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之间写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圆之间写人生
第一篇:方圆之间写人生
方圆之间写人生
古人喜欢把大智慧融进琐碎生活里。
小小一枚铜钱,外圆内方,刚柔并济,说尽人生哲理。
为人处世,应当有方的棱角,也该有圆的柔和。
这样才能尽展才华,书写精彩人生。
方是人的节操与个性,圆是人的豁达与包容。
没有方,圆便流于媚俗;失去圆,方则显得张牙舞爪,正如没有方孔和圆边的铜钱无法存世。
这外圆内方的铜钱该在子瞻的手中呆过。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是文士无法摆脱的宿命。
苏轼的一身傲骨在乌台诗案中被折断打碎,却又在黄州圆融的月光下愈合重生。
此时的苏轼依然不羁,依然清高,但他的个性已然抽枝吐芽,在名为豁达与包容的绿荫中坚定地伫立。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泊,“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他成长的温厚包容,内心却仍坚守那一份方的执着,这样的苏轼才得以真正不朽。
个性之方与包容之圆本就该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成就大写的“人”。
方是追梦的坚定不移,圆是方法的变通。
圆成就了方的坚持与执着,方是圆的动力与方向。
罗崇敏的心中也有这么一枚朴素的铜钱。
它是他改革之路最好的见证。
“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他锐意改革,将“改革”二字写成梦想,挥洒间尽显“方”的棱角。
但面对改革“深水期”的现实,又是“圆”的谨慎与变通引领他走得更远。
大胆假设,小心下刀,他一点点切开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病。
而改革的理念也以温和而坚定的姿态,和小小的铜钱一样在社会中传递,在人心中成长,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处世之道也应当方圆共济,如此方可成就真实的“梦”。
个人需要方圆的相辅相成,一个民族亦如是。
纵观中华历史长河,有魏征大胆直谏的方,便有长孙无忌深谋慎
思的圆;有张居正锐意改革的方,便有申时行调和中正的圆;有法家严冷不阿的方,便有道家清净自然的圆;有顾准“拆下肋骨作大炮”般悲壮的方,便有邓小平“三进三出中南海”般理性的圆……盛世也好,乱世也罢,方与圆的对立统一是开创辉煌的大神,是驱散黑暗的星辰。
铜钱的圆与方可以是贫寒者温饱的来源,富贵者家财万贯的根基,更是民族智慧的传递,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今天,这是我们应当深思的。
“上善若水任方圆”,方与圆缺一不可,殊途同归。
它们是人格的两个方面,追梦的两个条件,民族生存的一种哲思。
心怀光明,把握分寸,方圆之间,大可天地任我遨游,书我精彩人生!思方行圆,止于至善
孔子春游,感慨于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禁叹曰:“斯善矣!”人生岂不如是?人性如水,遇强暴淫威能方正耿直,遇良善小弱能柔和谦卑,方圆并济,才能止于至善之地。
“民族之魂”鲁迅,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铮铮信条。
先生如椽巨笔,批专制,倡民主,刺人心,济世救人。
他的方,是不屈服于国民政府的恐吓威胁,敢说真话,表真心;他的圆,是爱生如子,极力庇护受追捕的学生,不辞劳苦,不怕牵累。
而他之所以为,是因为他炽热的心中燃着对民族的爱、对青年的爱、对祖国未来的爱。
思方行圆,方圆并济,成就了鲁迅的大爱与至善。
“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愿化春泥”的朴素言语。
在民智初开的年代,他毅然挣脱旧家庭的束缚,与封建礼教抗争,追逐广阔新天地;在人心最黑暗、浑浊的年代,他坚定信念,不弃光明,始终苦中作乐,不屈服于时运的不公;而晚年的他,更是写成《随想录》浩浩长卷,剖析自己,点亮希望的星星之火。
他的方,是不屈于强权的抗争;他的圆,是心系于百姓的奉献。
他之所以为,是因为心中对光明的坚守,对未来的憧憬。
思方行圆,方圆相济,成就了巴金的奉献与至善。
然而有一类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违背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最终只会自取灭亡、遗臭万年。
郅都不懂爱民如子的善心,一味迎合汉武帝,严刑酷法,杀人如
麻,终被写入《酷吏列传》,受人诟病。
他的确“方”,方得刚正古直令人敬畏;而缺了这“圆”,“方”只会被打得棱角尽失,难以为善。
方圆之道,在于心中所思,手中所行。
方圆之道,尽在方寸之间。
我不禁想起西子湖畔,雷峰塔下压着的传说,法海之所以被人民诟骂,或许正是因为他过于方正,不肯行圆。
最终拆算了白娘子和许仙,可惜他终日对着门前的西湖之水,竟没有懂得这人性如水,思方行圆之道。
善心当以方为桨,以圆为舟,不畏风浪,普度众生。
思方,行圆,止于至善。
方圆人生
四方天地,混圆苍穹。
自商代开始便有方圆记载,也是宇宙相息的记载。
后又有以极生卦以卦生象的太极周易之礼,展现出方圆的人生乾坤。
宇宙尚且方圆,人亦方圆。
是约束是自由?是人格亦或信仰都条条框框无穷尽。
而方圆人生则是物尽其美人尽其用。
方圆人生,只为规划取舍,赢得成功。
牛奶的方盒子只为能铺满货架,矿泉水的圆瓶子只为能装更多的水,物尽其美,找到自己的方圆。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这句话差点断送中国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前程。
刚赴德留学的他,深信导师的话,整日将自己关在实验室,但因手拙且对实验把握不够,常被周围的同学嘲讽。
正当他深陷学业低谷的时候,帕尔斯的出现,带他走出深山。
转攻理论物理的他以其敏捷的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为我国拿下首个诺贝尔奖。
每个人总有自己的形状,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方圆。
方圆人生,调整自己,极尽内心之美,方能赢得另一片的成功。
方圆人生,若没有适宜的容器,方则寸步难行,圆则滚滚向前却不知所止。
鸡蛋的运输需要放在鸡蛋架上以方包圆,才能安全。
若抽掉鸡蛋架后果可是真正的蛋碎了。
年年高考,年年掉证。
若被人拾取,也就大事化小结束了,但一名叫白娅倩的考生却意外的忙。
月初的一条微博引人注意,某考生又掉证,好心人层层转发。
当正能量传递的同时,却有人想借能量干些非法勾当,谎称一位白娅倩
的考生遗失准考证,希望有人能取得联系,电话拨通后却是“钓鱼短信息”的通知,这样大家才知道上当了……
人之初,性本善。
本来圆满的好心却被塞进坏心的暗箱,只感到空荡荡的伤心与对社会的失望。
方圆人生,我们需要方圆规划,看清自己是方是圆,亦要找个适当的容器传递内心。
当方圆被打破,便内在无实空洞。
方圆人生,找准自己的方圆,换取适宜的成功。
转换其方圆,感受社会的正能量,弃其糟粕,正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人生方圆,方圆人生。
处世思方圆
曾经看过一篇很有哲理的童话故事:兔子爸爸妈妈经常告诫儿子古利特:“兔子不吃窝边草”!他们肚子饿了,宁肯到很远的地方找草吃;也决不吃窝边草,有一次,爸爸妈妈出远门了。
儿子古利待玩了一天,又累又饿,卧在窝边把草啃了一口……草们抗议说,:“喂,我们是你的朋友呀,你怎么伤害自己的朋友呢?”古利特说:“你们不过是丛草,怎么能称是我的朋友呢?”草们说:“如果没有我们的遮挡掩护,你时时都会面临危险啊!”古利特听了很不高兴,赌气地几口就把身边草啃了、刚啃完,天上的老鹰就发现了他,要不是跑得快,命就丢了、跑进窝中,惊魂未定,又被狐狸叮上了,他只好从家中逃走,钻进阴暗潮湿的地下洞里,几个月以后,窝边草又长高了,他才又回到自己的家中。
从此,儿子古利特才真正懂得了:“谁伤害了朋友,就等于伤害了自己。
” 我时时在想,以论坛为平台,以真诚为基础,相互关系,互相倾诉,把思乡情绪转化为建设富强美丽家乡的一种动力,提出好的建议,找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把在外学到、听到、看到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回家乡,这本身就在给政府分忧,给领导解困的善事!因论坛这个平台,把大家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一起,论坛是一个大家庭,网友才是论坛生存的脊梁。
“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
方外有圆,圆中有方,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才能无往而不利。
生活告诫我们:真诚待人,平淡处世,这才是为人之根本;真言强压、直话计较,处处以已为中心者,哪怕壮志凌云、聪明绝顶,
也往往落得壮志未酬泪满襟的后果。
为了人生目标的实现,为了顺顺坦坦地生活,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妥协、灵活面对。
然而,只“圆”不“方”,是一个八面玲珑、滚来滚去的“0”,那就失之滑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下场。
“方”是人格的自立,原则的坚守,追求的扞卫,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方”可“圆”,就是要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
可进可退。
在现实生活中,该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必须尊守一定的规则。
比如论坛如今的发贴、删贴、屏蔽等现象,各位在履行你手中的权力之时,可曾想到你将面对是你的客户、你的脊梁,他们的心理将是面对何等的滋味?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心有多大,论坛就有多大!只要我们每个人遵守政府的法令法规,履约好论坛的管理条款,无论难易,当履行的一定履行。
如果一味地投机取巧、“方圆”就变成“圆滑”,别人到时一定要把方圆之术和“循规蹈矩”很好地结合到一起,既要遵守规矩,又不失之圆滑,既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又要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你的人生就达到了理想境界,不论在何时、何地,你都将拥有一个和谐的罗田、和谐的论坛和谐的人生!方圆之道
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
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
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绕过去。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但一个人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愿与这种人打交道呢?从而揭示出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的道理。
“方”的确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人的外在是内在的一种反映,内心没有的东西,外表就无法显露;内心有了,外在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
人的心灵杰出,行为才可能杰出;人的内心美好,气质才会美好。
人的气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内在品质决定。
正如军队,做参谋的,只需要有计谋,但起决定作用的司令官,却要有威望、魄力、具备优秀的品质。
对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决定人生成败的却是品质。
“圆”是处世之道,
有位记者向香港着名歌星邝美云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读书时成绩很差,你是否很笨?”个问题的确棘手,可邝美云的回答却发人深思。
邝美云是这样回答的:“注意到没有,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二流的干什么呢?他们中很多人却当了那些工程师、律师、医生的老板。
” 成绩一流的打工,成绩二流的却当老板,为何如此?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之道。
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为人处世,会有效说话,推销自己。
如幸福的家庭并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潇洒,幸福的家庭正在于双方彼此尊重体谅,关系融洽和谐。
美国着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曾这样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你对邻居说:“我家有一盆花,你帮我修剪一下吧?”邻居可能不会乐意帮你。
但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我发现你家的花修剪得特别漂亮,你在这方面造诣很高,我家有一盆花,你能不能教教我,看怎么剪才漂亮?“对方一定
就会高高兴兴地帮你剪花了。
同样一件事情,说话的方法不同,导致的结果就截然不同。
这就是技巧的作用。
一个人失去金钱,损失甚少;一个人丧失健康,损失甚多;一个人失去勇气,则失去一切。
从前,有一位聪明的国王召集了聪明的大臣,给他们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古今智慧录》,将世界上最聪明的思想留给子孙。
”这些聪明的大臣离开国王以后,工作了一段很长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洋洋12卷的巨作。
国王看了说:“各位先生,我相信这是古今智慧的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读不完。
把它浓缩一下吧!”这些聪明的大臣又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工作,几经删减后,变成了一卷。
然而,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再浓缩。
结果这些聪明人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然后缩为一页,再变为一段,最后则变为一句。
聪明的国王看到这句话时,显得很得意。
他说:“这真是古
今智慧的结晶,我们全国各地的人一旦知道这个真理,我们大部分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句凝聚世界上最聪明思想的话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 我喜欢一个老人的故事。
有一次,几头猪跑了。
经过几年以后,这些猪变得越来越凶悍,甚至威胁经过那里的人。
几位经验丰富的猎人很想捕获它们,但这些猪却狡猾得很,从不上当。
一天,一个老人领着一匹拖着两轮车的毛驴,走进野猪出没的村庄。
车上装的是木料和谷粒。
老人告诉当地的居民说他要帮助他们捉野猪。
他们都嘲笑他,因为没有人相信老人能做那些猎人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两个月以后,老人又回到村庄,告诉居民,野猪已经被他关在山顶的围栏里。
居民奇怪地询问他是怎样捕捉它们的,他说:“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野猪经常出来吃东西的地方。
然后我就在空地中间放少许谷粒作为陷阱的诱热饵。
那些猪起初吓了一跳,最后,还是好奇地跑过来,由老野猪带头开始在周围闻味道。
老野猪猛尝一口,其他野猪也跟着吃,这时我知道我能捕到它们了。
第二天我又多加一点谷粒,并在几尺远的地方树起一块木版。
那块木板像幽灵一样,暂时吓退了它们,但是白吃的午餐很有吸引力,所以不久之后,它们又回来吃了。
当时野猪并不知道,它们已经是我的了。
此后我要做的只是每天多树几块木板在谷粒周围,直到我的陷阱完成为止。
每次我加进一些东西,它们就会远离一阵子,但最后都会再来‘白吃午餐’。
围栏做好了,陷阱的门也准备好了,而不劳而获的习惯使它们毫无顾忌地走进围栏。
这时我就出其不意地把它们捕捉了。
”这就是白吃午餐的代价。
《方与圆》能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人性,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更好些。
自然界的法则便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社会竟争更为残酷,不学点生存手段如何立足,这好比我们学游泳时的救生圈,能让我们在水中游任有余.方与圆教我们的是圆通,而不是圆滑;是善变,而不是狡滑.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为人做事不讲究方法,将会碰得头破血流,寸步难行。
一个人如果过分圆滑,八面玲珑,事事都想占便宜,必将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
人生的巧妙就在于能方能圆,方圆合一,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
自如,游刃有余,掌握生活主动权,赢得广阔的生存空间。
我的方圆观
何谓方圆?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看法。
用数学的语言来解释:方是等边矩形,圆是与圆心等距离的点的集合。
而在我的眼里,方圆并非两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是两个外延无限宽广的哲学概念。
首先。
方圆,是性别。
男人是方,女人是圆。
男人看世界充满曲折;女人看世界充满圆满。
男人崇尚的是轮廓清晰的正直,女人追求的是圆圆润润的温柔。
男人要掠夺的是方方的城池,在事业上扬名立万。
女人要掠夺的是圆圆的铜板,在生活中享受安逸。
方形与方形之间可以无缝交汇,因此男人可以拥有N个两肋插刀的哥们。
圆形与圆形之间只可能有一两个交点,因此女人只能拥有一两个闺蜜。
方形的周长,是一道简单的数学算式,圆形的周长,是一个复杂的数学理论,即使电脑也无法精确计算出标准答案。
如果说π=3。
14(三点腰四),那么我的理解是:三点寓意女性的美丽,腰是女性丰姿绰约的核心,四也许是轿车的车轮个数,也许是寝室的谐音,但无论房子以后车子,那都是很多女性的追求。
圆周率冥冥中似乎在以隐喻的方式诠释一道算式:女人=圆。
其次,方圆是社会。
方是法律,圆是生活。
法律其实就是一个方方框架,她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装在正方形里面的内接圆,内接圆再大,也不可能突破正方形的边框限制。
这说明:生活允许自由,但自由的幅度是在法律框架内的个性选择。
按照数学的理论,内接圆与正方形最多只能有四个交点。
我认为:上方的交点寓意扩展,社会容许我们自下而上推动法律框架的扩展,但在法制框架实现扩展前,我们只能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生活;下方的交点寓意挖掘,社会容许我们挖掘法律的空隙,但挖掘行为不能洞穿法律底线。
左边的交点寓意抗争,社会容许我们对法律进行抗争,但抗争必须以法律框架的边线为壁垒,不得突破。
右边的交点表示维护,法律规限内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以框架的右缘交点为目标,不能逾越。
很多人也许都会做过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给你一条绳子,用绳子围成一个矩形,什么时候矩形的面积最大?答案
很简单,当你用绳子围一个正方形的时候,面积最大。
其实,如果将正方形的边长对等寓意为法律的公平,只有公平的法律才会创造最宽广的社会空间。
第三、方圆是一种服务。
方是服务范畴,圆是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服务的范围往往是棱角清晰的“方”。
但服务的意识却是没有尖角的“圆”。
以近日轰动全国的厦门公交纵火案为例,就目前所披露的信息,纵火者陈水总行凶的诱因是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缺失造成的。
也许,有关部门不受理陈水总社保申报,符合政府服务范畴的“方”。
但是,对于陈水总这样一个特殊的服务对象,缺乏服务意识上的“圆”则变成诱发悲剧的导火线。
中央倡导服务型政府,其核心是“圆圆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方方的”服务范畴。
所谓上善若水,服务型政府的服务就应该象水一样富有容器适从性,遇见方形的对象,提供方形的服务,遇见圆形的对象,提供圆形的服务,遇见不规则的服务需求,就应该以超常规的服务意识,提供N边形服务。
这一点,对于所有从事服务工作的从业者而言,都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理解方圆,其实就是理解世界的一个过程。
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诠释,方与圆是一对矛盾。
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笔者才疏,阅世有限,粗浅观点,难免谬误,祈蒙指正。
百川滂沱,终归于海
春因花而明媚轻抚,夏因风而狂飙奔放,秋因月而皎洁素雅,冬因雪而冰凉寒骨,人如曲曲折折的溪流在四季的轮廓中来来回回。
总而言之,百川滂沱,终归于海,落叶缤纷,终归于根,事物的形形色色离不开它的本,更离不开它的根。
一望萧然意远,旷达怡静。
看似飘渺横纵的外景,到了柳三变手中,一下变得那么得心应手,老气横秋。
一夜寒梦,吹不走昨晚的寒蝉凄切,“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觉高。
”一身清风,半世飘泊,你将归去何方,你的根将扎在何处。
长安,也许是你再回首处的烟花之地。
歌舞升平的长安使你在命运间徘徊,你不再是那位风流才子,你的国度,你的国都不再是你的天堂,而是你失意的故乡,梦依稀,只有“舞低杨柳”、“春风和煦”、“柳岸花落”,是你永恒的
家,是你亘古不变的根。
在寥落之际,你只能倾听“长安古道的萧萧马蹄”凝眸处,不再依恋,轻舟小泛,古寺清梦,再次踏入你未卜的岁月之梦。
黑暗与光明并存,恐慌与希望同行,双目失明的荷马依然清歌幽唱,他的根在哪里?是他的《荷马史诗》还是他不朽的挣扎,弹着古老的竖琴,站在古老的战场,一个硝烟余灭、尸体纵横,埋着古人的战场,唱着古老的葬歌歌颂着英雄奥塞德和特洛伊战争,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也就尽收于他波澜壮阔的心里,他的根在他的心田,在他未赴的古战场。
似枯枝卷入漩涡,似鱼肉陈于刀俎,一位老人于花甲之年远离国土,只为续写使命的传奇。
孙必干,一位鬓白的老人,瞿铄毅然,他涡漩在死生之际,只为挽救脆弱的生命,蓦然回首,多少年风霜雨雪,多少年朝思暮想祖国的人民,祖国的国土,而在他前面却是他必赴的使命,在他身后,则是他骄傲的祖国,根在哪里,在他永不变的使命之中,在他泪痕满面的脸上,早已看出祖国的根埋藏在他心底。
历史的烟雨湮没在浩淼之中,人们在历史的索居中泯灭、苍老。
而惟一不变的是他们心中的根。
归去来兮
“不是乡愁,没有离乡;不是情怯,没有近乡;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
”踏上这阔别近六十年的土地,李敖写下了这段话。
他没有回来,因为他不曾离去,他的根在这里,同对岸的人们一样。
人们没有忘记,也不许忘记,即使在破晓之前,母亲也从不会舍弃儿子。
只有回归者,才会明白,流亡后返国的阿拉法特俯身亲吻大地的心情,这不是所谓作秀,而是心灵与祖国的交接;这不是无聊的仪式,而是与命运抗争的结果。
地球是圆的,我们终有一日要回到归根之处。
西尔斯酋长早就责问过白人“你们怎么能把大地的温馨卖掉”,这些死后漫游天际的白人,永远无法明白什么是落叶归根,在没有历史的掠夺下催生出的高速发展,最终会走向灭亡,而“危险先生”(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为美国总统布什取的别号)就是文明时代恐怖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