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大学生竞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
大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大学生竞争能力是高校面临的时代课题,《孙子兵法》指导培养大学生竞争能力,学习孙子的战争观,树立正确的竞争理念,学习孙子的实力论思想,打造优势的竞争学习孙子的战略战术思想,习得“胜于易胜”学习孙子的哲学思想,正确把握竞争的利害观。

关键词:孙子兵法、大学生、竞争、培养
《孙子兵法》,俗称《孙子》,它是我国现存历史上的第部步兵书在现在的传本中有十三篇。

其内容博大精身,理论高度概括,逻辑缜密严谨,实践层出不穷,不但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中的璀璨瑰宝,而且是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就来谈谈《孙子兵法》与大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
《孙子兵法》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也是指导培养大学生竞争能力的优秀作品,因为战争是世界上最典型、最残酷的竞争,《孙子兵法》通过对战争这一特殊社会现象的分析,深刻揭示了竞争之道,总结了许多可以指导竞争的战略思想和原则,从选贤任能到布局谋篇,从筹谋造势到指挥决策,从洞察先机到克敌制胜,构成一整套的应对竞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要学习孙子的实力思想,为自己打造一个优势的竞争实力。

在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想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拥有实力,现在有很多的富二代、星二代、官二代、走后门之类的那毕竟是很少的,但是拥有实力才是王道只有这样我们才不
会被社会所淘汰,有了竞争能力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会立足于世界。

竞争是力与力的对抗和较量,强胜弱败是竞争领域的普遍规律。

当代大学生虽然明白这一道理,但在具体认识上却存在很多偏差。

有的心存侥幸,寄希望于毕业后机会和幸运会突然降临;有的抱怨社会,认为再强的实力不如有一个好家庭,希望父母会对他的未来安排一切;更有人自恃有才华,认为将来可以凭借自己的小聪明应对竞争,立足社会;还有的学生拿《孙子兵法》找依据,孙子不就是靠谋略取胜吗?其实,这完全误解了孙子。

孙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力论者,《孙子兵法》之所以比《三十六计》高明,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一切智谋都是在实力的基础上展开。

孙子在《形篇》中有言:“胜兵若以镒称,败兵若以称镒。

意思是说,胜利的军队较之失败的军队,就好比以“镒”称“铢”那样处于绝对优势,而失败军队较之胜利的军队,则像用“铢”称镒”那样处于绝对劣势。

“镒”和“铢”是中国古代两个衡制单位,1镒等于24两,而1两等于24铢,“镒”与“铢”的比例悬殊相差576倍。

可见,孙子对实力的重视。

那么这种绝对优势的实力从哪里来?孙子又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这句的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预先有准备,有实力,就能成功;有准备,没有实力,就要失败。

就大学生而言,也意味着:你对于未来有何长远规划?面对将来激烈的竞争环境,你有没有积累更多的专长和实力?步入社会以后,你有本事和能力在一个工作领域游刃有余?孙子的实力观告诉我们:不要期望好机会、好运气会凭空降临,要“求其在我”,有备无患的实力才是最稳固的依靠。

机会只篇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
生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的希望,我们一定必须拥有以他人竞争的实力,只有这样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拥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立足。

我们学习孙子的战争观,要正确树立竞争理念。

拥有竞争意识是取胜的前提,现代社会竞争的一个本质特点是残酷性、激烈性。

这种残酷而激烈的竞争对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无处不在的竞争令他们的内心大多潜藏着对社会的不满,认为现在是弱肉强食的时代,弱势群体注定要受欺压,于是,暴力便成了他们心中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方式。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困惑中的选择是对竞争的回避。

为了避免和其他人产生冲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回避社会的自闭症越来越多,这无疑是对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的一种消极反应。

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竞争?怎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理念呢?孙子的战争观可以给我们诸多良好的启示。

对于战争这一世界上最典型、最残酷的竞争现象,孙子有独到的认识:“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既是对战争残暴性的概括,也是对战争客观性、必然性和实际功利的描述。

正是在这种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孙子力主慎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这些思想,突出表现了一种人类在战争或竞争面前所必不可少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理性精神。

另一方面,孙
子在战争过程中又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竞争态度和意识。

孙子在《军争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合而舍,莫难于军争。

”很明显,这是把竞争意识置于兵学文化的前沿位置,因为在他看来,有竞争意识是取胜的前提。

有了竞争意识,就会重视对时间、空间的利用,就会重视速度和效率,也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利用敌人的弱点。

我们要学习孙子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胜于易胜”的竞争智慧。

具备了竞争实力,还有一个运用竞争智慧取胜的问题。

孙子也正是立足于中国军事文化的这一“尚智”传统,结合战争实践,提出了一整套的战略战术原则。

这些原则,对于大学生步入社会以后如何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在实力、经验均不足的情况下初步参与社会竞争,有诸多的启示。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往往眼花缭乱,难以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很多人因此在竞争中上当受骗。

孙子的“知胜”思想在这一方面可为良好的借鉴。

首先,孙子的名言“知彼知己”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哲理,既强调“知彼”,又强调“知己”,而且,“知彼”在先,“知己”在后,因为了解对方的信息比了解自己的信息要更难。

其次,孙子强调把握信息要全,既要“知彼知己”,又要“知天知地”,只有“尽知、全知”,方能“胜乃可全”,这极为精炼地概括出了把握信息的全方位特点。

第三,孙子在《用间篇》中还提出宝贵的“先知”思想:“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有信息上的“先知”,方能抢占竞争中的“先机”,抢占“先机”方能把握主动,在竞争中克敌制胜。

最后,孙
子还强调“知变”,即要求把动态的信息和静态的信息结合起来。

要把自己的信息判断建立在对方反应的基础上,不能一厢情愿地在竞争中完全按照自己预先的方案和计划行事,这一点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最容易忽略的。

大学生初次参与竞争之时,其竞争实力往往比较弱,此时,资源搭配和力量投入方向的选择显得尤为必要,那么运用力量要把握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呢?唐太宗有一句话值得重视:“吾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

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竞争舞台上,赢得胜利的方式千变万化,把握竞争指导规律的理论千条万条,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虚实”。

孙子提出的“避实击虚”原则实为大学生实现以弱胜强的智慧宝典。

其实质就是正确选择就业方向和主攻目标,集中自身有限力量,发挥专业所长,依靠相对优势获胜。

在就业过程中,如何避开强点,巧攻弱点,是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一个主要因素。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大学生在现实竞争中必须学会抓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如在面试过程中,针对面试者或竞争者的提问或挑战,必须能够“夺其所爱”,“击其要害”,切实打动对方,震撼对方,如此,方能真正做到避对方之“实”,击对方之“虚”,达到“胜于易胜”的效果。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层出不穷,大学生在这一方面本来具有优势,但却不知道如何在竞争中把握自己的新思维、新理论以取得优势。

这就需要深刻领悟孙子的奇正思想。

孙子在《势篇》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孙子“奇正”思想的重点在于“奇”,因为“奇”能达成“出其不意”的打击效果,令对手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大大削弱
其力量,使我方轻松获胜。

大学生在就业竞争过程中要善于打破常规,充分展示性魅力。

不论开创事业,拓展生活,还是张扬思想,提出见解,要勇于标新立异,说人所不能说,做人所不能做,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从新奇的思路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智慧“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尤其在面临“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人生困境之时,要能通过出奇打破僵局,扭转被动局面,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大学生在初涉竞争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很容易为对手所控制,被人家牵着鼻子走,这实际就是没有把握好主动权问题。

就竞争而言,对抗的任何一方,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计划,都力求迫使对方按照自己的计划安排行动;而对方则采取相反的做法,使自己不受控制,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孙子在这一问题上的著名论点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

大学生在竞争过程中对此需着重把握两点:第一,以我为主,要不受对方潜规则的制约,按照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做,不一定完全按照对方的意愿做。

第二,对我怎么有利,我就怎么做,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打击对方的短处。

另外,还要懂得综合运用孙子的一些其它思想,如掌握先机,抢先占位,“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要善于根据力量对比调整竞争态势,“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学习孙子的哲学思想,正确把握竞争的利害观。

在竞争过程中,还有一个容易令大学生困惑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对待竞争的得与失、利与害。

由于是初涉竞争,社会经验不足,很多大学生在得到“利”的时候,往往乐得昏昏然,容易忽视“害”的一面;在遇到“不利”的时候,往往
愁得垂头丧气,容易忽视“利”的一面。

对此,孙子给予我们明确的告诫:“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无论是战争还是竞争,在接受一个事物“利”的时候,要能够接受它的“害”,在发挥一个人优点的时候,也要能包容他的缺点。

特别需要提醒大学生的是,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要把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考虑进去,立足于最困难的局面打算,这对你的事业只会有好处,绝对没有坏处当然,在现实的竞争中,大学生常常面临“利害并存”、“利害兼有”的复杂选择。

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依据“利”确定自己的选择,只不过这种选择是在“利”与“害”的程度比较中完成,要能够辨别出什么是枝节之利,什么是根本之利;什么是全局之利,什么是局部之利;什么长远之利,什么是眼前之利。

《孙子兵法》与我们大学生的竞争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它里面许许多多的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孙子的思想到至今还有许多是非常适用,虽然说还有许多当今社会里不是那么的实用,但是它在大学生竞争能力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参考文献:
中华书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骈宇骞、王建宇、牟虹、郝小刚译注ISBN:9787101052732 出版时间:2006-09-01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