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技术(士)考试重点——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体(réntǐ)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脊柱有26块椎骨,椎体椎弓围成锥孔,椎弓根上下缘切记围成椎间孔,C1寰椎、C2枢椎、C7隆椎,颈椎(jǐngzhuī)棘突最短。
3.1—7肋连于胸骨(xiōnggǔ),称真肋。
8—10肋称假肋,前端借软骨(ruǎngǔ)与上位肋软骨连成肋弓。
11—12肋称为(chēnɡ wéi)浮肋。
4.翼点是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形成的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5.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
6.肩关节下臂薄弱,是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的部位。
7.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外侧,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内侧端,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乳突,一侧收缩头倾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8.胸大肌起自胸骨、第1—6肋软骨和锁骨的内侧半,肌束斜向外上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收缩时可使臂内收或旋内、前锯肌上部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前.
9.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位于腹直肌鞘内,上宽下窄,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若干个肌腹,腱划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未与后层愈着。
10.三角肌起自锁骨的外侧份、肩峰和肩胛冈,止于三角肌粗隆,使关节外展,受腋神经支配。
11.上呼吸道(shànghūxīdào)最窄处是声门裂。
12.上颌(shànghé)窦开口于中鼻道的前份。
13.喉的支架软骨(ruǎngǔ)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14.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zǒuxiàng)较直,故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
15.肺尖的体表投影相当于第七颈椎(jǐngzhuī)棘突的高度。
16.平静呼吸时,肺的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与6、8、10肋相交。
17.深呼吸时两肺下缘可向上下各移动2~3cm。
18.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分。
19.膈神经走形于中纵隔内。
20.咽与食管的分界处平第六颈椎椎体下缘。
21.十二指肠属于上消化道的一部分,在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可分为上部(球部)、降部、水平部(横部)、升部;降部的后内侧壁的下端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胰管和胆总管的共同开口处。
22.肝的脏面位于中间部的横沟称为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管、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进出的门户。
23.左、右肝管汇合为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为胆总管,宽度约为4~6cm。
24.胰腺有内分泌功能和外分泌功能,可分为胰头、胰体、胰尾三部分;十二指肠环绕胰头。
25.阑尾连于盲肠内侧壁。
26.胃小弯的最低处,有一切迹称角切记。
从角切记到幽门的部分是幽门部。
幽门部的大弯侧,有一不明显的浅沟,将幽门部分为右侧(yòu cè)的幽门管和左侧的幽门窦。
临床上所称的胃窦即幽门窦,或是包括幽门窦在内的幽门部。
27.腹膜内位器官(qìguān)是指器官各面均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场、盲肠、横结肠、乙状结肠(yǐzhuàng-jiécháng)、脾、卵巢、输卵管等;腹膜间位器官(qìguān)是指有三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如肝、胆囊(dǎnnáng)、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子宫、膀胱等;腹膜外位器官是指仅一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如肾、肾上腺、输尿管、胰、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直肠中下部等。
28.牙齿以“十”划分四区,∟为左侧,罗马数字Ⅰ~Ⅴ表示乳牙,阿拉伯数字1~8表示恒牙。
29.食管:全长有三个狭窄,穿膈肌食管裂孔,上端与咽喉部相连,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30.直肠中部阔大称为直肠壶腹,壶腹部有直肠横襞结构,肛管长
3~4cm经常处于收缩状态。
31.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分解消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作用。
32.胆囊位于肝的胆囊窝内,胆囊底与腹前壁相贴,胆囊容量为
40~60ml呈长梨形,具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无分泌功能。
33.十二指肠球部(上部)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34.主动脉弓的分支从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35.在颈总动脉分叉(fēn chā)处的后壁有一卵圆形小体,称为颈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中CO2浓度(nóngdù)的变化。
36.肺循环血液(xuèyè)由右心室搏出,进入左心房;体循环由左心室搏出,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进入右心房。
37.心脏大致呈前后略扁的倒置圆锥形,长轴自心底部斜向心尖部,与身体中轴不一致。
心房接受静脉,心室(xīnshì)发出动脉。
右房室口有三尖瓣,左房室口有二尖瓣。
心脏正常心跳的起搏点是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
38.左心房与右心房参与(cānyù)构成心底;左心缘主要由左心室形成。
39.颈外动脉在胸锁乳突肌深面上行,其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
40.肺静脉口通常有四个。
41.腹主动脉发出壁支、脏支两种分支,脏支成对的有:肾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不成对的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42.肝门静脉为一短粗的静脉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
肝门静脉收集除肝外的腹腔不成对器官的静脉血。
43.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淋巴经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回流入静脉。
44.毛细淋巴管为淋巴管道的起始部,它以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也吻合成网状伴毛细血管分布。
45.肾单位失身结构和功能的基本(jīběn)单位,由肾小球嗯哼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46.肾是形似(xínɡ sì)蚕豆的实质性器官,表面有三层被摸包绕,由内内向外依次是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肾内侧缘凹陷为肾门,肾门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出入肾门的结构由结缔组织包被称为肾蒂,包括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核淋巴管,右侧肾蒂较左侧短。
右肾较左肾略低,肾门约平第一腰椎。
47.成人膀胱(páng guāng)容积为300~500ml。
48.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jiānnǎo)、小脑、(中脑、脑桥、延髓,合称为脑干)。
49.躯体(qūtǐ)感觉区(运动区),位于中央后回(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前部)。
50.基底核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灰质团块的总称,,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和杏仁体等。
51.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包括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和漏斗,其末端连有垂体。
下丘脑主要核团有视上核和室旁核,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能分泌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
52.第四脑室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
53.脊髓下端在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
54.脑和脊髓的被摸由外向内依次为硬模、蛛网膜、软膜。
55.脑神经共12对,可分为运动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感觉神经(ɡǎn jué shén jīnɡ)(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和混合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56.交感神经加快心跳、冠状血管(xuèguǎn)舒张,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使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
(汗腺只受交感神经支配)
57.副交感神经促进胰岛素分泌(fēnmì),使逼尿肌收缩。
58.内脏运动神经分交感神经(jiāogǎn-shénjīng)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至腰3节段的灰质侧角内,副交感神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骶2至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59.内分泌腺没有排泄(páixiè)管道,又称无管腺。
60.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体是甲状腺。
61.松果体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上方。
62.胸腺即使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腺,在青春期达到高峰,20岁后退化,45岁后渐被脂肪代替。
63.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构成眼折光系统。
64.听觉的感受器是耳蜗螺旋器。
65.正常成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
66.红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一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二是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NaHCO3/H2CO3).
67.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68.肺通气的原始动力是呼吸运动,直接动力是大气压与肺内压之差。
69.肾小球滤过是指当血液(xuèyè)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中生成元鸟的过程。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70.颅前窝内的眶板,有筛孔通向鼻腔(bíqiāng),当颅底骨折时,鼻腔可有脑脊液流出。
71.食管(shíguǎn)的三个生理狭窄分别相距中切牙15cm(起始处)、25cm(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40cm(穿膈处)。
72.小脑位于小脑幕的下方,包括小脑半球和蚓部,小脑半球下面有小脑扁桃体。
小脑按形态(xíngtài)结构和进化可分为:绒球小结叶(原小脑或古小脑),小脑前叶(旧小脑),小脑后叶(新小脑)。
在小脑左、右半球深部的髓质中,每侧各埋藏着4个神经核团,由内侧向外侧分别为顶核、栓状核、球状核和齿状核。
小脑中脚连于小脑和脑桥之间。
其主要成分为小脑传入纤维。
73.一般(yībān)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是2n2个,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74.电子壳层可用K,L,M,N,O,P等符号表示,电子亚层可用s,p,d,f,g,h 等符号表示。
75.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它们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76.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自旋并不产生核磁,我们称这种原子核为非磁性原子核。
77.激光器的构成有工作物质、激发装置、光学谐振腔。
78.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发现X射线。
79.产生X射线的必备条件是电子源、高速(ɡāo sù)电子流、阳极靶面。
80.诊断和治疗(zhìliáo)用的X线管的靶面由钨制成,乳腺的X线管用钼制成。
81.X射线的最短波长只与管电压有关,X射线的产生(chǎnshēng)效率与管电压和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有关。
82.靶原子的内层轨道电子被高速电子击脱,外壳层电子跃迁填充空位,多余的能量以光子(guāngzǐ)的形式放出,形成特征X线。
83.影响连续(liánxù)X线产生的因素有靶物质、管电流、管电压、高压波形。
84.X线发生效率的公式为η=KZU。
85.X线强度分布,与靶面倾斜角度有关,阴极端X线强度强,X线管短轴方向两侧基本对称。
86.X线的物理特性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热作用。
87.X线的化学特性有:感光作用、着色作用。
88.光电效应的产物有光电子、正离子、特性放射和俄歇电子。
89.光电效应的发生几率大约和能量的三次方成反比。
90.康普顿效应的发生几率与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成反比,即与入射光子的波长成正比。
91.电子对效应的发生几率与物质原子序数的平方成正比,与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成正比。
92.影响X线质的因素有管电压、滤过及高压波形。
93.线衰减系数的SI单位是m-1;质量衰减系数的SI单位是m2/kg。
94.铝当量(dāngliàng)的单位是mmAl。
95.国际辐射(fúshè)单位和测量委员会简称ICRU。
96.照射(zhàoshè)量的SI单位是C/kg。
97.吸收剂量的SI单位(dānwèi)是(J/kg)Gy。
98.比释动能(dòngnéng)率的SI单位是Gy/s。
99.当量剂量的SI单位是(J/kg)Sv希沃特。
100.吸收剂量的基本测量法是量热法。
101.目前公众个人全身受照射的年剂量应低于5mSv,放射人员防止随机性效应的年剂量当量为50mSv,防止眼晶体发生非随机性效应的年剂量当量为150mSv。
特殊情况下一次剂量不得大于100mSv。
试卷纠错:
1.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
两板之间的松质称为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2.椎间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3.所有椎弓之间均有黄韧带。
4.肺呈圆锥形。
5.深呼吸时肺下界在腋中线相交于第8肋间隙。
6.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降部。
7.胸部X线平片上,心右缘下段的构成结构为右心房。
8.成人膀胱的容积为350ml~500ml。
9.前列腺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
10.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平第1腰椎体下缘。
11.肺换气(huàn qì)的动力为呼吸膜两侧气体分压差。
12.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是±(10%~15%),熟睡(shúshuì)的时候BMP 较低。
13.近端肾小管HCO3—被重吸收的主要(zhǔyào)形式是H2CO3。
14.一般对低能量射线(shèxiàn)采用铝滤过板。
15.吸收剂量: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的能量。
;当量剂量:引起某些生物效应(xiàoyìng)的危险。
;当量剂量率:单位时间内当量剂量的增量。
;比释动能:间接辐射粒子释放的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之和。
16.皮肤受照后色素沉着或脱失为Ⅰ度,皮肤角化过度为Ⅱ度,皮肤坏死溃疡、角质突起为Ⅲ度。
17.电子的能量是动能和势能之和。
18.表征原子的能量状态称为原子能级。
19.发射出X线的部件是阳极靶面。
20.腰椎椎体粗大,横断面呈三角形。
21.成对的脑颅骨有颞骨、顶骨,成对的面颅骨有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和下鼻甲。
22.胸膜的下界在腋中线处相交于第10肋。
23.男性尿道最狭窄的部位在尿道外口。
24.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
25.味觉不属于外感受器接受的感觉。
26.成年人血细胞生成的主要部位是红骨髓。
27.正常情况下肺通气阻力主要来自肺泡表面张力。
28.在胃中可被吸收(xīshōu)的物质是水和乙醇。
29.机体(jītǐ)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
30.肾脏对于(duìyú)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是在近端小管。
31.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zhōngshū)位于骶段脊髓。
32.外层轨道电子跃迁(yuèqiān)产生X线为特征X线。
33.光电效应的发生几率大约与能量的三次方成反比。
34.质量衰减系数的SI单位是m2/kg。
35.从卧位到立位时,正常成年人静脉可多容纳500ml血液。
36.
37.内容总结
38.
39.(1)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40.(2)肺尖的体表投影相当于第七颈椎棘突的高度
41.(3)降部的后内侧壁的下端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胰管和胆总管的共同开口处
42.(4)幽门部的大弯侧,有一不明显的浅沟,将幽门部分为右侧的幽门管和左侧的幽门窦
43.(5)临床上所称的胃窦即幽门窦,或是包括幽门窦在内的幽门部
44.(6)光电效应的发生几率大约和能量的三次方成反比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