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通育271选育技术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种选育
Vol.52
No.3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有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1]。

20世纪80年代,
水稻育种家提出高产、
优质、多抗综合育种目标,使得常规稻育种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在米质、抗性等方面虽有改进,在产量上却未能获得新的突破,其根本原因是水稻优良基
因缺乏相互交流与渗透,高产关键基因有待进一
步发掘。

马唐()属禾
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在我国分布于西藏、四川、新疆、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河南及安徽等地[2]。

马唐的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而粗纤
维含量较低,营养价值较高[3]。

通化市农业科学研
究院利用复态导入法成功将野生植物马唐的优良
基因导入到水稻中,创制崭新丰富的转马唐优良育种材料,以此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实现育种突破,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型水稻新品种通育
271。

现将通育271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等介绍如下。

1品种来源
通育271是以通育245为母本、自选材料
GM125(以通35为母本、禾本科野生植物马唐为
父本进行远缘杂交,
经8代自交材料)为父本杂交得到的F 1为父本,再以通院515为母本进行复交,后代经自交8代选育而成。

2选育经过
2009年夏以通育245为母本、以自选材料
GM125为父本进行单交,得到F 0代杂交粒;2010
水稻新品种通育271选育技术报告
初秀成,邱献锟*,赵剑峰,岳
杨,由志强,赵卫东,赵基洪
(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吉林梅河口
135007)
摘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野生植物马唐的优良基因育成中晚熟水稻新品种通育271。

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稻瘟病,米质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2020年通过吉林省审定。

从播种育秧、插秧、施肥、管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通育271;选育;高产栽培技术;马唐中图分类号:S511.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737(2022)03-0041-03
Report on Breeding Technology of New Rice Variety Tongyu-271
CHU Xiu-cheng ,QIU Xian-kun*,ZHAO Jian-feng ,YUE Yang ,
YOU Zhi-qiang ,ZHAO Wei-dong ,ZHAO Ji-hong
(Tonghu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Meihekou Jilin 135007,China)
Abstract:A new rice variety Tongyu-271was developed by Tonghu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using the excellent genes of wild plant Crabgrass.This variety has high yield,high quality and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The rice quality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hird grade japonica edible rice varieties.It was approved by Jilin Province in 2020.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and introduced from sowing and breeding,transplanting,fertilization,water management,disease,insect and grass control.
Key words:New rice variety;Tongyu-271;Breeding;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Crabgrass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收稿日期:2021-02-02
作者简介:初秀成(1972-),男,研究员,从事水稻育种工作。

*通讯作者:邱献锟(1984-),男,副研究员,从事水稻育种
工作。

41--
初秀成等水稻新品种通育271选育技术报告品种选育
年春种植,得到F1代单株。

2010年夏以通院515为母本、以上述F1为父本进行复交,复交后代出现分离,采用系谱法对分离后代进行鉴定选择,详细如下:F1(2011年)田间鉴定选择优良单株23个;F2(2012年)田间种植23个株系,秋季选择优良单株38个;F3(2012年冬)进行海南加代,田间种植38个株系,成熟后选择优良单株17个;F4(2013年)田间种植17个株系,秋季选择优良株系11个;F5(2013年冬)进行海南加代,田间种植11个株系,成熟后选择优良株系7个;F6~F8(2014~2016年)选择优良株系进行米质分析、产量比较、田间抗性鉴定,同时进行病圃鉴定试验,其中1个品系表现突出,于2016年选育而成,品系代号通育271。

2017年参加吉林省水稻品种筛选试验,2018~2019年参加吉林省水稻品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202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稻20200020。

3特征特性
3.1生育期
在吉林省内旱育稀植等方式栽培条件下,通育271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41d,需≥10℃积温2820℃左右。

3.2主要农艺性状
株高93.7cm,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有效穗数19.1万穗/667m2,穗长19.2cm,紧穗型,平均185.9粒/穗,结实率89.0%,谷粒椭圆形,颖壳黄色,无芒,千粒重21.9g。

3.3米质
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依据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检测,通育271糙米率82.4%、精米率75.1%、整精米率67.7%、粒长4.2mm、长宽比1.5、垩白粒率14%、垩白度3.6%、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5mm、直链淀粉含量14.6%,米质达到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

3.4抗逆性及抗病性
通育271灌浆速度快,活秆成熟,抗早衰、抗低温冷害,抗逆性强。

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7~2019年连续3a抗病性鉴定,通育271苗瘟表现中抗(MR)、叶瘟表现中抗(MR)、穗瘟表现中抗(MR),纹枯病表现中感(MS)。

4产量表现
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产量鉴定,通育271连续2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904.9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773.8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9%。

5高产栽培技术
5.1播种期与播种量
在吉林省4月5~15日为最佳播种期,旱育秧播芽籽150g/m2[4],机插盘育苗播量100g/盘,手插盘育苗播量60g/盘,隔离层育苗播量300g/m2,抛秧盘育苗播量3~4粒/孔。

稀播育壮秧,到3.5叶期保证带分蘖1~2个/株,秧苗素质最佳。

5.2插秧期与插秧密度
一般情况下,5月23日吉林省平均温度可达到水稻分蘖临界温度(17℃),因此5月17~30日为最佳插秧期。

行株距采用30cm×(15~20)cm,3~4株/穴[4],产量最佳。

5.3施肥方法
采用氮、磷、钾配方施肥,三者比例为1.5∶1∶1,施用纯氮(N)150kg/hm2、磷肥(P2O5)100 kg/hm2、钾肥(K2O)100kg/hm2。

其中,氮肥按照底肥占60%、蘖肥占30%、穗肥占10%的比例分期施用;磷肥100%作底肥;钾肥50%作底肥,50%作穗肥[4]。

5.4水分管理
分蘖期以深水护苗、浅水促进分蘖为原则,6月末至7月初排水晒田,增加土壤含氧量,控制无效分蘖。

孕穗期至成熟期以增加土壤空气、增强根系活力为主要目的,灌水以浅灌干湿交替为主,7月中下旬日均温度在17℃以下时,灌20cm以上的深水可减轻障碍性冷害。

收获前不宜过早排水,提前20d排水即可[5]。

5.5病虫草害防治
插秧前3~5d苗床施药防治潜叶蝇,做到带药插秧。

本田以化学除草为主、人工除草为辅,插秧前3~5d化学药剂第1次封闭除草,插秧后15~20d化学药剂第2次封闭除草,7月上旬本
(下转45页)
42 --
3.5品种根多、根长、根壮活力强,抗逆性好
试验研究发现松辽677品种比对照吉玉粳品种根系多2条,根长多出3cm,大维管束1个,白根多,且粗壮,增强了植株抗逆性,为高产丰收提供了保障。

4栽培技术要点
播种期:4月中旬播种,大棚旱育苗,播芽种子250~300g/m2,稀播育壮秧[4-5]。

插秧密度:5月中下旬插秧,30cm×(16~17) cm,每穴插基本苗4~5株,利于发挥有效分蘖率。

合理平衡施肥:施纯氮(N)165~180kg/hm2,按底肥:蘖肥:穗肥=5:3:2比例施入;施纯磷(P2O5)100.5kg/hm2,全部做底肥施入;施纯钾(K2O)80kg/hm2,70%用做底肥,30%用于水稻拔节期追期。

灌溉技术:科学灌溉采用浅—深—浅灌溉方式,浅(返青分蘖期保持水层3cm)深(孕穗期保
持水层5~6cm)浅(灌浆期保持水层2~3cm),生育后期间歇灌溉,收获前15~20d停水。

适时收获:9月末10月初,田间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即可收获。

适应区域:吉林省除通化地区外的中熟稻区均可种植。

参考文献:
[1]单平义,宋双,柳丹,等.水稻新品种蒙松138选育技术报告[J].北方水稻,2019,49(4):55-57.
[2]张学军,徐正进.水稻个别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5):362-364.[3]杨福,梁正伟,王志春.水稻新品种东稻4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J].作物杂志2011(2):111.
[4]王才林,张亚东,朱镇,等.优质水稻新品种南粳46的选育与应用”[J].中国稻米,2008(3):38-40.
[5]周明旭,张云江.水稻新品种龙粳43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14,44(3):65-69.
(责任编辑:宋双)
(上接42页)
周波等水稻新品种松辽677选育技术创新探析品种选育
田排干水喷施触杀型化学药剂并结合人工除草。

6月上中旬注意防治稻水象甲,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

生育期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田间出现零星叶瘟则立即开始用药防治;穗瘟以预防为主,一般在出穗始期防治1次,齐穗期再防治1次,效果最佳。

6适种区域
通育271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吉林、长春、通化、松原、辽源、延边等中晚熟优质米稻区种植。

参考文献:
[1]李初军,刘建萍,贾丽颖,等.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J].中国种业,2007(1):11-12.
[2]中国植物志.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DB/OL].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CNFlo-ra/SearchResult.aspx?id=4924,2021-4-27.
[3]贾慎修.中国饲用植物志(第五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1995:22-25.
[4]初秀成,赵基洪,邱献锟,等.优质高产抗病食味型水稻新
品种通育269选育技术报告[J].北方水稻,2019,49(6): 48-49.
[5]赵卫东,邱献锟,由志强,等.水稻新品种通育263选育技
术报告[J].北方水稻,2014,44(4):66-67.
4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