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I上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如 李白的《望天门山》 ,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 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 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

1.词语的词形变化 (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 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 子。 (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 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如: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粹── 纯粹。 (3)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 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 大腿。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A.“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 讲) B.“既来之,则安之”(“安”作 “使……安”讲)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 作“以……为美”讲) 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 “使……活”讲) E.“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像
一、下列加线的字你会读? 1、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2、天姥连天向天横 3、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4、是时,曹操遗权书 5、彗星见于东方 6、羽扇纶巾 7、万乘之国。 8、否极泰来
土蕃 tǔ bō 樊於期偏袒扼腕曰 噌宏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可以解燕国之患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 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简称“一个字一 个词”。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多音词,文言 中的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多音词相 对比,有以下几种情形。
表示基数 表示序数 表示分数 表示约数 表示倍数
作业:翻译下面句子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史记· 李将军列传》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 对常若不足者。《三国志》 4、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 者乎?《说苑· 政理》 5、隐处穷泽,身自躬佣 。邻县士民慕其 德,就居止者百余家。《后汉书· 循吏列 传》
3、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 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 (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 “戏子”——“演员”,“残废”——“残疾” (3)语言表达:“足”——“脚”, “面”——“脸”, “目”——“眼”, “口”——“嘴”
2、词语的词义变化 (1)词义扩大。“江”“河”古代专指长江、 黄河。如“哭”,古义指“悲痛出声”, “大声曰哭,细声有涕曰泣”,大声而无泪 的叫“嚎” . (2)词义缩小。宫:古为“房屋”,今为“宫 殿”。 “丈人”,古义指“老人之通称”. (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 物。 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 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

(4)国际用词方面: 汉语词汇不仅与中国本身的发展变化关系密 切,汉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已被众多的外国 人士接受。所以词汇与国际接轨也是改革开放 后的新的发展方向。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 方会谈”、“反恐”等。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 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同样的道理,旧事物的消亡也使许多旧词语 “知趣”地退出了词汇舞台。比如“买 办”“土豪”“知青”“人民公社”等现在就 没人用了。
1、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他的和不熟知 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西去见主上, 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表现出好象 做得不够的样子。 4、即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 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5、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邻县的人们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 居的有百余家。
三、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 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也就是我们 所谓的“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 骗我)
2、句式的变化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 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 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 “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夫战,勇气也。 C.荀卿,赵人。

4、词语的消长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也要相应地产 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1)社会生活方面: 社会是文明的摇篮,中国社会的巨变要求作为文化的词 汇以第一时间反映社会现实。以此出现了许多具有典型 形象的词汇: (a)政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指导方针“和谐社 会”、“小康生活”等;又有供全民贯彻的“三个代 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等。 (b)经济方面:如改革后的“经济特区”,指导性的 “十五、十一五”计划,再有以旅游业为头的“红色旅 游”、“无烟工业”等,还有经济的附属词汇如 “白 领、个税改革”等。 (c)文化方面: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为了适应市场而产 生了词汇如“红色文化”、“素质教育”、“超级女生” 等;也有外来的“拜金主义”等。
7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 分之……《孙子· 谋攻》 8.其实皆什一也。《孟子· 滕文公上》 9.方今大王之兵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史 记· 淮南衡山列传》 10.父去里所,复还。《史记· 留侯世家》 11.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 禅山记》
12.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荆楚岁时 记》 13.展开看之,乃二百单五年事。《三国志 平话· 上》 1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 15.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 矣。《治平篇》
(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 物。 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 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 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耳闻不如目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等等,“闻”都是“听”的意思。现在, “闻”是指用鼻子嗅,它的词义内涵发生了 变化。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谤”古代指公开 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如“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

(2)网络用语方面: 网络与计算机是20世纪的象征,它代表着先进和高 效,十几年时间便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所以当之无愧是 新词产生最多的一个领域。如“硬件、网吧、IT技术”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无数的附属词汇,共约万个。但也有 一些如“PK、1314(一生一世)”等网络异化词现 象。 (3)科学技术方面: 有人说21世纪是人才和科学的世纪,科学技术这一 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是发生变化最多、周期最短的领 域。为了更好满足人们的认识和交际要求,给新生事物 命名非常必要,从而产生了许多新词如:“数字电视”、 “纳米技术”、“克隆”等,已成为大众议论的焦 点。 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 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也是一时炙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 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学的不断深入、进步,一些新发现的元素 及物质,都可以形声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比 如:镭、锶等等。而由此我们可以想象, “凉”“晾”“谅”和形声结构,是否在提 示我们,在先前造字之初,这个“京”字, 原本是读“liang”的呢!
二、古人的称谓很复杂,一般对自己用 谦称,对别人和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 晚辈相对随意。看下面称谓分别用于什 么人。 一般人自称 ①仆,不才,不佞 晚辈 ②小子,竖子 王侯自称 ③孤,孤家,寡人 称师辈 ④子,夫子,先生 ⑤公,君,足下,丈,大人 称朋友、尊长
下列表示数目的词语可以分成哪几类?
1.十犬又五犬《殷墟卜辞》 2.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 能,五曰存爱。《礼记· 大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 为政》 4.大都不过三国之一。《左传· 隐公元年》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庄公 十年》 6.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左 传· 成公七年》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 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 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 演变。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 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 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叠音词,如:翩翩、霏霏; ②联绵词,如:参差、惆怅(双声关系).须 臾、仓皇(叠韵关系)。这些词虽然由两个字 组成,词义却是由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的, 不能拆开解释。 合成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联合式,如:婚姻、宾客; ②偏正式,如;天子、布衣; ③前缀后缀式· 如:阿爷、率尔; ④偏义复词,如:存亡(《出师表》“今天下 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②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入使。” ③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 ④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⑤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璧下。 ⑥汝识之乎?噌弘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日。 ⑧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⑩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