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福建晋江市是著名的侨乡,“十户人家九户侨”,海外乡亲有200多万人。

20世纪80年代末,晋江市以“家庭联产、手工作坊”的形式兴办乡镇企业;改革开放程度加深后,晋江吸引外资创办了“三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21世纪初,又向“品牌之都”迈进。

经过不断发展,晋江市已成为全国经济十强县(市)。

据此完成1~3题。

1.20世纪80年代末,晋江市以“家庭联产”的形式兴办乡镇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当地剩余劳动力
B.开发闲置土地
C.利用闲散资金和侨资
D.优化产业结构
2.晋江市创办“三资企业”主要是为了()
①拓展国外市场②增加外汇储备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3.晋江市向“品牌之都”发展体现了当地企业()
A.经营理念转变B.生产规模扩大
C.生产技术进步D.产品种类增加
近年来,我国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迅速,这些特色小镇既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

并注重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据此并结合该省“首批特色小镇产业分类统计表”,完成4~5题。

A.高端装备制造B.旅游产业
C.信息经济产业D.历史经典产业
5.加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
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②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绿地面积
③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
④延缓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如图所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通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通道。

(1)简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区位条件。

(2)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该区域工业企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有利影响。

能力提高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

2008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2016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 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 010亿元。

据此完成4~5题。

4.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A.南康资金雄厚
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
5.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A.增加木材进口B.挖掘本地市场
C.加大宣传力度D.组建企业集团
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

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

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

6.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
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
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
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
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7.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

图1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

图2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3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3分)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分)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2分)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4分)
1~3.解析:第1题,“家庭联产”的含义就是家庭成员联合起来进行生产,20世纪80年代经济较落后,个人资金很有限,通过家庭联产方式,可以把家庭成员间少量的剩余、闲散资金集中使用,同时能吸引家庭海外亲属的资金,共同投资,故C正确。

当初发展手工作坊的制约因素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资金有限,则通过家庭联产方式的目的不是利用当地剩余劳动力,则A错误;手工作坊占地很少,联产目的不是开发闲置土地,则B错误;“家庭联产”是组织形式,与产业结构没有关系,则D错误。

第2题,由材料中“合资”“合作经营”,可看出均有海外资金与技术,则有吸引海外资金、技术的目的;与海外资本、企业合作,利于利用海外企业原有的营销渠道,拓展国外市场,故C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增加外汇储备与降低生产成本。

第3题,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的相关知识。

晋江市向“品牌之都”发展说明晋江市的企业开始注重打造品牌,体现了经营理念的转变。

故A项正确;单纯的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技术提升都不能打造品牌。

故B项、C项均错误;产品种类增加与创建品牌无关。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1.C 2.C 3.A
4~5.解析:第4题,该省首批一共有37个特色小镇,其中旅游产业小镇为8个,所占比重超过20%。

第5题,特色小镇建设与中心城市功能扩大无关,则②错误;特色小镇建设不能延缓人口老龄化,则④错误;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形式,可以就地实现产业集聚和升级,促进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①③正确。

故选B项。

答案:4.B 5.B
6.解析:第(1)题,城市群的区位可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两方面分析。

第(2)题,大湾区包含内地的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建设大湾区体现在加大区域投资、政策支持等方面,对工业企业而言,利于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区内企业联系,形成分工与协作的关系。

第(3)题,城市群形成的关键是有便捷的交通,使之形成一个具有协作关系的整体。

可从缩短时空距离,加强联系等角度分析。

答案:(1)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土地面积广大,工业企业众多,经济发达;濒临南海,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等交通便利。

(2)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企业技术、人才等交流合作,提升竞争力;有利于加强工业企业联系,促进分工与合作;有利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企业成长提供保障。

(3)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和珠江口两岸的时空距离,提高城市间的交通通达性;加强广州、深圳、香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内部联系,分工与协作,优化城市群的空间结构。

1~3.解析:第1题,“村村冒烟”现象指的是每一个村都发展自己的村办企业,体现出
当时该县村办企业在空间上布局较为分散,故选项B正确。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匮乏,企业用于生产的燃料和原料多需要从其他地区运入,因此该区域工业生产的燃料和原料来源较为分散,但这对该时期该县村办企业的空间分布影响不大,故燃料、原料的来源特点对该县“村村冒烟”现象作用不大,A、C项错误;产品市场的空间分布影响的是企业生产的下游环节,对企业的生产环节影响不大,故产品市场分散不是该县村办企业呈现“村村冒烟”现象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在“村村冒烟”的发展模式下,农村地区宝贵的耕地资源被占用,将消耗大量的补贴资金;实施“抱团飞地”的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状况,②正确;实施“抱团飞地”的发展模式,可以使村办企业在空间上趋于集聚,有利于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共享利用,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④正确;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第3题,“村村冒烟”现象到“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村办企业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利用上的变化;由材料可知,村办企业发展模式变化主要是因为县、镇统筹发展;综上可知,“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的是城乡统筹创新,故选A。

答案:1.B 2.D 3.A
4~5.解析:第4题,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型升级,因此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这会促使南康木匠大批返乡,故B正确。

和我国沿海地区相比,南康经济相对落后而不具备资金优势;材料显示南康家具产业所需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且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对中低端家具的需求较少,故A、C、D错误。

第5题,当前南康家具产业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缺乏品牌产品;南康家具企业高达7 500多家,企业数量多,彼此之间易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因此组建企业集团,可以协调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故D正确。

增加木材进口、挖掘本地市场、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但不是“最有效措施”,故A、B、C项错误。

答案:4.B 5.D
6~7.解析:第6题,据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可知:该特色小镇在纺织、服装产业的基础上拓展了蚕丝被产业、旅游业、服务和创意产业等,实现了基于植桑养蚕的产业多元化发展,C项正确;其他选项的描述都具有片面性,不能准确表达该地产业发展方式。

第7题,材料说明,该小镇特色产业(养蚕、丝绸纺织)历史悠久,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小镇,故该小镇实现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动并进,A项正确;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会促进经济发展,但外来人口进入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B项错误;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不能体现社会发展,C项错误;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属于生态保护范畴,D项错误。

答案:6.C7.A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考查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

第(1)题,描述产业结构特点时,应主要从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及变化、主导产业等方面分析。

由图2和图3可知,黄石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在50%以上,说明该市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最低。

第(2)题,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应主要从当地的产业基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以及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分析。

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黄石市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所以其发展方向可以平衡轻重工业比重、提高工业的科技含量以及工业产品的附加值等方面分析。

第(4)题,在分析黄石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时,应主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恢复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

答案:(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3)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4)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