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doc
教师资格证考试全国统考高中历史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全国统考高中历史模拟试卷四(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abe5d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5.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全国统考高中历史模拟试卷四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韩非子》中记载:“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这一现象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建立了奴隶制国家B.实行了禅让制度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度2.成语“墨守成规”的“墨守”源自墨翟擅长发明各种守城的机械。
有人将他比为“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另外他在政治领域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下列属于墨子政治主张的是()。
A.仁政治国B.专制集权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3.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
”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B.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C.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D.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4.《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B.使用了外科手术C.查阅了《黄帝内经》D.参考了《本草纲目》5.某同学对明朝中叶以后的民营手工业进行专题研究。
以下可能成为其首选素材的是()。
A.高转筒车B.素纱单衣C.秘色瓷D.花楼机6.“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这材料折射出当时()。
A.商品交易有时间限制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7.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https://img.taocdn.com/s3/m/04a510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c.png)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教师资格证是一项专业性的考试,主要用于评估申请人在所申请的教学科目上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针对高中历史学科,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知识和能力,以便有效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的第一部分知识点。
首先,对于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必考知识点一,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形态。
这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了解这三种社会形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劳动是生产的基础,奴隶主是社会的统治者,社会组织形式以家族制和部落制为主,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导。
教师应该了解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夏朝、商朝和周朝等。
而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地主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土地所有权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封建地主手中。
农奴和佃农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生产方式以农耕和手工业为主导。
教师需要了解封建社会的典型代表,如秦朝、汉朝和宋朝等,并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过程。
最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成为主导,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导阶级。
生产方式以工业化为主导,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清朝末年和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除了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了解,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还包括了其他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考生需要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同时也需要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和贡献。
其次,考生还需要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这些历史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等,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对于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
考生需要熟悉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夏商周时期的更替、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唐朝的繁荣等。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031a9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c.png)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教师在编制历史高中试题时,要关注难度与区分度。
为保证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难度应控制的区间为( ?)。
A.0.1~0.2B.0.2~0.4C.0.4~0.6D.0.7~0.9【答案】 C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这体现了()A.革命史观B.全球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史观【答案】 B3、“二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美国决定推行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的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A4、梁启超曾说:不敢自承.所作《戊戌政变记》,“悉为信史”,因为“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真迹放大”。
此言论说明史料可靠性要考虑()。
A.尽量采用原始证据B.记录者动机C.语言取舍与文饰D.当事人记忆【答案】 B5、有一张官方发行的“兴文教育彩票”,上面写着“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初五日开彩”。
其发行目的是()。
A.纪念屈原B.中体西用C.实业救国D.兴办新学【答案】 D6、元朝末年流侍的一首小今中写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A.淮河泛滥B.海河决堤C.开凿运河D.整治黄河【答案】 D7、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领戍卒“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掀起反抗秦朝暴政的义旗。
下列有关这次起义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首次提出“均田免粮”的主张B.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直接推翻了秦朝的暴政D.是农民战争史上的顶峰【答案】 B8、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它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问互怀敌意。
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自由地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地追求真理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答案】 C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4f643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1.png)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周本纪》载:“平王立,东迁洛邑,辟戎寇。
”与这一记载直接相关的史事是()。
A.周武王实行分封制B.周幽王烽火戏诸侯C.周公旦东征平殷乱D.周厉王时国人暴动参照答案B2.图1是汉代画像石的纪念邮票,牛耕犁头的主要材质是()。
A.石质B.木质C.骨质D.铁质参照答案D3.郭沫若曾撰写楹联称颂古代的一位诗人:“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位诗人是()。
A.屈原B.杜甫C.王维D.李白参照答案B4.《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曹操“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
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这里所说的“田官”的主要职责是()。
A.推行屯田B.分配土地C.招兵买马D.运输粮食参照答案A5.图2所呈现的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①促进江南经济的开发;②加速北方民族大交融;③确立南方经济重心地位;④完成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参照答案A6.古人云:“成由俭,败由奢。
",下列帝王属于前者的是()。
A.宋徽宗B.唐玄宗C.汉文帝D.汉武帝参照答案C7.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是()。
A.理藩院B.宣政院C.御史台D.枢密院参照答案B8.图3~图5均出自中国古代的一部名著,这部著作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参照答案C9.梁启超说,中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与引文直接相关的史事是()。
A.虎门销烟B.永安建制C.甲午战争D.同盟会成立参照答案C10.图6是民间画币沈蓉圃绘制的包括程长庚、谭鑫培、杨月楼等著名演员在内的《名伶十三绝》,该画反映了()。
A.风俗画在北宋十分兴盛B.写真画在明朝臻于极致(选项不确定)C.徽剧在乾隆年间风光一时D.京剧艺术在晚清走向成熟参照答案D11.蔡元培在幅挽联中写道:“为地方兴教养诸业,继起有人,岂惟孝子慈孙。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核心讲义(历史教学素养与能力)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核心讲义(历史教学素养与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370b2beff00bed5b8f31d4a.png)
第3章历史教学素养与能力3.1 考纲解读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准确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3.2 核心讲义一、史学流派与思想概述(一)概念辨析1.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1)史学理论史学理论是指对历史学自身体系的理论反思,其中又包涵历史理论的内容,此外还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历史学家自身的修养、跨学科等内容,但更侧重对历史认识的形成、历史认识的方法学的反思。
(2)历史理论历史理论是指人们对客观历史过程、现象及人物的反思,也就是指对历史学的认识对象的理论反思。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史学界放眼国外史学研究,系统引进并借鉴别人的研究方法,使得中国的史学研究出现了新的面貌。
2.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1)史学本体论史学本体论即历史本体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论,其核心就是社会历史观,但其外延所包括的问题又要比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历史观更为宽广。
所包括的问题大者有社会历史现象与自然现象在本质上有何异同、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是什么,小者有历史人物的评价、典章制度、历史地名的考证等。
(2)史学认识论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历史认识本身的性质与特点的理论。
其中就包括人们的历史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历史认识的结果能否检验以及检验的标准等。
(3)史学方法论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的方式、方法的性质与特点的理论。
它包括历史研究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方法为宜、自然科学的方法是否适合历史研究等。
(4)三者关系①本体论在史学理论体系中居于前提、核心和主导的地位;②认识论和方法论总是以一定的史学本体论为前提而推演出来的,但又反过来对史学本体论的发展产生推动或阻碍的作用。
3.思辨的历史哲学、分析与批判的历史哲学这是两种不同的历史哲学流派。
其背景反映两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即思辨的哲学和分析的哲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https://img.taocdn.com/s3/m/084de910d0d233d4b04e6974.png)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和历史与社会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和历史与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b4ea391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a.png)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和历史与社会
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经验的学科。
历史学科的核心是了解过去的事件以及它们对今天的影响。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史实、文化、政治和经济各方面的记录来理解历史。
历史教学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和发展他们的历史思维。
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历史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讲述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估源材料,并使他们能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
历史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历史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传统和制度的基础。
同时,社会也塑造着历史,它是推动历史发展和变革的源动力。
历史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历史可以提供对社会问题的参考和启示,也可以用来指导未来的社会发展。
总之,历史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是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历史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研究历史可以为社会提供重要参考和启示。
教资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资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3eeb12c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e.png)
教资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英文回答:History Discipline Knowledge and Teaching Competencies.The History Discipline Knowledge and Teaching Competencies (HDKTC) certification is a professional credential that demonstrates a teacher's knowledge andskills in teaching history at the secondary level. The certification is aligned with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NCSS) standards and is recognized by many states as a requirement for teaching history.To earn the HDKTC certification, teachers must complete a rigorous program of study that includes coursework in history content, pedagogy, and research. Teachers must also pass a comprehensive exam that assesses their knowledge of history and their ability to teach the subject effectively.The HDKTC certification is a valuable credential forteachers who want to demonstrate their expertise in history and their commitment to providing high-quality instruction. The certification can also help teachers advance their careers and earn higher salaries.中文回答: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cef238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f.png)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摘要:
一、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二、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三、如何提高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四、总结
正文: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历史教师的关键。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它考察的是考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能否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教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史学科知识,包括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二是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掌握了历史学科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而教学能力则是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关键。
那么,如何提高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呢?首先,要扎实掌握历史学科知识,多读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纪录片、参加历史讲座等,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要学习教学方法,掌握如何将历史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如何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等。
最后,要多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
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https://img.taocdn.com/s3/m/e52eec06f12d2af90242e6dc.png)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https://img.taocdn.com/s3/m/7196d7ee856a561252d36fbd.png)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80104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6.png)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考核科目。
历史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良好的教学能力,才能够有效地传授历史知识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中,通常会考察考生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基础知识: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演变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
2. 历史分析能力:考生需要具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分析的能力,能够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历史的发展趋势等。
3. 历史教学方法: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历史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设计能力:考生需要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
5. 教学评价与反思:考生需要了解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能够对自身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考试形式方面,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通常采用笔试形式,也有部分地区采用面试形式。
考试内容主要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主观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教学设计题等。
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考生可以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并具备从事初中或高中历史教学的资格。
这对于想要从事历史教育工作的考生来说是必备的证书之一。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考生版)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考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9fde283968011ca30091cc.png)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考生版)试卷题量:32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50分钟测评/引用码:x1xbEj3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引文中的“帝”指的是( )。
A、黄帝B、炎帝C、帝喾D、帝舜2、“县”作为我国地方行政建制,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时期?( )A、商朝B、西周C、东周D、秦朝3、图1中人物受到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是( )。
A、远嫁呼韩邪单于,促成汉匈友好B、辅助孝文帝.促使鲜卑族汉化C、远嫁松赞干布,促进汉藏友好D、发明棉织机。
传播棉纺织技术4、下列中国古代王朝,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是( )。
①西晋②北魏③北周④元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史书载:“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典狱,以文臣知州,卒成一代文明之治。
”引文中的“我朝”指的是( )。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6、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和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的目的都是( )。
A、巩固边防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皇权D、精简中央机构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7、1840年。
某文人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
A、朝贡贸易B、门户开放C、私商贸易D、闭关锁国8、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是( )。
①《南京条约》②《虎门条约》③《望厦条约》④《五口通商章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图2所示报刊的创办者是( )。
A、洋务派B、保皇派C、维新派D、革命派10、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要集中在下列哪一领域?( )A、农业B、服务业C、重工业D、轻工业11、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它对封建主义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它对知识青年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起了巨大的作用,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1fc548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8.png)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历史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生回忆版一、单项选择题1.《汉书·地理志》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里的“周制”指的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礼乐制D.郡县制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吸取分封制的教训,“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故本题选B。
2.里耶秦简中记裁了迁陵县东成里一户人家的人口情况:“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苦,子小女子伤。
”其中“大与小”为课役身份标志。
这一记载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建立乡理制度维持治安B.登记户籍以便征发武役C.实行户籍分类登记制度D.通过察举选任地方官吏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的户籍制度。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东成,为里名。
户人,指户主。
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
女子,即女性。
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
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故本题选B。
3.北宋大臣范镇指出:“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无穷,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这一论述反映的历史状况是()。
A.中央机构权力过于分散B.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C.战事不断导致军费匮乏D.据“量出以制入”征税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政治。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中央的的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分管行政、军事、财权。
由材料“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无穷,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可知,宋朝财政匮乏而枢密院所管辖的兵很多,人民困乏而管理财权的三司确有较多的财富。
因此反映出各个部门效率低下,导致这种效率低下的弊端源于中央机构权力过于分散。
故本题选A。
4.《无史·百官志七》中说:“行中书省…….掌国庶离,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00a2100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8.png)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历史文化名人”?A、孔丘B、司马迁C、李白D、苏轼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哪一项经济政策被错误地认为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A、土地改革B、公私合营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3、题干: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的事件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C.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D. 宋代商业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加快4、题干:关于《史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B. 包含了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文体C.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强调以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6、下列哪位是汉代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奠定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A、孟子B、董仲舒C、荀子D、朱熹7、potassium 离子和 nitrate 离子的化学式分别是 _______ ,它们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时,溶液呈现什么性质?A. K⁺, NO₃⁻; 酸性B. K⁺, NO₃⁻; 中性C. K⁺, NO₃⁻; 碱性D. K⁺, HNO₃; 弱酸性8、以下哪种教育哲学流派主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发活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方法?A. 实用主义教育B. 传统主义教育C. 建构主义教育D. 素质教育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历史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以下哪项不是这次改革的内容?A. 教学内容的民族化B.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C. 教材编写的统一化D. 历史观的教育 10、关于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B. 史料教学应该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C. 史料教学应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史料D. 史料教学可以完全取代历史教材的教学功能11、秦汉时期,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900108a5e9856a561260db.png)
③提升欧洲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④法国与德国欲联手共同控制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欧洲自近代后一直存在建立政治经济联盟的思想。两次世界大战的 爆发,需要欧洲各国间消弭民族国家间的冲突与战争;为摆脱美国在 经济上的控制,欧洲需要建立统一大市场以促进经济繁荣:面对美苏 和其他新兴国家的竞争压力,欧 中图教育 洲需要提升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故①②③正确。法德两国参与 欧洲一体化,为的是化解两国宿怨,促进欧洲繁荣和稳定,而非联手控 制欧洲。④错误。 21、 “二战”后建立的旨在稳定国际汇率,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 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B.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生产 C.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提升 D.城乡交流已经初见成效 [答案]A [解析] 1950 至 1952 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题目中的乡村社会商品零售 额逐渐增加,说明农民消费能力上升,生活有明显改善。在这一时期, 合作社和三大改造尚未出现,所以 B 选项错误;C 、D 两项在题干中 并没有相关体现。 14、 下列我国外交方针中,最能体现“君子和而不同”理念的是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求同存异 D.联美遏苏 [答案]C [解析] “君子和而不同”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 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可知正确选 项为 C 。A 项指不 中图教育 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 过谈判,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B 项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
C.钧窑 D.邢窑 [答案]A [解析] 越窑以生产青瓷著称。从诗句来分析,说明该瓷器的颜色为翠绿色, 为青瓷的特点。邢窑主要烧制白瓷,排除 D 项。哥窑、钧窑分别在 宋朝出现和兴盛,B 、C 两项排除。 5、 1436 年,明朝政府下令: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 东、广西米麦共 400 余万石,以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为率,共计折 银百万余两,解京充俸,称为“金花银”,这表明()。 A.海外白银开 始大量输入中国 B.钱、钞兼行的货币制度已结束 C.农副产品在全 国实现了商品化 D.政府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答案]D [解析] 海外白银在宋朝的时候就开始大量输入中国,故 A 项错。明代的货 币制度是“钱、钞兼行”,题目时间为明代中期,故 8 项错。本题考 查的是明朝中期把谷物折换成白银送往京都用于发放官员俸禄,跟农 副产品是否实现商品化关系不大,故 C 项错。题目中“金花银”为 明代税粮折收的银两。明代政府将白银作为支付官员俸禄的手段,说 明政府肯定了白银的流通作用.将其作为货币。 6、 有学者说,某机构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 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这个机构是()。 A.唐代政事堂
2017下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高级中学)
![2017下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高级中学)](https://img.taocdn.com/s3/m/04dbd65f647d27284b7351cd.png)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编者注:本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25道、简答题3道、材料分析题3道、教学设计题 1 道。
以下为精选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选错均无分。
1.史书记载,禹死后,“益干启位而启杀之”“诸侯皆去益而朝启”。
这一史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B.创立了分封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2.有学者指出,孟子对于社会秩序思考的出发点建立在“人性善”上。
下列言论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C.释法术而以心治,尧不能正一国D.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3.向汉武帝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儒家学者是()。
A.贾谊B.晁错C.董仲舒D.主父偃4.东汉桓帝、灵帝之际,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歌谣:“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
”其反映的状况是()。
A.中央权力加强B.地方势力坐大C.州郡割据混战D.尊崇皇帝诏书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文中的“此项制度”指的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南宋《梦染录》载:“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阁,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杭州商业繁盛B.坊市界限的打破C.城镇人口激增D.市民阶层的壮大7.中国历史上有多次赋役制度的改革,其中把税收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的赋役制度是()。
A.租庸调制B.方田均税法C.一条鞭法D.推丁入亩8.《中国现代的区域研究》中记载:“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候补知县戴华藻集股两万两白银,开办中兴矿局,约为商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准确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4.能够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及完整的教学环节。
5.能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6.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历史教学资源。
(三)教学实施1.能够运用合理的组织形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能够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述历史教学内容,对历史概念进行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及意义,合理地对历史进行评析。
4.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5.能够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能够合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四)教学评价1.能够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理解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了解诊断性、生成性、终结性等评价类型和定性、定量等评价方式,并在历史教学中综合运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全面、客观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三、试卷结构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唐代长安城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B.夜市人流如潮C.街道布局很不整齐 D.国际性的大都市(2)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是A.通史体例 B.专题史体例C.史话体例 D.纪传体例2.简答题(1)简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能力目标的要求。
(2)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主要有哪些内容?3.材料分析题(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问题:①材料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甲午战争前的日本情况?②如果将该材料用于中日甲午战争一课的教学,可以说明哪些问题?试举一例加以解释。
问题:①你认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存在哪些问题?②请写出你的改进建议。
4.教学设计题以下是某版本历史教材中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称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以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问题:(1)设计出西周宗法制的教学图示。
(2)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三个课堂提问。
《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8页例4、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掌握所学立体图形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网络。
2.通过整理,沟通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体会和掌握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能正确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习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沟通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沟通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模型、PPT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大脑图)人类的大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创造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大脑不断的训练才会越来越发达,下面我们做个大脑训练游戏。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图,这是一张脑图,也叫思维导图,今天我们利用脑图来帮助我们复习和整理知识。
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课件: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看来我们认识图形从点开始,再到线,再到面,最后才学习体,关于图形的认识,我们早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认识它们的名字了,但真正研究它们是从五年级开始的。
看来我们对图形的认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复习和整理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直接揭题: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2.提问: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预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3.你觉得该从哪些方面来对立体图形进行整理与复习呢?预设一:特点、表面积、体积等。
(贴)你们会整理吗?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一)主动探究,建构知识网络1.互相合作,完成脑图,并思考三个问题同学们拿出作业纸,自己选择二个比较喜欢的立体图形进行整理,一会我选几个优秀的同学进行汇报。
在整理的时候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这些立体图形可以用什么平面图形旋转或平移得到的?(2)这些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相同点和不同点)(3)思考一下他们体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二)汇报整理,完成建模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二位学生汇报(实物投影)教师板书重点。
长方体:六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如何求长12条棱长总和?如果要计算无盖长方体水池的表面积怎么算?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和长方体可以用什么平面图形运动得到的。
它们的体积公式如何推导出来的。
把圆住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一样时,就变成正方体。
圆柱与圆锥都有一个曲面,底面是圆。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1。
也有关系,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3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ⅹ高,来计算。
长方体的长ⅹ宽就是它的底面积,正方体的棱长ⅹ棱长就是它的底面积,所以它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ⅹ高。
拓展:底面除了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除外,还可以是三角形、六边形等,所有的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ⅹ高来计算体积。
①容积与体积的联系提问:要求圆柱体油桶能装多少油,就是求什么?怎么做?预设:计算容积的方法和计算体积的方法相同,但数据要从里面进行测量。
计算结果的单位要用容积单位(如:升、毫升)三、巩固练习提高应用1、做一做第1题:不规则图形与规则图形的联系提问:不规则图形马铃薯,我们怎么来测量它的体积呢?(不计算,重在说理)预设:用排水法,将马铃薯完全浸没在容器里,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就是马铃薯的体积,单位要转化成体积单位。
(不规则图形的体积也可以转化成求规则图形的体积)2、利用圆柱与圆锥的关系,选一选。
3、只列式不必计算。
(1)这个长方体木条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2)把这个长方体木条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3)把这个正方体切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4)把这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多少?要求:独立完成,后汇报算式,讲清解题依据。
4、提高练习一个底面直径为10厘米,高为16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放入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体铁块,水面由原来的9厘米上升到了11厘米,这个长方体铁块的高为多少厘米?四、整理反思,回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对立体图形进行整理与复习,今后我们在整理知识的时候,也可以采用提纲式的,或者图示法,或者像书本例5的表格法进行梳理。
根据整理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板书设计:立体图形的整理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