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统编版历史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面,他们(辽夏金蒙古)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
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
另一方面,辽、金、蒙古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同时又 “中国”的人民: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
“中国”的人民: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
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祖宗根本之地”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 材料反映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影响。
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罗炳良:《炎黄文化传统与辽夏金元历史认同观念》
原因:历史、现实、汉族制度本身等。
——《中外历史纲要》
二、传承创新为安邦——制度建设
1.辽夏金的制度建设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 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元 驿传和行省制 边疆治理
主要特征
因俗而治 学习汉制 传承创新
【合作探究】
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 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 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它不 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 见也。
——(元)许衡:《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古代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 后,为什么学习和借鉴汉族制度?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宣政院管辖吐蕃地区
设置澎湖巡检司
阅读教材58页历史 纵横,指出元朝边 疆治理成功的表现。
长期稳定
边内一体
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及其整体特征
政权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阅读教材58页历史纵横,指出元朝边疆治理成功的表现。
制度建设
材料反映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影响。
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
华夏世界多元一体,农耕游牧两个世界,既跌宕互动, 又共生共融。中国正是这种对立、互动、互融的产物。
——韦兵:《完整的天下经验:宋辽夏金元之间的互动》
国家认同 多元一体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 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 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581 618
隋
唐
中国历史纪年表(隋—清)
907 916 1038
1206 1368
西夏 1227 蒙古
五
辽
1115
1125 金
代 960
1234
元
明
十 北宋 国
南宋
979 1127
1276 1368
1616
后金 清
1644
1840 1912
特根征据:地多图民、族纪政年权表并,立概,括长辽夏期金与元两的宋时对代峙特,征。 从分裂走向统一,和平局面为主导。
材料反映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影响。 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大中国”。
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
元人的“中国观”完备形成,其要点是: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北族政权的兴衰》 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
“中国”的人民: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
华夏世界多元一体,农耕游牧两个世界,既跌宕互动,又共生共融。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元)许衡:《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金 沿袭唐宋制度 猛安谋克制度 材料反映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影响。
一方面,他们(辽夏金蒙古)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
华夏世界多元一体,农耕游牧两个世界,既跌宕互动,又共生共融。
国的版图。 ——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另一方面,辽、金、蒙古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同时又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祖宗根本之地”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沿袭唐宋制度 猛安谋克制度 “中国”的人民: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
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优秀者将课前展示。 材料反映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影响。
——陈育宁:《民族史学概论》
——(元)许衡:《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由边疆民族创造的、到清代成熟的多元宗教和双重治理体制, 少数民族政权在某一地区形成局部的割据,但正是这种局部的割据,为新的大统一酝酿着必要的条件。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指出行省制在权力分配上与郡县制有何不同?
不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元朝所设的十个行省当中,岭北、辽阳、甘肃、云南、湖广 等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行省制度的确立,无疑将中央政府的行 政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边远地区。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在唐 宋设置羁縻府州的民族地区设置了与内地相同的路、府、州、县 等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
——《辽史·百官志》
材料反映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影响。
特点:因俗而治
影响: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推动了民族交融。
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 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族的管理系统, 叫作“猛安谋克”。
——《中外历史纲要》
一、民族政权起一方——时空定位 二、传承创新为安邦——制度建设 三、多元一体谱华章——历史影响
【课后作业】
1.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 “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 的影响,中国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民族交融,四海一家
10-13世纪,中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均自我认同为“中国”, “中国”这一美称极具魅力、极具吸引力,不仅成为汉族及其政权引以 为自豪的自称,也成为少数民族及其政权所向往的对象。正是这一魅力, 才使各个民族和政权逐步凝聚到“中国”这一旗帜之下,形成了统一的 多民族的“中国”。
——摘编自赵永春:《10-13世纪民族政权对峙时期的“中国”认同》
答题视角: 原因:历史、现实、汉族制度本身等。 意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
三、多元一体谱华章——历史影响
没有各民族内部的统一,全国的统一也就不可能。少数民族政
二、传承创新权为安在邦—某—制度一建设地区形成局部的割据,但正是这种局部的割据,为新的大
统一酝酿着必要的条件。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省制的开端,对现在省的名称和辖区也有一定影响。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沿元袭人唐 的宋“中制国度有观猛”完安效备谋形克成地制,度其解要点决是: 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并存共生问题,并最终将农耕
民族视野之外的广袤边疆,从草原、戈壁到高原森林,统统列入中 影响: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交融。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
根据材料和教材57页《元朝形势图》,分析行省制度的影响?
影响: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 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交融。
省制的开端,对现在省的名称和辖区也有一定影响。
(3)边疆治理措施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
一、民族政权起一方——时空定位
辽 西夏
北宋
金 西夏
南宋
阅读教材58页历史纵横,指出元朝边疆治理成功的表现。 二、传承创新为安邦——制度建设 ——(元)许衡:《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少数民族政权在某一地区形成局部的割据,但正是这种局部的割据,为新的大统一酝酿着必要的条件。 ——(元)许衡:《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行省制度的确立,无疑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边远地区。 沿袭唐宋制度 猛安谋克制度 影响: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交融。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 沿袭唐宋制度 猛安谋克制度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 基本模仿北宋 蕃汉两套官称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一、民族政权起一方——时空定位 材料反映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影响。 材料反映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影响。
一、民族政权起一方——时空定位 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 沿袭唐宋制度 猛安谋克制度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
宋神宗忧心忡忡地说:“二虏(辽和西夏)之势所以难制者,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华夏世界多元一体,农耕游牧两个世界,既跌宕互动,又共生共融。
第 1 0 课 辽 夏 金 元 的 统 治 一、民族政权起一方——时空定位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二、传承创新为安邦——制度建设 ——(元)许衡:《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阅读教材58页历史纵横,指出元朝边疆治理成功的表现。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 正是这一魅力,才使各个民族和政权逐步凝聚到“中国”这一旗帜之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 “中国”的人民: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 没有各民族内部的统一,全国的统一也就不可能。 沿袭唐宋制度 猛安谋克制度 ——(元)许衡:《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意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 影响: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推动了民族交融。 三、多元一体谱华章——历史影响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 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二、传承创新为安邦——制度建设
三、多元一体谱华章——历史影响
辽 南、北面官制 四时捺钵制度 省制的开端,对现在省的名称和辖区也有一定影响。
二、传承创新为安邦——制度建设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元)许衡:《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阅读教材58页历史纵横,指出元朝边疆治理成功的表现。
西夏 基本模仿北宋 蕃汉两套官称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
——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酝酿统一,扩大版图
中国境内的居民四海一家,彼此共存,形成贯穿中华民族古今 历史的优良传统,成为凝集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纽带。
——罗炳良:《炎黄文化传统与辽夏金元历史认同观念》
回回
蒙古 人
汉人
畏兀 儿人
波斯 人
阿拉 伯人
元人的“中国观”完备形成,其要点是:
“中国”的疆域: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
“中国”的人民: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
“中国”的文化:突破农耕文化而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
“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 的少数民族政权。
——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2.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优秀者将课前展示。
材料反映西夏和金朝制度建设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学习汉制,同时继承本族传统。
2.元朝的制度建设
(1)驿传制度
(2)行省制
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 (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 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 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 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