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答题术语归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术语主要有哪些?怎样运用
答:同学,你好!语文方面术语很多,为你归纳如下:
常见答题术语归类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写作术语
1.构思
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包括确定主题,选择材料,设置矛盾冲突,安排文章结构,选取表现角度和表达技巧等。其中确定深化主题是构思活动的中心环节。2.思路
思考的路线和踪迹,是作者在观察、理解、认识客观事物时根据认识规律、事物发展规律所理出的端绪。属于文章内结构于要素。
3.主题
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所表达的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
4.中心观点
议论文中作者对中心问题所持的见解。
5.意蕴
写作材料及其成品文章所包含的精神内核。它与主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篇文章中不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根本对立的主题,而材料中的意蕴却可以对立地存在着。只有当材料的某种意蕴被提炼成主题的时候,这种意蕴才和主题形成一致性。
6.立意
古代写作学用语。确立文章旨意。
7.审题
弄清文题的内涵、范围,命题分意图和写作要求。
8.思维
事物的一般属性和事物的内在联系在人脑中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9.抽象思维
人们借助概念、判断、推理,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又叫逻辑思维、科学思维或理论思维。其基本特征是用逻辑的方法进行思维,并用概念表述认识结果。它是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
10.形象思维
从选取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直至完成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把表象、情感、理解、感知等多种心理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的思维方式。特点有:整个思维过程始终离不开生活的基本可感的现象形态;思维的结果,不是以抽象的结论,而是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内部规律;情感活动不但作为一种推动力量起作用,而且它们本身也在创作的成果中鲜明生动的表现出来。
11.发散思维
运用主体有目的地围绕一点生发,或受外界信息刺激,引起思路多向扩展,提出多种设想和方案。
12.概括
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比较、分析、抽象是概括的基础。
13.归纳
从个别特殊事例推论出一般原理分方法。
14.综合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心理过程。
15.分析
把人、事、物、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解剖,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联系。
16.想象
以原有表象为基础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7.联想
根据两个事物或两个概念之间在形式或意义上的某种联系,由此及彼或由彼及
此的想象活动。
结构
1.起承转合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生发;“合”:结束上文。这四字是文章章法的总括,具有一般性和宽松性。
2.题眼
标题的构成要素之一,又称“题窍”。指整个文题的中心和作者的用意所在。
3.文脉
亦称“意脉”、“语脉”、“气脉”等,古人以人体血脉来喻指文章内部的组织联系,即“从首至尾语脉连属”。古人常用“蛇灰蚓线”来形容它。是一种视之若无,验之则有的内在脉络。它与章法构成表里。字面上的起承转合即章法,与意脉共同组成文章结构。
4.文眼
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
5.线索
叙事性文章或作品中将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事件发展或情节推进中的“桥梁”和“纽带”,是结构文章、组织材料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其功能是把一个个彼此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联结起来,编织成完整的故事和情节,把情节因素和非情节因素构成一个严谨分系统。
6.抑扬
结构章法之一。抑是按下、收束、贬斥;扬,是振发、放开、褒扬。抑扬结合的形式有多种,常用有二:其一,欲扬先抑。即作者要肯定某人某物,先作某些退让,有意贬抑否定,而后着力褒扬,让人景仰。这是以退为进之法。
其二,欲抑先扬。即作者为否定和贬低某人某物,预作褒奖,故意始抬高,而后着力贬抑,直到彻底否定。这是抬高跌重之法。
表达
1.表达方式
又叫表达方法、表达手法,是由表达目的所决定的使用语言的手段。一般分为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叙述
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3.补叙
叙述时,事件开端、发展、高潮中任何一个片断的后置。“叙中所阙,重缀于后,为补叙。”
4.追叙
在叙述过程中,对人与事过去了的经历、变迁进行表述。一般都是作为插叙片断在文中出现。
5.平叙
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按照时间划分成相应的若干阶段,然后交替地逐一叙述,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6.描写
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的描绘出来。
7.细节描写
对人物、环境某一细小方面所作一细致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