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论文完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突发公共事件媒体报道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Public Emergency Media Coverag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作者马丽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指导教师胡健副教授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二〇一三年五月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
指导下独立研究取得的成果。
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发表的论文。
若有抄袭,愿承担一切后果。
特此声明
完成人签名:
年月日
突发公共事件媒体报道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媒体报道已成为社会前进的催化剂,特别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它对舆论的引导、社会公众情绪的稳定、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有重要的作用,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本文结合云南省彝良县、贵州省威宁县交界处发生的5.7级地震的案例,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报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突发公共事件;媒体;报道分析
Public emergency media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media become the catalyst for social advancement, especially for public emergency, it on the guide of public opinion, social the public mood stabili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emergent public events have important role, more related to the benign opera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Combining YiLiangXian in Yunnan province and Guizhou province WeiNingXian's 5.7 magnitude earthquake cases, analysis of media public emergency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ublic emergency; The media; Coverage analysis
1 导言
在科技力量还未能将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于未然的今天,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
自然灾害、政治军事冲突、恶性火灾、交通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多发易发,波及面广,伤害性大,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威胁,同时也给公众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和创伤。
而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至结束的过程中,大量事实证明,媒体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件处置的成功与否,它的正确报道能够将社会舆论带入正轨、稳定广大人民群众面临公共突发事件时的恐慌情绪,以及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反之,不正确的宣传报道不仅不利于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的应急管理,也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①因此,本文结合案例,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报道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2 云南省彝良县发生的5.7级地震媒体报道的简介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人们还未从上一次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其他尚未预知的灾难又接踵而至。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与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发生了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地震发生后,成都商人冯柯用微博第一时间报道出了这次地震,在震后36分钟,是这位曾经历过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的大地震的年轻人喊出了第一声“地震了……”并用微博图文并茂地“直播”了这次劫难。
紧接着各路媒体赶赴震区。
12时16分,彝良县又发生5.6级余震,震源深度10公里。
至2012年9月8日下午2时,地震已经造成了18.3万户共计74.4万人受灾,受灾罹难人数共80人,房屋倒塌7138户,共计30600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7.04亿元。
②
对此次自然灾害,广大媒体发挥了它们应有的职责,纷纷赶往震区分析此次地震的发生原因、地震环境。
据史料记载,云南省昭通市由于处于地震带上,地震频发,根据昭通历史地震状况及滇东北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广大媒体从地质地貌、人口密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破坏性地震叠加等方面分析了此次地震震级不大但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较大以及相邻贵州威宁地区损失较小的原因。
针对震区山高坡陡、余震不断,易发生次生灾害的特点,许多媒体报道,在救援工作救灾人员要注意自身安全,积极开展地震基本知识普及工作,增强灾民的避险、自救、互救能力,缓解灾民恐慌情绪等,虽然这次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有了一定的改观,但在无形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3 突发公共事件媒体报道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各界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上取得了明显突破性的①
进步,由过去控制过严过死向逐步宽松自由的方式转变,再加上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给媒体带来的经验和教训,报道质量也显著提升。
也相应的为此次地震的应急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借鉴经验。
但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那么这种进步和转变还远远不够,新闻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具体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3.1误传现象
根据人民网的报道,有记者从云南省民政厅了解到,针对云南彝良县、贵州省威宁县交界处发生的5.7级、5.6级地震遇难人数,之前各家媒体报道的最新遇难人数为89人。
经权威机构调查,该报道纯属虚假,截至今日,最终官方统计数据统计,遇难人数仍为80人。
现实来讲,这样的报道是对难民的不尊重和轻视,这是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报道最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报道中,舆论的扩大、虚假、缓慢和谣言波及范围等一系列问题,不仅给灾区人民和关注灾区人民的其他群众带来不良情绪,而且还影响着整个应急预案的实施和应急管理的进程,这也是对我们国家新闻界求真务实精神的懈怠。
人们对误传数据的关注耽误了灾区的最佳救援时间,影响整个应急管理系统。
3.2 炒作现象
地震发生一段时间后,一些媒体新闻娱乐化的本性露出了狐狸尾巴,为了取悦受众,它们有意无意地开始寻找一些趣味性的信息,新闻娱乐化的阴魂不散,阴影犹存。
其中,“不人道”就是一例典型的被媒体娱乐化的例子,地震灾区一所学校大门口右侧的摊子上摆着的方便面,卖出的价格为5元的方面再加1元的热水费,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论述居民眼中的“不人道”的零食摊主,这钱赚得心安理得吗?这反映出来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让人担忧?但是这种为所不为的大量报道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媒体对这个新闻事件情有独钟,大肆炒作了的新闻事件。
中国人喜欢以杀一儆百,杀鸡儆猴,引以为戒为话题、让人们汲取教训,进行反思。
在地震救灾中新闻媒体不惜花费大篇幅、大版面,不惜浪费电视和电台宝贵的时段,把一个无关痛痒的“不人道”炒作得众所周知。
关注热度往往会超过被埋葬在废墟里或失去音讯的难民。
新闻媒体以此来作为反面教育实在是超越了底线,而以此来吸引灾区之外的受众倒是媒体心照不宣的真实意图。
这类报道能集中反映了媒体报道的各种特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受众对这类新闻的关注程度和接受程度也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新闻。
3.3 信息播报不完全
在震区电力全部中断的时候,媒体仅报道云南和贵州电网总局纷纷响应,而没有报道电网人员开展抢修保电应急处置工作的动态,媒体报道只对上级应急管理下达的措施高度重视,而对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没有适时的报道出来。
在余震连续不断带来灾难的过程中,媒体长时间反复播放一个受灾人员被救援队伍急救过程的画面,大大的缩小了血淋淋的肢体分离的残酷场面,媒体对受灾的严重程度的细节只是播放出几个画面,并没有全面地开展对灾区报道,让受众对灾区的实际情况产生无限的瞎想,空想,凭空捏造不切实际的数据,引来人们的焦急和骚乱。
3.4 为捐款单位打广告
在灾区应急恢复的过程中,许多媒体大力宣扬献爱心人士捐款的伟大精神。
在此次地震中,媒体上出现一段歌颂贝美因品牌的场景“让灾区宝宝们不断粮!作为著名婴童品牌的贝因美20年来一直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曾在汶州地震、
玉树地震等众多突发灾难面前,第一时间实施现金及物资捐赠,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持续、长久为中国公益事业奉献自己力量,以实际行动体现企业‘爱’的品牌精神……”③一家又一家的媒体接踵而至的颂扬起贝美因的献爱心行为来,把贝因美这个婴幼儿奶粉品牌炒作得妇孺皆知,许多媒体在此报道与称赞捐款企业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为企业打广告,并从中受利。
4 公共事件媒体报道问题的原因分析
4.1媒体报道受有关部门的影响
4.1.1 党委宣传政府部门的监督不到位
有关部门对媒体的监管力度不够强引发报道出来的新闻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隐患,会损害公众的身心健康。
由于没有真正建立起以责任制为基础,分工不明晰、责任问责制不健全、相互协调的媒体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并没有把监管责任真正落实到媒体报道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中去,以致于媒体报道之间的炒作以致无中生有。
媒体大肆炒作以至于一些商家,利益纷争利益媒体平台获取暴利,说明了相关部门对其处罚力度依然偏弱,没有把应有的威慑、遏制作用的监管体制落实,威胁人民群众的人格尊严和身体健康。
因而,如何完善对媒体报道的监督体系,是政府职能部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④
4.1.2党政宣传部门对信息的干预过多
导致信息流通不畅,政府担心一旦所有的信息都公开,政府的公信力可能会受到质疑,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另外政府往往会拿为人民服务,关切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挡箭牌或是不想公开的时候,寻找各种借口,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人们的注意力,媒体报道的设置与人们对真实情况的讨论相差甚远,注意力集中在政府对灾区的关注和人民的问候,这意味政府正在为掩盖残酷事实而努力,政府对这种报道设置的干预必然会导致社会注意力的转移,从会影响人们对事实的无限遐想,引起骚乱.⑤
4.2媒体行业缺乏自律机制
媒体自律主要包括道德自律和廉洁自律两个方面,存在于媒体行业、媒体组织、媒体从业人员三者之间。
媒体自律的缺失主要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公德
媒体缺乏服务大众的责任感,受经济利益的蛊惑,在报道的过程中为一些企业打广告。
同时,报喜不报忧,不关注弱势群体,缺乏公共服务性,在没有真正掌握信息源时就开始依附利益集团,进行炒作致使新闻娱乐化、更多的是体现出商业价值。
这是媒介人员缺失社会的公德心,有失道德正义的表现,致使在媒体出现有关问题的时候却只能从道德上加以谴责
(2)追求轰动效应的出位报道而不顾其真实
媒体挖掘新闻是其生存的立足点,但有些媒体千方百计地去制造出“奇”点、
③
④
“卖”点,往往这样会促成很多媒体把事实扭曲或是无中生有,引起媒体报道不顾事实,偏离事实,并把歪曲事实的新闻炒作得妇孺皆知,小题大做,大肆炒作,有失理性,却忽视新闻题材真实的价值。
而有的媒体又注重夸张,渲染铺张。
如果一味的追求轰动效应而忽视新闻的真实度,那么未来的媒体行业必将带来安全隐患,并且, 媒体从业人员常常根据形势的发展而估量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数据, 存在误报的现象,严重阻碍人们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进程,引起公众对媒体报道的不信任。
尤其是网络力量如此发达的今天,信息的虚假扩散更会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那么这个平衡的社会系统就会出现社会倾斜的现象。
⑥
(3)“剽窃、庸俗等不文明现象严重腐蚀媒体的形象。
剽窃、庸俗等不文明现象的报道的确能吸读者眼球,这不,当长久的报道严肃的事实的时候,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社会反响的时候,就会借一个大多数读者都关注的新闻精心编造成娱乐化的庸俗画面,让媒体取得有较高的社会关注,从而赢得广大读者群,这样一来,媒体效益和发行量就会“猛涨”,从而达到双赢目的,然而媚俗化,庸俗化。
但从长远来看势必影响其新闻价值。
媒体的不文明现象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冲击着人们的良好形象,在传统的道德规范滑坡中,部分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扮演着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再加上立法的滞后等原因,至今仍没有出台一部有关媒体的专项法律在保障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权利下去规范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为,必然严重腐蚀媒体的公信力形象。
因此,媒体作为一个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大众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而忽视严格的道德准则,不加分析审核就播发那些践踏道德标准的广告,最终会引起官众和听众的反感,这严重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
5 突发公共事件媒体报道的对策建议
5.1正确发挥党政宣传部门对媒体报道的监督导向作用
5.1.1党委宣传部门监督
政府必须做到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炒作行为进行监督,对一些低俗的报道加大惩罚力度,加强媒介行业的监管并且加大资金对主流媒体的制度,规章的建设和完善的投入,对信息的播报者奖惩分明,利用法的强制性和普遍性来限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报道中掺杂任何娱乐化成分,落实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群众的主体地位,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应急管理环境。
有关部门要更加的清楚认识到对媒体报道的规律和监管规律,对媒体报道的各环节的关键风险点把握细致,增强媒体行业之间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提高监管能力。
塑造良好的监督形象,同时,党委宣传部门要完善法制,宣传教育,进行社会诚信建设的监督。
⑦
5.1.2政府要正确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党委宣传部门要在报道中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决定性作用,加大对媒体报道的指导,对无用或无利的信息能够趋利避害。
同时有关部门要尽量减少对媒体报道的干预,尊重公众的知情权,要让媒体报道反应出人民之心,让媒体如实地把灾害所造成的真实情况全面地报道出来,而不是一味的干预媒体的报道,妨碍
⑥
媒体对灾害的不利报道,许多不利问题只有让媒体报道出来,让广大人员参与进来进行科学的研究,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力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全力搭建文化发展平台,积极创建文化先进乡镇,积极宣传党的思想,弘扬社会正气⑧
5.2媒体行业建立健全自律机制
5.2.1媒体报道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
要增强责任使命感,坚持实事求是的报道,把握好度,把重点放在灾区的恢复和建设,以及灾民的救援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平等,客观的原则,把广大人民群众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报道出来,对灾民负责,对社会负责;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总结,估量,把握好度,不要让报道的结果适得其反,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鉴于媒体报道的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⑨媒体报道必须准确把握信息的播报,充分发挥自身在舆论问题中的导向作用,坚持以身作则,以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为重;要严肃的对待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报道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报道,要以人的生命为重,以人的尊严为重,用正确的态度看待人们献爱心的行为;媒体人员要深知灾难带来那么多生命的失去、那么多肢体的伤害、那么多家庭的破碎、那么多心灵的创伤,这一切已足够感动人们为灾区捐款、出力,媒体不需要大力宣传或是嘉奖捐赠物资的企业或机构。
⑩
5.2.2媒体报道要保证其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更是媒体形成影响力、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基础。
新闻贵在真实和客观,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和媒体机构应该恪守的基本准则。
媒体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保守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为片面追求受众关注而夸大其词、任由“新闻失实”蔓延,就会彻底失去广大受众,新闻媒体就会失去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功能。
新闻从业人员要自觉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不动摇。
影响广大受众的“轰动效应”,要来自新闻本身。
5.2.3媒体报道要文明健康
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提高媒体的自觉是当务之急,必须构建媒体的当代监督,必须遵从传统美德,建设文明之风,塑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从多角度完善道德的重建,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广泛的开展部门间,地区间的交流合作,加强报道的培训技术,努力提高从业人员对信息的搜集、分析总结的科学决策和对灾害评价等方面的科技水平。
⑧
⑨
致谢语
从论文的选题到收集材料,从动手写稿到反复修改,其间受到很多人的帮助,以下的言语就是发自肺腑的的谢意与感想: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胡健老师。
他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方面总是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胡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细致的指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正是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杨老师。
我要感谢,非常感想我的同学。
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供我参考,开阔了我的思路。
通过讨论,使我的论文更加完善,谢谢同学
参考文献
[1]陆彩荣.如何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机制——从抗击非典报道看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对策略[J].中国记者,2003,(7).
[2]中国新闻网.云南昭通彝良县 5.7级地震已造成20人死亡[EB/OL].2012-09-07 /2013-05-20./gn/2012/09-07/4167477.shtml.
[3]中国婴童网.贝因美紧急启动云南彝良地震爱心救援行动,让灾区宝宝不断粮[EB/OL].2012-09-15/2013-05-20 ./Articles/Html/2012-09-15 /79166.html.
[4]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8~69.
[5]皮传荣.汶川地震中媒体表现之反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8).
[6]高梅,王艳萍.央视汶川地震报道解析[J]东南报道,2008,06).
[7]张自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体报道与民意诉求—以“苏丹红事件[J].新闻大学,2005:19.
[8]邹勇.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大众传媒舆论引导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 2011.
[9]董泽宇.论突发事件的预警体系的行动导向[J].中国行政管理, 2013:1-4.
[10]徐燕.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关系研究[D),湖南: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