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课标内容: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时间及原因;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表现;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2)、概况:
2、阅读“农工商业的发展”
(1)、宋代农业的发展
表现:
(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表现:
(3)、宋代商业的繁荣
①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是,出现于时期的地区。
②海外贸易兴盛,,,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3、阅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二、合作探究:
1、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什么时候?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2、宋代的手工业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
三、课堂练小结:
四、巩固训练:
1、()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时期,经济重心已从()流域转移到()流域。
()时,流传“苏湖足,天下足”的谚语,()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2、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还出现了()。
原产越南的()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
南方已普遍种植(),()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
3、宋朝时,()在南方逐渐普及,()成为著名的瓷都。
()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
4、()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6、宋代的城市中已打破()和()的界限,出现了众多的()行业,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身份相对自由,()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标内容: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蒙古的统一,元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元朝统一的意义;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
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重点:①元朝的大一统;②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难点:①关于对成吉思汗的评价;②关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统一蒙古各部:时间:人物:蒙古贵族推举为大汗,尊称,被人赞誉为“”。
(2)、蒙古汗国的建立
2、阅读“元朝大统一”
(1)、元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文天祥抗元
(3)、元灭南宋:时间:(4)、元朝完成全国统一:时间:
(5)、行省制度与宣政院的设置
建立制度管理地方。
设管辖吐蕃。
设置管辖澎湖和琉球。
(6)、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元朝时成为江南地区主要的家庭副业,的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3、阅读“民族关系的发展”
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二、合作探究:
1、元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2、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表现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训练:
1、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为大汗,尊称(),都城在()。
2、()年,()建立元朝,定都(),即今北京。
()年,元朝统一全国。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是抗元英雄()的诗句。
4、元朝建立了()制度,并在中央设()管辖吐蕃,()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元朝还设置(),管辖()和()。
5、()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6、元朝时,用()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副业。
7、元朝时,松江农家妇女()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8、元朝时,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
9、国际性的大都市,唐朝时的城市是(),元朝时的城市是()。
10、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是(),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
课标内容: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突出成就,懂得我国四大发明以及它的作用、传播、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①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②四大发明的传播。
难点:正确认识宋元科技的突出成就。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
战国时的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宋朝时制成,用于海上交通。
2、火药的发明与使用
(1)、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载了用、、和配制火药的方法。
(2)、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3、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
(2)、元代又发明了活字、活字
(3)、活字印刷的优点:
4、四大发明的传播
(1)、四大发明:
(2)、四大发明的传播:
(3)、四大发明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
1、四大发明的作用及历史意义?
2、假如没有四大发明,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有哪些不便?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训练:
1、()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了“”,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朝时,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用于海上交通。
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2、()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
()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出现了火箭、突火枪和火铳等火药武器。
同时,人们也用火药制成各种焰火和鞭炮。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3、火药是我国古代()的人发明的,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载了用木炭、硝石和硫磺配制火药的方法。
4、11世纪中期,()平民()发明了()印刷术。
5、()、()、()和(),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经由()传到西方,对()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著名科学家()在天文、数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制订的《》是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年。
《》是我国古代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一部历法,前后达360年之久。
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课标内容:《资治通鉴》;宋词及其文学成就;宋元时期绘画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宋词、元曲的文学成就;宋元时期绘画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重点:《资治通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
难点:《资治通鉴》,对《清明上河图》和《秋郊饮马图》的欣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资治通鉴》
主持编写:体例:内容:
2、宋词
(1)、宋代的主要文学成就——()
(2)、豪放词风的开创者()及其代表作:
(3)、女词人()及其代表作:
(4)、发扬苏轼词风的()及其代表作:
3、元曲
(1)、元朝文学创作的主流——(),是()与()的合称。
(2)、元代最杰出剧作家是(),其代表作是()。
著名散曲家有()等。
4、绘画
(1)、北宋大画家是(),他的()是风俗画的代表作。
(2)、元朝画坛领袖是(),名作有()
二、合作探究:
1、《资治通鉴》与《史记》有何不同点?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训练:
1、()史学家()主持编写的《》是我国第一部()巨著。
全书近300卷,记述发从()到()1300多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取材广泛,考证严密,叙事明晰,文笔生动,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
2、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它是一种新体诗歌,在()已经出现。
3、北宋词人()开创了()词风,其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4、李清照是()杰出的女词人。
她的词(),其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5、南宋著名词人()继承并发扬了()的词风,其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6、()是元代最杰出的剧作家,悲剧《》是其代表作。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对饱受压迫的底层人民寄予了深切同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
7、两宋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反映人民生活的()画增多。
()大画家()的《》是风俗画的代表作。
8、元朝的()是当时的画坛领袖,名作有《》。
他的画人们称为“”。
9、“唐宋八大家”是指北宋的()、()、()、()、()和唐代的()、()。
他们都是在散文创作上有很大成就。
第16课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
课标内容: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明朝的建立;明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废丞相,设三司;
厂卫制度;八股取士。
重点: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难点:正确理解和认识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明朝的建立
(1)、元末红巾军大起义
原因:
(2)、明朝建立:
时间:建立者:定都:年号:
2、废丞相,设三司
(1)、在中央:在地方:
(2)、目的:
3、厂卫(特务机构)制度
明太祖设立(),后来,明朝又先后设()和(),厂卫都由()直接控制,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的重要表现。
4、八股取士
(1)、八股取士内容:
(2)、观点:
(3)、文体:
(4)、八股取士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
1、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2、明朝和唐朝的科举考试有何不同?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训练
1、()年,()在应天(南京)称帝,建立()。
年号()。
2、()的设置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
3、明朝八股取士内容限于(),文体严格限于(),这种八股取士制度束缚了()。
4、我国古代废除存在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是在()朝。
5、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