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教案
古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这些佳作不仅语言精美,而且意境深远。

它们充满了生活情趣,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广为传诵,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今天我们将研究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研究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
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___
导入:
大家知道___吗?___常常被评价为英雄或奸雄。

今天我们将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会对这位历史人物有更客观的认识。

自学指导: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沧海、碣石、竦峙、澹澹、
萧瑟。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高高地挺立)、星汉(银河)、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至(极点)、何(多么)、若(好像)、临(登上)。

3.文体知识: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本课的《观沧海》属于古体诗。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

律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4.作者简介:___(155-220),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也是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___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他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了军事力量。

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后,他先后灭了___和___,并在官渡打败了兵强地广的___,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他北征___并大胜。

次年率军南下,但却被___和___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善于诗歌,常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例如,他的《步出夏门行》和《蒿里行》都用乐府旧题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

观沧海》是___的名篇,他在___的途中登上了碣石山。

当时,___是东北方的大患,攻破了幽州并俘虏了___十余万户。

同年,___的儿子___和___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___,屡次骚扰边境,因此___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北上征伐___。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___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___的后方,因此第二年他才能挥军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将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___对___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争。

《观沧海》正是___在___途中登上碣石山时所写。

大战之前,作为主帅的___登上了当年___和___也曾登过的碣石山。

此时正值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入到
诗中,借助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此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同时思考一些问题。

例如,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为中心,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这首诗共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交代了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是描写海水与山岛,属于实景;第三层则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属于想象。

最后两句是附文,与诗的内容无关。

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是“日月之行”四句,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怀着雄心壮志来描绘大海的形象。

东临碣石,以___”一句是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

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可以仿佛看到了___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

下文由“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

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

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借助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些有关“胸襟”“抱负”“志趣”的诗句: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岳阳楼记》)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___《行路难》)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

(___《望岳》)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___。

(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___《登飞来峰》)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游山西村》)
第二课时 ___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新课导入
在课堂上,我们一起朗诵了___的诗歌,如《静夜诗》《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___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

今天,我们将研究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首诗表现了___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具有___特有的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畅的艺术风格。

二、自学指导(一)——预与交流
1.作者简介
___(701—762),字太白,号___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___”。

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
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___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诗歌大意
这首诗中,___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杨花、子规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___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3.背景链接
___早年家境贫寒,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

___年间,___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___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在杨花落完、子规啼叫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的忧愁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二)整体感知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描写了“杨花”和“子规”。

写“落尽的杨花”,点
明了时令是“暮春”。

“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___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___,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社会、人生等方面,风格多样,以豪放、深沉、慷慨激昂著称。

3.理解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为什么停留在北固山下?
2)诗中“___生残夜,___入旧年”这一联表达了什么意思?
3)诗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与___的
《将进酒》有什么相似之处?
交流点拨】(1)诗人停留在北固山下,是因为他思念故乡,不能忍受远离家乡的痛苦。

2)“___生残夜,___入旧年”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
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抒发了他的忧愁和无奈。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和___的《将进酒》一样,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___的诗更加深刻、凄美,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二)自学指导——阅读与分析
1.诗歌的结构分析。

该诗共四十四句,分为两部分,前二十六句描写诗人思乡之情,后十八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歌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每句字数相同,平仄相间,节奏流畅。

2.诗歌的主题分析。

该诗主题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也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3.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

该诗语言简练、深邃,用词精准、生动,既有豪放激昂的风格,又有深沉凄美的情感,充分展现了___的诗歌才华和思
想深度。

三)熟读成诵
理解背诵全诗。

四、板书设计
景:次北固山下——孤寂、萧瑟景象
情:___生残夜,___入旧年——思乡、怀旧之情
五、拓展延伸
请查找资料,写出___的另一首反映乡愁的诗歌。

交流】①登高
______,___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___创作的小令,以天净沙为曲牌名,秋思为题目。

___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他一直未能得志。

他的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在一次羁旅途中,他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表达了思乡之情。

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___”描绘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和对家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则更加深刻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无奈之感。

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可以是“深秋郊野独行图”或“天涯断肠人”,更能表现出游子孤独漂泊、思乡无助的心情。

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更
加深刻地表达了游子的孤独和无助,使整首小令更加感人至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