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摄像》课件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我们选择自动光圈时,摄像机就会根据景 物的亮度,自动调节光圈的大小,来记录画 面里绝大部分景物的细节,并尽量保留画面 最亮和最暗部分的细节。
当被摄对象的反差不大、照度均匀时,运用 自动光圈来拍摄,可以得到曝光准确的画面 效果。在新闻等实际工作中,采用自动光圈 来拍摄是最常见,它给摄像师带来了操作上 的极大方便。特别是在抢拍瞬间发生的事件 中,常常来不及进行精细的光圈调整,只有 采用自动光圈拍摄,才能确保迅速、及时记 录那些重要的镜头。
手动对焦与自动对焦
一般来说,手动对焦的准确与否,完全是由摄像师来决定,由摄像师对监视器上的影像清晰程 度来判断并决定的。而自动对焦的的准确与否,则是由摄像机自动对焦时的焦点选择是否合适 来决定。如果摄像机选择的焦点不是在拍摄主体上,就要进行校正,否则会出现失焦错误。
摄像机自动对拍摄目标进行对焦来获得清晰的影像叫自动对焦,这种功能设计主要是安装在中 小型摄像机上,在专业级以上的摄像机则没有自动对焦功能。因为自动对焦时摄像机不会判断 哪个是画面主体,有时会选错对焦对象,模糊了主要被摄体,因此专业级以上的摄像机需要摄 像师的精准对焦控制。
1 自动对焦操作
现在的中小型摄像机都设计有自动对焦模式,给摄像者带来很大的便利。 使用自动对焦功能能满足大多数环境下的拍摄,只需要将镜头对准被摄体,不需要进行
其他调整,摄像机自动把焦点调整到最佳状态。获得清晰准确的影像。 但自动对焦有时分不清画面的那个部分是画面主体,会发生对焦点选择错误的的现象,
专业摄像机上有自动光圈模式和手动光圈 模式(图1),手机和家用摄像机上有智 能场景模式。我们应根据拍摄现场和对象 条件,选择相应的拍摄模式。
1 手动光圈拍摄模式
摄像机的手动光圈模式(图2)。即是摄像机的光圈设置由 摄像师来手动决定,光圈的大小决定进光量的多少,直接 决定了画面的亮度.。
所以摄像机的手动光圈也就是全手动的曝光模式,在遇到 一些需要曝光补偿的场景来使用,也在一些需要特殊影调 的场景来使用。
3 手动跟焦操作
手动跟焦控制技巧 首先要确定主体的移动轨迹。 如果主体是由A点一到B点,并且是相对匀速的运动,那么就在拍摄前分别对A点和B点进行对焦,记住A和
二是采用折中法来确定最佳的光圈值。例如拍摄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的摇镜头时,以自动光圈档测出 起幅画面光圈值是F4,落幅画面光圈值是F8,这时我们折中两个数值,选定F5.6的光圈值,并使用手控光 圈来进行拍摄。
三是以落幅画面为主来确定光圈值。在许多连续画面中,大多数时候落幅画面才是我们要表现的重点。 这时就应以落幅画面来测定光圈值(采用自动档),然后换为手动光圈挡定好光圈值再拍摄。例如拍摄 演唱会,从观众全景推向舞台中心的明星时,就应以舞台上的人物脸部亮度来确定光圈值。
三 曝光控制
曝光就是让外界光线通过镜头到达摄像机内感光元件,并感光成 像的工作过程。
它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被摄对象,恰当运用光圈和快门的配合, 控制通过镜头到达感光元件上的光线强度——曝光量,来获得影 像画面。
1 曝光标准
通常把拍摄的画面简化为三种曝光结果,即曝光正确、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图26)。曝光正确是摄影 者的目标,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则是我们要避免和杜绝的结果。只有曝光正确——才能得到一个影像质 量好的画面——影调明暗适中、色彩真实还原、影像清晰、层次丰富....要保证曝光正确,最基本的标准 是:拍摄的视频画面上,黑色物体暗下去、白色物体亮起来、灰色物体不暗不亮。
快门的设置
快门是一个从开启到关闭的闸门装置,就 像一个水龙头闸门,用来控制摄像机接受 曝光时间的长短。
快门的大小标记为时间的倒数,分母数值 越大表示速度越快、到达感光元件的光线 越少。
一般摄像机的快门设置如下:1/30秒、1/60 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 等,每挡快门速度曝光量相差一级——意 味着进光量相差一倍。
4 如何设定光圈值
采用手动光圈拍摄,就面临怎样测量被摄对象的亮度,选择一个光圈值的问题。通常有三种处理方式, 可以帮助我们来设定手动光圈。
一是先运用自动光圈测定出一个光圈值,再转地手动光圈锁定后进行拍摄。一般来讲,人是我们画面表 现的主体。比如说拍摄窗前人物,可以先将人面部推满画面,用自动光圈档测看光圈值是多少,然后转 为手动光圈挡,并减小半挡至一挡光圈,就可达到正确曝光。
光圈的设置
光圈是镜头内由若干金属薄片构成可调节大 小的圆孔,就像可变化的一扇窗户,用来控 制通过镜头时光线数量(面积)的大小。
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F表示,F值数字越 小,表示光孔越大,通光量越大;F值数字 越大,表示光孔越小,通光量越小。
在广播级的摄像机镜头光圈环上有这样一组 数据:1.5、2.8、4、5.6、8、11、16,其中 以1.5为最大光圈值,16为最小光圈值,每 挡光圈曝光量相差一级(进光量相差一倍)。
正确的拍摄姿势则能保证摄像 机稳定,画面清晰平稳而且操 作合理轻松。
1 基本握持姿势
无论是肩扛或手持摄像机,从总体上来 看,握持摄像机都应该做到平稳、放松 和匀速三条。
摄像机根据体积的差异,大体可分为大 中小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在握持方式又 有所不同。还有,同一种机型根据机位 的高低,也有不同的握持姿势,因此, 我们先应掌握好基本的姿势。
曝光控制----光圈与快门配合
在摄像机上,光圈和快门是控制曝光量的两个重要关口,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决定曝光量多少(图27)。通 过选择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变化,得到合适的曝光量。
在曝光的控制处理上,摄像机是以快门优先来处理的。即 先定快门,拍摄中随时调整光圈。因为视频画面是连续的, 要求在拍摄中快门速度固定不变(不能像照相机那样随时 改变快门速度)。
中小型摄像机的光圈变化是无级的,平缓转 动光圈环就能平缓改变画面亮度。
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
对光圈的控制主要有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两种,自动光圈的工作变化是由摄像机内电脑程序来 控制的,手动光圈主要是在手动控制曝光时使用。一般在逆光或者画面中有大面积的亮色和暗 色时需要手动控制光圈(图25)。
1 自动光圈曝光
摄像机正常拍摄大多用1/50秒,如果是拍摄高速运动对象, 可以选用1/100秒乃至1/1000秒的快门。
光圈的调节运用,就成了视频摄像曝光控制最主要的技术 技巧。在当前的数码摄像机上,调节光圈的大小有手动和 自动两种方式,通过机身上的手动/自动开关即可选择。
两种方式各有所长,自动挡工作快捷方便但有时会有失误, 手动档精细准确但比较费时费事。
3 大中型摄像机握持
中型摄像机的体积不大,在摄像机的握持上,只要注意兼 顾镜头调整,就可以有多种的操作姿势。
既可以象小型机那样高低角度拍摄,也可以象大型机器那 样站立肩扛拍摄。具体姿势参考如图(图23)。
大型摄像机的稳定
大型摄像机体积大而且比较沉重,这时如何稳定操作就是第一位的。 大型摄像机底部都有弧形的缓冲海绵,在肩扛时缓冲与人体的共振,也增加摄像师的操作舒适性。同时前
斑马纹功能以英文ZEBRA表示,在需要时开 启该功能。
3 需要从自动光圈转为手动光圈的场景1
一是当主体是大面积的深颜色的物体时, 摄像机误认为画面亮度不足,会开大光圈 来进行拍摄,结果导致主体的亮度过亮, 黑色变成了灰色,这时要手动缩小光圈减 少曝光,正确还原主体的亮度。
二是当主体是大面积的浅颜色的物体时, 摄像机误认为画面亮度过度,会缩小光圈 来进行拍摄,结果导致主体的亮度过暗, 白色变成了灰色,这时要手动开大光圈增 加曝光,正确还原主体的亮度。
3 智能拍摄模式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各种自动化智能化模 式在手机和家用摄像机上大量出现,其中有 智能场景模式和各种滤镜效果模式等。
只需启动进入相关的模式就可以拍摄,摄像 机就能够“智慧地”综合分析人物主体信息、 距离信息、亮度信息、颜色信息和运动信息, 并自动拍摄出各类特别的美丽影像。
滤镜效果
方镜头的控制把手是按照人体工程学来设计的,这样左手管寻像器、右手把控机身和镜头,双手各负其责, 配合操作,增加稳定。当然大型摄像也可以放到腰部角度和更低角度来拍摄,这时持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最好找到相对固定的依托来帮助摄像机稳定。可参考下图(图24)。
二 摄像机拍摄模式
不同的摄像机有不同的用途和设计,因此 也就有不同的拍摄模式。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认识摄像机的结构和性能
认识了摄像机的结构和性能,也有 一台好的摄像机,那么就可以开始 拍摄了。
但是要拍摄出好的视频画面吗,不 仅要熟悉摄像机的结构功能,还要 能够对摄像机熟练操作使用,并恰 当地运用专业的技术技巧去拍摄, 才能获得精美漂亮的视频画面。
一 摄像机的握持方式
要想拍好视频画面,如何持拿 摄像机是第一个需要知道的, 不正确的拍摄姿势容易造成摄 像机的抖动,既影响画面的清 晰也容易疲劳。
2 掌中宝握持
小型家用摄像机(掌中宝)体积小巧, 握持方式比较灵活。
通常是以右手为主拍摄。站立时右手 持机,左手握住液晶屏或托住镜头来 稳定摄像。
高角度可以单手举高摄像机、向下翻 转液晶屏进行拍摄;也可以放在腰部 低角度向上、右手翻转液晶屏取景, 左手托住摄像机拍摄。具体握持姿势 参考如图(图22)。
作为一个专业摄像师,手动光圈的调整是必须掌握的技巧。
2 自动光圈拍摄模式
摄像机上的自动光圈其实是一种自动的曝光 模式,摄像机的快门速度是事先预设好的。
这时的自动光圈相当于照相机上的快门优先 曝光模式,摄像机根据光照条件,在一定的 快门速度前提下,选用合适的光圈进行录影。
在阳光过于强烈时还会提醒摄像师采用密度 镜对画面亮度进行调整
需要从自动光圈转为手动光圈的场景2
三是当主体处在大面积深色背景前时,摄像机也会误认为画面亮度不足,会开大光圈来进行拍摄,结果导 致主体的亮度过亮,背景黑色变成了灰色,这时要手动缩小光圈减少曝光,正确还原主体的亮度。
四是当主体处在大面积浅色背景前时,摄像机也会误认为画面亮度过度,会缩小光圈来进行拍摄,结果导 致主体的亮度过暗,背景的白色变成了灰色,这时要手动开大光圈增加曝光,正确还原主体的亮度。逆光 的场景就属于这种情况。
2 手动光圈曝光
手动光圈要求摄像师根据拍摄景物的亮度, 随时手动选择光圈大小值来拍摄,这便于摄 像师在控制曝光上做到十分精确。
尤其是想要获取高调明亮或主体剪影的特殊 效果,采用手动光圈控制曝光是最佳选择。 很多摄像机上有斑马纹功能设置,就是当画 面中一些部分过于明亮,摄像机无法记录该 部分细节时(画面过曝),在该部分出现黑 白相间的条纹给以提示。
站姿和跪姿
一般将摄像姿势分为站立和跪立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姿势。
站立时双腿呈45度夹角前后站立(图 20),不管摄像机的大小,这样的站 立方式都是相对最有利于身体稳定的 姿势。
跪立的姿势一般是左脚屈膝垂直立于 地面,右脚屈膝将膝盖抵于前方地面 (图21),后脚掌弯曲,同时左手曲 臂用手肘抵在左膝盖上,左手掌来承 担摄像机的承重,这样摄像机的重量 通过手掌--手臂—膝盖—小腿直接传 递到地面,保证了握持的稳定性。
对焦操作
在我们拍摄的画面中,主体必须清晰实 在,而不能模糊虚化,否则就是拍摄失 败。摄像机的对焦操作,正是获得清晰 影像的保证。
1 对焦装置
对焦也称为调焦,是指调整镜头的对焦系统装 置(图21),使被摄对象在感光元件上形成清 晰的影像。
对焦分为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两种方式,前者 由摄像师手动调焦完成,后者由摄像机自动调 焦完成。
在严谨的摄像活动中,手动对焦往往更有保证。
2 手动对焦操作
手动对焦是依靠摄像师手动调整镜头上的“聚焦环”进行对焦,实现拍摄主体清晰。如果是拍摄移动的运 动对象,还要根据对象移动速度和方向来预测物体的运动轨迹,进行跟踪手动对焦(跟焦)。
对焦和跟焦是摄像的重要基本功,多加练习才会熟练。手动对焦可按(图32)所示步骤进行操作。取景框 好拍摄画面之后,先将镜头对准被摄体,再将镜头推至长焦端,让被摄主体在取景器中尽量放大,然后对 焦调整至被摄主体清晰为止,最后将镜头变焦到原先的画面正式拍摄。
当被摄对象的反差不大、照度均匀时,运用 自动光圈来拍摄,可以得到曝光准确的画面 效果。在新闻等实际工作中,采用自动光圈 来拍摄是最常见,它给摄像师带来了操作上 的极大方便。特别是在抢拍瞬间发生的事件 中,常常来不及进行精细的光圈调整,只有 采用自动光圈拍摄,才能确保迅速、及时记 录那些重要的镜头。
手动对焦与自动对焦
一般来说,手动对焦的准确与否,完全是由摄像师来决定,由摄像师对监视器上的影像清晰程 度来判断并决定的。而自动对焦的的准确与否,则是由摄像机自动对焦时的焦点选择是否合适 来决定。如果摄像机选择的焦点不是在拍摄主体上,就要进行校正,否则会出现失焦错误。
摄像机自动对拍摄目标进行对焦来获得清晰的影像叫自动对焦,这种功能设计主要是安装在中 小型摄像机上,在专业级以上的摄像机则没有自动对焦功能。因为自动对焦时摄像机不会判断 哪个是画面主体,有时会选错对焦对象,模糊了主要被摄体,因此专业级以上的摄像机需要摄 像师的精准对焦控制。
1 自动对焦操作
现在的中小型摄像机都设计有自动对焦模式,给摄像者带来很大的便利。 使用自动对焦功能能满足大多数环境下的拍摄,只需要将镜头对准被摄体,不需要进行
其他调整,摄像机自动把焦点调整到最佳状态。获得清晰准确的影像。 但自动对焦有时分不清画面的那个部分是画面主体,会发生对焦点选择错误的的现象,
专业摄像机上有自动光圈模式和手动光圈 模式(图1),手机和家用摄像机上有智 能场景模式。我们应根据拍摄现场和对象 条件,选择相应的拍摄模式。
1 手动光圈拍摄模式
摄像机的手动光圈模式(图2)。即是摄像机的光圈设置由 摄像师来手动决定,光圈的大小决定进光量的多少,直接 决定了画面的亮度.。
所以摄像机的手动光圈也就是全手动的曝光模式,在遇到 一些需要曝光补偿的场景来使用,也在一些需要特殊影调 的场景来使用。
3 手动跟焦操作
手动跟焦控制技巧 首先要确定主体的移动轨迹。 如果主体是由A点一到B点,并且是相对匀速的运动,那么就在拍摄前分别对A点和B点进行对焦,记住A和
二是采用折中法来确定最佳的光圈值。例如拍摄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的摇镜头时,以自动光圈档测出 起幅画面光圈值是F4,落幅画面光圈值是F8,这时我们折中两个数值,选定F5.6的光圈值,并使用手控光 圈来进行拍摄。
三是以落幅画面为主来确定光圈值。在许多连续画面中,大多数时候落幅画面才是我们要表现的重点。 这时就应以落幅画面来测定光圈值(采用自动档),然后换为手动光圈挡定好光圈值再拍摄。例如拍摄 演唱会,从观众全景推向舞台中心的明星时,就应以舞台上的人物脸部亮度来确定光圈值。
三 曝光控制
曝光就是让外界光线通过镜头到达摄像机内感光元件,并感光成 像的工作过程。
它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被摄对象,恰当运用光圈和快门的配合, 控制通过镜头到达感光元件上的光线强度——曝光量,来获得影 像画面。
1 曝光标准
通常把拍摄的画面简化为三种曝光结果,即曝光正确、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图26)。曝光正确是摄影 者的目标,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则是我们要避免和杜绝的结果。只有曝光正确——才能得到一个影像质 量好的画面——影调明暗适中、色彩真实还原、影像清晰、层次丰富....要保证曝光正确,最基本的标准 是:拍摄的视频画面上,黑色物体暗下去、白色物体亮起来、灰色物体不暗不亮。
快门的设置
快门是一个从开启到关闭的闸门装置,就 像一个水龙头闸门,用来控制摄像机接受 曝光时间的长短。
快门的大小标记为时间的倒数,分母数值 越大表示速度越快、到达感光元件的光线 越少。
一般摄像机的快门设置如下:1/30秒、1/60 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 等,每挡快门速度曝光量相差一级——意 味着进光量相差一倍。
4 如何设定光圈值
采用手动光圈拍摄,就面临怎样测量被摄对象的亮度,选择一个光圈值的问题。通常有三种处理方式, 可以帮助我们来设定手动光圈。
一是先运用自动光圈测定出一个光圈值,再转地手动光圈锁定后进行拍摄。一般来讲,人是我们画面表 现的主体。比如说拍摄窗前人物,可以先将人面部推满画面,用自动光圈档测看光圈值是多少,然后转 为手动光圈挡,并减小半挡至一挡光圈,就可达到正确曝光。
光圈的设置
光圈是镜头内由若干金属薄片构成可调节大 小的圆孔,就像可变化的一扇窗户,用来控 制通过镜头时光线数量(面积)的大小。
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F表示,F值数字越 小,表示光孔越大,通光量越大;F值数字 越大,表示光孔越小,通光量越小。
在广播级的摄像机镜头光圈环上有这样一组 数据:1.5、2.8、4、5.6、8、11、16,其中 以1.5为最大光圈值,16为最小光圈值,每 挡光圈曝光量相差一级(进光量相差一倍)。
正确的拍摄姿势则能保证摄像 机稳定,画面清晰平稳而且操 作合理轻松。
1 基本握持姿势
无论是肩扛或手持摄像机,从总体上来 看,握持摄像机都应该做到平稳、放松 和匀速三条。
摄像机根据体积的差异,大体可分为大 中小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在握持方式又 有所不同。还有,同一种机型根据机位 的高低,也有不同的握持姿势,因此, 我们先应掌握好基本的姿势。
曝光控制----光圈与快门配合
在摄像机上,光圈和快门是控制曝光量的两个重要关口,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决定曝光量多少(图27)。通 过选择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变化,得到合适的曝光量。
在曝光的控制处理上,摄像机是以快门优先来处理的。即 先定快门,拍摄中随时调整光圈。因为视频画面是连续的, 要求在拍摄中快门速度固定不变(不能像照相机那样随时 改变快门速度)。
中小型摄像机的光圈变化是无级的,平缓转 动光圈环就能平缓改变画面亮度。
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
对光圈的控制主要有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两种,自动光圈的工作变化是由摄像机内电脑程序来 控制的,手动光圈主要是在手动控制曝光时使用。一般在逆光或者画面中有大面积的亮色和暗 色时需要手动控制光圈(图25)。
1 自动光圈曝光
摄像机正常拍摄大多用1/50秒,如果是拍摄高速运动对象, 可以选用1/100秒乃至1/1000秒的快门。
光圈的调节运用,就成了视频摄像曝光控制最主要的技术 技巧。在当前的数码摄像机上,调节光圈的大小有手动和 自动两种方式,通过机身上的手动/自动开关即可选择。
两种方式各有所长,自动挡工作快捷方便但有时会有失误, 手动档精细准确但比较费时费事。
3 大中型摄像机握持
中型摄像机的体积不大,在摄像机的握持上,只要注意兼 顾镜头调整,就可以有多种的操作姿势。
既可以象小型机那样高低角度拍摄,也可以象大型机器那 样站立肩扛拍摄。具体姿势参考如图(图23)。
大型摄像机的稳定
大型摄像机体积大而且比较沉重,这时如何稳定操作就是第一位的。 大型摄像机底部都有弧形的缓冲海绵,在肩扛时缓冲与人体的共振,也增加摄像师的操作舒适性。同时前
斑马纹功能以英文ZEBRA表示,在需要时开 启该功能。
3 需要从自动光圈转为手动光圈的场景1
一是当主体是大面积的深颜色的物体时, 摄像机误认为画面亮度不足,会开大光圈 来进行拍摄,结果导致主体的亮度过亮, 黑色变成了灰色,这时要手动缩小光圈减 少曝光,正确还原主体的亮度。
二是当主体是大面积的浅颜色的物体时, 摄像机误认为画面亮度过度,会缩小光圈 来进行拍摄,结果导致主体的亮度过暗, 白色变成了灰色,这时要手动开大光圈增 加曝光,正确还原主体的亮度。
3 智能拍摄模式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各种自动化智能化模 式在手机和家用摄像机上大量出现,其中有 智能场景模式和各种滤镜效果模式等。
只需启动进入相关的模式就可以拍摄,摄像 机就能够“智慧地”综合分析人物主体信息、 距离信息、亮度信息、颜色信息和运动信息, 并自动拍摄出各类特别的美丽影像。
滤镜效果
方镜头的控制把手是按照人体工程学来设计的,这样左手管寻像器、右手把控机身和镜头,双手各负其责, 配合操作,增加稳定。当然大型摄像也可以放到腰部角度和更低角度来拍摄,这时持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最好找到相对固定的依托来帮助摄像机稳定。可参考下图(图24)。
二 摄像机拍摄模式
不同的摄像机有不同的用途和设计,因此 也就有不同的拍摄模式。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认识摄像机的结构和性能
认识了摄像机的结构和性能,也有 一台好的摄像机,那么就可以开始 拍摄了。
但是要拍摄出好的视频画面吗,不 仅要熟悉摄像机的结构功能,还要 能够对摄像机熟练操作使用,并恰 当地运用专业的技术技巧去拍摄, 才能获得精美漂亮的视频画面。
一 摄像机的握持方式
要想拍好视频画面,如何持拿 摄像机是第一个需要知道的, 不正确的拍摄姿势容易造成摄 像机的抖动,既影响画面的清 晰也容易疲劳。
2 掌中宝握持
小型家用摄像机(掌中宝)体积小巧, 握持方式比较灵活。
通常是以右手为主拍摄。站立时右手 持机,左手握住液晶屏或托住镜头来 稳定摄像。
高角度可以单手举高摄像机、向下翻 转液晶屏进行拍摄;也可以放在腰部 低角度向上、右手翻转液晶屏取景, 左手托住摄像机拍摄。具体握持姿势 参考如图(图22)。
作为一个专业摄像师,手动光圈的调整是必须掌握的技巧。
2 自动光圈拍摄模式
摄像机上的自动光圈其实是一种自动的曝光 模式,摄像机的快门速度是事先预设好的。
这时的自动光圈相当于照相机上的快门优先 曝光模式,摄像机根据光照条件,在一定的 快门速度前提下,选用合适的光圈进行录影。
在阳光过于强烈时还会提醒摄像师采用密度 镜对画面亮度进行调整
需要从自动光圈转为手动光圈的场景2
三是当主体处在大面积深色背景前时,摄像机也会误认为画面亮度不足,会开大光圈来进行拍摄,结果导 致主体的亮度过亮,背景黑色变成了灰色,这时要手动缩小光圈减少曝光,正确还原主体的亮度。
四是当主体处在大面积浅色背景前时,摄像机也会误认为画面亮度过度,会缩小光圈来进行拍摄,结果导 致主体的亮度过暗,背景的白色变成了灰色,这时要手动开大光圈增加曝光,正确还原主体的亮度。逆光 的场景就属于这种情况。
2 手动光圈曝光
手动光圈要求摄像师根据拍摄景物的亮度, 随时手动选择光圈大小值来拍摄,这便于摄 像师在控制曝光上做到十分精确。
尤其是想要获取高调明亮或主体剪影的特殊 效果,采用手动光圈控制曝光是最佳选择。 很多摄像机上有斑马纹功能设置,就是当画 面中一些部分过于明亮,摄像机无法记录该 部分细节时(画面过曝),在该部分出现黑 白相间的条纹给以提示。
站姿和跪姿
一般将摄像姿势分为站立和跪立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姿势。
站立时双腿呈45度夹角前后站立(图 20),不管摄像机的大小,这样的站 立方式都是相对最有利于身体稳定的 姿势。
跪立的姿势一般是左脚屈膝垂直立于 地面,右脚屈膝将膝盖抵于前方地面 (图21),后脚掌弯曲,同时左手曲 臂用手肘抵在左膝盖上,左手掌来承 担摄像机的承重,这样摄像机的重量 通过手掌--手臂—膝盖—小腿直接传 递到地面,保证了握持的稳定性。
对焦操作
在我们拍摄的画面中,主体必须清晰实 在,而不能模糊虚化,否则就是拍摄失 败。摄像机的对焦操作,正是获得清晰 影像的保证。
1 对焦装置
对焦也称为调焦,是指调整镜头的对焦系统装 置(图21),使被摄对象在感光元件上形成清 晰的影像。
对焦分为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两种方式,前者 由摄像师手动调焦完成,后者由摄像机自动调 焦完成。
在严谨的摄像活动中,手动对焦往往更有保证。
2 手动对焦操作
手动对焦是依靠摄像师手动调整镜头上的“聚焦环”进行对焦,实现拍摄主体清晰。如果是拍摄移动的运 动对象,还要根据对象移动速度和方向来预测物体的运动轨迹,进行跟踪手动对焦(跟焦)。
对焦和跟焦是摄像的重要基本功,多加练习才会熟练。手动对焦可按(图32)所示步骤进行操作。取景框 好拍摄画面之后,先将镜头对准被摄体,再将镜头推至长焦端,让被摄主体在取景器中尽量放大,然后对 焦调整至被摄主体清晰为止,最后将镜头变焦到原先的画面正式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