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化学九下《10第十单元酸和碱》word教案 (1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1)
一、基本信息
课题
授课学校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及
授课人
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性质:本节课以实验探究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中学习化学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地位:本节课内容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与教材前后紧密联系,初中化学将碱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常见的酸之后,常见的盐之前。

对前面学习酸的知识可以进行巩固,为后面学习盐的知识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用:本节课内容的编排采用的是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学生在第八单元对金属性质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这种方法,在这里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在本课题中把碱的性质实验更多的设计成探究实验,为学生的“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结论”等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另外,在该节课中,学生也比较深刻的感受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这样的课程理念,这都是后续学习中应该借鉴的宝贵经验。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认识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归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的化学性质,由探究实验认识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演示实验及动画,简单了解酸碱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学习从个别到一般认识归纳事物规律的方法。

3.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学习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

4.在小组合作中,能主动的进行交流和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协作讨论的方法。

5.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体会对比、控制变量等基本的实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设计实验、分组交流等形式体验思维碰撞,资源共享的好处,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表达交流中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勇于创新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仪器药品
药品: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鹌鹑蛋、生石灰干燥剂、澄清的
石灰水、蒸馏水、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稀硫酸、乙醇。

器材:烧杯、滴管、吸管、表面皿、镊子、试管。

演示文稿PPT 、flash动画(盐酸、氢氧化钠等在水中解离过程的动画)
其他资源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
2.供学生使用的导学案
3.学生实验探究必备用品
4.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5.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的拓展性资料
三、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
创设情境请学生拿出自己准
备的生石灰干燥剂,
指导阅读干燥剂说明
提出问题:
不可食用的原因阅读说明课前激趣
学会阅读商品标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
常见物质入手,激发学生
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化
学无处不在。

用问题引领,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分组实验:生石灰煮鹌鹑蛋系列实验1. 用生石灰煮鹌
鹑蛋
将一个鹌鹑蛋
埋于干燥剂中,加
水,静待观察,将
鹌鹑蛋洗净,剥
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指导协作
小组合作
完成实验
观察记录
分析讨论
写出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
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知
识把疑问解决,让学生体
验成功的喜悦。

感受生石灰与水反应的
实验现象
复习溶液的酸碱性的检
验方法。

壳,观察。

2. 取剩余物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探究其水溶液的酸碱性
3. 根据反应物成分,猜测溶液的主要成分,并加以证明
指导阅读教材:自
主学习:
P55-注意
合作学习:
共同分析讨论原因,
得出结论
在阅读思考
的基础上进行
小组讨论,得出
干燥剂不可食
用的原因
写出生石灰与
水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复习在化学反应前后元
素种类不变的观点,二氧
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原理
(进行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在新的情境下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通过查阅资料获取
信息的方法(碱溶液均具
有一定的腐蚀性),在学生
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
安全教育,还培养了学生
的阅读能力。

同时体会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熟石灰的制备方
法。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对比学习氢氧
化钙、氢氧化钠的
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从颜色、
状态、溶解性角度对
比观察,介绍水溶液
的俗称
观察颜色、状

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学习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溶解与水
引导思考
指导点拨
感受放热现
象及溶解性强

增强感性认识
复习有关溶解性的分类
方法。

查阅溶解度曲
线表,比较氢氧
化钙、氢氧化钠
的溶解性强弱
从数据角度感受两者溶
解性的差异
练习:1.P59-4
创设情境:
大清扫时白色
墙壁被弄上污
点,如何解决?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利用
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以
致用。

同时利用氢氧化钙
露置于空气中变质的问
题,引入氢氧化钠露置在
空气中会发生什么改变?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复习氢氧化钙
与二氧化碳反应
的基础上学习氢
氧化钠与二氧化
碳的反应
分组实验:
1.氢氧化钠的潮
解性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
中会有什么变化?
巡视指导
引导思考:
1.氢氧化钠的潮解性
在生活中有什么应
用?
2..同样的物质为什
思考
小组合作
完成实验
观察记录
分析讨论
观察实验现
帮助学生建立化学与生
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
度,对比研究问题的意识,
并使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
升。

者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归纳两者的化学性质
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
溶液的导电性
展示动画:
盐酸、氢氧化钠
等在水中解离过
程的动画课件
讲授:
某些物质的溶液能导
电的原因
播放动画
观察体会酸
溶液、碱溶液中
存在有自由移
动的离子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
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利用动画模拟帮助学生
建立微观的想象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的用途
化学性质相似
但又有不同,性质
决定用途,因此,
用途也有不同
指导阅读教材
P55-56
阅读归纳体会因为构成中有相同
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但又因为有不同离子,所
以化学性质又有所不同,
因此导致用途又有差异。

使学生领会辩证的看问题
的方法。

课堂练习[反馈练习]
1、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D )
①氢氧化钠有毒②氢氧化钠有腐蚀性③氢氧化钠易吸收
水分而潮解④氢氧化钠有挥发性⑤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
二氧化碳反应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⑤
2、实验室干燥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干燥剂是( C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硫酸
D.稀硫酸
3、下列物质中,俗名、名称和化学式都相符合的是( A )
A.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 B.纯碱、氢氧化钠、NaOH
C.生石灰、碳酸钙、CaCO3 D.干冰、水、H2O
4、下列物质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且有其他物质
生成的是( B )
A.碳酸钙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硫酸
D.稀硫酸
5、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石灰水和稀硫酸,
请你对这两种溶液进行鉴别。

答案:用酸碱指示剂鉴别或二氧化碳、纯碱等鉴别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
给答案自行批阅,使师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课堂小结学生小结
教师点拨
指导学生从三个维
度进行总结并加以点
拨提升
从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个维
度进行小结。

学生从多方面感受自己
的收获,学会反思提高的
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 1.设计实验证明
二氧化碳与氢氧
化钠溶液是否发
生化学反应?
2.氢氧化钠溶液布置作业
简单指导
解答疑惑
查阅资料,完
成作业
课堂时间有限,放在课
后完成,可以给学生创造
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更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其创新精神及实践能
力。

不慎沾到皮肤上,为什么要用大量清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3.家庭小实验:鲜花变色
制作叶脉书签
为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做铺垫
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感悟化学,使其更热爱化学。

四、板书设计
第2课时常见的碱
Ca(OH)2(熟石灰、消石灰)、石灰
水的溶质
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
物理性质
Ca(OH)2是白色粉末状固体
微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澄清
石灰水
1、NaOH是白色固体。

2.易溶解于水,且放出大量热。

3. NaOH易潮解,所以应该密封
..保存。

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碱的溶液
..都可使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O2+ Ca(OH)2 ==CaCO 3↓+ H2O
CO2+ 2NaOH ====Na2CO 3 + H2O
(空气中就含有CO2,再次说明NaOH应该密封
..保
存)
SO3+ 2NaOH ====Na2SO 4 + H2O
3、都有腐蚀性,使用时,应该注意安全
用途
建筑业:砌砖抹墙
农业:配制农药、保护树木、改良
酸性土壤
生活中:保鲜鸡蛋
生产肥皂、石油、纸张、纺织、,厨房清洁剂,
印染的工业原料,处理二氧化硫尾气
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常见的碱
【学习目标】
1.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能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碱的化学性质并知道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3.知道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并了解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

4.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演示实验及动画,简单了解酸、碱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原因。

【课前延伸】
1.温故知新:
①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②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③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
④物质溶解性的分类方法
⑤硫与氧气反应,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原因
2.预习提纲: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称
②如果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③什么是氢氧化钠的潮解现象?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④查阅溶解度曲线图找到20℃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并加以比较
⑤氢氧化钙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⑥氢氧化钠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⑦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有什么用途?
⑧除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外,常见的碱还有哪些?
⑨常见的酸或碱为什么均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课堂探究】
一、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生石灰煮鹌鹑蛋用生石灰煮鹌鹑蛋
将一个鹌鹑蛋埋于干燥
剂中,加水,观察,将鹌
鹑蛋洗净,剥壳,观察。

验证剩余物溶液的
酸碱性
取少量剩余物样品于试
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探究其水溶液的酸碱性
(自选方法)
验证生成物溶液的主
要成分
根据反应物成分,猜测生
成物溶液的主要成分,并
加以证明(提示:静置取
上层清液)
二、比较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俗称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俗称
水溶液俗称
颜色、状态
溶解性
三、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空气中的变化
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将氢氧化钠固
体露至于空气中
用镊子取少量氢氧化钠
固体于表面皿上,久置于
空气中
2.久置空气中的
氢氧化钠与稀盐
酸反应
向上述样品表面加滴加稀
盐酸
3.氢氧化钠与稀
盐酸反应
另取氢氧化钠固体,向其
表面加滴加稀盐酸
反思:对比实验2、3的现象,有何想法?
四、归纳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碱溶液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因此,NaOH与SO2反应生成Na2SO3和水(S都为+4价),而不生成Na2SO4(S为+6价), NaOH与SO3反应才生成Na2SO4
【学习评价】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是( D )
A.氯化钠溶液
B.硫酸
C.酒精
D.烧碱溶液
2.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闭保存,其原因是( C )
(1)氢氧化钠有毒;(2)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被氧化;(4)氢氧化钠在空气里易吸收水分而潮解;(5)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A.(1)(2 )
B.(3)(4)
C.(4)(5)
D.(2)(5)
3.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B )
A.石灰水B.二氧化硫 C.氧化铜 D.碳酸钠溶液
4.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D )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盐酸、HCl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5. 消石灰沙浆广泛用于粘合砖石,因细软的消石灰沙浆硬化后能和砖、石结为一体。

试回答以下问题:
(1)消石灰消沙浆表面会迅速硬化的主要原因是Ca(OH)2+CO2 = CaCO3 +H2O。

(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
(2)消石灰里的Ca(OH)2和细砂里的SiO2(二氧化硅)能不能发生反应能,其理由是二氧化硅为非金属氧化物应该可以与碱溶液反应。

(如认为能反应,则要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SiO2===CaSiO3+H2O 。

【课后提升】
1.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要检验这瓶溶液是否变质,常选用的试剂是稀盐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CO2 。

2.下列各组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苛性钠干燥的是( A )
A.H2 O2
B.CO2 O2
C.SO2 CO
D.SO2 CO2
3.图中广口瓶里分别装入下列各组中的气体,滴管分别滴入各组中的液体时,玻璃管下端所系的气球能够鼓起来的是( C、D )
A.氢气、浓硫酸
B.氮气、苛性钠溶液
C.HCl、水
D.CO2、烧碱溶液
4.若将潮湿的空气依次通过烧碱溶液、浓硫酸和红热的铜网,将会依次除去空气中的CO2、H2O(气)、O2,最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N2 。

5.如图所示,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放着一盆新鲜的绿色植物,它的旁边放着一杯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

现将容器放在一黑暗处,按下列要求回答各问题:
(1)容器放在黑暗处的目的是:_____防止绿色植物发生光合作用_______。

(2)植物呼吸放出的气体是: CO2 。

(3)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将会( A )
A.上浮
B.不变
C.下沉
D.先下沉后上浮
【拓展性学习资料】
(1)难溶的碱(例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也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要用橡皮塞,是因为NaOH能与玻璃成分中的SiO2反应生成粘性的Na2SiO3(水玻璃)等物质使玻璃相互粘结,不易打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
(3)氢氧化钠的用途
①制造肥皂。

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通常用油脂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经过皂化反应而制成。

②精炼石油。

石油产品经硫酸洗涤后还含有一些酸性物质,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再经水洗,才能得到精制产品。

③造纸。

造纸的原料是木材或草类植物,这些植物里除含纤维素外,还含有相当多的非纤维素(木质素、树胶等)。

加入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将非纤维素成分溶解而分离,从而制得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纸浆。

④纺织。

人造纤维如人造棉、人造毛、人造丝等,大都是粘胶纤维,它们是用纤维素(如纸浆)、氢氧化钠、二硫化碳(CS2)为原料制成粘胶液,经喷丝、凝结而制得。

⑤印染。

棉织品用烧碱溶液处理后,能除去覆盖在棉织品上的蜡质、油脂、淀粉等物质,同时能增加织物的丝光色泽,使染色更均匀。

六、教学反思
1.此教案是为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好的班级设计的。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新
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重
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现象入手,引入对有关碱的性质的学
习,再用碱的有关性质来解释有关日常现象,使本节课体现出从“生活——化学——生活”
的鲜明主线。

2.同时,本节课通过对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的系列实验探究,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
的巩固和应用,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整堂课的课堂气氛
是非常热烈的,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设计出很多精彩的方案。

这也使我深深感到,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非常关注学生思维点的激发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如何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并引导他们
分析,解决问题;如何寻找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赞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努
力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七、点评与分析
【教学目标】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
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教学时注重从学生熟悉的身边
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
兴趣。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思考,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
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
会问题。

【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既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在生活中很少能接触独立的碱类物质,所以学生对碱的了解其实很少。

【教学过程】
“涩味和滑腻感”是碱的特征,但我们不能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否为碱,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的实验探索中学会识别碱,加深对碱的基本知识的认识,这也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化学素养之一。

【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了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启发式探究教学,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又不增加学生太多的负担,实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八、学习素材
1. ppt演示文稿
2.学生探究实验的必备用品
3.酸碱溶液为什么能导电的flash动画
4.拓展性学习资料
九、参考资料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