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问题探讨-教学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色鹿》问题探讨
最近,不断有老师打电话询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九色鹿》一课中的“调达”,其中的“调”应当读diào
呢,还是读tiáo?有人想通过查《百家姓》或《千家姓》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其实是缘木求鱼,因为调达压根儿就不是中国人。
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九色鹿》取材于佛教的本生故事。
什么是本生故事呢?本生故事就是通过叙述佛陀前生曾为国王、婆罗门、商人、女人、象、猴等所行善业功德的寓言故事。
其用意在于用这样的故事来阐发佛教的基本教义。
如果你到过敦煌石窟,在257窟的西壁就能看到用连环画形式来表现的“九色鹿”的本生故事。
这个故事原载于《佛说九色鹿经一卷》(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在翔实地记述了“九色鹿”的寓言故事后,向读者交代了故事中人物的原型:“佛言:尔时九色鹿者,我身是也。
……时溺人者,今调达是。
调达与我世世有怨,我虽有善意向之,而故欲害我。
”
调达是何许人?调达即提婆达多,意译为“天热”、“天授”。
据《佛本性集经》卷十三、《大毗婆沙论》卷一一六和《增一阿含经》卷五、卷九,调达是释迦牟尼叔父斛饭王
的儿子,即释迦牟尼的堂弟。
释迦牟尼有恩于调达,是他苦口婆心,引领调达皈依了佛门。
在释迦牟尼的悉心教导下,调达勤奋地研修佛学12年,已能熟练背誦8万法藏。
后来他渐渐地萌生了邪念与野心,跟同伙说:“我具有三十福相,比佛陀少不了多少!拥护我的人也很多,我何必要听命于他?”于是调达就公开反对释迦,大搞分裂活动,另立僧团。
更为卑鄙的是,他还将毒药藏在手指甲里,企图趁着行礼的机会,来伤害、毒死佛陀。
当他准备实施这一阴谋,从远处走来时,大地突然裂开,竟将他活活地陷入地狱。
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均有相关的记载。
寓言故事中的九色鹿就是佛陀的化身,那个落水的人就是影射调达其人。
提婆达多,是梵文Devadatta的音译。
我查考了一些佛教典籍,发现其译法竟有五六种之多,除了提婆达多,还有提婆达兜、禘婆达多、地婆达多、调婆达多等,调达则是一个简化的译法。
仔细研究一下这几个音译,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音译第一个字的辅音有的读“送气”,如“提”;有的读“不送气”,如“禘”、“地”;有的則有“送气”和“不送气”两读,如“調”。
梵語跟汉语本是两个不同的语音体系,将梵文音译成汉文,照汉文来读只能是近似梵文的读音,所以有多种译法是不足为怪的。
如果依从提婆达多的音译,调达就该读作“tiáo 达”,如果依从禘婆达多、地婆达多的音译,调达就该读作“diào达”。
不过比较通行的译法还是提婆达多,如《大唐西域记》、《宗教词典》、《大百科全书﹒宗教卷》等均采用这一译法。
据此我个人意见,应将“tiáo达”作为推荐读法。
当然,有人读作“diào达”也不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