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提升育人价值途径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文化融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提升育人
价值途径探究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众所周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力量。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未来社会的道德风尚。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尚品德人格需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说到思想道德,高尚品格离不开“红色精神”,而红色精神又孕育在红色文化当中。
红色文化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是革命先辈遗留下的宝贵财富。
要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平时的道德与法制课程中便成了重中之重。
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们正确塑造三观的初级阶段,小学阶段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老师的启蒙。
为了塑造正确的三观,老师们应首当其冲,树立立德树人的形象,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血脉,培养学生的红色思想。
加强小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体现出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这也是现代教育关注的核心教育目标之一。
教师应认识到红色文化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并思考如何将红色文化有机地渗透进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主要探究红色文化融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提升育人价值途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小学生道德与法治
特别主要强调小学阶段渗透红色文化是因为当前的教育背景极其关注历史红色文化元素和现代教育知识的融合。
在这样的背景要求下,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就需要担负起重任。
道法老师一方面需要思考如何在日常教学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并且还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还要思考融入哪些红色文化,融入多少。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仅强调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求高质量的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为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供新的路径。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师要充分发挥课上与课下,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小学生们培养高尚品格。
一.讲授
依据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适合各年级段的红色文化,向
学生讲授相关的红色精神。
这里的讲授分为两种途径,一是传统式讲授教学,二
是新时代要求下的学生讲授。
我们先来说传统式教学,小学阶段的孩子表达能
力不够,有一些重要知识还是需要通过教师来讲授的。
教师明确向学生渗透红色
文化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提升
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
其二,讲到底,学生才是学习
的主体,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讲授的主角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本身。
就是
某个学生讲,其他同学听并且补充。
讲述自己家乡的红色景点,或者讲述从祖辈
老人听来的红色故事,了解党的百年以来艰辛、无私伟大的革命历程,深刻感受
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这个过程中学一些党的历史、并且感党恩,崇拜党,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爱国敬党、听党跟党,不忘实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
精神,长大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种子。
这样的讲授式教学,学生为主,可以提
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在其中受到思想的熏陶。
红色文化
教育应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生涯,教师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红色文化,培养学生
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学习更有动力和方向,也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做准备。
二.熏陶
上文说到熏陶,接下来我们具体说一下如何熏陶,怎么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
化下进行思想道德的建设。
能够使学生受到熏陶,这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什么能够使学生感兴趣呢?这就需要小学阶段的道法教师进
行思考。
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与教学目标会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的教育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师需
要结合大的社会背景,一些时事热点,并且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节目,影片等等
进行学习与思考,从而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所以要对学生起到熏陶作用,通过两
个途径,一是通过观看电影,观看纪录片等,例如《建军大业》、《大刀记》等
这些电影,孩子们能主动去看从而感受,电影的氛围也能传递到孩子的情绪里面。
二是通过阅读书籍,拓宽小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熏陶。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些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课外读物,或提供推荐书目指导学生去阅读。
三.实践
第三种途径通过实际活动来影响学生,光说不干没有任何价值还是要去实际
践行。
而对小学生来说,重要的德育观念,不是在说教,而是在积极主动的实践
活动中形成的,所以就更需要实践活动。
为此,教师可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积
极主动去举办一些活动。
比如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
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感受肃静的氛围。
这对树立小学
生正确的三观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的不足,丰富和深化学生思想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增长学生才识,培养学生良好
的个性品格,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
总言而之,将红色文化融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既是对我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也
是是塑造小学生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的重要环节。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摒
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将红色文化深入融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为社会
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罗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路径[J].新智慧,2023(19):59-61.
[2]周琳.基于红色文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江西教育,2023(23):42-43.
[3]陈晓惠.依托红色文化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
究,2023(04):19-21.
[4]杨婷婷. 基于红色文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
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七).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
文集(七),2023:6.DOI:10.26914/kihy.2023.018471.
[5]顾秋华.红色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渗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0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