完全后,Fe 开始反应。
再如,将Cl 2通入FeBr 2溶液中,Cl 2能氧化Fe 2+、Br -,由于还原性Fe 2+>Br -,所以Fe 2+
先被氧化,若Fe 2+全部被氧化为Fe 3+后仍有Cl 2剩余,Br -再被氧化。
(2)同理,当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时,氧化剂按氧化性先强后弱的顺序参与反应。
如Fe 与CuCl 2、HCl 的混合溶液反应时,Fe 先与Cu 2+反应,后与H +反应。
典例详析
例5-18(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Cl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 .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 .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D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解析◆HCl 中氢元素为+1价,在反应中可以得到电子,具有氧化性,氯元素为-1价,在反应中可以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因此HCl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A 正确;处于中
间价态的微粒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 2+
、均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B 23SO
错误;氧化剂能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在反应中被还原,还原剂能够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在反应中被氧化,故C错误;同种物质可能既失去电子又得到电子,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可能是同一种物质,如氯气与水的反应,故D错误。
答案◆A
例5-19(吉林长春实验中学期末)
已知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有NaClO、NaClO3、NaCl,若生成的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5∶1 B.1∶5 C.5∶9 D.9∶5
解析◆
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设二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1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4 mol×1+1 mol×5=n(NaCl)×1,解得n(NaCl)=9 mol,所以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mol∶9 mol=5∶9。
答案◆C
例5-20
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被置换出来的是()
A.Mg B.Cu
C.Ag D.H2
解析◆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Ag+>Cu2+>H+>Mg2+,故首先被置换出来的是Ag。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