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震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
A. 开普勒B. 伽利略C。 牛顿D。 卡文迪许
【答案】D
【解析】
【详解】牛顿在推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并没能得出引力常量G的具体值.G的数值于1789年由卡文迪许利用他所发明的扭秤得出.
17。 关于功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是矢量,位移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
B. 功有正、负之分,所以功也有方向性;
C。 若某一个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该物体一定没有位移;
D. 一个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这个力的大小,物体位移大小及力和位移间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备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D. 改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只需保证橡皮条方向与原来一致
【答案】A
【解析】
【分析】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对比。合力的理论值使用作图法,需要记录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实验原理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详解】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并且示数不能超过最大刻度,故A正确;记录两个弹簧秤的示数和力的方向,故B错误;实验中不需要应保证两个拉力的方向要相互垂直,故C错误;为了保证效果相同,改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不但保证橡皮条方向与原来一致而且自由端仍要拉到O点,故D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的关系,以及知道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
10。如图所示,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拉伸到O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应平行于木板拉弹簧测力计,且两个测力计都不能超过最大刻度
B。 只需记录两个弹簧秤 示数
C. 应保证BO、CO相互垂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5.如图所示,套在光滑细杆上的小环,在t=0时刻从静止开始沿细杆匀加速下滑,则该物体的v-t图像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应用速度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可解题。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小环沿杆方向做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 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C。 力不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答案】C
【解析】
【详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因为力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故B正确;既然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那么有受力物体也一定有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就是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C错误;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故D正确;答案选C.
【详解】A项: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①有力②沿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则力就对物体做功,故A错误;
B项: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B错误;
C项:若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则该力不做功,但是有位移,故C错误;
D项:由功的定义式:W=Fx 可知,一个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这个力的大小、物体位移大小及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故D正确。
A。mgh,减少mg(H-h)
B。mgh,增加mg(H+h)
C. —mgh,增加mg(H-h)
D. —mgh,减少mg(H+h)
【答案】D
【解析】
【详解】以桌面为参考平面,小物块落地时在桌面下方h处,所以小物块落地时的重力势能为-mgh。小球下落的过程中WG=mg(H+h),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得:小球重力势能减少mg(H+h).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属于基础题。
6.2018年12月8日,我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升空,实现了人类首次探访月球背面.在嫦娥四号逐渐远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
A. 地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增大B. 地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不变
C. 月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增大D。 月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减小
13.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 ( )
A。 米、千克、秒B. 米、千克、牛顿C。 牛顿、千克、秒D. 米、牛顿、秒,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千克、米、秒,牛顿这个单位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推导得到的导出单位,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故A正确,BCD错误.
A. 历时4年多指的是时刻
B. D9551从杭州到黄山的位移为265km
C。 设计时速250km指列车的平均速度
D. 研究列车从杭州到黄山的运行时间时可将列车视作质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位移是指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根据列车运行表先查出成都到西安的路程,由速度平均速率公式求出列车的平均速率,能否把物体看做质点关键是看大小或形状是否影响所研究的问题。
【详解】根据 得加速度的单位是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知,1N=kg•m/s2,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关键要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有哪些,同时注意各物理公式的掌握,知道物理公式同样对应着单位的换算关系。
3。2018年12月25日10点30分,从杭州东站出发的D9551次复兴号列车,历时2小时,准点到达终点站——黄山北站,这标志着杭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杭黄高铁历时4年多的建设,设计时速250km,全长265公里,被誉为 “中国最美高铁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相同B。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
C.A、B两点的角速度大小相同D。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A、B 同一轴上转动角速度相等,根据v=rω比较线速度大小关系;根据a=rω2比较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
【详解】A、B在同一轴上转动角速度相等,故C正确;由图可知A的转动半径大于B的转动半径,根据v=rω可知A点的线速度大于B点的线速度,故A错误;由图可知A的转动半径大于B的转动半径,根据a=rω2可知A点的向心加速度大于B点的加速度,且方向不同,故B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
【解析】
【分析】
石头下落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 即可求解下落 距离.
【详解】设枯井的深度为h,根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关键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
1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重物应选用质量较大的物体
8.如图所示,物体在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为v,拉力F斜向上与水平面夹角为 ,则拉力的功率可以表示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拉力F的功率P=Fvcosθ,故B正确,选B.
9.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玩具饮水鸟,它的神奇之处是,在鸟的面前放上一杯水,鸟就会俯下身去,把嘴浸到水里,“喝"了一口水后,鸟将绕着O点不停摆动,一会儿它又会俯下身去,再“喝”一口水。A、B是鸟上两点,则在摆动过程中
7。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作用,下列几组力中,它们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
A。 5N、7N、8 NB。 2N、3N、5NC. 1N、5N、10 ND。 1N、10N、10N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个力合力为0时,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此可知,任意一个力在另外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之内。5N和7N的合力范围为:2N-12N,8N在合力范围里,故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0;故A错误; 2N和3N的合力范围为:1N-5N,5N在合力范围里,故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0;故B错误;1N和5N的合力范围为:4N—6N,10N不在合力范围里,故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0;故C正确; 1N和10N的合力范围为:9N—11N,10N在合力的范围里,故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0.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效法"的应用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等基础知识,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在平时练习中要不断加强训练。
11。在洞穴探险过程中,可以使用落石的方法估测洞穴深度,设在某次估测中,记录下从释放石块到听到石块落地的时间约为5s,则该洞穴的深度约为
A。 50mB。 125mC。 250mD. 25m
【答案】B
江苏省震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物理学发展历程中,持有“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 亚里士多德B. 牛顿C. 伽利略D。 阿基米德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记住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以及该实验的意义即可。
【详解】亚里士多德是持有“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代表人物,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假设没有摩擦,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不会停止,从而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正确,BCD错误。
故应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方法.做功的两个条件是判断是否做功的依据,下列几种情况不做功:(1)F=0、S≠0;(2)F≠0、S=0;(3)F≠0、S≠0,但F⊥S。
18。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离桌面高H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面高为h,如图所示。如果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物块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分别是(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 即可判断地球和月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变化。
【详解】根据万有引力公式 ,可知在嫦娥四号逐渐远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离地球越来越远,所以地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逐渐减小,离月球越来越近,所以月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逐渐增大,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万有引力公式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题。
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大小为8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地面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A。 10NB。 8NC。 5ND. 4N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 即可求解。
【详解】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可得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故C正确,ABD错误。
【详解】历时4年多对应的是一段时间间隔,所以指的是时间,故A错误;D9551从杭州到黄山火车走的曲线,265km指的是路程而不是位移,故B错误;设计时速250km指列车的瞬时速度,故C错误;研究列车从杭州到黄山的运行时间,能忽略大小和形状,所以能看成质点,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时间和时刻 区别,能从列车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15.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的两个物体落到地面的时间( )
A。 速度大的时间长
B。 速度小的时间长
C. 落地时间—定相同
D. 由质量大小决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竖直方向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由 可知运动时间相同,故选C
考点:考查平抛运动
点评:难度较小,平抛运动的运动时间由高度决定,与水平方向的运动无关
14。关于惯性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
A. 惯性大小可由质量来量度B。 物体只有受力作用时才显出惯性
C. 自由下落的物体不存在惯性D. 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而与速度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2.物理量“力”的单位是N,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A. kgm/sB。 kgm/s2C. kgm/s3D. kgm2s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物理公式可推导出对应的单位,但要注意所表示的单位是不是基本单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B. 两个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C. 打点计时器应接低压交流电源
D。 应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为了让重物的运动接近自由落体,忽略阻力,重物应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物体,故A正确;为了减小摩擦力,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故B正确;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4-6V的交流电源,应采用低压交流电源;故C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然后再释放重锤,让它带着纸带一同落下,如果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D不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A. 开普勒B. 伽利略C。 牛顿D。 卡文迪许
【答案】D
【解析】
【详解】牛顿在推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并没能得出引力常量G的具体值.G的数值于1789年由卡文迪许利用他所发明的扭秤得出.
17。 关于功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是矢量,位移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
B. 功有正、负之分,所以功也有方向性;
C。 若某一个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该物体一定没有位移;
D. 一个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这个力的大小,物体位移大小及力和位移间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备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D. 改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只需保证橡皮条方向与原来一致
【答案】A
【解析】
【分析】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对比。合力的理论值使用作图法,需要记录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实验原理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详解】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并且示数不能超过最大刻度,故A正确;记录两个弹簧秤的示数和力的方向,故B错误;实验中不需要应保证两个拉力的方向要相互垂直,故C错误;为了保证效果相同,改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不但保证橡皮条方向与原来一致而且自由端仍要拉到O点,故D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的关系,以及知道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
10。如图所示,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拉伸到O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应平行于木板拉弹簧测力计,且两个测力计都不能超过最大刻度
B。 只需记录两个弹簧秤 示数
C. 应保证BO、CO相互垂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5.如图所示,套在光滑细杆上的小环,在t=0时刻从静止开始沿细杆匀加速下滑,则该物体的v-t图像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应用速度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可解题。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小环沿杆方向做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 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C。 力不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答案】C
【解析】
【详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因为力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故B正确;既然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那么有受力物体也一定有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就是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C错误;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故D正确;答案选C.
【详解】A项: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①有力②沿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则力就对物体做功,故A错误;
B项: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B错误;
C项:若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则该力不做功,但是有位移,故C错误;
D项:由功的定义式:W=Fx 可知,一个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这个力的大小、物体位移大小及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故D正确。
A。mgh,减少mg(H-h)
B。mgh,增加mg(H+h)
C. —mgh,增加mg(H-h)
D. —mgh,减少mg(H+h)
【答案】D
【解析】
【详解】以桌面为参考平面,小物块落地时在桌面下方h处,所以小物块落地时的重力势能为-mgh。小球下落的过程中WG=mg(H+h),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得:小球重力势能减少mg(H+h).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属于基础题。
6.2018年12月8日,我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升空,实现了人类首次探访月球背面.在嫦娥四号逐渐远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
A. 地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增大B. 地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不变
C. 月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增大D。 月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减小
13.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 ( )
A。 米、千克、秒B. 米、千克、牛顿C。 牛顿、千克、秒D. 米、牛顿、秒,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千克、米、秒,牛顿这个单位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推导得到的导出单位,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故A正确,BCD错误.
A. 历时4年多指的是时刻
B. D9551从杭州到黄山的位移为265km
C。 设计时速250km指列车的平均速度
D. 研究列车从杭州到黄山的运行时间时可将列车视作质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位移是指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根据列车运行表先查出成都到西安的路程,由速度平均速率公式求出列车的平均速率,能否把物体看做质点关键是看大小或形状是否影响所研究的问题。
【详解】根据 得加速度的单位是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知,1N=kg•m/s2,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关键要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有哪些,同时注意各物理公式的掌握,知道物理公式同样对应着单位的换算关系。
3。2018年12月25日10点30分,从杭州东站出发的D9551次复兴号列车,历时2小时,准点到达终点站——黄山北站,这标志着杭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杭黄高铁历时4年多的建设,设计时速250km,全长265公里,被誉为 “中国最美高铁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相同B。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
C.A、B两点的角速度大小相同D。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A、B 同一轴上转动角速度相等,根据v=rω比较线速度大小关系;根据a=rω2比较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
【详解】A、B在同一轴上转动角速度相等,故C正确;由图可知A的转动半径大于B的转动半径,根据v=rω可知A点的线速度大于B点的线速度,故A错误;由图可知A的转动半径大于B的转动半径,根据a=rω2可知A点的向心加速度大于B点的加速度,且方向不同,故B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
【解析】
【分析】
石头下落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 即可求解下落 距离.
【详解】设枯井的深度为h,根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关键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
1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重物应选用质量较大的物体
8.如图所示,物体在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为v,拉力F斜向上与水平面夹角为 ,则拉力的功率可以表示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拉力F的功率P=Fvcosθ,故B正确,选B.
9.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玩具饮水鸟,它的神奇之处是,在鸟的面前放上一杯水,鸟就会俯下身去,把嘴浸到水里,“喝"了一口水后,鸟将绕着O点不停摆动,一会儿它又会俯下身去,再“喝”一口水。A、B是鸟上两点,则在摆动过程中
7。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作用,下列几组力中,它们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
A。 5N、7N、8 NB。 2N、3N、5NC. 1N、5N、10 ND。 1N、10N、10N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个力合力为0时,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此可知,任意一个力在另外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之内。5N和7N的合力范围为:2N-12N,8N在合力范围里,故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0;故A错误; 2N和3N的合力范围为:1N-5N,5N在合力范围里,故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0;故B错误;1N和5N的合力范围为:4N—6N,10N不在合力范围里,故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0;故C正确; 1N和10N的合力范围为:9N—11N,10N在合力的范围里,故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0.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效法"的应用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等基础知识,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在平时练习中要不断加强训练。
11。在洞穴探险过程中,可以使用落石的方法估测洞穴深度,设在某次估测中,记录下从释放石块到听到石块落地的时间约为5s,则该洞穴的深度约为
A。 50mB。 125mC。 250mD. 25m
【答案】B
江苏省震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物理学发展历程中,持有“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 亚里士多德B. 牛顿C. 伽利略D。 阿基米德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记住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以及该实验的意义即可。
【详解】亚里士多德是持有“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代表人物,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假设没有摩擦,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不会停止,从而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正确,BCD错误。
故应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方法.做功的两个条件是判断是否做功的依据,下列几种情况不做功:(1)F=0、S≠0;(2)F≠0、S=0;(3)F≠0、S≠0,但F⊥S。
18。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离桌面高H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面高为h,如图所示。如果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物块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分别是(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 即可判断地球和月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变化。
【详解】根据万有引力公式 ,可知在嫦娥四号逐渐远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离地球越来越远,所以地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逐渐减小,离月球越来越近,所以月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逐渐增大,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万有引力公式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题。
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大小为8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地面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A。 10NB。 8NC。 5ND. 4N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 即可求解。
【详解】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可得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故C正确,ABD错误。
【详解】历时4年多对应的是一段时间间隔,所以指的是时间,故A错误;D9551从杭州到黄山火车走的曲线,265km指的是路程而不是位移,故B错误;设计时速250km指列车的瞬时速度,故C错误;研究列车从杭州到黄山的运行时间,能忽略大小和形状,所以能看成质点,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时间和时刻 区别,能从列车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15.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的两个物体落到地面的时间( )
A。 速度大的时间长
B。 速度小的时间长
C. 落地时间—定相同
D. 由质量大小决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竖直方向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由 可知运动时间相同,故选C
考点:考查平抛运动
点评:难度较小,平抛运动的运动时间由高度决定,与水平方向的运动无关
14。关于惯性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
A. 惯性大小可由质量来量度B。 物体只有受力作用时才显出惯性
C. 自由下落的物体不存在惯性D. 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而与速度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2.物理量“力”的单位是N,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A. kgm/sB。 kgm/s2C. kgm/s3D. kgm2s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物理公式可推导出对应的单位,但要注意所表示的单位是不是基本单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B. 两个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C. 打点计时器应接低压交流电源
D。 应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为了让重物的运动接近自由落体,忽略阻力,重物应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物体,故A正确;为了减小摩擦力,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故B正确;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4-6V的交流电源,应采用低压交流电源;故C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然后再释放重锤,让它带着纸带一同落下,如果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D不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