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测试学看宜宾中考命题部分题目合理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言测试学看中考英语翻译和语音命题
钟小平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00)
摘要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整个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学生达到的水平层次,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及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

语言学的发展给语言测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测试更能有的放矢,推动了测试学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运用语言学以及测试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例分析了2012-2013年宜宾中考英语翻译和语音命题,指出了其优劣之处,并探讨了有关试题内容以及出题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语言测试基本理论;中考英语测试;分析;建议
一、引言
作为教学评估手段,语言测试的研究至关重要。

语言教学离不开测试,英语测试是各个学校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 它是联接教学环境中多种、多层次因素的桥梁和纽带。

一方面,测试本身具备的诊断、引导、评定、改进、鼓励等积极促进作用,联系并维护着学生、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和部门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测试鉴定学生的各项语言水平,提供改进学习的诊断信息,测试也能作出对教学效果的评定,较为客观地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对测试相关信息的了解,便于其全方位掌握教与学的情况,有助于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以及提供有益于学科发展的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语言测试的目的不只是把测试结果作为评判标准来评定教与学的质量,因为分数不是教学评估的唯一手段。

如果教师自始至终把考试作为教授语言的唯一目的,这必然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那么这位老师也必然教不好外语。

语言测试的目的也是要师生关注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从教学过程角度来看,测试引导教师重视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计划与实施、教学态度等,从学习过程来看,测试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影响学习
态度的因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长处和短处,借助测试这一测量工具实现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动态持续地监控、评估、反馈和调节,使测试有效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Anastasi( 1982)认为,“测试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所做的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

”这个定义是语言测试界公认的最权威的定义,通俗地讲,就是拿语言测试这把尺子,去量一量每个人的语言能力“有多高”。

要确保测量的准确性,首先必须保证这把尺子是相当精准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组织语言测试的最终目的。

二、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
1.测试有效性(testusefulness)的六维度概念模式,
Bachman & Palmer(1996)提出了测试有效性(testusefulness)的六维度概念模式,即信度(reliability)+ 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真实性(authenticity) +交互性(interactiveness)+影响(impact) +可行性(practicality)。

信度和效度是设计测试时首要考虑的两个问题。

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或一致性。

语言测试的信度高低主要说明的是语言测试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受试者真实的语言行为。

影响测试信度的因素很多如样本大小、考试环境的差异、受试者本身的差异等等。

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则是测试评分,评分标准是否一致对测试信度的影响很大。

因此,为保证信度,评分尽量做到客观,评分标准尽量保持一致。

评分者之间或是同一评分者前后对评分标准的把握应当一致。

因此,在大规模测试中,为保证评分客观,往往多采用多项选择题之类的客观题型。

由此看来,信度侧重测试的科学性,强调测试题目的同质性(homogeneity)(赵成发2000)。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测试准确地测量了它想要考核的内容就被认为有效度的,这是结构主义测试学家普遍认同的观点。

而交际测试学家则认为语言测试的内容应由能充分反映受试者语言能力的语言表现(language performance)和语言行为(language behaviour)构成。

一个测试效度的高低不仅在于它是否考了要考的内容,还在于它考了什么内容(赵成发2000)。

如此看来语言测试的内容和形式越接近实际使用的语言,它就越有效度。

在语言测试设计中,要保证效度就要求注重语言的整体性和测试题型的多样性(diversity)。

从上面所说,我们可以看出信度和效度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体。

任何测试很难兼有高信度和高效度,普遍的看法是语言测试的效度重于信度。

正如Weir(1990 转引自赵成发2000)指出的,“有时为了提高效
度而牺牲一定程度的信度是必要的,然而如果为提高信度而牺牲效度,我们的测试就变成了准确测量我们测量目标以外的东西的工具。

”真实性与交互性是语言测试的两大特征,与测试任务的性质紧密相关。

真实性是指某一特定测试任务( a given language test task)与目标语使用任务(target language usetask)性质的一致性。

交互性是指受试者完成测试任务所涉及的个人特征类型(如语言能力、背景知识、情感因素等)以及参与程度。

可见语言测试任务本身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测试任务的完成过程实际就是受试者在真实语言环境下参与的过程。

测试任务参与要求越高,交互性越强,测试任务就越接近语言的实际使用,越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能力,越能说明测试具有效度。

2.语言测试的基本要素
语言测试的基本要素主要涉及信度效度区分度、实用性和积极的后效作用等几个方面。

测试信度是指某一考试检测学生的语言能力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信度是好的语言测试的一个必备特征和考试结果是否可靠的一个关键指标。

区分度指通过某一个测试,不同水平程度的学生或者每个学生答卷情况的具体差别能够被有效地区分和反映出来。

实用性指试题要便于使用,印刷正确,题干措辞清楚等积极的后效作用指测试对教与学的积极反馈作用。

效度就是考试的有效性, 是指考试是否测量了它所想要测量的东西。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即考试是否达到了目的,考试所考的内容是否就是想考的内容。

关于考试的效度,体系不同, 分类方法也不同,对其理解也不完全一致。

我国的测试专家李筱菊将效度归纳为4大类。

第一类是内在效度,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内容效度指的是考试是否考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它主要靠命题与审题时严守大纲加以保证,验证内容效度的依据是考试大纲。

结构效度是指整个考试以之为基础的理论依据。

由于结构效度是其它效度的根本,因此许多测试学家在这个问题上难以取得共识,第三代测试学家中甚至有人从根本上否定了结构效度存在的必要。

第二类是外在效度, 就是指使用外在标准检验而被证实的效度,包括同期效度和预测效度。

第三类是使用效度, 包括表面效度和反应效度。

表面效度就是应试者是否觉得试卷的形式与内容是一份有效的试卷, 所考的各项能力就是应该考的能力。

反应效度就是应试者能否根据命题者的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

第四类是超考试效度,这是第三体
系的观点,理论依据是交际语言的超考试目的论。

它包括实效效度和反拨效度。

实效效度就是考试是否能完成社会对考试提出的实际需求,如应试者参加公务员资格考试虽然取得了高分,但却不能胜任公务员工作,这就说明该资格考试的实效效度低。

反拨效度是指考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与导向作用。

三、2012-2013年宜宾中考英语翻译选择题分析
由上所述,我们对语言测试的目的和类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对试题的理论基础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概念,以下我们便结合具体实例,即对两套试题其中的两个部分对其分析各种出题原由与得失。

1.在此基于宜宾2012和2013年宜宾中考英语翻译和选择题分析
其所出的基础知识单项选择(第21-35)属于语法基础测试题,这类题型一般在中考甚至高考所占的比例一般不是很大,有的省市在考虑这部分题的时候直接由15道题缩减为10道题。

它是对学生的基本语法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大致考察,此类题型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也不要求学生有较大的词汇量,它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能对一些基本的语法现象有较为一定的判断。

其中,今年中考第21题是最近在2012年新增加进去的题,如:
21.The underlined part in the word “watches”is pronounced as______.
A. /es/
B. /z/
C. /s/
D. /IZ/
这种基础语法题一向是语言测试的保留节目,然而在这种题型里出现对音标的考察是宜宾中考在2012里新增加进去的,纵观全国各地中考语法基础题,对音标的考察不算太多,其原因是这样的考察曾经一度被视为陈旧题型,多数省市的中考题目设置对其摒弃处理,宜宾中考中的再次出现也说明了当地教育部门对音标教学的重视,客观上也反映出各级各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语音教学的忽视。

学生的语音语调不佳,说的直白点就是对音标的不熟悉,不熟悉音标就等于是义务教学阶段对音标教学的忽视,这是语言教学的连锁反应。

该题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一线教师对音标教学的重视以及为其他省市中考命题者决策时提供重要的参考功能。

2.读写综合部分(完成句子部分)
该题题意要求根据句子意思提示完成句子,将答案写在答题区,一空一词。

看似好像翻译题型,本人认为实质就是补全句子。

对这部分的考察难度应该是较高的,属于主观题,考察内容多为初中阶段一些重要的词汇、词组、惯用法、句型等,考生只要准确、规范地答题即可。

为此,我们基于其翻译题设置合理性进行探讨,以下便是对2013年第71题和2012年第75题原题呈现:
71.这个老人和他的儿子一家愉快地度过了两个月的假期。

(2013)
The old man spent______holiday with his______family happily.
本题初一看,对于初中生来说还确实不好解决,首先要理解其中文意思“他儿子一家”英文没有表达出来,很明显是要考察学生对名词所有格的掌握情况,即“他儿子一家转述为英语应该是son’s family,”而不是受汉语思维影响的直接填son.然而问题就出在第一个空,这个所谓的“两个月的假期”该怎么填?根据《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在涉及到某些与数量有关的合成词或者是某些与数量有关词组的所有格的通常表达方式应该是如下表达:
十年的经验 a ten-year experience或者ten years’ experience
再如:三天的路程 a three-day journey 或者three days’ journey 开车两小时 a two-hour drive 或者two hours’ drive
根据以上语法规则,该题所谓的“两个月的假期”其实是需要学生用两个空格才能完成句子的正确书写。

同时,该句的完成有两种填法,一种是holiday首先是可数名词,需用不定冠词加在前面表示类别,当用连字符号来表达其与数量有关的合成词时,正确的表达方式是“a two-month holiday”,也就是说在holiday 的前面应该出现两个空格改句子才成立;另外一种表达式则可采用所有格形式即,two months’ holiday,然而命题人对该题的疏忽造成对学生理解的错误判断,而且给出的答案直到现在也未涉及到更正,并且活跃在各大出版社所出版的真题里面供学生参考购买,出版社也未对其问题答案做出更正,况且是在这么重大的
考试中出现,实则是对命题的不负责,命题质量受到较大质疑,为此考生的考试行为受影响,必不能考核他们真正的语言能力,测试效度必然受影响。

75.严禁酒后驾车。

(2012)
People shouldn’t be allowed to______after______.
再看看2012年第75题,“严禁酒后驾车”在汉语中本是一个祈使句,而英语对其的转述却是主谓齐全的一个句子,关键是在于这个“酒后”怎样去理解?本题的命题人给出的答案为三个,“drinking/wine/wining”.我们暂且不管对与错,先一起探讨这个汉语“酒后”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怎样理解?汉语里的所谓“酒后驾车”其实很多时候指的是喝酒过多后而被法律禁止开机动车,也就是喝一丁点酒但处于清醒状态也可以开车,那么我们对“酒后开车”的定义为喝了大量的酒之后导致人的思维不是很清晰,冒着生命危险而开车。

此处的“酒后”从汉语文化来讲应该指的是喝了白酒,即take alcohol,如果命题人要考察单词alcohol 的话,学生会对此挣扎半天,估计能答对的学生寥寥无几,浪费学生宝贵考试时间。

很明显该词组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没有见过的的词组,难度极大。

通过对《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查阅,可知对“酒后”的理解此处after后面可以直接填drink也是对的,为什么了?当drink作不可数名词时,可以表示“酒精液体(alcoholic liquor)或者是酗酒、纵酒行为(habit of drinking too much alcohol)”。

然而,此处答案给出wine/wining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此处填wine还勉强说得过去,wine其实在英语中指的是葡萄酒之类,但学生们在填此空的时候并不会想到是葡萄酒(wine)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中国的白酒。

wining就更离谱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wine作动词使用的解释并不是指喝葡萄酒,而是用酒宴招待某人或受到酒宴招待,尤指款待(entertain sb.or be entertained with food and drink, esp lavishly)。

试想,参加酒宴的人不一定要喝酒,喝没喝醉还不一定,而酒宴散席后,还被禁止开车回家,真是让外国朋友贻笑大方。

四、完善中考英语测试的建议
1.建立和采用科学的测试评价体系和制度
在国外,试卷分析一般用在大型考试前的试测工作中,其目的是根据微机对
题目分析所得出的数据对题目进行审改,使正式考试时的题目更加科学合理。

在中国,由于保密措施难以落实以及其它一些原因,因而命题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并且大型考试之前进行试测的条件尚不具备。

在考试后对试卷进行分析,对于今后更好地命题,改进现行命题工作都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把握命题质量和测试成绩分析与管理的科学性、延续性和系统性值得引起语言命题人和外语教师更多的关注,命题人在编制试题后普遍缺少实测前的预测, 同时,建立题库都是非常必要的。

要检测构成测验的每一道题目的编制是否真正符合了其相应的命题原则, 必须对试题进行预测,然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从而确定每一道题目的难度与区分度指标,进而根据各项指标进一步筛选题目,从而保证试卷的质量。

通过微机对用过的考题进行分析后,可将好的题目放进题库,或对那些区分度较低的题目进行修改,待下次重新使用后再进行分析,可验证修改得是否合理。

通过这些方法给题库中每个题目都建立一个“档案” ,可保证库中题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日积月累之后,还会具有相当的实用性。

因此,教育部门在对大型考试命题时,可将试卷分析当作是与改卷同样重要的工作,是考试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语言测试研究方法应该得到普及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实现测试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前提条件, 目前尽管外语教师对语言测试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熟悉最新的测试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运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统计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教师可谓是凤毛麟角,因此,当地教育部门应该对外语教师进行长期和定期的测试知识方面的培训。

可以通过参加教育部门、重点高校、各省外语教学研究会举办的研修班进行业务提升。

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定期组织科研方法、统计方法等的培训活动。

外语教师也可以自修测试学、教育测量学、统计学等教学科研所需的必备知识。

只有测试学得到一定的普及之后,众多的一线教师才能够为命题人提供更好的测试意见和建议,以便使得命题人在今后的重大试题编制的过程中提供有效性和实践性的参考信息并且得到社会的监督。

3.明确中考英语教学和测试的目的
中考命题人应明确意识到英语教学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在英语测试中,命题人不能只看到学生在英语测试中的实际表现,还要认真考虑英语测试本身是否具有有效性。

命题人应该认真分析测试的结果,并据此评价分析反思义务教育阶段教和学的效果,以便更好地让一线教师改进教学活动。

对学生而言,他们通过英语测试获得有益的反馈,从而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反思,成为一名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英语学习者,这对于他们今后形成综合型人才以及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五、小结
试卷分析是利用微机对应试者的答卷情况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从而将应试者的水平层次及题目是否合理的有关信息反馈给命题人员参考。

但是由于人是活的, 机器是死的,试卷分析的结果受应试者群体的影响又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客观地对待试卷分析的数据,一方面应该相信它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在运用这些数据的时候,也应该持谨慎态度。

相信其科学性,就是对指标不合要求的每一道题目都要进行重审,通过重审来决定是修改题目还是改进教学;持谨慎态度就是不可对机器分析的数据盲从。

因此这些数据有时微妙而矛盾,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信息,甚至还会起误导作用。

因为区分度等部分指标不合要求的题目有时并不一定是真的不合格,尤其在大型考试中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指标不合规定的参考值要求,不外乎是下列几种情况: 一是题目真的不合格;二是干扰项干扰过度;三是诡题;四是应试者对所考的语言点没有学过或没有掌握。

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分别处理。

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即运用试卷分析的数据对题目进行审改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总之,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整个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环节,是检测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每一位一线英语教师及命题人都应该依据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合理地设置测试内容,灵活地运用测试形式和方法,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良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真正提高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Anastasi,A.Psychological Testing(5th edition)[M].Macmillan,1982
[2]Bachman,L.F.&nguageTestingPractice[M].OxfordUniversityPress, 1996
[3]Bachman,LyleF&Palmer,nguageTestinginPractice.Oxford:OxfordUnive rsityPress,1996.
[4]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邹申,杨任明.简明英语测试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杨惠中,桂诗春.语言测试的社会学思考[J].现代外语,2007,( 4) :368-374.
[7]郭丽.大学英语校内测试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03,( 2) :76-80.
[8]张敏强.教育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9]赵成发.谈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10]张道真.张道真使用英语语法(最新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11]霍恩比(AS Hornb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200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