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2023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pptx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材料探究: (1)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雅丹地貌属于什么地貌类型? 答案:风蚀地貌。 (2)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 答案: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
[方法突破]
1.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下图示意了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这些因素破坏岩石、实现“石烂”的过程如下: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 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容易发生崩解和破裂,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 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图示风化过程主要受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 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沙砾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外力作用由一系列过程完成,其中最先开始的是风化作用。
D.海蚀作用
解析: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波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 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固结成岩。 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化和风蚀作 用。故选B。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 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 高度不断增加。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2 题。
(1)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C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解析:流水的侵蚀作用使黄土高原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特
征。 (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B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雅丹地貌)
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 运到他处的过程,称为风的搬运作用
干旱、半干旱区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颗粒大、比重大的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移动沙丘)和沙漠边 先沉积,颗粒小、 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
缘的黄土堆积
比重小的后沉积 黄土高原的黄土)
[应用体验]
【例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风化和风力作用下的地貌
外力 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普遍(例如,花岗岩的
作用 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球状风化)
风 力 作 用
风力侵蚀 风力搬运 风力沉积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 干旱、半干旱区(例如
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根据其移动状况可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
2.顺风向呈长条状延伸的沙丘叫 纵向沙垄 ,形似金字塔状的沙丘
叫 金字塔形沙丘 ,形状类似新月的叫 新月形沙丘
。
3.新月形沙丘 迎风 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要点笔记
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并纠错 (1)风蚀地貌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 √ ) (2)在风力作用下岩石不断变碎的过程就是风化。( × ) 提示: 风化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 (3)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 蚀作用形成的。( √ ) (4)塔里木盆地中的沙丘是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 )
(2022湖南岳阳高一期末)读图,完成3~4题。
图1
图2
3.图1所示地貌多分布在我国( B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珠江入海口
解析:图1为风蚀蘑菇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风力强盛的西北地区,B正确; 西南地区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和高山峡谷等流水侵蚀地貌,A错误;长江中下 游地区和珠江入海口以流水沉积地貌为主,C、D错误。故选B。
1.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C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解析:根据风蚀坑的形态,风蚀坑分布在沙丘西侧,迎风坡一侧的风力侵蚀 能力强,推测该地盛行偏西风。背风坡一侧的侵蚀能力弱,应以堆积为主, 不会形成风蚀坑,A、B、D错。故选C。
2.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B ) A.风速快 B.植被多 C.坡度缓 D.降水多 解析: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多,可以减弱风速, 利于沙尘沉积,B对。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第三章
地理
内容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课标导引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目标导引 1.了解敦煌的自然地理背景。(区域认知) 2.辨别地貌景观,了解风成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其成因。(综合思维) 3.以鸣沙山为例,探究沙丘的类型,推测当地的风向,选择滑沙的线路。(区 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提示: 塔里木盆地中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据此完成2~3题。
2.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
用是( A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解析:第2题,据图可知,石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
知识建构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 一、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 1.概念 风力对岩石、沉积物 侵蚀 而形成的地貌,叫 风蚀地貌 。 2.主要风蚀地貌及特征 长条形的称为风蚀垄,孤立的石柱称为风蚀柱,“头大、身小”的称为风 蚀 蘑菇 ,垄槽相间的称为风蚀雅丹。
二、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 1.沙丘是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 堆积 而成的。
用形成的。
3.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C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解析:第3题,图中所示沙丘是由风速降低携带物质沉积形成,属于风力堆
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 风化与风成地貌形成的关系
[情境探究]
有“魔鬼城”之称的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将实施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建 设景区大环线和游步道,并对雅丹体进行PS喷绘。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敦煌市区西北约180千米的大漠戈壁深处,是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园内分布着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形态各异的雅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