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初中化学《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47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专项训练
2019-2020初中化学《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
项训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绿色能源不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下列能源中不能称为绿色能源的是()
A.铅蓄电池B.氢能C.风能D.太阳能
2.从实验得出,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
A.只有水B.只有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D.二氧化碳和氧气
3.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

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高楼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沿楼梯迅速下移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
4.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点燃CO2+2H2O;
C3H8+5O2点燃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
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
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C.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
D.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
5.2007年10月24日19时10分,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其运载火箭是长征
三号,使用的燃料中有液氢和液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氢作燃料能减轻发射质量B.液氢和液氧都是化合物
C.液氧的作用是支持液氢燃烧D.液氢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6.(8分)最近我国一些城市出现了环保汽车。

该车型采用“清洁燃料”加“汽油”燃料双燃料系统,使尾车中有害气体的成分降低了80%。

这种燃料是气态碳氢化合物,在微微加压的情况下即变为液体而储存于钢瓶中,加装到汽车供油系统。

当向发动机供“油”时,该燃料在钢瓶中逐渐汽化,然后进入气缸被点燃,从而产生动力。

(1)根据下表可知,最适合作为清洁燃料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该物质在气缸内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是和。

(3)在该汽车的四冲程工作循环中,下列四幅图能实现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图。

7.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志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支持燃烧B.容易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D.容易气化
8.(14分)小东同学用如图9所示气密性良好的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图9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其左端密封有空
气和足量白磷(白磷着火点40 ℃,红磷的着火点240 ℃)和红磷,右端跟空气相通,
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5 cm处。

(1)实验开始时,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白磷,红磷。

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约 cm处,据此可得出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
是。

(2)实验完毕,小东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白磷刚露出水面就燃烧起来。

请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3)请写出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4)根据以上实验可以推测:白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各写一点);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

9.(每空1分,共8分)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1)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

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

”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你赞同的预测是(填“甲”或“乙”),理由是。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用扇予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0.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

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

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去
A.①③
B.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1.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 . 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 . 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1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重返大气层时,由于同空气的剧烈摩擦,船体的表面温度上升到2000℃~3000℃,因此飞船表面一定有良好的防高温措施。

下列有关飞船的防高温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 .使用陶瓷类的贴面覆盖船体,以防止高温侵入舱内
B .使用在一定条件下能熔化或气化的表面覆盖材料
C .使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的表面覆盖材料
D .使用在—定条件下能与大气层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燃烧的表面覆盖材料
13. (08年汕头)下列归纳中有错误的是 ( )
1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 .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15.点燃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二氧化碳和氧气
B .一氧化碳和空气
C .液化石油气和空气
D .天然气和氧气
16.下列燃料中发球清洁燃料的是( )
A .煤炭
B .汽油
C .氢气
D .柴油
17.2010年1月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广东举行。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B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CO 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C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效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D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18.上海世博提出“世博会场馆只给节能开绿灯”,广州市提出“绿色亚运”。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 .拿驾照“换”自行车骑,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 .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
D .上海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二甲醚天然气商用加气站
19.近两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与石油相关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品价格也随之上涨。

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B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纯净物
C .石油是一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 .石油经过干馏后的产品,可用作汽车燃料
20.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B .现象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
C .现象②③说明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 .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同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1.全球最大瓦斯脱氧液化项目已经在綦江县安稳镇开工,力争在今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届
时可满足近百万户家庭的用气需求。

瓦斯中的主要可燃性气体是 ( )
A .O 2
B .CO 2
C .N 2
D .CH 4
22.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 .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B .都是可再生能源
①白磷燃烧 ③红磷不燃烧 ②白磷 不燃烧 铜片 80℃的水
C.都属于混合物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23.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

对此实验的认识
错误的是()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24.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B.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C.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D.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来源:] 25.“低碳”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下列能源的使用最符合“低碳”理念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太阳能
26.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A.隔离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隔离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7.2006年12月21日,四川省宣汉县中石化清溪1井发生天然气控制性溢流事件,强劲的气流从4700多米深的地下蹿出。

为处理好此事,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先进行点火泄压,然后再用泥浆压井(即往井口内灌入泥浆),大火于2007年1月3 日熄灭。

泥浆压井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A.改变可燃物的性质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并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8.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二、填空题
29.(3分)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

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右图)。

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转化成清洁的燃料。

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可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 和H 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 C+H 2O 高温
CO+H 2 便于发现煤气是否泄漏
30.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

舞台上的幕布与布景是用经过氯化铵浓溶液浸过的布制成的。

可以防火,其原因是 。

31.某居民家每天冬天取暖用煤500kg ,煤中含硫约1%。

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大气污染,该居民家每年冬天取暖会向大气中排放约 kg 二氧化硫。

目前,人们对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已使其面临枯竭。

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32.氯化铵固体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此过程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两种产物均不支持燃烧。

舞台上的幕布常用浓氯化铵溶液浸泡,可起到防火的作用。

写出此幕布能够防火的两点原理:
(1)
(2)
33.化学电池在通信、交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废弃电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已知镍镉(Ni-Cd )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Cd + 2NiO(OH) + 2H 2O 2Ni(OH)2 + Cd(OH)2 其中2Ni(OH)2 和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

请回答:(1)镍镉电池充电时,其
能量的转化是由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2)一节废镍镉电池会使1m 2的耕地失去使用价值,要酸性土壤中,这种污染尤为严重。

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废弃的镍镉电池所产生的
Cd 2+污染,可导致人体患骨痛病及肝、肾、肺的病变,其中,Cd 2+进入人体的途径如下图所示:
A .
B 、
C 代表Cd 2+污染传递的载体,如果A 代表土壤; 放电 充电
则B代表________;C代表______。

(4)你认为减少甚至消除废弃电池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4分)在配有活塞的玻璃管内放一小团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

这里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使棉花燃烧。

35.(6分)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因为这些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下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36.(5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______。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

(3)实验3中,对比铁钉表面的不同现象,可推知防止
..是_______。

..铁生锈的原理
(4)实验4中,对比两支试管内液面高低的不同,可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三、简答题
37. 2008年的年底我国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探明首个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田。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它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许多城市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这一改变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38.2008年5月5日,上海某一公交车发生燃烧,当场死亡3人。

据调查,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乘客携有易燃物。

(1)乘客携带的易燃物可能是 (举出一种常见易燃物名称)。

(2)当汽车有焦味儿,冒出蓝色或黑色浓烟时,下列措施中,司机最应该采取的三项是(填代号):
①大声呼救②马上停车③关闭电源④抢救车内财物
⑤取出灭火器,给油箱和燃烧部位灭火,避免爆炸⑥尽快远离现场逃生
(3)灭火器是必须随车携带的设备,则车用灭火器最好使用 (填“泡沫”或“干粉”)灭火器。

(4)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若乘车人员衣服被火烧着,可
(写一条措施)。

39.(3分)如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使用时,将灭火毡
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
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40.(4分)各种饮用酒中都含有一种叫乙醇的物质,它俗称酒精,可通过高粱、玉米等绿色植物发酵、蒸馏制得。

目前我市已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就是在普通汽油中按一定的体积比加入变性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

(1)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乙醇汽油燃烧时是将___________能大部分转化为热能,从而推动汽车发动机工作。

乙醇燃料电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电源,它作电源时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一条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2.C
3.A
4.C
5.B
6.BC
7.B
8.无
9.无
10.A
11.A
12.D
13.C
14.A
15.A
16.C
17.D
18.C
19.CD
20.D
22.B
23.D
24.C
25.D
26.C
27.A
28.D
二、填空题29.无
30.无
31.无
32.无
33.无
34.无
35.无
36.无
三、简答题37.无
38.无
40.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