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是由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山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
牛是LSDV的天然宿主,各年龄和品种的牛均易感,发病率在2%~45%,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下。
节肢动物的机械性间接传播被认为是LSDV传播的主要途径。
病牛临床特征是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局部形成坚硬的结节或溃疡,其皮张鞣制后具有凹陷或孔洞,利用价值大大降低。
1临床症状
患牛头、颈、躯干、四肢皮肤有散在的直径约1~2cm的硬结节,结节处皮温较高,触之牛痛感明显。
病牛精神、食欲无明显变化。
2实验室诊断
2.1实验材料采集病牛血样及口、鼻拭子和结节创口拭子。
检测试剂: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
2.2病毒DNA提取样品处理后使用核酸提取试剂盒(磁珠法)和核酸自动提取仪进行核酸提取。
2.3实时荧光PCR反应严格按照检测试剂说明书操作。
反应体系:无菌无核酸酶水5.9μL,PCR反应液10μL,荧光探针2.1μL,模板DNA 2μL,总反应体积20μL。
反应条件:95℃2min,循环95℃5s,60℃35s,共40次,每次循环的第二步(60℃35s)收集荧光信号(报告基团“FAM”,淬灭基团“None”)。
2.4结果判定阳性对照Ct值≤30并出现特定的扩增曲线,阴性对照无Ct值并且无特定扩增曲线,实验结果成立。
被检样品Ct值≤36并出现特定的扩增曲线,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阳性。
被检样品均呈阳性。
3小结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与山羊痘病毒、绵羊痘病毒同属山羊痘病毒属,三者基因组的同源性高,羊痘病毒属的病毒可产生共同的中和抗体,故依赖血清学方法较难鉴别该属病毒,常规检测方法不能对早期发病动物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是既快速又准确的检测方法。
为防止该病扩散,应严格按照《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扑杀病牛并做好无害化处理,同群牛进行隔离,限制牛只、牛产品和饲料及相关用具的移动,圈舍和隔离环境彻底消毒,做好蚊虫的消杀工作,同时对周边养牛场(户)开展排查,限制周边牛只移动交易。
必要时,牛可采用山羊痘疫苗(按照山羊的5倍剂量)紧急免疫。
■
周莉媛1,陈斌1,裴超信1,邵靓1,王强2,车从成3,丁梦蝶1
(1.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2.四川省绵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3.四川省三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三台621100)
中图分类号:S823.7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8964(2020)12-0060-01收稿日期:2020-10-28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