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适护理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党丽娟;黄晓玲;梁元培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舒适护理在高压氧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高压氧科在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72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500例,设为观察组;其余226例单纯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程及护理前后的心理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有75例平均治疗次数为10次,占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焦虑评分总分<7分者246例,占49.2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压氧治疗中给予舒适护理可有助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缩短疗程.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14(025)001
【总页数】3页(P143-145)
【关键词】舒适护理;高压氧治疗;抑郁;焦虑
【作者】党丽娟;黄晓玲;梁元培
【作者单位】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高压氧科,广东中山528415;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高压氧科,广东中山528415;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高压氧科,广东中山52841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6
高压氧治疗是近年来临床上开展越来越广泛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其治疗环境是在密闭的氧舱内,患者进入舱内与外界隔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舱内的环境压力会发生变化,容易导致患者鼓膜的内外压不平衡,因此,在这种特殊的治疗环境下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均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初次接收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各种生理与心理不适感表现得更为明显,甚至直接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对此,笔者对近年来我院接收的500例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
适护理,现对其试验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高压氧科在2011年2月至2013年
2月期间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72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50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71例,女性229例,年龄68~86岁,平均(67.8±1.3)岁,接受高压氧治疗的原因为一氧化碳(CO)中毒20例,头外伤45例,突发性耳
聋52例,脑出血166例,脑梗死217例;其余226例单纯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
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04例,年龄67~85岁,平均(67.7±1.4)岁,接受高压氧治疗的原因为CO中毒8例,头外伤21例,突发性耳聋25例,
脑出血71例,脑梗死101例。
两组患者均在参加本次试验前分别经过专业护理人员对试验细节进行介绍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试验经过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并批准进行。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高压氧治疗舱使用的是大型空气加压舱,压力值为0.2 MPa(2ATA),患者入舱后给予稳压吸氧,吸氧时间为60 min,期间休息5 min,1次/d,以10次为一个疗程。
1.3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护理,遵医嘱安排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的时间、进舱
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进舱后的吸氧调节方法、对各种不良反应的自我调压方法及
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
并在出舱后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嘱咐下次治疗时间等事项。
1.3.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治疗环境,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如下:①创造舒适治疗环境:鉴于氧舱的全封闭、容积小、空气流通不佳等特殊性,针对性地再次在治疗完毕后使用1:500的健之素消
毒液对舱壁与地面进行擦拭消毒,并使用紫外线照射30 min[1],以清除舱内空气、物品表面的细菌污染,保证舱内空气洁净;注意检查面罩与吸氧管为个人专用,保持舱内卫生、整洁,并调节好适宜的温度、湿度,必要时可喷洒安全的空气清新剂;可播放轻柔音乐,使舱内环境有温馨舒适感。
②心理舒适护理:首先在入舱前为尽可能地减轻患者对治疗舱密闭环境的恐惧感,可在患者确定治疗后热情进行接待入舱;治疗前先带患者熟悉治疗舱内部环境,并以专业、熟练的语言详细介绍治疗时舱内压力的变化、可能出现的生理反应、面罩与吸氧管如何正确使用等,缓解患者的不安心理;另外针对初次接受治疗和老年患者,可有意识地将其分配到有多次治疗经验的患者座位旁;治疗的过程中应全程经过监视器系统对舱内的患者情况进行观察,利用对讲系统保持与患者的联系,伴随轻柔的音乐,引导患者放松、安心地接受治疗;此外,特别需要注意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常规舱内安全须知时患者对氧舱环境防火方面的要求,是不是会产生过分紧张心理,及时察觉,并以专业、温柔的语言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对防火须知事项耐心讲解,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获取患者的认同与信任,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
③生理方面的舒适护理:进舱前提前温馨提示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舱内压力升高可能会出现耳痛、耳胀等不适感,可通过嚼口香糖和进行吞咽动作等进行缓解;进舱后可通过对讲系统及时在加压时提醒患者,一旦出现不适感,可通过咀嚼或吞咽动作对耳部压力进行调节,逐步得到缓解,且全程观察舱内患者的表现,严格掌握好升压的速率,若观察到舱内有患者耳痛感明显,可暂停加压,并及时协助患者进行调整,等患者不适感缓解后再继
续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升压速率调整[2]。
④社会适应能力舒适护理:
为避免患者对治疗舱环境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可尽量为患者们营造出一种温馨、友爱、和谐的治疗氛围,护理人员可在治疗前分别对患者的心理、生理进行综合评估,通过温柔的语言沟通、耐心地倾听患者需求,针对性地安排患者间进行良好交流,如:为舱内多次进行治疗的患者介绍初次进舱治疗的患者,让前者多照顾和指引后者,互相间可多交流高压氧治疗的相关知识,加强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治疗的信心和鼓励其要坚持治疗;此外,对患者的家属也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家属对于治疗的知识、费用、心理等各种需求,如: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想终止治疗想法的家属,应主动地了解其困难,尽量地为其解决,并嘱咐家属应多以积极、正面的情绪影响患者,给予鼓励与安慰,支持患者坚持疗程。
1.4 焦虑评分标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心理状态评价,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量表共包括14个反映焦虑症状的项目,主要涉及精神性焦虑(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抑郁心境、会谈时行为表现)与躯体性焦虑(肌肉系统症状、感觉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生殖泌尿系统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两大类因子结构。
评分方法是两名专
业的护理人员采取交谈与观察的方式,对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症状谱的变化进行评分,对每个因子的评分采用的是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为无症状,1
分为轻度,2分为中等,3分为重度,4分为极重。
总分≥29分为可能有严重焦虑,21~28分为肯定有明显焦虑,14~20分为肯定有焦虑,7~13分为可能有焦虑,<7分为没有焦虑[3]。
1.5 统计学方法本组资料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疗程观察组患者中有75例平均治疗次数为10次,占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理护理效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焦虑评分总分均为≥7分,均有不同程度心
理焦虑,焦虑发生率为100%;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焦虑评分总分<7分者246例,占49.2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舒适护理的最早期理论是源自费罗伦丝·南丁格尔所强调的病房应保持环境清洁、
空气新鲜、条件舒适等理论[4],在1995年,Kolcaba[5]正式提出了舒适护理理
论(Thoery of comfort care),指出舒适护理应该是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及追求的结果,可完善护理研究与基础护理理论的实施,使患者的舒适感受增加,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近年来,舒适护理模式基本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开展,在不同科室、不同级别医院中均有其报道和使用,如: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人工气道舒适护理后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有创操作的痛苦;在产科病房中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安慰、稳定产妇情绪,提高顺产率,减少产褥期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但对于高压氧科中舒适护理的开展,报道较少。
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干预要求,并不仅仅是传统上护理人员带领患者出入舱和安排患者治疗等常规护理,对护理深度与广度的要求已明显提高[6-8]。
高压氧舱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治疗环境,有着其非常特殊
的性质,其密闭、空气流通差、治疗过程中患者生理心理变化明显、治疗时间相对较长、疗程相对较长等特点,均是考验高压氧科护理人员的难题。
首先,高压氧舱是密闭的治疗舱,因此,舱内空气流通性较差,若清洁与消毒工作不到位,舱内空气、各种物品均可能布满各种病毒,加之其与外界空气流通又较少,导致舱内环境较恶劣,而治疗的人群多为头外伤、脑出血、脑梗死的人群,中老年患者居多,其机体免疫抵抗力普遍偏低,若治疗环境卫生及安全条件恶劣,治疗人群的健康及治疗依从性均会受到影响。
对此,护理人员应站在患者的角度,全方位地为患者着想,尽可能地改善舱内环境,营造出一个空气清新、环境整洁、卫生安全的氛围。
其次,治疗前,患者对于高压氧治疗舱的密闭环境,尤其是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最大的不良心理是恐惧感。
在治疗过程中,加压时的耳痛等不适感又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惧感,并对治疗效果产生质疑,容易产生不安、焦虑等心理,致使中途放弃或抗拒治疗,因此,心理护理应始终贯彻于高压氧治疗全过程,并作为舒适护理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工作[9-10],应对每个患者均给予仔细观察与评估,及时发现其不良心理,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和知识宣教,全面解除患者的心理误区。
再者,治疗期间的生理方面不良反应,各患者表现不一,需要护理人员全程进行严密监视,留心每一位患者的细致表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轻者可通过对讲系统指引患者进行自我调整,若发现患者表现不适感强烈或自我调整效果不佳,均应及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升压的速率,并亲身协助患者进行调整,让患者可安心、舒适地继续进行治疗,不会对接下来的治疗疗程产生抗拒或恐惧的心理。
最后,护理人员还应充当一个桥梁的作用,为患者间的互动、交流创建良好的氛围,尤其针对新入舱的患者,为其建立起良好的社交环境,能够逐渐降低其不安、焦虑的心理,尽快适应治疗,且保持护患间良好的交流、病友间友好的交流及加强对家属的沟通,均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手段[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焦虑评分总分均≥7分,均有不同程度心理焦虑,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后,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为10次有75例,
占15.00%,显著低于单纯实施常规护理组,心理焦虑评分总分<7分有246例,占49.20%,显著高于单纯实施常规护理组,可见在高压氧治疗中给予舒适护理,可有助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献】
[1]陈文,毛进娜,顾晓静.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首次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
生,2011,43(3):221-222.
[2]姜红田,左治强.高压氧配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2例[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4):370.
[3]李清伟,吴文源.加拿大精神病学学会“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诊疗指南[J].国际精神病学杂
志,2008,35(2):103-107.
[4]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 (1):15-16.
[5]Kolcaba KY.The are of comfort care[J].Imaga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1995,27(4):287-289.
[6]王青,续梅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
志,2011,17(13):1562-1563.
[7]刘瑾,邓卫玲,周光辉,等.同压氧联合运动想象和舱内运动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8):2139-2140.
[8]张志宏,许海雄,李克民,等.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止肺部感染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52-54.
[9]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3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08-810.
[10]郑彩芬.舒适护理模式在高压氧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59-60.
[11]卢虹.舒适护理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2,4(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