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卷.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甲基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B. 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的自变量包括酶的用量和温度
C.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中, 可以通过调节灯与烧杯的距离来模拟光照强度的变化
D. 因为西红柿富含糖类,可以用作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
2. 有关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合成ATP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B. 纤维素属于大分子化合物,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C. 在人体内,脂质有贮存能量、调节代谢的作用
D. RNA和DNA都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3.右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
下列对图示的分析,错误的是
A. DNA合成抑制物的作用发生于AB段
B.适当的秋水仙素溶液作用的时期可以在BC段
C.有丝分裂后期处于BC段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在BC段
4.右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
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D.该方式发生的条件为顺浓度梯度
5.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大鼠甲状腺激素调节的实验,材料与方法如下:若干大鼠按实验要求分为2组。
对甲组大鼠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甲状腺激素溶液,乙组滴注等量的0.9% NaCl溶液,从滴注开始测定2h内大鼠的耗氧量并记录。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预计甲、乙两组大鼠平均耗氧量为甲>乙
B.实验时甲组应选用雌性大鼠,乙组应选用雄性大鼠
C.实验设计时每组用多只大鼠可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
D.本实验的给药方式也可用饲喂法代替静脉注射
6.某数量足够大的动物种群中AA个体占20%,Aa个体占40%。
将其中的个体随机均分为两组,甲组个体随机交配
,乙组个体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交配,则理论上,甲组和乙组F1代中aa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A.50%,36% B.50%,40% C.36%,50% D.40%,36%
7.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B.烟、云、雾在阳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C.“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D.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 会“断路”
8.分子式为C3H6ClBr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油脂、淀粉、蛋白质均为可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
B.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汽油等轻质油
D.实验室中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H18OC2H5 CH3COOC2H5+H218O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硫酸、双氧水:2I-+2H++H2O2I2+2H2O
B.Cu片插入FeCl3溶液中:Cu+Fe3+ Fe2++Cu2+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4NH3·H2O AlO+4NH4++2H2O
D.向 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中性:
H++SO+Ba2++OH-BaSO4↓+H2O
1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
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B.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C.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D.C3H8O和C2H6O总质量一定,以任何比例混合,完全燃烧生成CO2与H2O的量为定值
12、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
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
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右面框图进行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C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
质类别可能是氧化物
B.A、B、C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
质类别一定不是碱
C.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溶液为硫酸
D.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金属且为B
13、室温下,用0.100 mol/L NaH 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mol/L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Ⅱ分别表示盐酸和醋酸的滴定曲线
B.pH=7时,两种酸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
C.V(NaOH)=10.00 mL 时,
D.V(NaOH)=20.00 mL 时,c(Cl-)90%)摄入细胞。
由此可以认为,图中共转染过程能够将 基因和目的基因同时导入同一个细胞。
②中是根据 基因表达的性状筛选出的细胞。
(2)①是含有人凝血因子Ⅸ基因的质粒,在基因工程中该分子依据所起到作用被称为 。
为了使凝血因子
Ⅸ基因在羊恰当的细胞中表达,a片段应为羊 启动子,其是 识别和结合的位点。
(3)从白脸羊体内分离出的细胞要经过胰蛋白酶或
酶处理再进行培养,培养时要考虑
的环境;营养;温度、pH和 环境等外部条件。
(4)③表示 细胞,⑥表示的胚胎是 。
图中电激的作用是促进 。
(5)⑥在受体母羊子宫内正常发育的生理基础是:第一,受体为胚胎提供正常发育的生理环境;第二,受体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 反应;第三,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 联系。
生物参考答案
29.(1)还原氢 二氧化碳 (2)基粒类囊体膜上 使研磨充分,色素充分释放出来
(3)暗反应 线粒体内膜
(4)释放到外界环境或进入线粒体 (5)Ⅲ Ⅰ Ⅱ Ⅲ Ⅳ Ⅴ
30.(1)吞噬细胞 T淋巴细胞 (2)淋巴因子 (3)②
(4)组织液 蛋白质(或球蛋白) (5)下丘脑 大脑皮层
31.(1)1)核糖体 mRNA tRNA 2)密码子 反密码子 3)羧基 氨基 4)3
(2)1) 无翅 2)长翅边缘整齐:长翅边缘缺刻:短翅边缘整齐:短翅边缘缺刻:无翅=3:1:6:2:4
物理参考答案
ABD 15. C 16. BD 17. AC 18. B 19. BC 20. B 21.AC
22.(1)C 0.635 (2)0.228(0.227、0.229给分)
23.略
24.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得
撤去力F后:
A的加速度大小
A的位移大小
B的加速度大小
B的位移大小
所以A、B都静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
25.(1)设沿直线OO′运动的带电粒子进入匀强磁场B2的速度为
根据
解得
(2)粒子进入匀强磁场B2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根据
得
因此电荷量最大的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最小
设最小半径为
由几何关系有
解得最大电荷量为
(3)带负电的粒子在磁场B2中向上偏转,某带负电粒子轨迹与CD相切,设半径为r2,依题意r2+a=r2
解得:r2=(+1)a
则CD板上被带电粒子击中区域的长度为
X=r2- r1=2a
33.(1)ACD(6分)
(2)撤去外力后左侧向下的压强
p左=p0+mg/S1=2.0×105 Pa=2p0
右侧向下的压强
p右=p0+mg/S2=1.5×105 Pa=1.5p0
故活塞均下降,且左侧降至水平管口.
设右侧降至高为x处,此时封闭气体压强变为p′=1.5p0
对封闭气体
p0(4hS1+hS2)=1.5p0(3hS1+xS2),x=0.5h.
34.(1)BCE(6分)
(2)①设红光的临界角为C
,C=60o
<C
因此,红光在AB面一部分折射,一部分反射。
②光路如图所示,折射光斑为P1
设折射角为r,根据折射定律
可得
由几何知识可得:
解得cm
③反射光斑为P2
由几何知识可得ΔOAP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得cm
35.(1)BDE(6分)
(2)(9分)
解:(1)设A、B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vA1、vB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Bv0=mA vA1+mBvB1
A与挡板碰撞反弹,则第二次A、B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分别为vA1、vB1,设碰撞后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2、vB2 mAvA1-mBvB1=mAvA2+mBvB2
由mA=2kg,mB=1kg,v0=5m/s,vA2=0.9m/s,vB2=1.2m/s
联立解得:vA1=2m/s vB1=1 m/s
(2)设第二次碰撞过程中,A对B做的功为W,根据动能定理,
W=mBvB22- mBvB12=0.22J
化学参考答案案
27.I(1)VIA;Se
(2)
(3)①BD
②0.3mol/(L(min)
③0.26L/mol
④向右;增大
II.(1)10.4kJ/mol
(2)I (NaI) 6.35(103
28.I. C(s) + H2O(g) CO(g)+H2(g)
II.
(1)3CO(g)+3H2(g) CH3OCH3(g) +CO2(g) △H1=-246.1kJ·mol-1 > (2)0.1mol/(L·min) 5.4
大于 1.6mol/L (4)CH3OCH3 -12e-+16OH -=2CO32-+11H2O 9.6g
36. (1)明矾水解产生酸性环境,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水解,使高分子链断裂; CaCO3+2H+=Ca2++CO2↑+H2O
①过量的碱同样可以导致纤维素的水解,造成书籍污损。
② Zn(C2H5)2+ H2O=ZnO+2 C2H6↑(2分),ZnO+2H+=Zn2++ H2O
(3) ①2FeTiO3+6C+7Cl22TiCl4+2FeCl3+6CO
②TiCl4+O2TiO3+2Cl2
37.(1)Cr(1分)1s22s22p63s23p63d54s1
(2)P
(3) C<N<O
(4)平面三角形;sp3;6(5)或
△
浓H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