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全集汇编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全集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组数据2a -,42a +,6,83a -,9,其中a 为任意实数,若增加一个数据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一定()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不确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把原来数据的平均数算出来,再把方差算出来,接着把增加数据5以后的平均数算出来,从而可以算出方差,再把两数进行比较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原来数据的平均数=
242683925
555
a a a -++++-+==,
原来数据的方差=22222
2
(25)(45)(265)(835)(95)5
a a a S --+-++-+--+-=,
增加数据5后的平均数=2426839530
565
a a a -++++-++==(平均数没变化),
增加数据5后的方差=
222222
21
(25)(45)(265)(835)(95)(55)6
a a a S --+-++-+--+-+-=
, 比较2S ,21S 发现两式子分子相同,因此2S >2
1S (两个正数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基本概念,熟记方差的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比较增加数据后的方差的变化,可分别求出原来的方差和改变数据后的方差,再进行比较.
2.已知一组数据:6,2,8,x ,7,它们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7 B .6
C .5
D .4
【答案】A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平均数为6求出x 的值,然后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解.
详解:由题意得:6+2+8+x +7=6×5,解得:x =7,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6,7,7,8,则中位数为7.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
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3.一组数据2,x,6,3,3,5的众数是3和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
解:∵数据2,x,3,3,5的众数是3和5,
∴x=5,
则数据为2、3、3、5、5、6,这组数据为35
2
=4.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根据题意确定x的值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某校共有200名学生,为了解本学期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收集了他们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单位:小时)等数据,以下是根据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
下面有四个推断:
①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一定在24.5-25.5之间
②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在20-30之间
③这200名学生中的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一定在20-30之间
④这200名学生中的高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在20-30之间
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意义对每个选项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解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①(24.5×97+25.5×103)
÷200=25.015,一定在24.5-25.5之间,正确;
②由统计表类别栏计算可得,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15,60,51,62,12,则中位数在20~30之间,故②正确.
③由统计表计算可得,初中学段栏0≤t<10的人数在0~15之间,当人数为0时,中位数在20~30之间;当人数为15时,中位数在20~30之间,故③正确.
④由统计表计算可得,高中学段栏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0~15,35,15,18,1.当
0≤t<10时间段人数为0时,中位数在10~20之间;当0≤t<10时间段人数为15时,中位数在10~20之间,故④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与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小明参加射击比赛,10次射击的成绩如表:
若小明再射击2次,分别命中7环、9环,与前10次相比,小明12次射击的成绩
()
A.平均数变大,方差不变B.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C.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大D.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利用计算出前10次射击的平均数,再计算出方差,然后计算出再射击2次后的平均数和方差,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
前10次平均数:(6×3+7×1+8×2+9×1+10×3)÷10=8,
方差:S2=
1
10
[(6﹣8)2×3+(7﹣8)2+(8﹣8)2×2+(9﹣8)2+3×(10﹣8)2]=2.6,
再射击2次后的平均数::(6×3+7×1+8×2+9×1+10×3+7+9)÷12=8,
方差:S2=
1
12
[(6﹣8)2×3+(7﹣8)2×2+(8﹣8)2×2+(9﹣8)2×2+3×(10﹣8)2]=
7
3

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和平均数,关键是掌握方差计算公式:S2=1
n
[(x1﹣x)2+(x2﹣x)
2+…+(x n﹣x)2].
6.下列说法: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是必然事件;③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3,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1,则甲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④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这个圆的半径,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去判断①;根据必然事件的定义去判断②;根据方差的意义去判断③;根据圆内接正多边形的相关角度去计算④.
【详解】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也有可能是等腰梯形,①错误;必然事件是一定
会发生的事件,遇到红灯是随机事件,②错误;方差越大越不稳定,越小越稳定,乙比甲更稳定,③错误;正六边形的边所对的圆心角是60 ,所以构成等边三角形,④结论正确.所以正确1个,答案选A.
【点睛】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常见判定;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的区分;掌握方差的意义;会计算圆内接正多边形相关.
7.下面是甲、乙两人10次射击成绩(环数)的条形统计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的成绩稳定
B.乙比甲的成绩稳定
C.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
D.无法确定谁的成绩更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乙的成绩更整齐,也相对更稳定,
故选B.
8.回忆位中数和众数的概念;
9.一组数据5,4,2,5,6的中位数是()
A.5 B.4 C.2 D.6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将题目中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 2,4,5,5,6,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故选A.
考点:中位数;统计与概率.
10.校团委组织开展“医助武汉捐款”活动,小慧所在的九年级(1)班共40名同学进行了捐款,已知该班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二小慧捐款11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元是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平均水平B.班上比小慧捐款金额多的人数可能超过20人
C.班上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一定是10元D.班上捐款金额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0元【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依次判断.
【详解】
∵该班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
∴10元是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平均水平,故A正确;
∵九年级(1)班共40名同学进行了捐款,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
∴班上比小慧捐款金额多的人数可能超过20人,故B正确;
班上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不一定是10元,故C错误;
班上捐款金额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0元,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数据统计中的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张家界新闻”是必然事件
B.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65%”,意味着明天一定下雨
C.两组数据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大的更稳定
D.数据5,6,7,7,8的中位数与众数均为7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必然事件的意义、概率的意义、方差的意义、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
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张家界新闻”是随机事件,故A选项错误;
B.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65%”,意味着明天可能下雨,故B选项错误;
C.两组数据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大的更不稳定,故C选项错误;
D,数据5,6,7,7,8的中位数与众数均为7,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概率、方差、众数和中位数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概念、意义以及求解
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2.在一次体检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65米,而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63米,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四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一定是其中一位同学的身高
B.丁同学的身高一定高于其他三位同学的身高
C.丁同学的身高为1.71米
D.四位同学身高的众数一定是1.65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解:A、四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可能是某两个同学身高的平均数,故错误;
B、丁同学的身高一定高于其他三位同学的身高,错误;
C、丁同学的身高为1.654 1.633 1.71
⨯-⨯=米,正确;
D.四位同学身高的众数一定是1.65,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解题的关键. 13.立定跳远是体育中考选考项目之一,体育课上老师记录了某同学的一组立定跳远成绩如表:
则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众数是2.3 B.平均数是2.4
C.中位数是2.5 D.方差是0.01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4,众数是2.4,选项A不符合题意;
∵(2.3+2.4+2.5+2.4+2.4)÷5
=12÷5
=2.4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4,
∴选项B符合题意.
14.一组数据,6、4、a、3、2的平均数是5,这组数据的方差为()A.8 B.5 C.6 D.3【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a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数据6、4、a、3、2平均数为5,
∴(6+4+2+3+a)÷5=5,
解得:a=10,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
5
[(6-5)2+(4-5)2+(10-5)2+(2-5)2+(3-5)2]=8.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平均数,方差,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15.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到如下结论:
①甲、乙两班学生平均成绩相同;
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输入汉字个数150
为优秀)
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解析】 【分析】
平均水平的判断主要分析平均数;优秀人数的判断从中位数不同可以得到;波动大小比较方差的大小. 【详解】
从表中可知,平均字数都是135,①正确;
甲班的中位数是149,乙班的中位数是151,比甲的多,而平均数都要为135,说明乙的优秀人数多于甲班的,②正确;
甲班的方差大于乙班的,又说明甲班的波动情况大,所以③也正确. ①②③都正确. 故选:A . 【点睛】
此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16.为考察两名实习工人的工作情况,质检部将他们工作第一周每天生产合格产品的个数整理成甲,乙两组数据,如下表:
关于以上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众数相同 B .甲、乙的中位数相同 C .甲的平均数小于乙的平均数 D .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别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进行求解后进行判断即可得. 【详解】
甲:数据7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7, 排序后最中间的数是7,所以中位数是7,
26778
=
=65
x ++++甲,
()()()()()222222
1S =26666767865⎡⎤⨯-+-+-+-+-⎣
⎦甲=4.4,
乙:数据8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8, 排序后最中间的数是4,所以中位数是4,
23488
=
=55
x 乙++++,
()()()()()222222
1S =25354585855乙⎡⎤⨯-+-+-+-+-⎣
⎦=6.4,
所以只有D 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相关定义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7.在光明中学组织的全校师生迎“五四”诗词大赛中,来自不同年级的25名参赛同学的得分情况如图所示.这些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96分,98分
B .97分,98分
C .98分,96分
D .97分,96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 【详解】
98出现了9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数据的众数为98分;
共有25个数,最中间的数为第13个数,是96,所以数据的中位数为96分.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也考查了中位数.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打开电视,正在播放《新闻联播》”是必然事件
B .一组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
C .数据1,1,2,2,3的众数是3
D .想了解某种饮料中含色素的情况,宜采用抽样调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别根据必然事件的定义,方差的性质,众数的定义及抽样调查的定义进行判断,、“打开电视,正在播放《新闻联播》”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错误;B 、一组数据的波
动越大,方差越大,故本选项错误;C、数据1,1,2,2,3的众数是1和2,故本选项错误;D、想了解某种饮料中含色素的情况,宜采用抽样调查,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众数;方差;随机事件.
19.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
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
【详解】
∵小亮的成绩和其它39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90分,
∴40人的平均数是90分,
∵39人的方差为41,小亮的成绩是90分,40人的平均分是90分,
∴40人的方差为[41×39+(90-90)2]÷40<41,
∴方差变小,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关键.
20.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表所示:
则这15运动员的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A.1.75,1.70 B.1.75,1.65 C.1.80,1.70 D.1.80,1.65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