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择期PCI、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择期PCI、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1-05-07T15:55:29.33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4期作者:张晓静
[导读] 对比择期PCI、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张晓静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CU.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44
【摘要】目的:对比择期PCI、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任意择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患者。
给予对照组应用择期PCI治疗,给予观察组应用急诊PCI 治疗,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LVEDD、LVESD等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4%,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诊PCI治疗的作用效果明显高于择期PCI的治疗效果,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产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急危重的特点,患者随时可能产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症状,甚至引发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会严重损伤患者的心功能,为了减少死亡率,提高临床预后效果,经常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来治疗该疾病,这种手术方法主要是为了使冠状动脉梗死部位畅通,达到血流再灌注的目的。
当前临床上有择期PCI、急诊PCI两种方法,本次研究针对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任意择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患者。
对照组: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在(58.6±3.9)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发病时间>12h。
观察组: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在(56.3±3.2)岁,男性26例、女性24例,发病时间6-12h。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7-10d内实施择期PCI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变化,给予稳定斑块、抗凝、调脂、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
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措施,避免心室重构。
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在发病后7-10d内安排择取PCI 手术治疗。
手术流程与观察组一致。
给予观察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择急诊PCI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
300mg,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动脉,按照大小、形状、类型选择适合的导管和支架,按照规定进行PCI手术后,将鞘管拔除,加压包扎。
手术后2h对患者进行减压处理,6h后正常包扎。
手术后1个月每日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
75mg;手术后3个月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
1.3效果观察
分别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后,首先对比心功能指标,其中包括LVEF(射血分数)、LVEDD(舒张末期内径)、LVESD(收缩末期内径)。
然后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包括恶心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猝死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纳入SPSS18.0统计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x±s),计算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l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LVEF、LVEDD、LVESD等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数据如表1:
2.2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数据如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冠状动脉闭塞,心脏供血障碍就会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组织缺氧性坏死等症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损伤患者的心功能,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近些年来,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常采用的方法为PCI手术,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血管梗死情况,促进心功能指标和心肌收缩力恢复。
当前,PCI手术分为择期PCI和急诊PCI两种方法,其中择期PCI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心肌组织长时间缺血、缺氧,进而使更多心肌细胞死亡,不利于术后的恢复。
而急诊PCI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血流情况,远期疗效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诊PCI治疗的作用效果明显高于择期PCI的治疗效果,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产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戎腾飞.比较择期PCI、急诊PCI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价值[J].特别健康,2020,(27):220-221.
[2]曾文峰,蔡楠.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与择期PCI对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J].世界复合医学,2020,6(8):56-58.
[3]梁志远,廖建军,林县杰.急诊溶栓联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临床急诊杂志,2016,17(2):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