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设计》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执笔人:晏永飞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机电一体化设计
2.课程英文名称:Mechatronics Project
3.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
4. 总学时:32学时
5. 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专业技术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典型的控制算法、驱动执行单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与解读具体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能力,使得学生将以前或同时学习的其他机械类或电工、电子、计算机类的相关课程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达到融会贯通。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1章总论(2 学时)
了解机电一体技术发展过程和所涉及学科门类;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构成及构成要素的相互联接方法;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设计考虑和评价的方法、设计类型、设计程序、设计准则和规律。
第2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部件的选择与设计(8学时)
了解滚珠丝杠副的组成、特点、典型结构及支承方法;掌握齿轮传动副齿侧及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的调整与预紧方法;掌握滚珠丝杠副的选择方法;掌握齿轮传动比的匹配选择及各级传动比分配原则;了解常用的挠性传动部件和间歇传动部件;了解导轨副的组成、种类及其应满足的要求;掌握滑动导轨副的结构及其选择方法;掌握圆柱支承设计方法;了解轴系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第3章机电一体化系统执行元件的选择与设计(4学时)
了解执行部件的种类、特点及基本要求;掌握步进电动机的硬环控制与驱动方法;掌握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调速驱动系统原理;
第4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微机控制系统的选择与设计(7学时)
了解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了解微机的系统构成及种类;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
构特点、扩展存储器方法、I/O口的扩展方法及键盘和显示器接口电路;掌握光电隔离电路设计和信息转换电路设计(包括弱电转强电电路、数字脉冲转换电路、D/A(A/D)转换电路及电量转非电量电路);了解检测传感器的分类和基本要求;掌握传感器的微机接口方式;
第5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元、部件的特性分析(4学时)
掌握机械系统特性线性与非线性变换的一般表示方法;了解变换机构及其运动分析;掌握负载力(或转矩)向输入端的换算方法及机构内部摩擦力的影响;了解典型传感器和执行元件的特性分析;掌握凸轮曲线理论;
第6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电有机结合分析与设计(5学时)
掌握负载的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负载转矩换算方法;掌握执行元件和减速比的匹配选择及各级减速比的分配原则;掌握半闭环、全闭环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主谐振频率计算方法;了解PID调节及其传递函数;
第7章常用机械加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改造分析与设计(2学时)
了解传统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分析及设计方法。
四、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实验完成情况、课堂听课纪律及积极性。
期末考试理论试卷为100分,考试内容为本课程所讲授的重点和难点。
五、成绩评定
总成绩=平时考核成绩×15%+期末考试成绩×85%
成绩分布:100~90优秀;89~80良好;79~70中等;69~60及格;59以下为不及格。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重点培养学生在需求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包括根据工程需求构造应用系统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张建民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 2001年出版
八、其它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是在《机械制造装备及设计》、《电工学》、《机床电器自动控制》、《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中的测试技术》和《微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基础上,对于囊括机械、电子技术的机电综合系统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其中《机械制造装备及设计》、《机床电器自动控制》和《微机应用基础》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除了加深先修知识的理解以外,重要的是掌握机电结合、机电综合应用方面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填补交叉部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