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单元视角提升核心素养——“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作业设计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论析
[摘要]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为例,立足单元视角,梳理单元目标,设计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以凸显数学本质,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

这样可促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助力学生的单元整体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作业设计;核心素养;单元视角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4)12-0001-04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但是,许多教师设计的作业出现了形式单一等情况,导致学生对完成作业不感兴趣,最后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数学新课标”)强调单元整体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数学新课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梳理单元主题,通过分析、整合、重组等方式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作业设计,围绕单元主题确定作业内容,以促进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单元作业是学生日常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教师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又是发展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

如何基于“双减”政策设计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是广大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为例,阐述具体做法。

一、基于单元内容定目标
在设计单元作业之前,教师要深入解读数学新课标和教材,梳理单元知识结构,提炼单元主题,对单元作业进行整体规划,以确立单元作业目标,明晰单元作业设计的整体思路,让单元作业涵盖本单元所有的重要知识点。

同时,要将单元教学目标作为单元作业设计的基点,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建立学科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的知识和训练可迁移的思维,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一单元时,确定了如下的单元作业目标(见表1)。

表1“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作业目标序号
420101*
420102
420103
420104
420105
420106
420107
420108*
420109
420110
420111*
备注:序号编排用“年级+学期+单元+目标序号”的方式表示,如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第一条目标的序号为420101;带“*”号的为本单元的重难点目标
单元作业目标描述
借助经验理解小数的意义,沟通小数、
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感悟数的
本质
会互化小数与十进分数
借助数位顺序表理解小数的性质
能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分数加减法
算理的一致性
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
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理解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学习水平
理解
掌握
理解
掌握
掌握
理解
掌握
理解
掌握
运用
理解
上表立足数学新课标,较全面地涵盖本单元的知识点,具有关联性、整体性和结构性的特点,旨在帮助教师梳理单元作业目标,整体把握单元作业设计,巩固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的认识,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分数加减法算理的一致性。

这样设计单元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与小数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形成应用意识;同时,能更好地落实育人价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立足单元视角提升核心素养——“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作业设计与思考浙江青田县教育教学研究室(323900)特级教师邹立坝
二、依据单元目标定内容
单元作业目标制订后,要思考如何通过层次性、系统性、整体性的作业,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细化,让目标与内容契合。

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数学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和分数。

通过对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

”“小数的意义与加减法”单元包含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等内容,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要注重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体现整体的知识网络。

(一)数的概念——感受延续性
小数(十进制分数的改写)是整数领域外的一类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充,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一次飞跃。

小数与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计数单位及个数的表达。

引导学生能顺利地从整数的认识迁移到小数的认识,能从形式模仿走向意义理解,实现小数意义的整体建构,这是小数意义学习的本质所在。

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说的:“小数的本质在于‘位置计数法’的拓展,而不在于‘十分之几’的表述。

小数是将个、十、百、千等不断扩大的位置计数方式,朝着另一个方向(‘不断缩小’的位置计数方式)加以延伸,即增加了十分位、百分位等新位置,使之成为更为完善的一种位置计数制度。

”基于此,设计本单元的作业时,需要体现小数概念的本质。

作业1:看图答题。

(1)下图中可以表示0.3的是()。

D.
1
(2)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或语言来表示0.03、0.003和3。

作业1的设计,目的是结合直观模型辨析小数
的意义,明确整数、小数计数的一致性,即“十进位值”计数;借助多元表征将小数计数单位关联整数计数单位,形成系统,即表达计数单位及个数的多
少,直观感知“位值”,发展学生的数感;通过对0.03、0.003和3的表达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小数和整数的本质是一脉相承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二)运算内在联系——体会一致性
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的运算定律等。

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要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将整数加减法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体会数运算的一致性,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因此,进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作业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如何才能让学生感悟到运算之间的联系,体会数运算的一致性,即相同数位或分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为此,笔者设计了一道探索与总结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相同点的题(作业2)。

作业2:看算式,写算理。

(1)(2)(3)我发现:整数、小数、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相同点是。

1-25
=
55-25=
3
5
转化小数点对齐
个位对齐
133
56
189
+4.5
2.332.17-作业2通过整体设计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
法笔算算式,帮助学生在观察中建立小数与整数、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感知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分数加减法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凸显运算本质,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致性。

(三)整体建构——体验发展性
单元作业要注重结构化设计,帮助学生建构单元整体框架,让知识在交融中得到内化。

为此,笔者以气泡图和集合图的形式设计了作业3。

作业3:利用双气泡图或集合图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专题论析
作业3借助气泡图和集合图沟通小数加减法
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与算法,体会数运算的一致性。

通过单元整体建构,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特点相互交融,促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三、根据核心素养定形式
单元作业设计要基于学生的智力、兴趣、能力等因素,既要使作业有梯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成基础性目标,也要让学习能力强、兴趣广的学生可以选择挑战性作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笔者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从“注重差异性,作业层次化”出发,一共设计了基础巩固、能力拓展和综合应用三类作业,在内容上指向高阶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的“四基”“四能”获得同时发展。

(一)基础巩固类作业——精
“双减”政策下,基础巩固类作业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要体现出“精”的特点,即让学生的练习更加精练,并适当梳理与完善单元知识的建构过程,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

故而,笔者设计了作业4。

作业4:下图是淘气和爸爸妈妈周末去超市的购物小票,请根据小票内容填好下面的统计表。

店号:C00372022/03/1819:45:41
收银机:JM26小票号:045276收银员:CB727758类型:零售销售商品名称数量单价成交价精品超市购物袋大号694585414754410.30向龙食茶叶蛋2315522455712111.51金锣精致风味红肠135g 65794257455241 6.80水晶红富士2456879154721115.46火焰红葡萄2313251542541116.27火龙果
2354651841571125.58养乐多活菌型乳酸菌饮品100ml 6578491254261223.40蒙牛风味酸奶饮品6578492215214226.70青椒
351622541141518.54西红柿
568497232152119.73应收:144.29件数:12实收:200.00找零:55.71会员账号:
1758425652266412
价钱
熟食类
蔬菜类水果类饮料类
(1)比一比,哪一类用的钱最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钱?
(2)请选用合适的数据自编一道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的题目,并解答。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一幅统计图。

作业4意在结合真实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通过统计,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自编题目并解决问题,体会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也同样适用;绘制统计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二)能力拓展类作业——实
这类作业主要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故要体现出“实”的特点,即着重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和创新意识。

由此,笔者设计了作业5。

作业5:依次计算。

假设A=0.02,B=0.16,那么A+B=。

A=0.002,B=0.016,那么A+B=。

A=0.0002,B=0.0016,那么A+B=。

假设A=,B=,那么A+B =。

作业5意在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将算理与算
法扩充到更多位的小数加减法中,且层层递进,渗透类比思想。

这样能巩固基础,提升难度,发展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综合应用类作业——融
这类作业指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故要体现出“融”的思维方式,即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融合等。

所以,笔者设计了以下三种形式的综合应用类作业。

1.设计阅读性综合作业作业6:阅读作业。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运载火箭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航天员乘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经过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和核心舱,从天舟一号到天舟六号,中国空间站正在稳步建设中,中国人已经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1)神舟飞船是我国自行研制,用于天地往返运送航天员。

飞船主体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0.00…0162020个0 0.00…0022021个0
专题论析
气泡图
集合图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组成。

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2.8米,最大直径2.27米;返回舱呈钟形,长2.00米,直径2.40米;推进舱呈圆柱形,长3.05米,直径2.80米。

①淘气说:“把3.05米中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他说的对吗?2.00、2.40、2.80中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②把横线上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③神舟飞船主体结构的总长度是多少米?估一估,算一算。

(2)中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上有一只巨大的智能“手臂”——机械臂,主要承担舱段转位、航天员出舱活动、舱外货物搬运等在轨任务。

机械臂全长10.2米,重达738千克。

它将和一个小型的5.5米长的机械臂组合成一个组合臂。

机械臂的移动精度在15毫米以内,运行速度每秒100毫米。

①5.5米中的两个“5”分别表示什么?
②738千克=()吨,15毫米=()厘米,100毫米=()米。

(3)以小组为单位,请查阅资料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中关于小数方面的知识,在班上分享。

作业6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跨学科学习,体现生活、科学与数学的融合,以及单位知识与小数知识的融合。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阅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其中,第(1)题重在了解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情况、是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计算能力;第(2)题重在检验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联系旧知,巩固单位换算知识;第(3)题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感受科学中的数学。

2.设计实践性综合作业
作业7:测量作业。

量一量自己喜欢物品的长度,并填一填。

物品名称画示
意图
用厘米做
单位
用米做单位
(分数)
用米做单位
(小数)
作业7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经历学数学、画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他们的量感,真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3.设计评价性综合作业
数学新课标倡导,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

笔者在“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作业中设计多元评价表,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搭建一个反思、总结、进步的平台。

作业8:作业评价表。

评价
主体
教师
评价
组内
互评
家长
评价
自我
评价
备注
评价等级
A
我掌握的知识
我困惑的地方
我需要努力的地方
组员互评环节,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
B C评价内容
1.按时完成作业
2.字迹清晰工整,符合
作业标准
3.批改后及时订正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
2.服从分工,并认真完
成作业
3.组员之间能够互相
帮助
1.认真书写,字迹工整
2.按规定时间完成
作业8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组内互评,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家长评价,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

总之,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教师要着眼于单元整体视角,在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整合和重组等方式形成单元作业体系,以提升作业质量,助力学生单元整体学习,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马华.设计“核心问题”抓住数学本质:例谈数学概念课教学应把握的两个基点[J].教学月刊小学版
(数学),2015(Z7):83-84.
(责编杜华)
专题论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