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二(下)期末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1.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
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 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 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 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故A项正确。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而不是聚居,故B项错误。
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政府政策的变化及苏州府官员的理念,故CD两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明万历《同安府志•物产》记载,福建同安县“往时市肆绸缎纱罗绝少,今則苏缎、
潞绸、杭货、福机行市,无所不有者”。
由此可知,当时()
A. 长途贩运比较发达
B. 同安接是福建商贸中心
C. 福建丝织业发展快
D. 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
【答案】A
【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中“今則苏缎、潞绸、杭货、福机行市,无所不有者”表明,当时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同安在福建商贸中的地位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C.福建的丝织业发展水平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D.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棉纺织业走向衰落,这与题干中“明万历”不符。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需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今則苏缎、潞绸、杭货、福机行市,无所不有者”的主旨,并正确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3.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
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
据此可知()
A.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
B. 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C. 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
D. 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
【答案】B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一项基本的经济政策,唐朝没有废弃。
B.题干所给材料中“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
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反映了唐朝日益频繁的中外文明交流状况。
C.“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D.“文化开放心态”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的主旨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4.1883年11月18日,美国第一个全国统一铁路时刻表诞生,这一天的正午时分,美
国东部的始终全部回拨,从此,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推动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工厂制度的完善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宗教改革的推动
D. 工业文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883年”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应排除。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化进程加快,故B项错误。
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883年”和对材料的解读,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5.17世纪早期,中国茶被荷兰人引入欧洲,成为富人的奢侈消费品。
18世纪初,茶
叶被欧洲各阶层民众所喜爱,逐渐转变为一种大众家常饮料。
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资产阶级革命后社会稳定
B. 工业革命缩小了贫富差距
C. 中欧间贸易的大幅度增长
D. 民主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7世纪早期,中国茶被荷兰人引入欧洲……18世纪初……逐渐转变为一种大众家常饮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欧间贸易的大幅度增长,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中欧间贸易的信息,与资产阶级革命无关,A项错误。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材料强调中欧间贸易,与民主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不符,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以英国茶叶消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殖民扩张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联系材料中东方茶叶对西方贸易的扩大来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6.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
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
这反映出()
A. 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 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 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答案】B
【解析】题干信息表明当时的上海沦为了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这说明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考查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分析理解。
需要掌握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中国带来灾难,另一方面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7.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
工
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A.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 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C. 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D. 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在工业革命兴起后,妇女也承担起家庭部分的经济责任,故C正确。
ABD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关键信息有: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总体难度适中。
8.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B
【解析】“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表明洋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故B正确;
管理体系材料未涉及,故A错误;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不是外资企业,故C错误;
D太过绝对,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
洋人手中”。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识见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
9.下面为19世纪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单位:户)。
下列各项与
社会长期动乱不宁阶级斗争变化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传统文化没落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1820--1879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迁出总数在增长,迁至城镇从事工商的数据高于迁至他乡务农,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列强入侵,使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导致大量农民破产,故C项正确。
AB两项均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需要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通过了工厂内迁的提案。
从1938年到1942年底内迁
厂矿共计639家,器材12万多吨,技工1.2万余人;以机器、纺织为主。
这一举措()
A. 目的是改变中同近代工业布局
B. 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展开
C. 一定时期内促进后方工业发展
D. 导致官僚阶层控制经济命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从1938年到1942年底内迁厂矿共计639家,器材12万多吨,技工1.2万余人;以机器、纺织为主”,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在一定时期内促进后方工业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1.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市镇、中心区、
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
据此推知,当时苏联()
A. 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B. 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 行政命令代替计划经济
D. 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奉献
【答案】D
【解析】“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表明当时苏联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了奉献,故D正确;
领导阶级、实物配给制、行政命令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
12.1950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将退休工人养老金平均增加了77.5%,
1952年又增加12.5%.美国的上述举措意在()
A. 扩大社会保险以缓解经济危机
B. 缓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发展
C. 稳定社会秋序以对抗苏联等国
D. 规范保险行业以赢得大众好感
【答案】B
【解析】A.1950年美国没有出现经济危机。
B.材料反映的是美国要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是社会福利提高的表现,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
C.美国实行福利国家制度,不是为了对抗苏联,而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促进经济发展。
D.赢得大众好感,最终的目的是要巩固统治。
促进经济的发展。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战后世界的福利国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福利国家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特征,其次要搞清楚,福利国家制度最本质的目的是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英国将一系列基础工业和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法国将能源部
门、保险部门、金融部门和一些大公司改知阔家接管。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设立的国有企业从战争结束的7个迅速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114个;美国政府也创力、了一些国有企业。
这表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A. 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 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C. 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D. 兴起了第三产业和“新经济”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英国将一系列基础工业和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法国将能源部门、保险部门、金融部门和一些大公司改知阔家接管”、“日本政府设立的国有企业从战争结束的7个迅速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114个;美国政府也创力、了一些国有企业”可以看出这是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故C项正确。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不是实行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需要掌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表明南宋以后()
A. 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经济重心已基本转移至南方
C. 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
D. 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可知依被作物的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故A正确。
B项“基本”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
故排除。
经济部门涉及许多方面。
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的结论。
故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演变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相关经济作物演变的相关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
15.
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布局
B. 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模式
C. “大炼钢铁”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D. 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局面
【答案】B
【解析】投资规模会影响经济比例的协调发展,无法决定主要能源布局,A项错误;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一五”期间中国的重工业发展迅速了,轻工业发展较快,这主要是借鉴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模式,B项正确;
“大炼钢铁”运动发生在1958年之后,而“一五”计划在1957底超额完成,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后,我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局面,与材料强调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迅速不符,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新中国“一五”期间主要产品产量表。
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格型选择题在解答时,对表格要“三看”:一看表格中的时间(1952年、1957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表格反映的问题(年份和增长率项目),确定答题方向;三看表格中的关键信息(增长率的变化),特别是表格数据变化所反映出的问题。
16.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
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
盐
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
这反映了明朝()
A. 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
B. 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C. 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
D. 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答案】A
【解析】明朝实行“开中制”,商家负责运粮到边关,政府则给盐引,商人拿着盐引到产盐区取食盐,之后到指定地区销售,体现出政府对食盐业的控制,故A正确;
“开中制”是未解决边关军粮而采取的措施,明朝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错误;
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解题的关键是“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
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17.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
两者都()
A. 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B. 是近代企业中的典型代表
C. 属于清政府的官办企业
D. 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庆内军械所与南通大生纱厂都属于近代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故B项正确;
张謇在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属于民族企业,不属于洋务企业和官办企业,故AC项错误;安庆内军械所属于洋务派企业,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解题的关键是“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都属于近代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
18.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
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
这一政策的制定是基于()
A. 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
B. 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
C. 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D. 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53年”可知,处于一五计划时期,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政策是为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故C项正确。
AD两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应排除。
全面建设是1956-196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
需要掌握一五计划时期的措施及其目的。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53年”。
本题考查对一五计划时期的措施及其目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19.美洲很多国家将10月12日命名为“哥伦布日”,并在这一天举行活动纪念哥伦布
发现美洲。
但在美国一些地区,如加州伯克利,这一天被称为“原住民日”。
委内瑞拉从2002年开始把这个节日称作“原住民抵抗日”。
这说明()
A. 人物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B. 历史是非模糊莫辨
C. 不同立场影响价值判断
D. 观念冲突难以弥合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间:10月12日”,美洲一些国家定为“哥伦布日”,而加州伯克利定为“原住民日”,这显示出了不同的客体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态度,并非没有客观标准,故C项正确,A项错误;
历史并非模糊难辨只需从不同角度去看即可,故B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不同群体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并非观念冲突难以弥合,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美洲很多国家将10月12日命名为“哥伦布日”,并在这一天举行活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
但在美国一些地区,如加州伯克利,这一天被称为“原住民日”。
委内瑞拉从2002年开始把这个节日称作“原住民抵抗日”。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历史的“桥梁”。
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丰富多样。
史学家在具体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时,亦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20.据《全球通史》记载: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
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
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
这一变化()
A. 推动了西葡殖民方式的转变
B. 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
C.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
【答案】B
【解析】A.材料没有涉及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方式的变化。
B.根据材料“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世界贸易的变化,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
C.材料涉及到的是商业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封建体制的问题。
D.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以后。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
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1.“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
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
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
”这一现象说明()
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 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
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可以看出通讯技术的革新
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需要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因素。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因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22.1933年1 0月,罗斯福政府将长期以来法定的每盎司黄金等于20.67美元改为31.26
美元。
1934年1月又定为每盎司等于35美元,并以国家债券为担保,增发30亿美元通货。
这表明罗斯福政府急需()
A. 提高商品价格
B. 缓解债务危机
C. 恢复银行信用
D. 促进工业复兴【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应对大危机期间物价下跌的局面,罗斯福政府放弃金本位制,减少美元的黄金含量,实行美元贬值,并增发货币,这势必造成物价上涨,故A正确;
美国当时并不存在债务危机,故B错误;
C是银行休业整顿的结果,排除;
D主要是罗斯福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的结果,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政府通过奖励补偿等手段来压缩农业产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这样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利于环境保护。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23.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
中到华盛顿。
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D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军事政治集团;
B项是1995年建立的,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
C项是区域集团化组织。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了解,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键人物是美国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凭借战后美国拥有全球四分之三黄金储备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国地位,他力主强化美元地位的提议力挫英国代表团团长、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怀特计划”成为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通过决议的蓝本。
24.1978年农民纯收入只有133元,到1990年达到了630元,增加了3.72倍,平均每
年递增13.8%.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农民基本上已解决了温饱问题。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B. 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