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职业需求为背景的免疫学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以职业需求为背景的免疫学教学改革
摘要:免疫学课程属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的良好学习
效果能为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有效进行奠定重要基础。
但是该门课程具有内容繁
杂抽象、理论知识更新快、知识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传统的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
在实用性、专业针对性、与临床实践结合程度以及内容更新速度等方面存在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通过对免疫学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
改革和优化,培养更适合于职业需求的医学护理专业人员。
医学免疫学属于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发展迅速,理论探索性强、实
际应用价值大,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已渗透并融入到医学领域的各个学科,是医
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1,2]。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免疫学知识,适应当前职业发展需要,已成为
当前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的热点[3]。
医学免疫学作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核心基
础课程之一,理论和实践学习所构建的免疫学知识体系,为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
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面对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专业护理人员需求不断增加的现实
背景,如何不断改进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年
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1 从实际出发,改革和优化教学体系
根据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当前社会对高素质护理
人才的需求,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定位,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着
重改革和优化教学体系。
主要包括对现有免疫学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整合
和变构现有课程内容;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需求采用
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掌握所需免疫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后续临床专业
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改变现有的以验证理论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
生的实践技能,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新体系,实现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又相对独立的良性互动新格局。
在新的教学体系中
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其更好地掌握医学免疫学知识,适应时代发
展需要[4]。
2 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和措施
2.1 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结构与知识结构合理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对
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5]。
目前现有的医学免疫学教材存在专
业针对性差、实用性欠佳、与临床脱节严重等问题,且章节内容编排顺序不利于
教学进程的开展。
应当根据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再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地进行讲解。
具体改革措施如下[6]。
2.1.1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生动展现教学内容。
在相应内容部分
添加临床图片、视频资料或flash动画,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
例如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内容单调枯燥且抽象难以理解,在讲课过程中可
将不同的激活途径以动画形式展现,更于学生对补体系统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2.1.2以“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选取教材内容,调整、简化或删除护
理实践工作中用不上的学科知识,着重实用性理论和技能的培养。
2.1.3 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逻辑联系性。
根据学生理解
能力及理论知识学习的渐进性,授课过程中灵活调整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理
论内容的讲授顺序,以便于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进一步实现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以及医学寄生虫学三门学科的真正融合。
2.1.4 密切联系临床,改变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观念。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注意配合临床实例的讲授,使学生尽早形成对疾病的感性认识;使用程序性的讲
述方式介绍疾病的防治原则,例如对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分为1、2、3、4 步,
同时配以视频影像,使疾病的防治具有可操作性,充分体现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医
学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1.5 电子教材的编制也应“与时俱进”,依据临床疾病谱的变化及最新科学
理论的发展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更新、详细调整或添加病例,并及时添加社会卫
生热点问题的相关内容。
2.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掌握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
要内容[7]。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在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
2.2.1 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西方医学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也是我国当前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方向之一[8,9]。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
习为主,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学到活的知识。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要求教师从多个角度
考虑问题的解答方案,加强了教师在专业知识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2.2.2 CBL教学模式的应用:即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课程讲授围绕案例
分析为中心,让学生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免
疫学属于基础与临床的交叉学科,在大量免疫学基础知识的背景下,表现出不同
的临床疾病或临床症状。
把具体临床案例做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更能增进学生
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2.2.3 E-Learning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进行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为学习者提供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题库、案例等内容,从而有效促进学习者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在免
疫学教学中,该方法较传统教学手段具有提升学习效率,有利于开展交互式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的优势。
对于免
疫学课程中需要学生熟悉及了解到内容可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开放式教学,提高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免疫学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
也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进行辅助教学。
3 实验课教学改革和措施
3.1 实验课教材的改革
本着专业需要、实用的原则,对过去护理专业免疫学所有开设的实验项目
进行筛选,删除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实验,例如油镜的使用、革兰氏染色
及高压锅的使用等实验,保留或增加与专业联系紧密、实用性强的项目,并把这
些项目与护理专业课中常用护理操作技术有机结合,设计新的综合性实验项目,
例如:消毒与医院感染、抗原抗体反应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超敏反应与皮试等。
3.2 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3.2.1 传统验证实验的应用:验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
的理解。
其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人门性、规范性的特点,该层次的实验教学不
仅对相关理论知识点起到巩固作用,而且对培养医学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及规范合理的操作十分重要。
对于免疫学的经典实验,仍可采用此种教学方法。
3.2.2 综合性实验的应用:在原先基本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增添了培养学生
创造力的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中既有病原微生物的鉴别,又有机体免疫功能
的检测,实验中主要学习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应用范围,使学生对
实验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立体的概念,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该类项目由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多层次、多方向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
析和处理能力。
实现免疫学、微生物学及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的紧密结合,强调知
识的交叉、融合。
3.2.3 拓展性实验的应用:推进以学生创新为目的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改革,
为学生提供的一些与创新实验相关的专业技术,有利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
临床实践,根据所学的免疫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
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该层次的实验以学生自学、自
主设计为主,教师进行引导、指导和评价。
通过拓展性实验可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更好地培养实践创新能,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3.2.4 开放性实验室的使用:根据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的要求,全面开放实
验室,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
在保证完成免疫学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的
前提下,分实验室、分时段进行开放。
对于教学计划内实验的开放,主要是基本
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教学计划外的实验的开放,主要是研究创新型实验,实验项目可以是学生自己申请的创新性实验及研究性学习项目、教师的科研
项目、学生课外活动项目以及学生自选项目。
对于校内外教师、科研人员的科研
活动,实验室在充分满足教学的基础上,共享平台的教学科研两用的大型仪器设
备可以为相关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有偿服务。
4 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通过改变传统实验考试模式,改变学生只重视理论考试成绩而忽视实验动
手能力训练的现象。
考核形式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
课的课堂提问、随堂测验和期末笔试以及实验课的出勤和动手能力、实验设计、
实验报告及病例讨论等,每一部分考核内容都以一定比例计入最终成绩,与以往
终结性考试相比,这种灵活多样的考核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
生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可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还
可尝试开展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课上提问、讨论、小测验、网络作业及病例分
析报告等。
通过形成性考核,能够促进和监控自主学习,实现教与学的沟通,提
高教学针对性,达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在职业医学护理教育中,免疫学教师必须着眼于职业教育与护理专
业这两个基本特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摸索出一套适合该专业的免疫学课程教
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培养自学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不断学习并总结经验;改革教与学
的方法,通过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所需免疫学知识,为今后课
程的学习及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技能型医学护理
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超,龚权,丁建中,等.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方法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医学版),2011(01):78-79.
[2]林巧爱,薛向阳,张丽芳,等.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 05):407-409.
[3]袁桂峰,刘普,梁爽,等.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04-406.
[4]高劲松,龚灿,李像皖,符清明,等.《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理,2013,34(11):54-55.
[5]鲜尽红.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08,
6(18):32-33.
[6]彭亚雄.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J].中国信息界,2012(3):56-57.
[7]张文治,孙晔,俞苓,等.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微生物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386-389.
[8]夏蕙,顾鸣敏,陆斌杰,等.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6-7.
[9]赵鹏飞,魏敏杰.PBL结合LBL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专业药理学授课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5):5-7.
作者简介:马云云(1975.05-),女,白族,云南省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