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通用3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通用30篇)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通用30篇)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篇5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

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

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

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

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

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

”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

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

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

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篇6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
悠然神往。

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

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

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

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

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

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篇7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

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

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

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

表示家庭祥和幸福。

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

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

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

”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

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

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
门口。

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

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篇8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临海,有许多与别的地方不同的习俗:过新年、元宵节、中秋节。

快过年了,人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过大年。

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家家户户就开始放烟花爆竹,一走出门,便听见了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从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传来。

这声音把我吓了一大跳:吓得我赶紧用手捂住耳朵!这声音大得,连说话声都被淹没了,不得不让人大声地喊。

之后,我看着满天迷人的烟火,每个烟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真叫人看的眼花缭乱,简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烟花节”。

在我们浙江临海春节一般都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

大年初一那天天还未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

天刚蒙蒙亮,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插烛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

在初一那天还有许多禁忌:不准扫地吧,不准将水倒出去,不准动刀······
还有,我们那儿过元宵节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过。

元宵节那天你猜我们吃什么?汤圆No!No!No!不是汤圆,在我们
哪儿吃的是“羹”,它是将一大堆原料搅拌成的,都是薏米浆为主,再放芥菜叶、猪肉末、豆腐干······搅合在一起,搅好了之后,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后调味出锅,因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锅,这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呢!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风”。

各地的风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节日,各有各的过法。

因为有了这样的不同,节日才会变得非常有趣。

你家乡的风俗,又是怎样的呢?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篇9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仅有很多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又有很多趣味十足的传统习俗。

一起来看看我的家乡——太和县的春节习俗吧。

从腊月初旬开始,家乡的人们就开始为过春节忙碌起来了。

腊八这天,家家户户不仅要熬腊八粥,还会兴致勃勃地去买牛肉,买回牛肉后切成小块撒盐腌制,每天还要翻一翻。

这些牛肉大概腌制十天左右就可以拿出来泡一泡,然后煮熟食用了。

可以说,家制牛肉这道菜是我们春节桌上的一道必备菜,色鲜味美,老少皆宜。

谁家要是少了这家制牛肉,就会觉得少了很多年味。

腊八粥没喝几天,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小年”,这一天的重头戏就是“祭灶”。

在这一天,人们从天一亮就开始对家里进行大扫除。

他们不仅要把房间打扫干净,更重要的是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全部拿出来清洗干净,然后把厨房里的东西摆放整齐。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不允许有物品损坏的现象发生,因为这里面包含着祈求新年安康的愿望。

“小年”这天,家人们也会尽可能的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家都很重视过“小年”,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期盼已久的太和的春节就真的快到了。

刚过完“小年”,大人小孩都走上街头,出入超市,为过大年做准备了。

大人们会买很多鸡鸭鱼肉,买充满喜庆气氛的必备品:春联、红灯笼、窗花、花草等。

小孩子会买很多美味的零食和各种玩意儿——风筝、电子花炮、魔卡等。

盼望着,盼望着,热闹的除夕到了。

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红红的
春联,窗上贴着喜庆的窗花。

人人穿上新衣,喜笑颜开。

晚上,每户人家都围在一起吃团圆饭。

这天最有趣的要属吃饺子了。

大人们会把一枚硬币提前包在饺子里,大家都想吃到那个包有硬币的饺子。

小孩儿吃到了,预示着学习进步、茁壮成长;大人们吃到了,预示着工作顺利,事业有成;老年人吃到了,预示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所以每个人都带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去吃饺子,都希望自己是那个幸运儿。

晚饭后,一家人会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着精彩的节目带给大家的热闹与欢乐。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了。

大年初一,家家都会拜年,人人相互祝福。

这一天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每个孩子的脸上都乐开了花,因为他们会收到很多大大的红包。

太和的春节在人们的相互祝福声中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家家都会吃汤圆,观花灯。

湿地公园的花灯花样繁多,样式新颖,惹得游人彻夜观望。

太和的春节在正月十六这天结束了。

大人正常上班,小孩走进学校,大家都在快乐与祥和中向前奔跑着,美好的生活也在希望与拼搏中创造着。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篇10
饺子,是中国传统的特色食品。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

”逢年过节吃饺子,出门送行吃饺子,冬至节气吃饺子……由此可见,饺子乃吉祥美食。

除夕之夜,我和妈妈一起准备包饺子,突然对饺子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上网查阅了一些有关饺子的资料。

原来,饺子原名叫“娇耳”,是我国的`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相传东汉末年,张仲景辞官,冬至这天返乡,看见南阳流行伤寒,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病死的人很多。

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从此,后人仿制,称之为“饺耳”或“饺子”。

原来,饺子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呢!
接下来,我开始和妈妈包饺子。

首先和面,妈妈用冷水搅面,揉成大面团,盖上湿纱布醒面。

接着做馅,妈妈让我摘韭菜,她去拿橄榄油、酱油、鸡精、香油、葱姜、食盐等调制肉馅。

我把韭菜洗干净,妈妈把它切成碎末。

再把炒熟的虾仁儿,煎好的鸡蛋剁碎,连同韭菜末一起倒进肉馅搅拌,香味立刻扑鼻而来。

面醒好了,妈妈使劲儿地把面揉好,揉搓成长条,再揪成一个个小面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饺子皮。

我学着包饺子,左手拿起一个饺子皮,把馅放在皮中央,再把皮对折,然后用右手沿着皮边捏严实,捏成月牙形,一个饺子包成了,不过不太好看。

妈妈指导我,最后一下,把皮边往中间捏一下。

我试验了几个,果然好看多了。

妈妈还悄悄地糖块儿、花生、硬币洗干净包进馅里。

说是吃到糖块儿,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健康长寿;吃到钱币,财源不断。

开始煮饺子了。

妈妈先将冷水烧开,再把饺子放进锅里,用汤勺顺着锅沿顺时针划圆弧,等饺子浮上水面时,添少许冷水,反复三次饺子熟了。

吃着美味的饺子,回味着饺子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我好有幸福感。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篇11
伴随着除夕远去的步伐,便又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节日—元宵节。

在我的家乡,吃汤圆、逛花灯是元宵节当天必不可少的节目,所以我印象中的元宵节是甜甜蜜蜜、五彩缤纷的。

这不,元宵节的前几天,妈妈便带着我到超市里挑选元宵。

看着货架上摆放着的各种口味的元宵,竟不知如何选择了,踌躇片刻,那袋五颜六色的小汤圆便被我收入囊中。

在我的翘首期盼中,元宵节终于到来了。

中午,奶奶准备了一桌子好菜,可是我却无暇顾及,就等着那一盘五彩斑斓的小汤圆上桌呢!夹起一颗放在嘴里,真是香、甜、鲜、滑、糯,五种口感俱全。

一会儿功夫,那盘汤圆就“全军覆没”了。

吃过午饭,妈妈和爸爸商量要带我去唐山南湖观花灯,所以那个下午我是在期盼中度过的。

夜幕降临,真正的高潮才刚刚开始。

马路两边的树枝上悬挂的小灯笼全都亮了起来,街道上车水马龙,到处都
是赏灯的人。

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也挤进了人群。

人群熙熙攘攘,像流水线一样,缓缓向前挪动。

要不是我们手牵手,恐怕早就被挤得各奔东西了。

人群这么密集,只能踮着脚才能看到灯。

走着走着,我们被嘈杂的人群挤到了另一边。

不得不说,这边的视野真不错,一大片铃兰花灯尽收眼底,颜色各异,有红的、粉的、白的、蓝的、紫色的,交织在一起格外绚烂。

在它们的中间还穿插着写有“春”字和“福”字的大彩灯,使得整个地方更加光亮。

大约五分钟后,人群渐渐散开了。

向前一望,前面是小吃街。

迎面扑来的烧烤香味,让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爸爸、妈妈带着我大快朵颐了一番,便又开始逛起了花灯。

过了这条街,人群不再拥挤,这个区域的花灯形态各异,有以十二生肖为形的灯,还有宝塔、拱门、轮船等造型的灯,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行了一公里左右,就来到了灯谜阵,相比之下,这里的人就更少了。

只见有的人在盯着灯发呆,有的抓耳挠腮,还有的刷着手机,很有一番不猜出来不罢休的架势。

从这里沿坡路下去,逐渐地热闹起来。

一群人在台上舞着狮子,许多人围着舞台大声喝彩,气势不亚于一场大型音乐会。

赏灯结束,元宵节也就随之落下帷幕。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习惯,也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篇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年一度的除夕佳节,在大家的期盼中如约而至。

我的家乡,福鼎龙安镇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整个小镇洋溢着欢乐和喜庆。

在除夕这一天,我起得特别早,没想到爷爷奶奶起得更早,里里外外,忙忙碌碌。

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年夜饭的食材,每个人的家中都飘出了浓浓的饭菜香味。

过新年就属我们小孩最开心,因为我们可以放鞭炮了,噼里啪啦,我整整半天都没有停过。

爷爷让我帮他放一种红色的,点燃了会沿着火线爆炸的鞭炮。

我点完拔腿就跑,只听到身后噼里啪啦的爆炸声。

妈妈带着妹妹在大门上贴春联,妹妹正准备贴上“福”字的时候,
妈妈拦住了她。

“这个‘福’字要倒着贴。

”妈妈说,“因为这样就成了福到的谐音,福就光临我们家了。

春节贴春联有喜庆,发财,吉祥之意。

”妹妹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

爸爸正帮着爷爷奶奶做麻糍,麻糍是我家乡的特产,也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

麻糍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幸福感,咬起来酥软可口。

而麻糍的制作过程也有它的独特之处。

首先,他要用饭甑把糯米蒸熟。

这很考验人的手艺,因为大米要蒸的软硬适当,然后再把蒸好的米碾碎,做成一个个糍备用。

接下来要做出麻糍的配料,一般是用黄豆粉、红衣花生、芝麻和白砂糖和在一起。

要吃的时候,把糍蒸热,用筷子团成团,放进装着配料的大盘子里滚两圈就行了。

很快就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大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

在年夜饭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

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而鸡则象征着吉祥如意。

接着,大人们纷纷拿出红包给我们小孩压岁。

晚上8:00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相声小品使人捧腹大笑。

凌晨12点还未到,各家各户争先恐后的地放鞭炮庆新年。

直到守岁结束,我才会意犹未尽地上床睡觉。

家乡的风俗展现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一面,让我们一起把家乡的民族风俗传承下去。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篇13
每当别人问起我来自哪时,我都会骄傲地告诉他们,我来自诸暨!没错,就是那个走出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以画梅而闻名于世的王冕的故乡——诸暨。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诸暨的一些风俗民情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天空中飘着雨丝,一个略带哀愁的日子。

每家每户,从清明前几天就开始筹备了,筹备些什么?无非就是清明粿了,这个外表有青色,有白色的“果子”,外形各式各样,里面的馅儿,青的是豆沙,白的是咸菜豆腐的,制作起来尤为复杂,是诸暨人过清明节的必
需品。

一个普普通通的清明粿,里面包含了太多对过世亲人的思念,味道也就大不一样了。

准备好清明粿,就要去扫墓了。

点上香火、白烛,烧上纸钱、元宝,再把精心准备的清明粿摆上,说上几句家常,再深深地鞠几躬。

细细的雨丝打在身上,不知是谁的泪滴落在人间。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节,整个中国都十分重视的节日。

除夕这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这便是一年到头最大的慰藉吧。

这顿饭在一阵爆竹声中开始,又在这爆竹声中结束。

诸暨人年夜饭的餐桌上有什么呢:西施豆腐是头菜,随后有糖醋排骨,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清蒸鱼,有传统的梅菜扣肉等等。

我喜欢梅菜扣肉,那诱人的排列整齐的扣肉,看得我口水直流,香味在我的鼻子中徘徊,迟迟不肯散去。

其实我最爱的还是那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那美味简直让人无法自拔。

到了临近十二点的时候,爆竹声又开始了,这一晚大家都选择不睡觉,为了给自己“守岁”,还真是“一岁除”啊!
东风夜放花千树
元宵,大街上挂满了喜庆、鲜亮的灯笼。

诸暨的一些乡镇上会举行舞龙舞狮、花灯展等节目。

走上街头,大人们会在花灯前伫足观赏,小孩则是选择猜灯谜,不仅是为了那些精美的奖品,更是对自己猜谜本领的一个认证。

还有不例外的就是吃汤圆了,家家户户准备的汤圆也各不相同,甜的吃腻了还可以吃咸的,自己烧的青菜汤圆,“迷道”不要太好哦!
不过,圣诞节、万圣节这些“洋节日”越来越流行的今天,在“端午节”被邻国霸占的今天,各地的民俗被慢慢的淡忘,这些民俗习惯,我们应该重视,不让它们变成下一个“端午节”!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篇14
金黄的外皮,包裹着喷香的馅,这就是家乡的馅饼。

一口咬下去,酥脆、咸香味儿霎时蔓延至我的每一个味蕾,好吃极了。

我的老家在上海南汇,塌饼是家乡人的必备品,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它。

做塌饼的阿婆常常站在店门口,咧着嘴,憨憨地笑着,吆喝
着:“塌饼,刚出锅的塌饼……”下班的年轻人总会停在街头的塌饼店前,买个塌饼压饿。

但他们往往只买一个,因为一个塌饼就已足够。

老人们也常常会在买来后分一半给老伴吃,另一半则自己慢慢品味,那神情仿佛在享受世间最珍贵的美味。

孩子们则是一放学就吵着闹着要大人给自己买来吃,手捧着一个热乎乎的塌饼,咬一口,那带着素菜味儿的清香,便弥散在了孩子的欢笑声与妈妈慈爱的笑容里……
我一回到乡下,便会缠着外婆,让她亲手给我做塌饼吃。

每次开始做,她总要先去洗手,再将需要用的工具仔仔细细地清洗干净。

她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事而省略每一个细节。

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外婆将反复揉捏成的又光滑又柔软的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儿,放置在木板中央,然后再利落地将拌好的馅放在上面,用勺子压实,每一步都是那么细致。

每每此时,我都欢呼雀跃着围在灶台前,围在外婆的身边,围在氤氲的蒸气里,围在弥漫的香味中。

至今那垂涎欲滴的感觉仍回味在我的记忆中……
当然,看着外婆娴熟的动作,我自然也是安静不下来的。

我总是会拽着她的衣角,望着她,央求道:“外婆,外婆,你让我试试好不好?我保证不捣乱。

”外婆对于做塌饼可是分外认真,从不让他人帮忙,因为不放心——但她仍然会答应我的要求,在一旁慈爱地笑着指导我。

外婆做塌饼的手艺可是一绝,乡里人都夸赞她做得好吃。

每次外婆做塌饼,都会做很多,一部分留给我,还有一部分给邻里。

我总能把塌饼都吃完,从来不会浪费。

听外婆说,小时候每当我哭,外婆便给我塌饼啃,我便不再哭闹,家里人都说我是塌饼的忠实粉丝。

当然,我们也经常送给邻里自家做的美食。

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他们道谢,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

我问外婆为什么大家如此奇怪,她却只是一笑,回了句“正常,正常。

”细细想来,道理实在很浅显:这就是家乡人啊,热情,爽朗,却也憨厚,朴实;这种礼尚往来,不是客套,而是一种习惯。

我爱家乡的塌饼,我爱家乡的生活,我爱家乡的风土人情。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篇15
在我的家乡,进入腊月,就等于来到了春节,腊月初八,要喝用糯米、五谷、蜜枣等,熬成的黏糊糊的八宝粥,预示着一年的好收成。

腊月的二十三,是传统的祭灶,据说那一天,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上天拜玉帝的日子,上天向玉帝汇报的日子,去报告人间人民的生活,所以要拜祭灶王爷,还要吃灶糖,灶糖香脆可口,眼预示着全家人粘合到一起,甜甜蜜蜜,之后,就陆陆续须的备年货了。

腊月二十四,是全面打扫的日子,全家人出动,把家里一年来堆积的灰尘清理得干干净净,迎接新春的到来。

腊月二十五,我们要磨一块大大的豆腐。

腊月二十六,家乡人都会杀一头肥嘟嘟的胖猪猪。

腊月二十七,我们会杀几只香香的柴鸡。

腊月二十八日,我们会把新桃换旧符。

贴上喜庆的新春对联。

腊月二十九日,我、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中各式各样的花馒头,还会炸好多好多好多的鱼、丸子、虾。

腊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被记作除夕,今天我们洗菜、剁馅、包饺子,到了晚上,会祭祖、吃饺子、放鞭炮,我还会收到很多很多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我们会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拿着各式各样的糖果,零食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这些天家乡的鞭炮声连续不断,晚上会点很多很多的烟花。

正月十五,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日子,除了吃饺子和元宵外,老爷会扎很多很多的花灯笼,村里到处也都是挂满搭满了灯笼,从初一到十五间,每天晚上都会舞龙舞狮,锣鼓声振天,热闹异常,小朋友笑着、闹着、喊着,挑着灯笼,追逐着……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习俗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篇16
我们的家乡青岛有许多民族节日,春节,就是一年中最大的传统节日。

平日,为了上学方便,我都住在姥姥家,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到了过春节的时候,我就回到爸爸、妈妈家,妈妈也住在四方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