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800字作文收集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义礼智800字作文收集4篇
仁义礼智800字作文
仁义的作文1
大张小张家,世代都是农民。
家里也比较穷。
当村里较为富裕的人家都盖起了漂亮的楼房时,他们家还住在土房里。
父母主要靠种地为生,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
那年,大张考上西安一所重点大学,一家人在高兴之余,着实为供大张上学的事情犯难。
坐在一起商量,开学就要上高中的弟弟小张首先开了言。
他说自己从小就学习一般,看来也不是上大学的料。
他愿意出门打工和父亲一起供哥哥上学。
哥哥大张当时虽然心存内疚,但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先这样办。
就这样,弟弟放弃了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初中毕业后早早就步入社会,到建筑工地当小工。
挣下的工资他一分钱都不乱花,全部交给父亲资助哥哥上学。
此间,也曾有人对他说:“你这样痴心地供你哥上学,傻呀!就是你哥记着你的好,但将来有嫂子管着,你能得到回报吗?”可不管别人怎么说,小张都不为所动。
他想,既然是一家人就应该多奉献,少索取。
为了自己家人做事理所当然,怎么能求回报呢。
在哥哥上大学的四年间,父亲也没闲着。
他除操劳地里的农活,照顾常年身体不好的妻子外,农闲时间几乎天天出门做小生意。
卖鸡蛋,收废旧塑料,只要能挣钱,什么都干。
就这样,一家人齐心协力艰难地供哥哥大张到大学毕业。
大学毕业后,为了谋得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哥哥大张远走他乡在南方一家金融机构就业。
凭着农家子弟能吃苦的精神,他年年被评为先进,几年后每月就有七八千元的稳定收入。
自己生活好过了,他没有忘记几年间为自己做出牺牲的弟弟。
每当想到弟弟为了自己在工地上天天汗流浃背地劳作时,他心都在流泪。
他发誓要回报弟弟,改变弟弟的现状。
回家后,征得父母亲的同意,他好说歹说地把弟弟从建筑工地上拖回来,送进了一家高等职业学校学习水电安装技术。
学制三年,三年间他包下了弟弟学习生活的全部费用。
弟弟毕业后,由于学的专业对路,弟弟没费什么劲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现在日工资
三四百元,也不比大张少多少。
就这样又过去了若干年,哥哥大张在广州贷款买了房,买了车,并且结婚成家。
弟弟小张日子过得也不错,在县城里买了房,还娶了妻子,家里原有的土房也早已被漂亮的楼房所代替。
屋里有自来水,有燃气灶,有洗澡设施,有空调,家用电器更是一样都不少。
兄弟俩争着掏钱,让父母这几年逛了不少地方。
父母亲深深地为他们生养的两个儿子自豪。
乡亲们也都为大张小张这仁义哥俩的事迹所感动,将他们作为活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后代。
仁义的作文2
仁义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仁义是每一个人都应有的良好品质,仁义就在我们的身旁。
今年的暑假,我就关注了一本书,叫《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明朝人。
我刚听到书名的时候,感觉不好看,但是当我看到书面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被那副带有英雄豪气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从此我就认真地读了起来。
《水浒传》里有许多令人敬仰的人物,如张飞、关羽、孔明等。
但最令我敬佩的人,那还要数关羽了,因为他特别重情义,讲仁义!
记得那次,曹操发兵二十万攻打刘备,关羽拼死坚守,但靠孤军奋战也是不行的,曹操还是攻破了徐州,刘备匹马投奔了青州袁绍,张飞也中计败走芒殇山,刘备的家眷和关羽被曹军重重包围,曹操劝其投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我只向汉帝投降,决不屈服于曹操;二、两个嫂嫂那里,请拨皇叔的俸禄赡养;三、只要我知道皇叔的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也都要去投奔他。
这三缺一,关羽就决不投降!曹操一心只为招降关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答应了。
于是关羽就开始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生活。
这难道不叫做“仁义”吗?你看,关羽宁可死,也不愿投降自己的敌人,当今社会上像关羽这样的人简直太少了,甚至没有。
我想如果我是关羽的话,在当时无奈的情景下,一定也会投降于曹操的。
而关羽则不,他还记得当年在桃园发过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报国安民!这就叫做“忠义”吧。
虽然关羽暂时安身于曹营,但身在曹营的关羽却时时刻刻不忘故主刘备,我认为这也应该叫做“仁义”。
当关
羽打听到刘备的去处时,就想去找刘玄德,可曹操不惜让这么一员良将如此走掉,就越发对关羽好,先是送给了关羽许多金银珠宝,又赠了一件战袍,接着又送给关羽一匹好马。
关羽虽很想念刘备,但也被曹操的一番深情所打动,决定报答曹操,于是就帮助曹操斩袁绍两位大将。
我认为这更叫“仁义”。
当关羽报答完曹操大恩之后,就去找刘备,但曹操设下种种阻拦,可关羽为了兄弟情义,毫不畏惧,过五关,斩六将,这也叫“仁义”。
当时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围得水泄不通,但关羽又想起在曹营时曹操待他不薄,又顾念旧情,就又把曹操放了,这也叫“仁义”。
当时吴国为夺回荆州,周瑜被气死,吴蜀之间的怨恨更加深重。
这时吴国鲁肃居然宴请关公赴会。
面对东吴摆下的鸿门宴,关云长却是不动声色,单刀赴会。
这叫做“忠勇”。
有一次,关羽在与曹操奋力抗战的过程中中了箭毒,关平请来华佗为他父疗伤,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而关云长却谈笑着与马良下棋,另一只手还拿着鸡肉。
华佗拿出一把尖刀,让随从在一旁接血。
华佗先割开关羽手臂上的皮肉,一直割到见得到骨头,只见骨头已经发青,华佗用刀刮着骨头上的毒素,发出“沙沙”的响声,帐上帐下的人都掩面失色,关公却一边喝酒吃肉,一边笑着下棋,脸上不见一点痛苦的神色。
不一会儿,血就流了一大盆。
华佗刮尽关公骨头上的毒,就敷上药,再用线将皮肉在缝起来。
手术刚做完,关羽就大笑着站起来,还伸了伸手臂,说:“手臂伸舒想过去一样,不痛了。
先生真是神医啊!”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是何等的英勇!如果是我们,早已吓得昏了过去,而且那时候没有麻醉人的药,把骨头刮出来那得有多疼啊!而关羽还能谈笑风生,显得如此轻松,我真是自愧不如呀!
“义”这个字可真奇妙,虽然只有三笔,但里面所包含的意思却深奥的不得了。
关羽就配得上“义”这个字。
因为他特别仁义、忠义,还很忠勇。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真是受益匪浅呐!
仁义的作文3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
《中国好家风》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仁义礼智信。
”
何谓仁?仁者,是指凡事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做事为人为己,
即为仁。
汉宣帝时期的丙吉大度地原谅了他的车夫,车夫日后报答了他。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而不是嘲笑他人的短处,不是对他人的问题揪住不放。
正是丙吉对车夫的宽仁,才换来了车夫日后的报恩。
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即为义。
元朝初期,地主恶霸诬陷百姓造反,专使把他们的名字登记在册,准备上报朝廷。
刘濠为了拯救无辜百姓的.性命,焚宅毁册。
在现今生活中,很多人也是舍小家为大家:在暴风雨中依然坚守岗位,为了城市交通畅通,指挥交通的警察叔叔;假日里不能和亲人团聚的环卫工人,为了环境的美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还有那些有着最美背影的消防员叔叔们,为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义无反顾地冲入火场。
何谓礼?己弯腰则人高,敬人即为有礼。
韩信之所以能够为刘邦献犬马之劳,替他征战多年、平定天下,是和刘邦以礼相待密不可分。
待人以礼,源远流长。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
”待人以礼,礼在“礼节”,对于有才能的人要不计身份的去结交;礼在“礼貌”,对长辈、同辈、晚辈都要彬彬有礼;礼在“礼让”,遇事要尊老爱幼,待人友善。
何谓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智。
诸葛亮使用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不伤一兵一卒,智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
诸葛亮临危不惧,化解了一场危机,可以说,全凭他的智慧。
他的智慧来源于日常的积累。
我们如果也想像他一样聪慧,平时就要多读书,读好书。
何谓信?诚实守信即为信。
宋濂去拜访老师,等到出门的时候天降大雪。
为了准时赴约,他翻过大山来到了老师的住处。
老师见此称赞道:“像你这样守信好学的年轻人,将来必成大器。
”信是做人之根本,无信则无忠,不可立于世。
只有言必行,行必果,才能立足当下。
“仁义礼智信”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遵守的准则。
仁义的作文4
提起关羽,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人都在心里敬仰他。
当
然我这个痴迷于《三国》的人,也是打心眼里敬佩他。
哦,我听到你问了,是怎样喜欢关羽的。
别急,听我慢慢讲来:我是从《三国》的其中三回悟出了关羽的性格从而喜欢上关羽的。
从《三国》的第五回(温酒斩华雄)中悟出了关羽“神速”的作战风格,书曰:“其人身长九尺,丹凤眼,卧蚕眉,迎战华雄也,眼间,手起刀落,关公已提华雄首级提入帐营中矣。
”不仅如此,还悟出了他不夸大功劳,而且不狂妄,书曰:“关公提华雄首级来到营中,曰:“吾此将华雄斩于马下,只将首级提来,小弟束是无能。
”关羽是多么谦虚啊,这对于我的学习也受益匪浅。
关羽的第一次战斗出场便在我的脑海中定了一格。
还从《三国》的第二十八回(古城相聚)中悟出了关羽精忠报国的精神,虽然在魏国吃香喝辣,但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国家,在孙乾的劝告之下,关羽回国的决心更大,于是他带着孙乾保二嫂赤兔行千里向汝南进发。
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到了蜀国,碰见了多月不见的张飞,书曰:“关公望见张飞到来,喜不自胜,付刀与周仓接了,拍马来迎。
只见张飞热泪滚滚,兴奋至极。
”关羽是多么忠厚啊,他既能身在曹营却不忘桃园三结义。
他是多么赤心报国啊。
他的作风对我们也受益终生,于是关羽这个勇谋大将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又攀升了一格。
也从《三国》的第五十回(义释曹操)中悟出了关羽仁义的精神,虽然曹操是自己的敌人,但关羽把曹操的位置放的很重。
在关羽诈降到魏国时,曹操为了留住他,日日大型款待,关羽的赤兔马,便是曹操所赠送的。
后来,关羽虽然回国了。
但他也很仁义,不忘曹操所赠送的每一件物品。
所以,当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关羽这个仁义汉,放过了曹操。
这就等于放虎归山啊,可是关羽这个仁义将,就是白白将虎归了山。
有些人说:“关羽真是个愚蠢的大将。
”我却极不认同这种说法,虽然三国相争,拼杀各不相让。
但总是一个世界啊,我想:刘备也该在心里高兴,因为有了一个仁义的大将,他都能对敌人仁义如亲,还愁对义哥不仁吗??读到这,关羽这个忠义大将在我心中的位置彻底攀升到了顶层。
关公这个有胆有识、赤胆忠心的将军,他忠心耿耿、殉节报国的
精神,感动着无数人。
在这里,我想说一声:“关公,你的英雄形象会被无数人所倾佩的!!”
仁义的作文5
提起“五常”,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古代的名人故事。
唐太宗仁义布于四海,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仁”;关云长“义薄云天”,让我们知晓什么是“义”;花木兰替父从军,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礼”;文与可“胸有成竹”,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智”;“千金难买季布一诺”,让我们理解什么是“信”。
而在这“五常”中,“仁”是最难做到的,可是在经典故事——仁义胡同中两户人家都做到了“仁”!让我看见了一朵美丽的鲜花。
现在的仁义胡同在很久以前是两家紧紧相邻,并没有路。
一天俩家因地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权势,家人给做官的人写信说明与邻居发生了争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权势解决此事。
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开明,更不会为了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势欺人,于是他便在家中的信里附了一首诗,表明了他的态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当年秦始皇。
”
家中接到此诗,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意见,并照此办理。
不仅不与对方争执了,还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
俗话说:“争者不足,让者有余。
”这家一让,另一家也受到感动,家人一商议,应以谦让和善为重,也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
这样两家就让出了六尺宽的地方,怎么办呢?这里正缺一条南北通道,于是就修建了一条胡同,不知是谁建议用“仁义”二字给胡同命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叫开了,一直到今天。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避免不了像这两户人家这样的矛盾,但是我们的心中常怀着“仁义”凋谢的花朵也会重新绽放。
人们之前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和与人为善,当发生争执和摩擦时,退一步将会海阔天空,还可能和仁义胡同故事里一样换取对方的尊重和友爱,换来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做人要学会谦让。
谦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会谦让并不在于年龄大小、贫富贵贱、无论是兄弟之间,还是朋友相处,谦让都应
该是大家执守的良好品格!
俗话说:“仁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则先从别人开始!”仁爱先从我开始,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仁爱,少点争执,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现在就开始出发吧!
寒风瑟瑟,可我浑身暖暖的,融融的。
回首反思,我嗅到了仁爱的气息,它在风雨中显得格外醒目,犹如盛开在我们心中的一朵鲜花,正默默地迎风吐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