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设计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会计课程设计过程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2. 学习并掌握管理会计中的成本计算方法,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划分。
3. 掌握预算编制、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工具。
技能目标:
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降低成本的建议。
2. 培养学生运用预算编制方法进行财务预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财务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管理会计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认识到管理会计工作在维护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
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对管理会计的实践应用尚不熟悉。
3. 教学要求:注重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
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包括管理会计的定义、功能、目标及其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教材章节: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述
2. 成本计算方法: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划分及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成本计算与分析
3. 预算编制:介绍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以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三章 预算编制与控制
4. 成本控制:讲解成本控制的概念、方法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成本控制
5. 绩效评价:介绍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管理会计绩效评价
6.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管理会计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管理会计基本概念
第二周:成本计算方法
第三周:预算编制
第四周:成本控制
第五周:绩效评价
第六周:管理会计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管理会计知识。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
关联课本内容: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述、第二章 成本计算与分析等。
2. 讨论法: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联课本内容:第三章 预算编制与控制、第四章 成本控制等。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并解决管理会计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关联课本内容:第五章 管理会计绩效评价、第六章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等。
4. 实验法:通过管理会计软件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联课本内容:第二章 成本计算与分析、第三章 预算编制与控制等。
5.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课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关联课本内容:整个课程内容。
6. 情景教学:设置企业实际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习和应用管理会计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联课本内容:第四章 成本控制、第五章 管理会计绩效评价等。
7. 课后作业与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定期进行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联课本内容:各章节课后习题、案例分析等。
四、教学评估
为确保教学评估的客观、公正和全面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占2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关联课本内容:各章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
2. 课后作业(占30%):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计算题、案例分析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关联课本内容:各章节课后习题、案例分析等。
3. 期中考试(占20%):考试内容以课程前半部分的知识点为主,旨在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关联课本内容:第一章至第四章。
4. 期末考试(占30%):考试内容涵盖整个课程,侧重于评估学生在管理会计实际应用方面的能力。
关联课本内容:第一章至第六章。
5. 小组课程项目(占10%):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管理会计相关项目,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程度、贡献和成果。
关联课本内容:整个课程内容。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
1. 平时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给予评分。
2. 课后作业:教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批改和评分,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3.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简答题等。
4.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包括案例分析、计算题和论述题等。
5. 小组课程项目:小组提交项目报告,进行课堂展示,教师根据项目质量、学生表现等进行评分。
五、教学安排
为确保教学进度合理、紧凑,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
1. 教学进度:
- 第一节至第四周:管理会计基本概念、成本计算方法;
- 第五周至第八周:预算编制、成本控制;
- 第九周至第十二周:绩效评价、管理会计案例分析;
- 第十三周: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 第十四周至第十六周:课程项目准备、课堂展示;
- 第十七周:期末复习;
- 第十八周:期末考试。
2. 教学时间:
- 每周2课时,共计36课时;
- 课堂授课时间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时段,如上午或下午;
- 期中、期末考试时间安排在课程结束后两周内。
3. 教学地点:
- 课堂授课地点为学校多媒体教室,便于使用教学设备进行课件展示和案例分析;
- 课程项目讨论和准备可安排在图书馆或自习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 教学安排考虑因素:
- 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避免在学生疲惫时段进行授课;
- 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在课程项目中融入相关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考虑学生的课余时间,合理分配课后作业和课程项目任务,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负担。
5. 教学资源:
- 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 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