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2017-2018年苏州高新区XX名校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倾倒
B .液体的加热
C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D .用滴管取液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倾倒液体的操作是正确的操作;B选项对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C选项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选项用滴管取液体时,要在空气中挤压胶帽;故答案选择A
考点:基本操作
2.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A.生活常识B.相似物质(或微粒)之间的区别
①酒精清洗油污——乳化
②防止煤气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①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不同
②生铁和钢——含碳量不同
C.元素与人体健康D.家庭小实验
①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
②人体缺钙——易生龋牙①制氢气——用电池“锌皮”与食醋反应
②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用食醋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①酒精清洗油污,是因为酒精能溶解油污,错误;
②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错误;
完全错误,不符合题意;
B、①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相同,错误;
②生铁和钢——含碳量不同,正确;
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正确;
②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缺氟易生龋牙,错误;
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用电池“锌皮”与食醋反应可生成氢气,正确;
②食醋中的醋酸能与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反应,可用于除水垢,正确。

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体的分子体积受热膨胀,遇冷缩小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氧
C.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火箭发动机
D.合金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详解】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升高,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增大,温度降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减小,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合金指的是金属与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混合物,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例如生铁中含有碳元素等,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酒精挥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而是酒精分子不停地运动,使得分子间间隔变大,导致分子体积急剧增大,故选D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5.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在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某同学以氧气为例进行如图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答案】D
【详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观察选项;
故选D。

6.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二者的分子分别是CO2、CO,不相同,正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两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前者是12:32=3:8,后者是12:16=3:4,二者不同,正确;
C、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产生碳酸,而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发生反应,错误;
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由于他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所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正确。

故选C。

7.《天工开物》中记载“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了黄金具有良好的
A.磁性B.延展性C.导热性D.导电性
【答案】B
【解析】“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说明黄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故选:B。

8.湘潭盘龙大观园是周末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在大观园所见的下列现象用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未进门就闻到花香——分子不断运动
B.杜鹃花、月季花的香味不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鼻子能闻到花香却看不到物质进入鼻腔——分子很小
D.冬天花香不如夏天浓郁——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答案】D
【详解】A、未进门就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A正确。

B、杜鹃花、月季花的香味不同,是因为不同分子性质不同,B正确。

C、鼻子能闻到花香却看不到物质进入鼻腔,是因为分子很小,C正确。

D、冬天花香不如夏天浓郁,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变慢,D错误。

故选:D。

9.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Δ
2CuO+O2↑+4X↑。


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NO2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Cu(NO3)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D.产物中CuO属于氧化物
【答案】C
【详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NO3)2Δ
2CuO+O2↑+4X↑,可得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反应后
铜原子 2 2
氮原子 4 0
氧原子12 4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X的4个分子中含有4个N原子和8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N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O2;
B、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该反应符合这一特征,是分解反应;
C、因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Cu(NO3)2中硝酸根的化合价是-1价,所以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铜符合该特征,是氧化物;
故选C。

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答案】B
【详解】A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故A 正确; B 、该元素名称是钙,属于金属元素,故B 不正确;
C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故C 正确;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D 正确。

故选B 。

11.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

铕(Eu)是稀土元素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元素,Eu 2O 3中铕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详解】在Eu 2O 3中,氧元素显-2价,设:铕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故选C 。

12.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 .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H 2O→2H 2↑+O 2↑
C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若a 试管气体为5mL ,则b 试管气体为10mL 【答案】A
【详解】A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B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H O 2H +O ↑↑通电
,不符合
题意;
C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 管与负极相连,生成的是氢气,b 管与正极相连,生成的是氧气,故若a 试管气体为5mL ,则b 试管气体为2.5mL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3.在反应A+3B =2C+2D 中,A 和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9:11,已知1.8gA 与一定量B 恰好完全反应成
5.1gD,则在此反应中反应物B和生成物C的质量比为?()
A.2:1 B.2:3 C.3:1 D.1:2
【答案】A
【详解】由于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9:11,则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a,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1a。

设1.8gA与B反应时B的质量为x
A+3B=2C+2D中
9a 33a
1.8g x
解得:x=6.6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的质量为:1.8g+6.6g﹣5.1g=3.3g
则反应物B和生成物C的质量比为:6.6g:3.3g=2:1
故选A。

14.下列化学家与其成就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组是
A.道尔顿——确立了元素学说B.拉瓦锡—质量守恒定律
C.张青莲—相对原子质量测定D.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
【答案】A
【详解】A、道尔顿提出并确立近代原子学说,符合题意;
B、拉瓦锡在1777年用实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并获得公认,不符合题意;
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不符合题意;
D、门捷列夫首先发现元素排列规律,并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15.小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珠,该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考点:空气的组成
16.食醋中含3%~5%的醋酸,其化学式为C2H4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醋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醋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D.醋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C
【详解】A、醋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2=60;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每个醋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但不符合题意;
D、醋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液氧、冰水混合物、稀盐酸B.硬铝、干冰、洁净的空气
C.水银、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D.活性炭、二氧化硅、汽水
【答案】A
【详解】A、液氧(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稀盐酸是氯化氢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符合题意;
B、硬铝是合金,属于混合物;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C、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高锰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硅是由硅、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汽水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18.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
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
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9.化学变化一定存在( )
①状态和颜色的变化②发光,放热③生成新物质④气体的放出⑤能量的变化
A.③B.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
【答案】B
【详解】化学变化不一定有状态和颜色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化学变化中不一定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有的化学变化吸热;
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气体产生;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伴还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故③⑤正确。

故选B。

20.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燃烧
B.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能供呼吸
D.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A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气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正确;
D、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21.提高燃料利用率的关键是使燃料充分燃烧。

(1)写出种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并举出生活中相应的例子_______。

(2)写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将煤块变成蜂窝状CH4+2O2点燃
CO2+2H2O
【详解】(1)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有提供充足的氧气,如利用鼓风机吹气;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将煤块变成蜂窝状等。

(2)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H4+2O2点燃
CO2+2H2O。

22.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食品“蛋黄派”的包装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个小“枕头”。

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

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操作步骤是:在袋上切一小口,将袋内气体压入_____中,观察现象。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该是_____。

(3)如果食品充气袋中所充的是氮气,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

(4)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_____。

(填序号)
①安全、无毒;②廉价、易得;③化学性质稳定,与食品不起化学反应;④密度要比空气密度大
【答案】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行①②③
【详解】(1)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可采用将袋内气体鼓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食品充气袋中充氮气是可行的;
(4)充气包装是现代常用的食品包装方式,是为了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或变质;故充气包装除了能保鲜外,还能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所充入的气体首先应具备:安全、无毒、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食物反应,其次从经济角度尽量选廉价易获得的气体;故填①②③。

23.根据教科书中的有关实验内容,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答案】明亮蓝紫(或蓝紫)氧气的浓度(或跟氧气接触的充分程度)发热(或发烫)
【详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生石灰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24.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请按照要求填空:
(1)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同时又可以杀菌消毒。

(2)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

(3)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____发生了化学反应。

(4)在冰箱中放置____,可除去其中的异味。

(5)使用含碳燃料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否则会引起人窒息或中毒死亡。

请写出一条使用时的安全措施:____。

【答案】煮沸隔绝氧气氧气、水活性炭开窗保持空气流通
【详解】(1)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同时又可以杀菌消毒。

(2)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其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3)金属生锈是金属和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收色素和异味,在冰箱中放置活性炭,可除去其中的异味。

(5)使用含碳燃料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否则会引起人窒息或中毒死亡,使用时的安全措施是开窗保持空气流通。

三、实验题
25.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