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江苏苏州专用)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9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核工记
【清】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

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余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侯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有删改)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长五分许.(左右)B.如延.纳状(邀请)
C.维.一小舟(栓系)D.计人凡.七(凡是)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写了作者最小的弟弟所雕刻的一件精美的桃核微雕工艺品。

B.文章主体部分是按照由上至下、由中心至边缘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C.在这个“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的桃核上雕刻着人、建筑、器物和风景。

D.这件微雕作品是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歌意境的形象再现。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2)俱一一肖之。

4.有同学读了《核舟记》后,觉得文末一句“嘻,技亦灵怪矣哉!”用在本文结尾也非常恰当,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三游洞①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②也。

路狭不可行,舍舆③登舟。

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④,出于两崖之间。

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

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⑤危滑以下。

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⑥。

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

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⑦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

其中一石,乳⑧而下垂,扣⑨之,其声如钟。

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

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⑩鼓音。

背有石如床,可坐。

予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

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⑪,则好游者踵相接也;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⑫。

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①三游洞:山洞名。

①夷陵州治:夷陵州的治所所在地。

下牢:关名,陵郡治所在地。

①舆:指车,有时也指轿。

①汤(shāng):形容急流发出的声音。

①(zhuì):意思是用绳子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①伛俯径石腹以出:弯腰低头从大石下边走出。

伛,弯腰。

俯,低头。

①(yíng):一间叫一楹。

如三楹之室,好象三间房屋。

①乳:钙化,形成钟乳石①扣:同“叩”,敲,敲打。

①逄逄(páng):鼓声。

⑪通都大邑:四通八达的都会州郡。

⑫亲炙其光:亲自领略它的风光。

5.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诵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予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B.予/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C.予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D.予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6.理解文言实词有一定的方法。

请按照提示解释本文中实词。

(1)【积累迁移】我们由《小石潭记》中“隔篁竹闻水声”积累迁移可知,“闻水声汤汤”的“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

(2)【语法分析】“下视深溪”中“下”在动词“视”的前面起修饰作用,“下”应该灵活理解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

(3)【查阅字典】遇到多义词“绝”,可以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字典上有如下义项:①断,断绝;①极,非常;①横渡,横穿。

根据语境,“缕缕不绝.焉”一句中的“绝”是__________之意。

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出于.两崖之间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B.乃.伛俯径石腹以出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D.撞之则逄逄然.鼓音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8.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

(2)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9.阅读下面的一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州赋
林锡旦
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万物复苏,川流滋润。

然则三山岛畔,人类遗址逾万年;草鞋山中,水稻耕作六千轮。

蚩尤先民,兵仗威厉无比;良渚文化,玉琮精美绝伦。

江南并非荆蛮,华夏有此文明。

溯自商周,泰伯来而勾吴立国;延及春秋,阖闾起而伍员建城。

相土尝水,原野竖起吴都;开天辟地,水陆并列城门。

都邑之纲纪,王业之藩屏。

兵圣奇谋,胥溪通而胜战强楚;霸王举鼎,江东出而扫灭暴秦。

运河纵贯,江海联横。

阊门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依存。

集散东西兮货积如山;供输南北兮帆樯似林。

富丽州雄,东南称此都会;郡守府治,有吴据此中心。

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亨。

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苏湖一熟,禾泽苍生。

赋税尽出于此;贡物皆输于京。

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

(1)下列哪一组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人类遗址逾.万年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逾急(《阎典史传》)
B.溯.自商周实以四半日溯流行七百里(《过小孤山大孤山》)
C.霸王举.鼎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D.此诚.姑苏繁华之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富丽州雄,东南称此都会。

①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

(3)结合文章,说一说你眼中的苏州是什么样的。

阅读《苏昆长堤》,完成下面小题。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①,久欲为长堤。

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②、刍槁③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

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④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⑤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

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梦溪笔谈》【注】①病涉:对往来涉水感到不便。

①籧篨(qù chǔ):用苇或竹编的席。

①刍槁(chǔ gǎo):草把。

①漉:捞取。

①汱: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
..的是哪一项?()
A.但.苏州皆泽国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B.久欲为.长堤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C.以.通南北之水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11.给画曲线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

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

①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13.“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但先人最终还是建成了长堤,给了你什么启示?
阅读课外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逋①,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②,多奇句。

既就稿,随辄弃之。

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既卒,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赐粟帛。

【乙】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一童子出应门③延客坐为开笼纵鹤。

良久,逋必棹④小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

【丙】
秋江写望(林逋)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注释】①林逋:字君复,北宋诗人。

终身不仕不娶,长期隐居西湖的孤山,赏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死后,赐谥“和靖先生”。

①澄浃峭特:语言澄清通彻,雄健独特。

①应门:守在大门口。

①棹:划水行船。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弗.趋荣利_____①逋善.行书_____①喜为.诗_____①或.谓_____①且不欲以.诗名一时_____ 15.下面句子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划出停顿。

限断两处。

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既就稿,随辄弃之。

17.【丙】诗描写了______、平静的水面、______和渔船上升起的炊烟,构成一幅______的
秋江美景图。

18.“晏如”表示“安然自若的样子”。

在【甲】文中,这一词具体表现为林逋______的处世之道。

这一词在【乙】【丙】两文中同样有所体现,请选择一文,具体分析林逋的人生追求。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纵广合五六十寻.①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B.①不类.乎城中①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C.①遂以.钱四万得之①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①思得高爽虚辟之.地①溯洄从之.《诗经》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21.《初晴游沧浪亭》与《沧浪静吟》都提到了“静”,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

22.联系《沧浪亭记》,请你说说《沧浪静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3.“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同为“记”,《小石潭记》与《沧浪亭记》两篇文章有何相同之
处?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游北山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

如四五里,乃闻鸡声。

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

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

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

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

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

二三子不得寐。

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

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

①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①缭绕:迂回,回环。

①摩戛:摩擦。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稍西.__________(2)相顾.而惊__________
2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之.语,愕而顾送孟浩然之.广陵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至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D.因.追忆之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可参考“资料卡”)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27.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隔东太湖西望便是洞庭东西山。

明代诗人、文学家王整(世称震泽先生),曾遍游苏州,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请阅读下面这篇文言短文,领略洞庭美景。

登莫釐峰记
王鏊
两洞庭①分峙太湖中,其峰之最高者,西曰缥缈,东曰莫釐,皆斗起层波,矗逼.霄汉,可望而不可即。

成化年,予归自翰林,吴县文天爵过.予山中,相与穷溪山之胜。

行至法海寺,仰见异峰,寺僧曰:“是所谓莫釐者也。

”文振衣而上,众皆继之,或.后或先,或喘或颠,至乎绝顶而休焉。

天若为之宽,地若为之辟.。

西望吴兴、渺弥②一白,有若云焉,隐见天末,或曰卞山也。

北望姑苏一带,人家历历可数;有浮屠③亭亭,曰灵岩、上方也。

东望吴江,云水明丽,帆影出没,若有若无。

盖七十二峰之丽,三万六千顷之奇,皆一览而在,曰:“大哉观乎!”语有之不登高山者,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者,不知地之厚也。

莫釐犹尔,况所谓泰岱、恒、华者哉!予以是知学之无穷也。

故记之。

(有删改)【注】①洞庭:指东西洞庭山。

①渺弥:指水流旷远。

①浮屠:指佛塔。

28.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结合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位置。

2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与穷溪山之胜。

(2)莫釐犹尔,况所谓泰岱、恒、华者哉!
30.小松和小泽准备利用假期去莫釐峰登高游览。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帮助他们在地图中A、
B、C、D四个地点中找出莫釐峰所在大致位置( )
31.你是否也有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的经历呢?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

自生公台、千人石、鹅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

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

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

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①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②鉴随之。

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

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

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

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

然此时雁比③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

使非苏州,焉讨④识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虎丘八月半》卷五,有删改)【注释】①征:征求,求取。

①藻:品藻,品评。

①比:并列。

①讨:求。

32.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或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自自.生公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如如.雁落平沙如.鸣珮环
C.使使.非苏州晏子使.楚
D.雁雁.比而坐者北雁.南飞
3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

(2)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

34.文章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音乐现场的不断变化。

请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两个现场,分析其变化;张岱陶醉于哪段音乐现场?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小题。

【甲】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
今阁下为辅相亦同周公①耳。

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官,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益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

书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②辞焉。

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

阁下其亦察之。

(节选自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丙】
题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注】①周公:西周名相。

①阍(hūn)人:守门人。

35.结合语境,请选出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36.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
(2)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37.“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句中“明”字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38.【丙】诗《题榴花》与【甲】文《马说》写作手法和所抒发的感情是否有相似之处?请结合【甲】文和【丙】诗分析。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乙】(渊明)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传》)3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B.麾而.去之中峨冠而.多髯
..固请种粳率妻子
C.乃.赋《归去来兮辞》乃.不知有汉D.志.不及也处处志.之
4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41.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语句。

(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42.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柳宗元传
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

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

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

”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

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

”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

”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

”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

”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乙】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柳宗元被贬柳州,他一路相随,陪伴一年之后,自柳州赴江陵,此时即送别之作。

①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

①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

①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43.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A.播非人所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B.皆以为.远州刺史中轩敞者皆为.舱《核舟记》
C.官虽进而.地益远启窗而.观《核舟记》
D.悉.召至京师悉.如外人
44.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①为人子尤当自谨。

①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
45.请从修辞角度【乙】诗颈联的妙处。

46.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47.请结合古诗文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燕子矶
张岱
燕于矶,余三过之。

水势湁潗①,舟人至此,捷捽抒取钩挽铁缆蚁附而上。

篷窗中见石骨棱层,撑拒水际,不喜而怖,不识岸上有如许境界。

戊寅到京后,同吕吉士出观音门,游燕子矶。

方晓佛地仙都,当面蹉过之矣。

登关王殿,吴头楚尾,是侯②用武之地,灵爽赫赫,须眉戟起。

缘山走矶上,坐亭子,看江水潎洌,舟下如箭。

折而南,走观音阁,度索上之。

阁旁僧院,有峭壁千寻,碚礌③如铁;大枫数株,蓊以他树,森森冷绿;小楼痴对,便可十年面壁。

今僧寮④佛阁,故故背之,其心何忍?
是年,余归浙,闵老子、王月生送至矶,饮石壁下。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注】①湁潗:波浪翻腾的样子。

①侯:指关羽。

①碚礌:指巨石。

①寮:小屋。

【乙】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
【清】厉鹗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⑤绝壁挂清晖。

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注】①罾(zēng):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48.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
捷捽抒取钩挽铁缆蚁附而上
4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缘.山走矶上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余三过.之及鲁肃过.浔阳
C.便可.十年面壁潭中鱼可.百许头
D.是.年,余归浙是.非木杮
50.“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望”的内容的?
5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今僧寮佛阁,故故背之,其心何忍?
52.结合【甲】【乙】两文,比较作者的情感有向异同。

在“亲近诗文·诗文中的山水”活动中,小组成员找到了以下三篇文章,请你一起完成以下学习活动。

【甲】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峡江寺飞泉亭记(节选)
[清]袁枚
①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①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②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②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③。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③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

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

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

”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选自《小仓山文集》)【注释】①箕(jī):簸箕。

①瀹(yuè)茗:烹茶。

瀹,煮。

①对枰(píng):对坐下棋。

枰,博局,这里是比赛棋艺的意思。

【丙】
论山水(节选)
[清]张潮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离,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选自《幽梦影》)53.根据词句的结构和语境推敲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人可坐可卧,可箕踞
..
(3)以人之逸.,待水之劳
(4)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54.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55.【乙】文第一段结尾的空格处标点为“?”还是“!”?请结合文意简述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