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7
1.42
95027 5027
150.83
+14.39
2.15
88025 1035 57.76
-2.33
注:竖盘公式 : L 90
第16页/共23页
高程 H
25.47
35.79
19.07
返回
第四节 三角高程测量
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应测定两点间的平距或斜距以及垂直角。 一.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公式
K D往 D返 D 1 D往 D返 D M 2
M D D
两点间水平距离为:
D
1 2
D往
D返
第5页/共23页
(三). 精密量测
当量距精度要求在
1
以上时,要用精密量测法。
10000
(四). 钢尺量距成果整理
1. 尺长改正
钢尺名义长度 一般l0和实际长度不相等,每量一段都需加 入尺长改正。在标准拉力、标准温度下经过检定实际长
钢尺量距中辅助工具还有测钎、花杆、垂球、弹簧秤和温度计。 花杆用于定直线。 测钎用来标志所量尺段的起、止点 。 垂球用于不平坦地面将尺的端点垂直投影到地面 弹簧秤和温度计,用于控制拉力和测定温度。
第1页/共23页
二. 直线定线
将所量尺段标定在待测二点间一条直线上的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第2页/共23页
第15页/共23页
测站:A
照准点号
下丝读数 上丝读数 视距间隔
1.768
1
0.934
0.834
2.182
2
0.660
1.522
2.440
3
1.862
0.578
视距测量记录
测站高程:21.40m
仪器高:1.42
中丝读数 l
竖盘读数 L
垂直角
水平距离 D
高差 h
1.35
92045 2045 83.21
Dh
h2 2S
综上所述,每一尺段改正后的水平距离为:
D D Dk Dt Dh
第8页/共23页
[例] 某尺段实测距离为29.902m,钢尺检定长度30.005m,检定温度
200 C,丈量时温度为
1,2所.3测0 C高差为0.252m,求水平距离。
解:(1)尺长改正
Dk
D
k l0
30.005 30 29.902 30
h Dsin cn cos sin 1 cn sin 2
h
h iΒιβλιοθήκη l1cn sin
2
2
i
l
Dtg
i
l
2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使中丝读数等于仪器高I,则上式可简化为
h Dtg
第14页/共23页
四.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视距测量主要用于地形测量,测定测站至地形点的水平 距离及地形点的高程,主要步骤如下:
第7页/共23页
3. 倾斜改正( 高差改正 )
设沿地面量斜距为S,测得高差为h,换成平距D要进行
倾斜改正。公式为:
Dh
D
S
(S 2
h2 )1 2
S
S (1
h2 S2
)1 2
1
上式用级数展开:Dh
S
(1
h2 2S 2
h4 8S 4
) 1
当高差不大时,h与S比值很小, 取前两项得倾斜改正为:
-0.012
-95.210
611
-80.749
-0.014
-80.763
2210
+0.049
-0.049
0
fh 0.049 fh允 0.05 1.2299 0.055
第22页/共23页
高程(m) 234.880 353.595 410.853 315.643 234.880
返回
谢谢您的观看!
0.005m
(2)温度改正
Dt 0.000012512.3 20 29.902 0.003m
(3)倾斜改正
Dh
h2 2S
0.2522 2 29.902
0.001m
水平距离为:
D=29.902+0.005-0.003-0.001=29.903m
第9页/共23页
(五).钢尺检定
钢尺名义长度和实际长度不一样,因此在精密量距前必须 对钢尺进行检定。
57.299
-57.330
•••
仪器高i(m)
1.440
1.491
1.491
1.502
•••
目标高l(m)
1.502
1.400
1.522
1.441
•••
两差改正f(m)
0.022
0.022
0.016
0.016
•••
单向高差
+118.740 -118.716 +57.284
-57.253
•••
往返平均高差
+118.728
+57.268
•••
第21页/共23页
三角高程测量高差调整及高程计算
点号 A
B
C
D
A ∑ 高差闭合差 及 允许闭合差
水平距离(m) 观测高差(m) 改正值(m) 改正后高差(m)
581
+118.728
-0.013
+118.715
488
+57.268
-0.010
+57.258
530
-95.198
(一)在控制点A上安置经纬仪作为测站点。量取仪器高i, 并抄录控制点A的高程HA ,i与HA都取至厘米数。
(二)立标尺于欲测定位置的地形点上,尽量使尺子竖直, 尺面对准仪器;
(三)视距测量一般用经纬仪盘左的位置进行观测,望远镜 瞄准标尺后,消除视差,读取下丝读数a及上丝读数 b(估读至毫米数),计算视距间隔n=a-b;读取中 丝读数l(读至厘米数);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 读竖盘读数。
f 1 k D2
2R
式中K一般取0.14,R为平均地球曲率半径,取R=6371km。
hAB Dtg i l f hAB S sin i l f
第18页/共23页
二.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与计算
(一)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 (二)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
fh允 10D(cm)
fh 允 5 D2 (cm)
度为 l,其差值 为整尺k段的尺长改正,即
k l l0
任意长度 D 改正公式为:
Dk
D
k l0
第6页/共23页
2.温度改正
受温度影响钢尺长度会伸缩。当野外量距时,温度t与检定钢尺时的温度t0不 一致时,要进行温度改正,其改正公式为:
lt D t t0
——钢尺膨胀系数,0.0000125/C
对量距的影响,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的。 二.温度误差 三.尺子倾斜或垂曲误差 四.定线误差 五.拉力误差 六.丈量误差
第11页/共23页
第三节 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原理 视距测量是利用望远镜内的视距装置配合视距尺,根据几
何光学和三角测量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方法。
第12页/共23页
二.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公式
下丝在标尺上的读数为a,上丝在标尺上的读数为b(设望远 镜为倒像)。 上、下丝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n,即n=a-b
D=cn D=100n=100(a-b)
h i l
HB HA h HA il
第13页/共23页
三.视线倾斜时视距测量公式
D Dcos cn cos2 100(a b) cos2
第3页/共23页
(二). 倾斜地面距离丈量
在倾斜地面上量距,视地形情况可用水平量距法或倾斜量距法。 在地面起伏不大时,可将钢尺拉平丈量,称为水平量距法。 在地面当倾斜地面坡度均匀时,可以将钢尺贴在地面上量斜距S。用水准 测量方法测出高差h,再将丈量的斜距换算成平距,称为倾斜量距法。
第4页/共23页
(三)例题
第19页/共23页
第20页/共23页
三角高程测量高差计算
起算点
A
B
•••
待定点
B
C
•••
往返测




•••
斜距S(m)
593.391
593.400
491.360
497.301
•••
垂直角
11o3249 11o3306 6o4148 6o4204
•••
S sin m
118.780 -118.829
第23页/共23页
钢尺检定一般用平台法。
尺长方程式: l l0 k (t t0 )l0
l 式中:
- 温度为t时的钢尺实际长度
l0 -
k -
钢尺名义长度(m) 钢尺尺长改正值(mm)
- 钢尺膨胀系数
t0 - 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t - 量距时的温度
第10页/共23页
第二节 钢尺量距误差及注意事项
一.尺长误差 钢尺名义长度与实际长度之差产生的尺长误差
三. 量距方法
(一).平坦地区量距 后尺手中测钎数为整尺段数,不足一个整尺段距离为余长
l ,则水平距离D可按下式计算:
D nl l
式中: n — 尺段数
l — 钢尺长度 l— 不足一整
尺的余长
为了提高量距精度,一般采用往、返丈量。返测时是从B 量至A,要重新定线。取往、返距离平均值为丈量结果。
第17页/共23页
如果已经测定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 ,
hAB Dtg i l
如果已经测定A、B两点间的斜距S,
hAB S sin i l
按上两式计算可得B点的高程:
H B H A hAB
考虑到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对高差公式应加以修正, 将球差改正和气差改正合在一起称作两差改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