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人教版拔高训练四
第1题【单选题】
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
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
B、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是一组特色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与上述特色标题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德国,美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是两个国家的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示意图。
图中甲乙两个国家应该是( )
A、葡萄牙、西班牙
B、葡萄牙、荷兰
C、英国、西班牙
D、荷兰、英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尼德兰、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英格兰等。
这一现象是由于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价格指数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不应求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历史背景相同
B、地理环境相同
C、世代友好交往
D、殖民扩张的结果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是
A、荷兰
B、西班牙
C、葡萄牙
D、英国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西欧诸国君权集中的专制制度形成于15—1 6世纪。
专制政府支持发现新航路,支持海上发展,用海军保护本国航运业及海外贸易,有时不惜为此发动战争。
这表明( )
A、专制制度是新航路开辟的政治前提
B、专制制度与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相悖
C、专制制度是西欧向海外扩张的后盾
D、专制制度向海外扩张得到教会支持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东西方世界制造业变化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
欧洲之所以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这些革命的一个特点是,它们在1763年以前就扎实地进行着:另一个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进行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间不断起作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
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
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
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
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
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
“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
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
……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
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等地设有总部。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
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 。
“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
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
“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
“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
“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
“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
——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
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比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业形式的不同。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
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
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
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
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材料二: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
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
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
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
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根据材料,归纳曼德拉在哪些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曼德拉斗争方式的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5题【双选题】
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这两个国家崛起的共同条件是( )
A、拥有政治制度的优势
B、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
C、拥有地理位置的优势
D、拥有强大的工业优势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