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金》教学设计和评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是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综合课程,主要意义是通过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一条通向他们生活的渠道,使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它不拘泥于儿童生活的领域,整合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有较强的综合性。

《诚信是金》是鲁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让诚信永伴随”中的第二课。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请你相信我、诚信是金、社会呼唤诚信。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

然而,当前一些地方,人们不守诚信,欺骗欺诈等不讲诚信现象屡屡发生,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也侵蚀着校园。

基于此背景,在课程中加强诚实守信教育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情有片面性,需要教师、父母等的指导。

诚信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和做人的思想根基,所以,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另外,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认知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成熟,基于此,在教学中,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

穿梭“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特点及《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起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2、通过学习增强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3、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难点】
能在生活中践行诚信观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五、教学方法:
根据《品德与社会》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式教学方法。

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有关诚信的情景,本课教学是为学生提供丢失诚信的年轻人去应聘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应聘者和面试官等,在情景中去体会诚信是立人之本。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法教学,让学生讨论如何做一个诚信的好少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诚信的践行能力。

还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认识到有失诚信的不当行为,全面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践行诚信。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增大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资源,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六、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4个字),你们会背吗?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作为社会主义的小公民,我们必须了解其中有关“诚信方面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诚信是金(板书课题):谁来说说什么是“诚信”?“诚信是金”是什么意思?教师讲解:诚实守信的品质就像金子,闪闪发光,既温暖了自己,又照亮了别人。

从中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

同学们都知道,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其中有一位叫曾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诚信方面做得特别到位,他不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讲《曾子杀猪》的故事。

请大家边听边看边想:曾子为什么要杀猪?(曾子杀猪的目的是什么?)
古代有个人叫曾子,一天他的妻子要出门赶集,儿子哭闹着也要去,于是妻子便哄他说,回来杀猪给他吃。

儿子信以为真,就不再闹了。

妻子赶集回来,看见曾子要杀猪,连忙制止他。

曾子却说:“做父母的如果说话不算数,孩子就会学着欺骗,不讲信用,将来怎么在世上立足呢?”最终,曾子还是把猪杀了。

同学们,故事听完了,请大家想一想一头猪在当时是很贵的,曾子为了履行一句本来不经意的承诺而杀了一头猪,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目的一:告诉妻子,做父母的,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

目的二:告诉孩子,父母答应你的事,一定会说话算数。

设计意图:由曾子杀猪的故事导入新课,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诚信——哪个更重要
过渡:同学们,从刚才曾子杀猪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古人是非常看重一个人诚信的品质的,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现在有个年轻人却并不这样认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教材第26页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思考:丢掉诚信的这位年轻人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呢?你们认为什么更重要呢?(诚信更重要)先不要急着下结论,看剧情继续往下发展:年轻人将诚信丢掉之后,来到了一个大型的人才招聘会的现场,假如你是某企业的招聘负责人,请问你会录用他吗?这个年轻人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呢?
情景模拟: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年轻人”、“招聘负责人”、“记者”等角色,将上面的问题表演出来。

表演结束后,我进行表扬并总结: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

由此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人无信不立。

“人无信不立”是什么意思?
我的理解:一个人没有信用,就不能在这个社会中立足。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切身体验诚信是立身之本,从而践行诚信,促成学生美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另外,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探究性,有利于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2、感悟诚信——失信的危害
过渡:那位青年遭到拒聘,是因为他的失信行为会给自己的公司带来危害。

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失信的行为:市场上充斥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便民伞丢失、旅游时有的游客不遵守时间等。

通过研讨,使学生体会和认识:失去诚信,最终受到损失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人人都是受害者)
设计意图:看书中图片,了解失信的危害,从小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思想,学会利用网络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三)自我反思,巩固提高,规范行为: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失信行为,懂得了失信的危害。

下面我们回到学校生活中来:
1、说一说:在班级中,同学之间有哪些失信的行为?(撒谎;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借东西不及时还;捡到东西不交还;弄虚作假;答应别人的事做不到…)
2、讲一讲:你和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真实的诚信故事。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每位同学都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以诚实的行为感染身边的人,自觉成为身边人学习的榜样。

过渡:结合班级出现的失信行为,我们做出了庄严的承诺:
(四)我的诚信誓词:
认真做事,不做假;
说话真实,不撒谎;
待人真诚,不虚伪;
信守诺言,不失约;
作业独立,不抄袭;
考试认真,不作弊
设计意图:根据班级存在的问题,让同学们庄严宣誓,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勇于自我批评,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五)总结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可以走遍天下,失信只能寸步难行。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你们在诚信方面会做得更好。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以小组合作或个人承办的方式制作一份“诚信是金”的手抄报。

内容如下:
(1)诚信的名言警句
(2)诚信故事或名人事迹
(3)失信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对诚信的认识,并通过让学生搜集诚信相关资料,制作手抄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强化学生认识,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引导学生通向智慧的桥梁。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诚信是金
人无信不立
《诚信是金》评课
一、闪光点:
1、教学目标明确: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2、教学方法得当:围绕主题目标,白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完成主题目标: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作为铺垫,引出课题,非常巧妙。

使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融为一体。

(2)采用讲授、演示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正反案例,懂得诚信的重要性。

(3)教学中与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体验和领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诚信誓词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力,效果非常好。

4、板书非常独特,用“心中有他人”的寓意。

二、商榷之处:
1、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安排学生把“诚信”背囊丢弃之后,把故事续写下去,看学生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人生。

2、手抄报难度比较大,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要适当降低难度。

3、板书所蕴含的寓意教师要跟学生解释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