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糖类化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糖进行纯化。
4、单 糖 与 碱 作 用
浓强碱会引起糖分子的分裂,条件 不同产物不同。有氧存在时可被氧 化为CO2及许多酸类;缺氧的时候可 分裂成许多化合物。
弱碱、稀强碱情况下可产生异构化 作用: (P31)
葡萄糖、果糖、甘露糖之间的异构化
(P32)
(二)由羟基参加的反应:
单糖有半缩醛羟基和醇性羟基两类可以发生以 下几类反应:
H OH C
H C OH
+ HO C H O H C OH HC CH2OH
β-D-吡喃葡萄糖 α-D-吡喃葡萄糖
H H C OH HCO OH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CH2OH
C OH HO C H
H C OHO H C OH H2C
CH2OH
HO C HO C H
+ H C OHO H C OH H2C
1、旋光性与变旋性(P29) 由于不对称碳原子的作用,一切单糖都具有使偏振光的偏振
面旋转的能力,即有旋光性(二羟丙酮例外)。 偏振面向右旋,用(+)或 d 表示,为右旋糖 偏振面向左旋,用(-)或 L 表示,为左旋糖 一个有旋光性的溶液放置后,其比旋光度改变的现象称变旋
。 葡萄糖的变旋现象是α -型和β -型的互变。
过碘酸作用于相邻羟基,断裂C-C键,醇基氧 化成醛基,与醇基相邻的醛基氧化成甲酸,连 续羟基结构,两端氧化成醛,中间羟基氧化成 甲酸。
单糖的重要衍生物(P34)
脱氧糖:例:脱氧己糖、脱氧戊糖 糖醇:较稳定,有甜味。例:苏糖醇、甘露醇、山梨醇等 糖醛酸:由单糖的伯醇基氧化而得。例:葡萄糖醛酸、半乳糖 醛酸 氨基糖:糖中的羟基为氨基所取代。例: D-氨基葡萄糖 糖苷:单糖的半缩醛上羟基与非糖物质(醇、酚等,也可以 其它物质)的羟基形成的缩醛。例:洋地黄苷、皂角苷
天然氨基糖常见的有:
2-氨基D-葡萄糖(D-葡糖胺)
2-氨基D-甘露糖
2-氨基D-半乳糖
3-氨基D-核糖
等等。
自然界情况详见P36:5)氨基糖
几种常见的氨基糖结构:
5、脱氧作用: (详见P36:4)脱氧糖) 羟基失去氧即成脱氧形式 D—核糖 → 2—脱氧核糖
6、过 碘 酸 反 应(P34)
- G l c 链 式 - G l c - G l c
比旋度(旋光率、比旋光度)
一种物质的单位浓度(g/ml)在1dm长旋 光管内,20℃、钠光下的旋光度数。
αDt
[α]
Dt =
—————×100 c×L
α——旋光仪读数
L —— 旋光管长度(dm )
C —— 浓度( g/100ml )
t —— 温度(一般是20℃)
构型与旋光方向是两个概念.
三、单 糖 的 环 状 结 构 P27
(一)理 论 依 据
1、葡萄糖的醛基不如一般的醛基活泼, 不能与NaHSO3和Schiff试剂起反应
2、1分子葡萄糖只能与1分子甲醇结合 成甲基葡萄糖而不能如一般醛类能 与2分子甲醇作用形成缩醛
3、变旋性
葡萄糖有两种结晶:
一种熔点是14℃, [α] D2=0 +112 .2°
一种熔点是148~150
℃,
[α]
20
D
=+18
.7°
一般醛类在水溶液中只有一个比旋光度,
但新配制的葡萄糖水溶液的比旋光度随时
间而变化:
+112 .2° +52 .5° +18 .7°
鉴于此,1893 E.Fischer提出了葡萄糖的 分子环状结构学说:
即 C5羟基与C1醛基形成1 — 5氧桥 C4羟基 与 C1醛基形成1—4氧桥
C HO
C HO
C HO
H C * OH HO C * H HO C * H H C * OH
H C * OH HO C * H H C * OH HO C * H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D-赤藓糖
L-赤藓糖
D-苏阿糖
L-苏阿糖
4、与链式结构相关的概念:
(1)对映异构体(镜象对映体antipode):互 为镜像但不能重叠的一对对映体(P24) 。
甘油醛 C *为不对称碳原子
C HO
H C OH
CH2OH
镜
面 OH
C HO CH CH2OH
D-甘油醛
L-甘油醛
对于三碳以上的碳原子,由于不止一个不对称碳原子,
在规定构型时,以距醛基或酮基最远的的不对称碳 原子为准,羟基在右的为D-型,羟基在左的为L型。(P25)
C HO
环状结构中由于链内的缩醛反应第一碳原子 是不对称状态,与其相连的氢和羟基的位置 有两种可能的排列方式,因而有两种构型。
半缩醛羟基在平面以下为α-型,在平面以上 为β-型。二者互为异头体(异头物anomer)。 属于特殊的差向异构体 (P27)。
吡喃型
呋喃型
Fischer式变为Haworth式末端反向的解释:
中含有糖原、乳汁中含有乳糖 微生物中:糖约占菌体干重的10~13% 。
2、重要性(生物学功能) P22 (1)糖类是结构成分 (2)是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 (3)生物体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 (4)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5)糖作为信号识别的分子 糖蛋白在生命物质体内分布极广,它们 的糖链可能起着信息分子作用,与机体 免疫细胞识别包括细胞粘着、接触抑制 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非糖的物质:甲醛CH2O(HCHO)、乳酸 C3H6O3(CH3CHOHCOOH)
有些糖类化合物:除C、H、O外,还有N、 S、P,
糖:是一类多元醇的醛衍生物或酮衍生物, 或者称为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缩聚物和某 些衍生物的总称。
二、糖类分布及重要性(生物学功能)
1、分布 所有生物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含有戊糖 植物界最多:约占干重的85~90%, 动物:血液中含有葡萄糖、肝脏和肌肉
D —— 钠光源
P24
2、甜度(P30) 单糖一般有甜味: 蔗糖=100 果糖=173 葡萄糖=74 转化糖=160 半乳糖=32 乳糖=16 麦芽糖=32 木糖=40 3、溶解度(P31) 溶于水,加热溶解度很大,不易溶于丙
酮等有机溶剂。
二、 单 糖 化 学 性 质 (一)由羰基参加的反应
Fehling试剂的反应:
酸性条件下醛糖的氧化:
COOH
(CHOH)n
CH 2 OH
糖酸
CHO Br2-H2O (CHOH)n
COOH 浓HNO3 (CHOH)n
CH 2 OH
醛糖
(生物体内)
CHO
COOH
糖二酸
(CHOH)n
COOH
糖醛酸
详见P35:3)糖酸
2、 单 糖 的 还 原(P33)
四、葡萄糖的构象(conformation):
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的结 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 的原子间的空间排布(P29)。一种 构象的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要求 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葡萄糖的构象 P30
两种椅式稳定性的比较:
4C1
1C4
第四节 单糖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上一页
P23
一、定义及分类
定义 (由化学结构出发): 具有1个自由醛基或酮基,以及有两个以
上羟基的糖类物质称为单糖。 分类: 醛糖;酮糖 丙糖、丁糖、戊糖、己糖 等
最简单的醛糖和酮糖
O
CH
H C OH
CH2OH
甘油醛
C H2OH CO CH2OH
二羟丙酮
二、 单 糖 链状 结 构 P23
手性与旋光性是一对孪生子
(4)构型与旋光方向:
虽然使平面偏振光右旋( + )和左旋( - )的甘油醛分别规定为D-型、L-型。在投 影式中羟基在左边为L-型、右边为D-型。
但针对单糖结构而言,D与( + )、L与( -)并无必然联系。
例如,D-葡萄糖和D-果糖的旋光方向分别 为 +和 -,而L-葡萄糖和L-果糖的旋光方 向均为-
1、单糖的氧化(即单糖的还原性) (P31)
Fehling试剂: CuSO4 、NaOH 、酒石酸钾钠 (黄色沉淀) Benedict试剂: CuSO4 、柠檬酸钠、碳酸钠 (黄色沉淀) Trommer法: CuSO4 、NaOH 、(黄色沉淀) Nylander法: NaOH 、酒石酸钾钠、亚硝酸铋(黑褐色沉淀) Tollen试剂: AgNO3、NH4OH (银沉淀)
生物体内情况详见P34:1)单糖磷酸酯
2、 成 苷 作 用(P33)
半缩醛结构上的羟基可与其它含羟基的化合物 (醇、酚等)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缩醛式衍生 物,称为糖苷(Glycosiad )。
R(甲基)称配基或配糖体,如所用单糖为D—葡萄 糖,则得D-葡萄糖苷。二单糖结合成二糖也可视为 糖苷。 (P34)
1、酯化反应: 2、成苷作用: 3、脱水反应 4、氨基化作用 5、脱氧反应 6、甲基化反应 7、乙酰化反应 8、过碘酸反应
1、 酯 化 反 应
单糖中的一切羟基皆可与酸生成酯,但由于OH的活泼性,实际只有1,6位可以脂化。
生物化学上重要的糖脂是磷酸酯,是糖 代谢的中间产物 —— 活性形式
第五节
寡糖 (oligosaccharides)
寡糖是由 2~10 个分子的单糖缩合而成的糖。
Fru
1926 W.H.Haworth 修正后提出用透视式 表达糖的结构。
α-型
β-型
α-D-吡喃葡萄糖 α-D-呋喃葡萄糖 Haworth式
Fisher式改为Haworth式遵循的原则:
①顺时针画平面,直链碳链右边 -OH 写在 下面,左边 -OH写在环上面
②未成环碳原子的,如果直链环向右,写在 环之上,反之写在环之下
1、理论依据 葡萄糖开链结构的实验证据: ①葡萄糖能与Fehling试剂起反应(有醛基) ②葡萄糖能与乙酸酐反应,产生具有5个乙酰
基的衍生物(有5个羟基) ③葡萄糖经纳汞齐作用,被还原成山梨醇(6
个C连成一条直链)
2、 通 式
3、单糖的D — 及 L —型
不对称碳原子
H
O CH C * OH CH2OH
第二节、糖的分类:P21
单糖 :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糖类,是简单的多 羟基的醛或酮的化合物(醛糖或酮糖)
糖类化合物
寡糖 :有2~10(2~6)个分子单糖缩合而 成,水解后产生单糖
同多糖 多糖 :由杂多多分糖子单糖或其衍生物所组成,水
解后产生原来的单糖或其衍生物。 结合糖(糖缀合物)
第 三节
单糖的化学结构
由于单糖有αβ两种形式,故有αβ两种糖 苷。
自然界情况详见P36:6)糖苷
3、脱水作用: (P34) 单糖与浓盐酸作用即产生脱水作用
生成糠醛,糠醛能与酚类化合物产 生结构尚不明了的各种有色物质。
单糖 糠醛 + 酚类 有色物质
对糖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4、氨基化作用
单糖的分子的羟基可被NH2取代而产生 氨基糖,又称糖胺。
糖醇的益处见P35:2)糖醇
3、单糖的成脎作用(加合作用)(P33)
单糖的醛基或酮基可与许多物质(如苯肼、 HCN、羟胺等)起加合作用。例葡萄糖游 离羰基与3分子苯肼作用生成糖脎:
成脎作用的用途: 1、不同的脎的结晶形状和熔点不同,故
可用作鉴别糖的种类; 2、酸性溶液中可还原为原来的糖,故可
(二)通式
葡萄糖和果糖的环状形式
(三)单糖的α-和β-型
水溶液中Glc主要以环状结构存在 五元环:呋喃型 六元环:吡喃型
Fischer式:
H CO
H C OH OH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HO H C
H C OH HO C H O
H C OH HC
CH2OH
第二章 糖化学
第一节 概 述
P 21
一、 糖的定义:
1、曾用的概念——碳水化合物: 通式Cn(H2O)m 误认为是碳与水的化合物,故称碳水化
合物(carbohydrate)。
2、糖类的现代概念:
糖类:鼠李糖(rhamnase) C6H12O5和脱氧核 糖(deoxyribose)C5H10O4
(2)差向异构体(epimers):仅一个 碳原子构型不同(P26) 。 例如:
D(+)-葡萄糖
D(+)-阿洛糖
( 3)旋光性与手性:P24
当光波通过尼克梭镜时,由于尼克梭镜(nicol prism)的结构,通过的只是某一平面振动的光波 ,其他方向的光波都被遮断,这种光波称为平 面偏振光。当它通过具有旋光性质某异构物 溶液时,则偏振面会向左旋转或者向右偏转 。这一性质称为旋光性。
4、单 糖 与 碱 作 用
浓强碱会引起糖分子的分裂,条件 不同产物不同。有氧存在时可被氧 化为CO2及许多酸类;缺氧的时候可 分裂成许多化合物。
弱碱、稀强碱情况下可产生异构化 作用: (P31)
葡萄糖、果糖、甘露糖之间的异构化
(P32)
(二)由羟基参加的反应:
单糖有半缩醛羟基和醇性羟基两类可以发生以 下几类反应:
H OH C
H C OH
+ HO C H O H C OH HC CH2OH
β-D-吡喃葡萄糖 α-D-吡喃葡萄糖
H H C OH HCO OH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CH2OH
C OH HO C H
H C OHO H C OH H2C
CH2OH
HO C HO C H
+ H C OHO H C OH H2C
1、旋光性与变旋性(P29) 由于不对称碳原子的作用,一切单糖都具有使偏振光的偏振
面旋转的能力,即有旋光性(二羟丙酮例外)。 偏振面向右旋,用(+)或 d 表示,为右旋糖 偏振面向左旋,用(-)或 L 表示,为左旋糖 一个有旋光性的溶液放置后,其比旋光度改变的现象称变旋
。 葡萄糖的变旋现象是α -型和β -型的互变。
过碘酸作用于相邻羟基,断裂C-C键,醇基氧 化成醛基,与醇基相邻的醛基氧化成甲酸,连 续羟基结构,两端氧化成醛,中间羟基氧化成 甲酸。
单糖的重要衍生物(P34)
脱氧糖:例:脱氧己糖、脱氧戊糖 糖醇:较稳定,有甜味。例:苏糖醇、甘露醇、山梨醇等 糖醛酸:由单糖的伯醇基氧化而得。例:葡萄糖醛酸、半乳糖 醛酸 氨基糖:糖中的羟基为氨基所取代。例: D-氨基葡萄糖 糖苷:单糖的半缩醛上羟基与非糖物质(醇、酚等,也可以 其它物质)的羟基形成的缩醛。例:洋地黄苷、皂角苷
天然氨基糖常见的有:
2-氨基D-葡萄糖(D-葡糖胺)
2-氨基D-甘露糖
2-氨基D-半乳糖
3-氨基D-核糖
等等。
自然界情况详见P36:5)氨基糖
几种常见的氨基糖结构:
5、脱氧作用: (详见P36:4)脱氧糖) 羟基失去氧即成脱氧形式 D—核糖 → 2—脱氧核糖
6、过 碘 酸 反 应(P34)
- G l c 链 式 - G l c - G l c
比旋度(旋光率、比旋光度)
一种物质的单位浓度(g/ml)在1dm长旋 光管内,20℃、钠光下的旋光度数。
αDt
[α]
Dt =
—————×100 c×L
α——旋光仪读数
L —— 旋光管长度(dm )
C —— 浓度( g/100ml )
t —— 温度(一般是20℃)
构型与旋光方向是两个概念.
三、单 糖 的 环 状 结 构 P27
(一)理 论 依 据
1、葡萄糖的醛基不如一般的醛基活泼, 不能与NaHSO3和Schiff试剂起反应
2、1分子葡萄糖只能与1分子甲醇结合 成甲基葡萄糖而不能如一般醛类能 与2分子甲醇作用形成缩醛
3、变旋性
葡萄糖有两种结晶:
一种熔点是14℃, [α] D2=0 +112 .2°
一种熔点是148~150
℃,
[α]
20
D
=+18
.7°
一般醛类在水溶液中只有一个比旋光度,
但新配制的葡萄糖水溶液的比旋光度随时
间而变化:
+112 .2° +52 .5° +18 .7°
鉴于此,1893 E.Fischer提出了葡萄糖的 分子环状结构学说:
即 C5羟基与C1醛基形成1 — 5氧桥 C4羟基 与 C1醛基形成1—4氧桥
C HO
C HO
C HO
H C * OH HO C * H HO C * H H C * OH
H C * OH HO C * H H C * OH HO C * H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D-赤藓糖
L-赤藓糖
D-苏阿糖
L-苏阿糖
4、与链式结构相关的概念:
(1)对映异构体(镜象对映体antipode):互 为镜像但不能重叠的一对对映体(P24) 。
甘油醛 C *为不对称碳原子
C HO
H C OH
CH2OH
镜
面 OH
C HO CH CH2OH
D-甘油醛
L-甘油醛
对于三碳以上的碳原子,由于不止一个不对称碳原子,
在规定构型时,以距醛基或酮基最远的的不对称碳 原子为准,羟基在右的为D-型,羟基在左的为L型。(P25)
C HO
环状结构中由于链内的缩醛反应第一碳原子 是不对称状态,与其相连的氢和羟基的位置 有两种可能的排列方式,因而有两种构型。
半缩醛羟基在平面以下为α-型,在平面以上 为β-型。二者互为异头体(异头物anomer)。 属于特殊的差向异构体 (P27)。
吡喃型
呋喃型
Fischer式变为Haworth式末端反向的解释:
中含有糖原、乳汁中含有乳糖 微生物中:糖约占菌体干重的10~13% 。
2、重要性(生物学功能) P22 (1)糖类是结构成分 (2)是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 (3)生物体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 (4)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5)糖作为信号识别的分子 糖蛋白在生命物质体内分布极广,它们 的糖链可能起着信息分子作用,与机体 免疫细胞识别包括细胞粘着、接触抑制 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非糖的物质:甲醛CH2O(HCHO)、乳酸 C3H6O3(CH3CHOHCOOH)
有些糖类化合物:除C、H、O外,还有N、 S、P,
糖:是一类多元醇的醛衍生物或酮衍生物, 或者称为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缩聚物和某 些衍生物的总称。
二、糖类分布及重要性(生物学功能)
1、分布 所有生物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含有戊糖 植物界最多:约占干重的85~90%, 动物:血液中含有葡萄糖、肝脏和肌肉
D —— 钠光源
P24
2、甜度(P30) 单糖一般有甜味: 蔗糖=100 果糖=173 葡萄糖=74 转化糖=160 半乳糖=32 乳糖=16 麦芽糖=32 木糖=40 3、溶解度(P31) 溶于水,加热溶解度很大,不易溶于丙
酮等有机溶剂。
二、 单 糖 化 学 性 质 (一)由羰基参加的反应
Fehling试剂的反应:
酸性条件下醛糖的氧化:
COOH
(CHOH)n
CH 2 OH
糖酸
CHO Br2-H2O (CHOH)n
COOH 浓HNO3 (CHOH)n
CH 2 OH
醛糖
(生物体内)
CHO
COOH
糖二酸
(CHOH)n
COOH
糖醛酸
详见P35:3)糖酸
2、 单 糖 的 还 原(P33)
四、葡萄糖的构象(conformation):
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的结 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 的原子间的空间排布(P29)。一种 构象的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要求 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葡萄糖的构象 P30
两种椅式稳定性的比较:
4C1
1C4
第四节 单糖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上一页
P23
一、定义及分类
定义 (由化学结构出发): 具有1个自由醛基或酮基,以及有两个以
上羟基的糖类物质称为单糖。 分类: 醛糖;酮糖 丙糖、丁糖、戊糖、己糖 等
最简单的醛糖和酮糖
O
CH
H C OH
CH2OH
甘油醛
C H2OH CO CH2OH
二羟丙酮
二、 单 糖 链状 结 构 P23
手性与旋光性是一对孪生子
(4)构型与旋光方向:
虽然使平面偏振光右旋( + )和左旋( - )的甘油醛分别规定为D-型、L-型。在投 影式中羟基在左边为L-型、右边为D-型。
但针对单糖结构而言,D与( + )、L与( -)并无必然联系。
例如,D-葡萄糖和D-果糖的旋光方向分别 为 +和 -,而L-葡萄糖和L-果糖的旋光方 向均为-
1、单糖的氧化(即单糖的还原性) (P31)
Fehling试剂: CuSO4 、NaOH 、酒石酸钾钠 (黄色沉淀) Benedict试剂: CuSO4 、柠檬酸钠、碳酸钠 (黄色沉淀) Trommer法: CuSO4 、NaOH 、(黄色沉淀) Nylander法: NaOH 、酒石酸钾钠、亚硝酸铋(黑褐色沉淀) Tollen试剂: AgNO3、NH4OH (银沉淀)
生物体内情况详见P34:1)单糖磷酸酯
2、 成 苷 作 用(P33)
半缩醛结构上的羟基可与其它含羟基的化合物 (醇、酚等)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缩醛式衍生 物,称为糖苷(Glycosiad )。
R(甲基)称配基或配糖体,如所用单糖为D—葡萄 糖,则得D-葡萄糖苷。二单糖结合成二糖也可视为 糖苷。 (P34)
1、酯化反应: 2、成苷作用: 3、脱水反应 4、氨基化作用 5、脱氧反应 6、甲基化反应 7、乙酰化反应 8、过碘酸反应
1、 酯 化 反 应
单糖中的一切羟基皆可与酸生成酯,但由于OH的活泼性,实际只有1,6位可以脂化。
生物化学上重要的糖脂是磷酸酯,是糖 代谢的中间产物 —— 活性形式
第五节
寡糖 (oligosaccharides)
寡糖是由 2~10 个分子的单糖缩合而成的糖。
Fru
1926 W.H.Haworth 修正后提出用透视式 表达糖的结构。
α-型
β-型
α-D-吡喃葡萄糖 α-D-呋喃葡萄糖 Haworth式
Fisher式改为Haworth式遵循的原则:
①顺时针画平面,直链碳链右边 -OH 写在 下面,左边 -OH写在环上面
②未成环碳原子的,如果直链环向右,写在 环之上,反之写在环之下
1、理论依据 葡萄糖开链结构的实验证据: ①葡萄糖能与Fehling试剂起反应(有醛基) ②葡萄糖能与乙酸酐反应,产生具有5个乙酰
基的衍生物(有5个羟基) ③葡萄糖经纳汞齐作用,被还原成山梨醇(6
个C连成一条直链)
2、 通 式
3、单糖的D — 及 L —型
不对称碳原子
H
O CH C * OH CH2OH
第二节、糖的分类:P21
单糖 :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糖类,是简单的多 羟基的醛或酮的化合物(醛糖或酮糖)
糖类化合物
寡糖 :有2~10(2~6)个分子单糖缩合而 成,水解后产生单糖
同多糖 多糖 :由杂多多分糖子单糖或其衍生物所组成,水
解后产生原来的单糖或其衍生物。 结合糖(糖缀合物)
第 三节
单糖的化学结构
由于单糖有αβ两种形式,故有αβ两种糖 苷。
自然界情况详见P36:6)糖苷
3、脱水作用: (P34) 单糖与浓盐酸作用即产生脱水作用
生成糠醛,糠醛能与酚类化合物产 生结构尚不明了的各种有色物质。
单糖 糠醛 + 酚类 有色物质
对糖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4、氨基化作用
单糖的分子的羟基可被NH2取代而产生 氨基糖,又称糖胺。
糖醇的益处见P35:2)糖醇
3、单糖的成脎作用(加合作用)(P33)
单糖的醛基或酮基可与许多物质(如苯肼、 HCN、羟胺等)起加合作用。例葡萄糖游 离羰基与3分子苯肼作用生成糖脎:
成脎作用的用途: 1、不同的脎的结晶形状和熔点不同,故
可用作鉴别糖的种类; 2、酸性溶液中可还原为原来的糖,故可
(二)通式
葡萄糖和果糖的环状形式
(三)单糖的α-和β-型
水溶液中Glc主要以环状结构存在 五元环:呋喃型 六元环:吡喃型
Fischer式:
H CO
H C OH OH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HO H C
H C OH HO C H O
H C OH HC
CH2OH
第二章 糖化学
第一节 概 述
P 21
一、 糖的定义:
1、曾用的概念——碳水化合物: 通式Cn(H2O)m 误认为是碳与水的化合物,故称碳水化
合物(carbohydrate)。
2、糖类的现代概念:
糖类:鼠李糖(rhamnase) C6H12O5和脱氧核 糖(deoxyribose)C5H10O4
(2)差向异构体(epimers):仅一个 碳原子构型不同(P26) 。 例如:
D(+)-葡萄糖
D(+)-阿洛糖
( 3)旋光性与手性:P24
当光波通过尼克梭镜时,由于尼克梭镜(nicol prism)的结构,通过的只是某一平面振动的光波 ,其他方向的光波都被遮断,这种光波称为平 面偏振光。当它通过具有旋光性质某异构物 溶液时,则偏振面会向左旋转或者向右偏转 。这一性质称为旋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