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之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01理论研究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之反思
文/杨桂英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用音乐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全曲长达30分钟,音乐长,难理解,吸引学生是很困难的。
如何让学生在本课的欣赏中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其充分感觉到音乐的愉悦,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呢?我从教学实践中粗浅地认为: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学习的主人
在实践教学中,变“苦学”为“乐学”的状况最适于在音乐教学中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时,设计富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了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所以,在教学时采用片段式欣赏,选鸟语花香、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同窗共读、哭灵投坟、化蝶六个音乐片段将呈现出来,先初步感受音乐,用学生熟悉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音乐与文学、诗歌、戏剧、美术相结合,学生会感到很轻松,并树立了多元文化意识,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整个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不同的音乐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大胆地和文学、诗歌、戏剧、美术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表现、自己创作,去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让优美的音乐教学情境与听觉和视觉有机地结合起来
音乐教学中的创设美的意境和视听结合,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用具,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影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出不同美的意境。
为了让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听觉、视听结合起来,更好地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体验到乐器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的能力和作用。
本节课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初听,再呈现结构带着标题内容视听结合深入复听,这样,学生很好地完成了“感知音乐—认知音乐—理解音乐”这三大环节,将一部冗长、深刻的作品,进行了一次轻松、愉快的欣赏,达到了让优美的音乐教学情境和听觉、视觉有机地结合。
最后再现《化蝶》,让学生体验长笛轻柔的力度,缓慢的速度,使音乐重新回归安详、宁静的气氛,把人们引入神话般的仙境。
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仿佛化作一双彩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翩翩起舞,使之达到情感共鸣。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中,那动人的旋律、翩翩起舞的彩蝶是梁祝故事的完美体现,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它优美动听、感人心魄的旋律,成为对梁祝故事的最完美的演绎。
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教学,我得到了新的感悟,音乐作品是作曲者通过对生活的感知、感受和感悟提炼出来的,因此,进行音乐鉴赏时必须要联系生活,才能把握音乐的真谛。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一三四团第一中学)
接触到的形象越丰富,他的想象力就越让人惊叹,这就是图书的力量。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教育,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在学龄阶段表现出色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地进行过早期阅读。
幼儿在读书时会调动大脑的各部分机能,思考书中故事的含义,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展开。
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
2.早期阅读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儿童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就是掌握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幼儿在接受早期阅读教育时,教师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去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如,幼儿对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果等五要素有了较深的理解,并能将几幅打乱的图片,按照自己所能理解的逻辑规律来排序和组合,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现了幼儿思维发展的变通性和创造性。
3.早期阅读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对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学习对象,更是学习与生活的工具,在语言教育中,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幼儿对语言、语句、语法的掌握,而是要让幼儿能够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以及阅读内容带给自己的想法、感受。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得到一种特别的机会——
—通过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片来理解和学习新词,为幼儿语言表达积累了大量的词汇量。
如,阅读《小动物去郊游》这个故事: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去郊游……幼儿通过画面,就能迅速掌握新词晴朗、高高兴兴、郊游的大意。
这显然要比单独学新词更容易记住。
此外,在一些优秀的早期阅读教材中,许多文字都很优美。
如散文诗《云彩和风儿》: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
哎呀呀,云彩变成小白船,竖起桅杆,扬起风帆。
通过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和记忆,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增添了色彩。
俯下身,也许就能听到几个孩子正用童话、诗歌或散文里某句语词在交流。
总之,幼儿的早期阅读会对其人生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幼儿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重要途径。
幼儿早期阅读不是孤立的,而是让幼儿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在真实背景下有意识地、愉快地接受早期阅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商务印书馆,2006.
[2]王雪丹.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学前教育研究,2009(6).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严晓燕.早期阅读的整合教育.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5]刘华.用全语言教育思想指导幼儿园语言教育.早期教育:教师版,2002(2).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澧溪幼儿园)
摘要:对如何让学生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了分析,提出音乐鉴赏必须要联系生活,才能把握音乐的真谛,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形成共鸣。
关键词:《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教学情境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