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课题26 欧风美雨下的求强求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线索一: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土洋结合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突出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反
映的时代特征。

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信念,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

近代中国民俗风情发生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后,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精神生活的新内涵。

课题26欧风美雨下的求强求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曲折发展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主干梳理助学助记教材拓展一遍过
知识点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背景: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

2.表现
(1)洋纱取代土纱,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________”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村的“织”与“耕”分离。

(3)服从于国际市场,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3.影响
(1)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封建统治基础动摇。

(2)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构图解史],
列强经济侵略与自然经济解体的关系
信息提取: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正常道路,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二)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内外交困,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的________出现。

2.概况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3.活动
(1)以“________”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________,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开平煤矿等。

(3)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了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堂并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失败:________________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5.影响
(1)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________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构图解史]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信息提取:(1)军事工业:目的是“自强”,性质是封建官办企业。

企业经费全由政府调拨;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

(2)民用工业:目的是“求富”。

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

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企业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1)________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

(2)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一些________、地主、商人开始创办近代企业。

2.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3)著名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________________、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特别提醒]
近代化与工业化
(1)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

(2)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理性化。

[构图解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信息提取: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洋务企业刺激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诞生,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出强烈的半封建性。

知识点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1.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________进一步瓦解。

(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倡导“实业救国”。

(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________的限制。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二)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
1.原因
(1)辛亥革命为________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群众性________运动的促进作用。

(3)欧洲列强忙于________________,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多,________和纺织业发展最快,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

3.影响: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原因
①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开展“________________”。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2)影响: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2.遭受打击——抗日战争时期
(1)原因
①在沦陷区,日伪军疯狂地毁坏和吞并民族工业。

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________迅速膨胀。

(2)状况: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而走向萎缩。

3.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
(1)原因
①美国取得在华特权,经济侵略的加剧。

②官僚资本实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增加________,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严重。

(2)表现:工厂纷纷倒闭,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
[构图解史],
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信息提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刺激了洋务经济和民族工业的诞生;洋务经济和民族工业在加速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对外来资本主义经济也起着一定的抵制作用。

[构图解史]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信息提取: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经济上与封建主义及外来资本主义既矛盾冲突,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在反抗外来侵略及反封建专制时,表现出革命性与妥协性并存。

[漫画说史]
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信息提取:在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压迫下,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若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无论怎么提倡国货,也无法挽救工业衰败的悲惨命运。

——————————·关注新教材新观点·———————————
1.自然经济解体
自然经济解体指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它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存在,并在农村占统治地位,对西方的经济渗透也具有天然的抵抗力。

2.洋务运动兴起与失败的必然性
(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

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

(2)洋务派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

(3)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3.官办洋务企业的民营化趋势
(1)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这个结论是说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目的没有实现,不是说洋务企业随着战败而破产。

(2)官办军工企业因编练新军的需要仍有所发展。

军工企业改革经营管理方式,转产民用产品,逐渐走向市场。

(3)民用企业的发展则没有间断。

洋务派创办的纺织工厂几乎全部转为民办。

1913年,张謇任农林工商总长时提出,凡是农林、工商部所属的官办企业,全部停办或招商承办。

4.民国初期的经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1)原因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减少了对华的商品输出。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表现
①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②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探究点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术前沿]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向
[史学新论]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社会。

半殖民地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受控于列强。

西方国家对被侵略国家进行经济掠夺、资源霸占,将资本主义经济渗透到被侵略国家的经济结构中,使得那里的旧有经济遭到瓦解,半殖民化使得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较资本主义萌芽更多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对于中国来说,殖民主义……带来了资本主义文明,迫使中国走出“中世纪”,迈向了现代。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思维激活]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中增加了资本主义色彩,迫使中国被动地走向“近(现)代化”。

[考题研析]
[2020·全国卷Ⅱ,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
据图可知,当时()
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史料实证]
史料一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并且获利颇佳。

……福建沿海平原盛产甘蔗……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

农民或自置织
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史料二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

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

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清末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的城乡关系,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卷入世界市场,并且中国农业经济作物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2)史料二反映了随着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开埠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试答]
(2)根据史料二,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

[试答]
[历史解释]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主要变化
[家国情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点二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学术前沿]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
[史学新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在经济方面,洋务运动引进了大机器生产,为中国创建了近代的工矿交通通信事业。

我们知道,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就存在使用雇佣劳动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然而没有自发地出现工业革命,中国的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国外引进的。

而在这方面,洋务运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刘芃《历史学习精要》[思维激活]作者强调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在于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之先河,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

[考题研析]
[2020·全国卷Ⅲ,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史料实证]
史料一(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的这列列车。

——《历史教学》2005年第二期史料三“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

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
《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雷颐《历史的裂缝》[解读](1)史料一中“旧轨”指封建制度,“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对封建制度
的冲击。

这主要体现了洋务运动中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背离。

(2)史料二中关键信息“开动了现代化的这列列车”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3)史料三中“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说明企业所有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说明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

[探究](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

在客观上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试答]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

[试答]
[历史解释]
洋务运动的特点
(1)从目的上,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应对边患,维护封建统治。

(2)从内容上,只片面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从结局上,由于内外因素,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家国情怀]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表现
————————课题随堂演练——————————
1.[2021·浙江模拟]李鸿章认为,华商如能自立公司,由熟悉商情、公廉明干之员出而担当,复有专门生意(漕运),自不至为洋商侵夺,遂成立轮船招商局。

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
A.由方举赞在上海创办
B.目的之一是与洋商竞争
C.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
D.体现洋务派的自强理念
2.[2021·天津模拟]1897年,大生纱厂发行股票。

张謇“领南洋商务局官机二万锭,作为官股规银二十五万两,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共计官商本规银五十万两……官绅订立合同,永远合办。

”这可以反映当时()
A.官方限制民间办厂B.股本结构较为单一
C.社会资金的资本化D.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3.[2021·河南开封模拟]如表反映了1897~1910年中国纺纱工业的部分发展状况。

据此推断()
B.创办者皆为儒学士大夫出身
C.纱厂的创立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维新变法运动取得较大成效
4.[2021·重庆南开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为民国政府1948年发行的大面值金圆券,而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元都能自由流通。

这说明()
A.抗战胜利后国家经济的快速恢复
B.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秩序
C.国军军事的失败导致了金融崩溃
D.官僚资本用金融手段大肆搜刮民财
5.[2021·四川南充模拟]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法令规定:各活期存户只能按照其存款金额每星期提取5%,但每星期至多以提取法币150元为限;各工厂、公司、商店及机关为支付工资及与军事有关的用款,则另行规定。

材料表明() A.经济大危机冲击了中国经济
B.蒋政府对革命根据地实施经济封锁
C.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加强
D.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来聚敛财富
6.[2021·湖南岳阳模拟]下表为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的情况。

若为该表选取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
B.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C.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
1.
[2017·全国卷Ⅰ,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关键点拨:据题干信息可知,原来的土煤“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样减轻了税收对开平煤矿的压力。

[听课笔记]
2.命题点: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2017·全国卷Ⅲ,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3.命题点:晚清中国经济卷入世界市场
[2016·全国卷Ⅰ,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真题品悟]
4.
[2019·全国卷Ⅲ,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
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关键点拨:在近代中国,外国列强享有一定特权,而清政府对国人及企业实行高压政策,因此一些中国人及企业常常使用外国人的名字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听课笔记]
5.命题点: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度量衡混乱状况
[2020·全国卷Ⅰ,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

这一状况()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6.命题点:洋务派“求强”“求富”的举措
[2017·全国卷Ⅱ,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真题品悟]
[2016·全国卷Ⅲ,30]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关键点拨:仔细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抗敌牌火柴”“十九路军”再结合题干时间“1932年”分析“一·二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救亡活动。

[听课笔记]
8.命题点: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加强
[2016·全国卷Ⅱ,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真题品悟]
9.[2020·全国卷Ⅲ,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
( )
A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 .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 .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关键点拨:1940年代中后期,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官僚资本膨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分析判断当时中国的经济现状。

[听课笔记]
10.命题点: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
[2020·全国卷Ⅰ,30]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

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
A .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
B .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
C .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D
.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真题品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