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分离器排气芯管插深的试验与流场模拟的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风分离器排气芯管插深的试验与流场模拟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旋风分离器作为一种常见的颗粒物分离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如化工、矿业、环保等。
旋风分离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力将气固两相分离,但排气芯管插入深度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效果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因此,本文将尝试通过实验与模拟的方式研究排气芯管插深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效果的影响。
二、研究内容
1. 实验内容
根据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规范,设计制作旋风分离器实验设备,并将其分为几组,每组设置不同长度的排气芯管。
进行实验时,将粒子样品注入旋风分离器中,根据不同组的排气芯管设计,调整排气芯管的插深度,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2. 模拟内容
基于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
根据实验结果,对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流场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排气芯管插深与流场特性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
(1)设计旋风分离器实验设备;
(2)制作实验所需的粒子样品;
(3)将粒子样品注入旋风分离器中,根据组别调整排气芯管的插深度;
(4)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2. 模拟方法和技术路线
(1)建立旋风分离器的三维模型;
(2)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
(3)设定不同组别的排气芯管插深度参数,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预期成果和研究意义
1. 预期成果
(1)旋风分离器实验设备的设计和制作;
(2)不同排气芯管插深度下的实验数据;
(3)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的数值计算模拟结果。
2. 研究意义
(1)研究排气芯管插深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效果的影响,为旋风分离器设计提供参考;
(2)通过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旋风分离器分离效果,为颗粒物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五、研究进度安排
1. 设计制作旋风分离器实验设备(2周);
2. 采集不同排气芯管插深度的实验数据(4周);
3. 搭建旋风分离器流场模拟平台(4周);
4. 进行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6周);
5. 实验与模拟结果比较分析,总结研究成果(2周)。
六、参考文献
1. Farzin S., Selle L., Bothien M., et al. Validation of a Large-Eddy Simulation approach to study particle-laden flows in a swirling combustor.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13, 113(13).
2. Powell J., Rudman M. An approximate Riemann solver for the Euler equations with nonconstant specific heat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1995, 115(2): 262-274.
3. Wang C., Cao Y., Jiang 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wirling flow o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n axial turbine blade.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15, 258: 211-222.
4. Behl M., Kim Y., Bae 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low and particle transport in a cyclone separator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particle-wall interac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7, 308: 26-38.
5. Fatih S., Athanasios T., Nikolaos K. On the modelling of turbulent swirling flows in cyclone separator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8, 63(7): 1752-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