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上饶市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 (5分) (2019八上·绍兴期末)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月下飞天镜,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2)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3) 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4) ________。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5)郁达夫《奉赠》诗之五写到:“一纸家书抵万金,少陵此语感人深。
”在“此语”之前的是哪两句?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
(请用《春望》里的诗句作答)
(6)《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课文《富贵不能淫》中,可以和这句话互为注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2. (3分)(2012·十堰)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通过回忆,叙述了诗人________的遭遇。
颔联采用________写法,表现了诗人归来后看到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诗歌的颈联揭示了什么哲理?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
3. (8分)课内文言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解释句中画线的字。
①渔人甚异之()②屋舍俨然()③仿佛若有光()(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复前行,欲穷其林。
(3)
仿照例句续写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这里的田池美,你看,。
4. (7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①梁欐②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 ,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选自《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睥睨:城上的矮墙。
②梁欐:栋梁。
③箭:小竹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日光下澈()②影布石上()
③窥之正黑()④良久乃已()
(2)
下列与“投以小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愈以为诚有
B .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C . 卷石底以出
D . 何不试之以足?
(3)
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
甲、乙两段文字写“水”各具特色,它们分别是怎样描写“水”的?试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5. (14分) (2018九上·江都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读书如“喝粥”
赵畅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
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
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
经典好书,如同“好米”。
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
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
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
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
”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
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
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
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
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
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
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
只是别忙,须从容读。
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
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
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
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
坚持读书,须有定力。
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
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
”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
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
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
“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概括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
(2)文章第②③④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4)请你辨析下面两句话,看看能否作为本文论据用到文章中去,并分别说说理由。
A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
B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
6. (10分) (2016八下·东台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绿色技术
①所谓“绿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
绿色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贡献使得绿色技术随着全球环保事业的全面兴起而逐渐成长。
②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
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该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
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
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出389种绿色食品。
③绿色技术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食品行业,实际上大量的、更先进的绿色技术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像能源、新材料等行业。
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于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
这些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
因此可更新的、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就成了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
美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种能代替石油的植物——藿藿芭,这项研究为新能源的开发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1992年,日本就研制出了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使用时既无有害气体排出,又不发噪音。
④诚然,绿色技术仅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一种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依靠科技,还会发明和创造出更多的办法来发展经济,保护人类共同的生态环境,让绿色在地球上长驻,让我们的星球更欢快地在太空旋转。
(选文有改动)
(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2)
文段②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说说其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
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
针对当前互联网现状,一些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的“绿色网站”,你认为这其中的“绿色”一词的含义具体又是指什么?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
7. (8分)阅读课文《北京喜获年奥运会主办权》的第3~7段,回答下列各题。
(1)
中国政府对申奥的态度是怎样的?(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2)
4、5段用具体数字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3)
“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一句中加点的词语应如何理解?
(4)
联系实际,请你谈谈北京申奥成功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6七下·龙口期中) 写作: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
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
......
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
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
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
......
风景是生活的馈赠。
慢慢走,用心赏,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请以“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答案:略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2-1、
2-2、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
3-1、
3-2、
3-3、
4-1、
4-2、
4-3、
4-4、
4-5、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5-1、
5-2、
5-3、
5-4、
6-1、
6-2、
6-3、
6-4、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
7-1、
7-2、
7-3、
7-4、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