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园林的分析比较
中西方园林景观比较
01
西方园林以规则式为主流,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02
1
采用的是焦点透视,讲究几何对称,规则,一览无余。 以建筑物为主体,园林是建筑的延伸,是一座躺着的建筑,用植物建造的建筑。是一种开放式园林。
山随水转,水因山活
曲径通幽
西方园林
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 ; 西方园林着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衡和对自然地控制; 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 西方园林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 以规则式为主流 ,讲求的是一览无余。
用规则的几何图形表现人工的自然,以中轴对称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将水池、喷泉、雕塑、花坛、道路、广场、树木等要素按照建筑的法则来设计安排。
往往都有一条宽大笔直的中轴线,园路都成一定的几何形状,以主体建筑物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或者环绕。
西方园林:
1
追求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移步换景,园路一般都曲折、小巧隐蔽。 非常独特的廊桥的设置,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是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东方园林 :
2
园路的设计
西方园林:
01
主要欣赏石头的自然姿态,中国园林在选石上讲究:瘦、陋、透、丑、皱。以石叠山,还原自然山川的真实面目。很多时候一块石头就能成为一景
东方园林 :
02
石头的运用
02
01
东方园林讲究小桥流水,欣赏水的本质,声音,力求再现真实河流的轨迹。 东方园林中水与石的结合是最为出彩的地方。
5.19.1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异同 1.中西方园林起源的相似性
2.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师法自然
天人相胜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1.中国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1.哲学认识论的差异
2.实践观念的差异
西方人的实践观:秩序和谐----美
中国人的实践观:尊重自然,模仿自然 高于自然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异同 1.中西方园林起源的相似性
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囿和园圃
园林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9 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
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1.哲学认识论的差异
中国人的哲学认识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西方人的哲学认识论-----人与自然抗争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
(一)园林景观形式的差别
独乐园
众乐园
(二)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上的差异
西方园林
中国园林
唯理
缘情
(三)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 视觉效果上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赏心
悦目
(四)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 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曲折、多样、精巧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3.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是含蓄、虚幻、深沉、 虚实共生
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东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一.东方园林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
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亚也有花园。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
这座花园早已毁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
据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
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
古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较,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今人对它的研究也不够。
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色。
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
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
皇家园林的地位显赫、规模巨大、气度非凡;私家园林的卜筑自然、诗情画意,构筑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活丹青……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中西园林比较
中西园林比较及案例分析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一、中西园林的差异性比较差异中国园林西方园林历史渊源在发源之初就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范围,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
西方园林之所以作规则式布置,追根穷源其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的需要。
美学思想中国园林则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是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讲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布局多采用规则形式以恢宏的气势,开阔的的视线,严谨均衡的构图,丰富的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体现一种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并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
庭廊亭和廊都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有独特风格和气韵的小品,它们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作为点缀,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
而西方的廊则更注重于比例尺寸、数理关系等。
宗教因素在中国佛教对园林的影响最大,特别是通过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广泛渗入到园林的各个方面,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寺庙园林。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只有教会和僧侣掌握着经济命脉和知识宝库,孕育着文化,寺院十分发达,园林便在寺院里得到发展,形成了总体布置好似一个规整小城镇的寺院式园林。
另外,伊斯兰教对园林也有明显的影响,例如波斯庭园把平面布置成方形的“田”字,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
哲学基础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大都认为最早可溯源至老庄哲学。
在那个年代里,那些自信心崩溃、理想幻灭的士大夫阶层一意在心中求得平衡,逃避现实,远离社会,追求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朴质无华的情趣,寄情于山水,甚至藏身于山林,在大自然中寻求共鸣。
这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推动了山水诗画的兴起,促进了我国山水园林的诞生。
特别是笛卡儿认为应当制定一些牢靠的、系统的、能够严格地确定的艺术规则和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是理性的,完全不依赖于经验、感觉、习惯和口味。
中西方园林比较
中西方园林比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
中西方古典园林是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形成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
因此,也就产生了重重差异。
下面是我对中西方园林的比较的分析。
一、人工美与自然美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提到造园,当然离不开自然环境,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则直接影响着园林所呈现的风貌。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想美,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西方古典主义园林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
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主义园林所呈现的便是人工美。
它不仅布局对称规矩,而且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充分强调了几何图案之美。
它还以近6000公顷的总面积,在西方北部的森林众多、河道缓流、起伏平缓的地景上,雕塑出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的路径和林中的各种花园、喷泉、雕塑和倒影池等。
园中宽90米、长达1.6公里的运河,与全园中央的开放视轴相交,加之从宫殿到运河间以连续平缓的坡度降低后再向天际线延伸的轴线,显现出超大的尺度以及人工改造自然的气势。
相反,中国人更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佛家与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总结了这个时期文艺发展的丰富经验,将美学观点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
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后来园林造景的观念,庭园成为自然美景在有限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尤其表现在南宋后江南兴建的多处私园。
第三章中西方园林对比剖析
Part 1
布局特点
第三章中西方园林对比剖析
中国园林的布局特点
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强调生态、自由式布局,道路设计 采用迂回曲折,曲尽通幽;
植物的种植多为自然的孤植、散植等方式,花卉喜爱 盆栽、花台形式,并且重姿态;
水景设计多采用溪、地、滴泉等静态水景;空间形态 善用假山叠石,起伏多变;
植物种植主要采用对植、列植等方式,植物造型要通 过整形、修剪的方式,形成各式各样的形状,花卉多采用 图案花坛形式;
水景主要采用喷泉、瀑布、跌水等动态水景;园林空 间形态善用大草坪铺展,
建筑小品主要用雕塑,或各种具人物或动物之像的石 雕;
取景强调视线限定的对景,景观为开敞坦露的旷景, 表现了骑士般罗曼蒂克的风格。
第三章中西方园林对比剖析
Part 3 美学思想的差异
第三章中西方园林对比剖析
•自然山水审美观 •阴阳学说与天地人 合一的思想 •意境美 •朦胧美
美学思想的差异
•“唯理”美学 •人工美 •形式美 •明晰美
VS
第三章中西方园林对比剖析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的表现
1.布局特点 2.人工美与自然美 3.形式美与意境美
中西方园林的对比
2021/2/12
第三章中西方园林对比剖析
中国古典园林
自然山水式园林、自然、变 化、 曲折、意境的涵蕴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1
VS
西方古典园林
2 几何式园林、轴线、对称、整齐 强迫自然接受均称的法则
第三章中西方园林对比剖析
中西方古典园林产生差异的原因
1.历史起源不同 2.哲学理念的差异 3.美学思想的差异
建筑小品少用雕塑,多用大型整体太湖巨石或黄石, 堆砌假山;
中西方园林的对比
中西方园林的对比中西方由于文化、思想、历史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所以中西方的园林就有了可对比性了,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对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对比一必然性/偶然性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
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前变万化,仍有规律可循。
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反形式美的法则,因此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一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远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
如果说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话,那么它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
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
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
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却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结构松散,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
正所谓"造园无成法"。
甚至许多景观却有意识的藏而不露,"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会路转,有亭翼然",这都是极富诗意的境界。
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
中西方园林的对比二从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看,是把美学建立在“维理”的基础上。
古希腊的比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这个学派提出来的,这种数字的或几何的审美思想强调整一、次序、平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企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模式来确立美的标准和尺度,深深地影响到园林。
同时,西方自然观的发展,是把人与自然分开来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强调人与自然的抗争,强调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中西园林设计文化比较
中西园林设计文化比较由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中西园林在设计文化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其中包括建筑风格、哲学思维、美学思想等各方面的差异,设计作为一种文化,我认为最大的差异应该在一个设计文化思想上的差异,所以,我将主要从美学思想方面来对中西园林进行比较。
一、中国的美学思想在对园林美的追求上,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诗情画意和情景交融。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从而产生“意境美”。
这种意境美不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刻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与典型化的;它强调的是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不仅表现在园林景物的形、神之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与游赏者主观的情感相交融的意境之上概括的说,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审美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自然山水审美观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从文字上可以追溯到《诗经》。
自然山水园林最初产生于魏晋时期,当时老庄玄学流行于世,天地自然、朴素、无为被奉为“大美”,“至美”而备受称赞。
庄子在《知北游》中言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不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山水自然美被社会普遍自觉地当作了审美对象。
山水游览,山水诗画兴起,人们或融身于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或潜心于画,以咫尺之幅显千里之美,或作诗吟诵山水之丽。
其后历代山水游览,山水诗画长盛不衰。
这种自然山水审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兴起。
如苏州拙政园中堆山理水,水面曲折往复,岛屿间列,亭榭奇石时提到自然山水审美观。
总之,中国人探索自然之美的办法是通过对自然的仔细观察和深刻感悟与联想来寻找其必然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法自然”,既是中国人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观,也是中国人探索和欣赏自然美并将其运用于环境设计的方式。
2、阴阳学说与天地人合一的思想阴阳学说与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中西园林的分析比较
中西园林的分析比较提纲1.综述2.中国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3.欧洲园林:凡尔赛宫4.伊斯兰园林:阿尔汉布拉宫5.总结6.手绘附图综述园林意指,在人工建筑出来的环境中,利用巧妙的手法去模拟自然景物,范围相当广,小至盆栽的植种,大至池水与假山的布景,都是园林的一部份。
园林的重点在于造景的巧妙,如何能模拟自然而不落痕迹,如何能将有心安排的布局与艺术性的意境搭配一起,如何将理水方式,石,亭,盆栽,林,窗,门一一运用,并搭配季节变化和当地建材,民俗风情,和主人的个性特色等,都是相当重要的关键。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包括中国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和伊斯兰园林体系。
中西园林特点比较1.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前者起源于灵囿和园圃;后者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
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分别是各自游乐园的先声。
2.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中西园林不仅有着十分相似的起源,而且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园林类型也是相似的。
这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休闲的演变关系上。
园艺的起源与人类的历史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主要靠食用植物而求生存。
因此,园艺的发生与食用和药用植物的采集、驯化和栽培密切相关。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同的时期。
3.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中西园林所用材料不外乎石头、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
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这主要表现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它主要服务于特权阶级。
成为一种奢侈品。
但中西园林竟有着这种种的相似性,虽然它们存在于相距甚远的时空中,但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
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体系,但他们同属世界园林的一部分,同是我们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园林艺术是民族的、阶级的、时代的、个体的差异性与园林艺术的同一性是对立同一的关系。
(完整版)中外园林的对比分析
中外园林的对比分析
目录
01 中式园林案例
网师园
西式园林案例 02
埃斯特庄园
03 中西式园林对比分析
1
中式园林案例
网师园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 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 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 着浓形并做相应的地形改造,常设在庄园的最高处,作为控制全园的主体,显得
十分雄伟,随主轴而下,在各平台布置各种景观要素。在主轴的控制下,布局细部随地起伏,完
美地体现了台地园林的空间层次美感。
•
设计时充分利用地形,使坡地与水体、植物等相结合,可产生有层次的景观构图。如将
坡地与水体结合,形成流水、喷泉、瀑布等多种形态,使水体更生动。此外,山坡还能起到
植物网师园中部景区中由于水面和建筑面积
比重较大,绿地面积相对较小,所以植物材料使用 量不大,现存的大小乔木共计30棵,超过视线高 度的灌木6组(种植在高于视线的山峰上的灌木 不计算在内),分别以T1?30和B1?6表示。南部 旱庭院种植乔木较多,占30棵中的15棵,且种植 密度明显大于北部水庭院。北部水庭院中的乔 木主要种植于北侧,其中T20与T22两株古树具 有明显的单独成景作用。云同上种植有3株乔 木,其中T17具有明显的单独成景作用,并且成为 南、北两侧庭院都能观察到的视觉焦点。灌木 则相对较为分散,主要作用是形成视觉焦点或对 视线形成不完全的遮挡,或两者兼有。在建筑密 度较大的网师园中部景区中,植物材料对建筑空 间的柔化作用极为明显,同时还起到了丰富景观 色彩和季相变化丰富性的作用。而一些特别高 大的乔木则能够弥补外围建筑普遍较低矮的问 题,对显得过于幵敞的空间进行进一步的限定。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对比分析
2023年第22期现代园艺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对比分析朱森源(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7)摘要:园林艺术是人们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的产物,中西方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人文思想的不同,造就了对自然、园林的不同态度。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精神内涵及园林设计要素等,总结出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性与同一性。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1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1.1中国古典园林中国造园艺术历经五千年发展,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是思想与技艺结合的直接表现。
中国地域辽阔,文化差异较大,古典园林主要分为以北方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以南方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不尽相同。
皇家园林因占据统治地位,掌握最大限度的资源,园林建造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彰显皇家风范,南方私家园林主要是文人士大夫的私宅,规模较小、秀丽精致、颇具情趣。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生成期,狩猎活动属于日常生活范畴,生产技艺水平得到提升,贵族开始兴建宫苑用作狩猎场所。
至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社会环境趋于稳定,文化经济繁荣发展,此时园林建设将造园、文学、绘画相结合,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
到了明清时期,造园手法趋于成熟,手工技艺愈发精湛,皇家园林规模更加宏大,私家园林全面文人化,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
1.2西方古典园林18世纪之前,西方园林被统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以法国园林的规则式和英国园林的自然风景式为代表,造园手法大多体现自然与人工相结合,排斥自然的塑造,力求体现园林的理性与严谨,人工美在造园过程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西方古典园林生成于以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时期,此时园林营造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国家之间由于制度、文化等的差异,园林艺术略有不同。
总的来说,贵族园林私有制的局面被打破,公共园林开始出现。
西方古典园林转折时期受古罗马文明影响,宗教迅速发展,园林也就自然与宗教产生了密切联系,在造园手法中也体现出宗教意识。
中西方园林分析比较
古希腊于公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在原有的果树蔬菜 园里引种栽培了许多波斯的名花异卉,终于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 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艺术被罗马所 继承,他们将希腊的柱廊园发展成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 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方式,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 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绿篱形成的迷宫。文艺复兴时期,欧 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以往的蔬菜园及城堡里的小块绿地变成了大 规模的别墅庄园。园内一切都突出表现人工安排,布局方整端正,与 园外疏落自如的天然环境判若两个世界,充分显示人类征服自然的成 就。重台叠馆的建筑和中轴线是全园的主体和轴心,结合山势,从山 上引水下山,用于纳凉。而且还建有雕像装饰的喷泉池沼,随阶降泻 的叠瀑等。 巴黎凡尔赛宫苑是举世公认的欧洲古典园林杰作 。 园林 总面积广达1500公顷.相当于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园的中 轴线长达3千米,与地处高坡长达400米的宫殿主楼垂直相交。中轴 的前半段为十字形水渠,两侧是星罗棋布的花坛、喷泉、池沼、雕像。 园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与园外的田野连成一片,而园内一系列对 景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凡尔赛宫苑是路易十四称霸全欧后于 1661年始建的,历时百年之久,消耗全国赋税的十分之六。壮丽的 凡尔赛宫苑无处不体现主权的至高无上,但也充分展示了法兰西园林 简洁豪放的独特风格。 以中国山水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与西方园 林截然不同。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 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 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 园林的独特风格。
建筑:它是可游可居的物质空间,中国园林和园林建筑
是水乳交融的,园林中因为有了精巧典雅的园林建筑而 更加优美,更适合人们游玩观赏的需要。把可居的建筑 注入自然的三水之中,既获得一个生意盎然的自然美景 中,又能朱当风雨,住憩,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巧妙结 合,与园林环境达到统一和谐的艺术效果,体现了我国 传统的崇尚自然的精神寄托社会形态特点,构成古典园 林特有而丰富的建筑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园林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江南园林;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面积小,又因为河糊、常绿树较多,所以比较细腻精美。
特点就是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但是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这类代表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园林:因为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较好。
其明显特征是具有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比较高而宽。
著名的如广东的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园林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其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障景法、隔景法)、框景、借景(如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浅议中西方传统园林差异一、起源的差异: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在几千年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中国园林”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
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迅速发展的园林已具雏形。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人们尚未建构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
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03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对比
布局与空间对比
总结词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布局和空间处理上存在显著差异。
详细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布局,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通过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的组合,创 造出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园林空间。西方古典园林则强调几何布局,以轴线对称和秩序感为核心,通过直线、 对称和几何形状的构图,营造出规整、有序的园林空间。
02
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园林起源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
的园林艺术风格。
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与人文美 的结合,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 思想,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
园林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植物、 建筑等要素构成,通过精心布局和 造景手法,创造出幽静、雅致的景 观氛围。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植物配置、水景处 理、建筑与园林的关系等方面也存在 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 取向和价值观念。
中式古典园林强调自然美与人文精神 的融合,注重意境的营造;而西式古 典园林则注重规则对称与几何构图, 展现出严谨的秩序感。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深化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研究,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政治、 经济等因素。
总结词
水景在中西方古典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但处理手法有所不同。
VS
详细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景多采用自然形态, 模仿自然界中的溪流、瀑布、池塘等水景 ,注重水景与山石、植物的结合,创造出 静谧、雅致的氛围。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水 景则多采用规则的几何形态,如喷泉、水 池、水道等,强调水景的装饰性和动态美 ,给人以明快、生动的感受。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与交融
中西方园林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共性。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与共性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园林的发展趋势。
一、溯源与文化内涵的不同造成的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一)溯源的差异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化、经济、政治、思想的载体。
园林艺术是人类几千年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提升生活环境的过程。
由于中西方园林溯源不同,所以其表现手法有所差异。
中华文明起源于自然环境优美的长江、黄河流域,所以中式园林的设计多是效仿自然、探索自然的形式之美。
西方园林起源于尼罗河文明,尼罗河流域没有中国那样丰富的地貌,但定期泛滥的尼罗河造就了大量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耕地。
人们将方形的耕地划分成若干格,所以以几何美学为核心的西方园林也由此诞生。
(二)艺术层面的差异从艺术作品上看,中国艺术比较突出的特点表现就是注重意境,讲究情景交融。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通过散点透视和大量留白展现出了深远的意境,欣赏中国山水画非常需要欣赏者的想象力,一幅山水画在浓墨与留白之间给人无尽遐想。
山水画更是画师情绪的载体,体现了文人墨客超脱世俗、归隐田园、宁静自然的情绪状态。
中国园林在设计上也讲究情景交融,很多时候人在观景时会自然而然地与景色融为一体。
园中的小径通幽则给人以无限遐想,让人流连忘返。
西方艺术从诞生初期就注重写实、细致入微。
在西方,无论是雕塑还是油画在初期都更注重写实,通过对画作的细节刻画体现人物或者景物最真实的一面。
早期的雕刻艺术家们也十分看重雕塑的比例关系与空间关系,准确地营造出雕塑的体态之美,所以透视学也诞生于西方。
由此可见,西式园林中严谨的比例关系与空间关系正是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因此西方园林设计整体布局工整,细节之处十分精巧。
(三)文学层面的差异中国古诗词可以用寥寥数词描绘出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便给人无限意境,寄托了作者的愁苦之情。
很多西方人无法理解为什么由几个名词组合而成的诗句能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因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多是理性化的,很难理解中国古诗文的奥妙。
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合分析比较
在现代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园林艺术的环保和可持续性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从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中,我们可以汲取灵感,学习如 何在设计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为未来的园林艺术发展提供 新的思路和方向。
五、结论
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作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园林风格,都具有 独特的魅力和特色。尽管它们在起源、设计风格和文化影响等方面存在诸多不 同,但它们都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二、设计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景布局以山水为主,建 筑和植物为辅。通过运用水、石、花、木等元素,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 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也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如 寓意吉祥的图案、题诗刻石等。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设计风格则强调自然、野性和自由。它通过模仿自然景观和 地形,将自然元素如山、水、植物和树木融入园林中。这种设计风格追求的是 一种自然、真实和未加修饰的美感,强调与自然融为一体。
三、文化影响与传承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艺术 的精髓。它对亚洲和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其 脆弱性和易变性,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 随着中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更多 的和支持。
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 合分析比较
01 一、起源与发展
目录
02 二、设计风格与特点
03 三、文化影响与传承
04 四、环保与可持续性
05 五、结论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 之综合分析比较
园林艺术在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中呈现出多样性。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 风景园是两种具有独特魅力和风格的园林类型。本次演示将对中国古典园林和 英国自然风景园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深入理解其共性和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中西园林设计比较
中西园林设计比较我國古典园林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体现着先辈们的审美观以及哲学观,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新时期,人们对园林建设十分关注,中西方园林作为园林设计的两大主体,普遍受到人们的对比和研究。
由于受到思想观念、文化背景等影响,我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在设计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下面,本文就针对中西园林设计比较,来对中西园林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
标签:中西园林;园林设计;设计对比前言园林设计主要是借助建筑和植物等来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实施综合性表达的艺术形式,它是人对自然计划性和有意识地进行改造的过程,同时它又和环境学和美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它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的载体形式。
在园林发展中,中西园林都具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园林设计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而两者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着这样的不同,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中西园林差异原因因为中西方存在根源的不同以及历史文化的不同,在审美和设计理念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也使中西园林在设计中存在各自的特色。
在我国思想文化中,对造园艺术的追求是比较明确和专一的,主要是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内借助各种材料来实现对自然风景的创造或者再现。
而我国造园的思想和风格,是与我国长久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自然观念有关的。
比如,道家追求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和返璞归真的理想,我国的封建王朝内仕途末路后的与世无争和归田退隐的情况,这些都对我国园林设计中对园林要素的安排具有直接的影响[1]。
而在西方思想和文化中,他们美学思想更加受到欧洲新型的资产阶级相关思想和文化影响,普遍讲究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对生活创造者十分关注和肯定。
在审美的观念上,西方人民对唯理主义比较崇尚,对秩序性、组织性和王权至上比较追求,在美学中比较强调对称性和协调性,重视几何结构以及数学关系的表现。
同时17世纪的君权专制阶段,在园林设计中对君主的“理性”化身进行体现,主要的任务是对君主进行颂扬。
在长久发展中,西方的造园艺术也呈现出显著的特点,他们追求在广阔空间内通过植物、山石和水体等使用对人们意志进行表达,从而呈现出一种具有严整美和秩序美的效果[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园林的分析比较提纲1.综述2.中国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3.欧洲园林:凡尔赛宫4.伊斯兰园林:阿尔汉布拉宫5.总结6.手绘附图综述园林意指,在人工建筑出来的环境中,利用巧妙的手法去模拟自然景物,范围相当广,小至盆栽的植种,大至池水与假山的布景,都是园林的一部份。
园林的重点在于造景的巧妙,如何能模拟自然而不落痕迹,如何能将有心安排的布局与艺术性的意境搭配一起,如何将理水方式,石,亭,盆栽,林,窗,门一一运用,并搭配季节变化和当地建材,民俗风情,和主人的个性特色等,都是相当重要的关键。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包括中国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和伊斯兰园林体系。
中西园林特点比较1.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前者起源于灵囿和园圃;后者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
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分别是各自游乐园的先声。
2.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中西园林不仅有着十分相似的起源,而且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园林类型也是相似的。
这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休闲的演变关系上。
园艺的起源与人类的历史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主要靠食用植物而求生存。
因此,园艺的发生与食用和药用植物的采集、驯化和栽培密切相关。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同的时期。
3.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中西园林所用材料不外乎石头、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
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这主要表现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它主要服务于特权阶级。
成为一种奢侈品。
但中西园林竟有着这种种的相似性,虽然它们存在于相距甚远的时空中,但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
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体系,但他们同属世界园林的一部分,同是我们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园林艺术是民族的、阶级的、时代的、个体的差异性与园林艺术的同一性是对立同一的关系。
中国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和岭南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图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按地方特色分类1. 北方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其特点是:在立意上,凌驾于世,体现皇家气派、富贵;在规划布局上:面积极大,中轴线明确,对景线运用较多园林与住宅完全独立;建筑装饰上:建筑量较少,布局验证,造型封闭,装饰华丽;池水运用较少,或依山傍水,依靠自然地形,混用技法,多模仿江南。
体现一种“苍、森、穆”的境界。
2. 江南私家园林:如建于15世纪初的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等苏州古典园林:其特点是:在立意上,超然出世;在规划布局上:面积较大,主辅对比,建筑陪衬,园景、园宅相对独立,空间多变;建筑装饰上:建筑量较少,布局灵活自由,造型轻盈飘逸,装饰淡雅;水面大,曲折有致,多天然水景;体现一种“润、幽、雅”的境界。
3. 岭南私家园林:如广东的清晖园、可园等:其特点是:在立意上,务实入世,经世致用;在规划布局上:以建筑围合庭院,园宅相融合;建筑装饰上:建筑量较多,连房博厦,体量偏大,装饰丰富多彩;水池较小,多规整几何形态,石砌池岸。
由于气候特点,体现一种“湿、荫、丰”的境界。
皇家园林——颐和园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颐和园。
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
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
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
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
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
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
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
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
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
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非常好。
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颐和园长廊私家园林——拙政园拙政园拙政园,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
它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面积约18.5亩。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
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
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
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
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欧洲园林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主要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两大流派,以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为造园风格,思想理论、艺术造诣精湛独到。
欧洲园林覆盖面广,它以欧洲本土为中心,势力范围囊括欧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等四大洲,对南非、北非、西亚、东亚等地区的园林发展和当代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洲园林的两大流派都有自己明显的风格特征,规则式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严谨对称,构图均衡,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丰富,体现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
经历了古埃及的几何式园林,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所带来的伊斯兰庭园文化,直到中世纪文化光辉泯灭殆尽,社会的动荡不安促使人们开始在宗教中寻求慰藉,因此中世纪的文明基础主要是基督教文明。
园林产生了宗教寺院庭院和城堡庭院两种不同的类型。
两种庭园开始都以实用性为主,随着时局趋于稳定和生产力不断发展,园中装饰性与娱乐性也日益增强。
而园林的实用性则更多的是体现在皇家园林的建造中。
15世纪初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欧洲园林逐步从几何型向巴洛克艺术曲线型转变。
文艺复兴后期,甚至出现了追求主观、新奇、梦幻般的“手法主义”的表现。
中世纪结束后,在罗马帝国的本土——意大利,仍然有许多古罗马遗迹存在,时刻唤起人们对帝国辉煌往昔的记忆。
古典主义于是成为文艺复兴园林艺术的源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罗马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富豪权贵纷纷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别墅庄园。
由于这些庄园一般都建在丘陵或山坡上,为便于活动,就采用了连续的台面布局。
台地园的平面一般都是严整对称的,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有时也位于庭院的横轴上,或分设在中轴的两侧。
在园林和建筑关系的处理上,意大利台地园开欧洲体系园林宅邸向室外延伸的理论先河,它的中轴以山体为依托,贯穿数个台面,经历几个高差而形成跌水,完全摆脱了西亚式平淡的涓涓细流的模式,开始显现出欧洲体系特有的宏伟壮阔气势。
而且庄园的轴线有些已不止一两条,而是几条轴线,或垂直相交,或平行并列,甚至还有呈放射状排列的,这些都是从前所没有的新手法。
凡尔赛宫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凡尔赛宫外立面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的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别具匠心,使人看后顿觉美不胜收。
而建筑群周边园林亦是世界著名。
它与中国古典和皇家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
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
凡尔赛宫立面及平面图如果凡尔赛宫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