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
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板
赵树理
王家庄办理减租。
地主王老四和佃户们按法令订过租约后,农会主席问王老四还有什么意见,王老四叹了口气说:“那是法令,我还有什么意见?但思想我是打不通的!我的租是拿地板换的,为什么偏要叫我少得些才能算拉倒?”农会主席和区干部给他解释了一会,都说粮食是劳力换的,不是地板换的。
王老四说:“他拿劳力换,叫他把我的地板缴回来,他们到空中生产去!我的思想打不通!”
小学教员王老三站起来面对着王老四讲道:老四!再不要提地板!不提地板不生气!
你知道!我常家窑那地板怎么样?都是红土夹沙地,老契上虽写的是荒山一处,可自从租给人家老常他爷爷,十来年就开出三十多亩好地来;后来老王老孙来了,到老常这一辈三家种的地合起来已经够一顷了。
打多少粮食?光给我出租,每年就是六十石!如今啦,谁可给我六升呢?
大前年除了日本人和土匪部队扰乱,又遭了大旱灾,老王和老孙逃荒走了,老常饿死,他老婆领着孩子走了,这庄上就没有人了。
那年九月间,八路军来打鬼子,咱不是还逃到常家窑吗?你可见来,蒿可长得不低,这年秋天,自然是一颗租子也没有人给。
谷囤子麦囤子,一个一个都见了底,我有点胆寒,没等过了年就把打杂的、做饭的一齐都打发了。
过了年,接女婿住过了正月十五,囤底上的几颗粮食眼看扫不住了,我跟你三嫂着实发了愁。
后来正月快过完了,别人都在地里送粪,我跟你三嫂说:“要不咱就把咱那三亩菜地也种成庄稼吧?村边的好地,收成好一点,俭省一点,三亩地也差不多够咱这三口人吃。
”她也同意。
第二天,我去地里看了一下,辣子茄子秆都还在地里直撅撅长着,我打算收拾一下就往地里送粪。
老弟!我把这事情小看了,谁知道种地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光几畦茄子秆耽误了一前晌:用镰削,削不下来;用斧砍,你从西边砍,它往东歪;用镢刨,一来根太深,二来枝枝碍事,刨不到根上。
后来用镢先把一边刨空了,搬倒,用脚踩住再用斧砍。
弄了半晌还没有弄够一畦。
邻家小刚,挑着箩头从地里回来,看见我两只手抡着斧剁茄根,笑得合不住口,羞得我不敢抬头。
他笑完了,就放下箩头拿起镢来刨给我看。
奇怪!茄秆上的枝枝偏不碍他的事!哪一枝碰镢把,就把那一枝碰掉了。
他给我做了个样子就刨了一畦,
跟我半前晌做的一般多。
我就照着他的样子刨。
也行!也刨得起来了,只是刨了不几颗,两手上磨起两溜泡来;咬着牙刨到晌午才算刨完,胳膊腿一齐疼,直直睡了一后晌。
第二天准备送粪。
我胳膊疼得不想去插(插是往驮子里装的意思),叫你三嫂去。
老弟!我说你可不要笑,你三嫂给她娘守服,穿着白鞋,拿着铁锨走进马圈里,看准一个空子才敢往前挪一步,小心谨慎照顾她那一对白鞋,她拿着一张锨,立插插不下去,一平插就从上面滑过去了,反过锨来往回刮也刮不住多少,却不幸把她一对白鞋也埋住了。
老弟!你不要笑!她把锨一扔,三脚两步跑出马圈来,又是顿,又是蹴,又是用手绢擦。
她擦了半天仍然有许多黄麻子点;手也已经磨起了一个泡来,气得她鼓嘟着嘴跑回去了。
只好自己干!不过我也不比人家强多少,平插立插也都是一样插不上,后来用上气力尽在堆上撞,才撞起来些大片子。
怕弄碎了不好插,就一片一片装进驮子里去。
绝没有想起来这一下白搭了:备起马来没人抬——老婆才生了气,自然叫不出来,叫出来也没有用;邻居们也都不在家,干看没办法;后来在门口又等到小刚担粪回来,他抬得起我抬不起,还是不算话。
后来他有了主意,把粪又倒出半驮,等抬上以后他又一锨一锨替我添满,这才算插出第一驮粪,地不够一百步远,一晌只能送三驮,因为插起来费事。
老弟!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粪送到地了,也下了雨,自己不会犁种,好歹求人才算把谷种上。
谷苗出得很不赖,可惜锄不出来。
我跟你三嫂天天去锄,好像尽管锄也只是那么一大片,在北头锄了这院子大一片,南头的草长起来就找不见苗了。
这一年是丰收年,到了秋收时候,北头锄出来那一小片,比起四邻的自然不如,不过长的还像个谷,穗也秀得不大不小,可惜片子太小了。
南头太不像话,在草里也能寻着一些谷:秀了穗的,大的像猪尾巴,小的像纸烟头,高的挂在蒿秆上,低的钻进沙蓬里;没秀穗的,跟抓地草锈成一片,活着的像马鬃,死了的像鱼刺,三亩地打了五斗。
老弟!光我那一圈马粪也不止卖五斗谷吧?我跟你三嫂一年才落下这点收成,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欠年,收完秋就没有吃的了。
村里人都打下两颗粮食了,就想叫小孩子们识几个字,叫干部来跟我商量拨工——他们给我种那三亩地,我给他们教孩子。
去年就这样拨了一年工,还是那三亩地,还种的是谷,到秋天打了八石五。
老弟!你看看人家这本领大不大?我觉着这才是走遍天下饿不死的真正本领啦!
老弟!在以前我也跟你想的一样,觉着我这轿上来马上去,遇事都要耍个排场,都是凭地板啦,现在才知道是凭人家老常老孙啦!
老弟!再不要跟人家说地板能换粮食。
地板什么也不能换,我那三亩菜地,地板不比你的赖,劳力不行了,打的还不够粪钱;常家窑那顷把红土夹沙地,地板也不赖,没有人只能长蒿。
老弟!人家农会主席说得一点也不差,粮食确确实实是劳力换的,不信你今年自己种上二亩去试试!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老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试图帮王老四“打通思想”,劝说过程充满人情味,具有说服力。
B. “地主”“佃户”“八路”“鬼子”等词,清晰展现了时代特点,暗示了当时百姓生活的不易。
C. “谁可给我六升呢?”写出王老三对“减租”满是牢骚和不满,照应前文“不提地板不生气!”
D. 文中写王老三亲自种谷子及村里人拨工种谷子,结果形成对比,意在突出“粮食是劳力换的”。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多次出现“老弟!”的称谓,现场感强,符合“面对着王老四”讲话的情境,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B. 文章虽是面对面的交谈,但没有写王老四的回应,这样处理给读者留白,让读者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C. 文章第一段,作者向我们交待了谈话背景、谈话围绕的主题,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便于后文的展开。
D. 文章在写王老三的劳动过程时,特别注重细节刻画,叙述详略得当,详写了王老三整地及运粪的过程。
3. 本文在主体故事的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 文学史上有“赵树理方向”的提法,其较大特点就是“老百姓喜欢看”,请结合本文从选材及语言组织方面分析“老百姓喜欢看”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当下中国诗坛,不少作品过于炫耀“技巧”,喜欢设置“阅读陷阱”,没有韵律,没有结构,没有意境,没有内容,没有美。
一些作者写诗,一天写一首,甚至好几首,不断成批量、重复地生产文化“快餐”。
诗歌丧失了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丧失了应有的典雅、庄重和高贵,失去了风度。
那么,诗歌的风度是什么?诗歌的风度是人们精神的筋脉,是渺远的苦难意识的复活,是生命的旗帜和光明的导向。
那么应从哪些方面重振诗歌的风度呢?
第一,要重振诗歌的思想深度,将诗歌推向历史的纵深。
诗歌应当具有“高格”境界,诗歌是人的灵魂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灵魂就会有什么样的诗歌和诗人品格。
诗人的心是赤诚的,他试图以不同的表现方式温暖人类受伤的心灵,使诗歌的魅力与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合二为一,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只有活着的人才会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只有思考的人才会感受到时间的重量。
因此,时间的观念在优秀诗人的文本中不仅表现出对家园深切的春恋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它更象征着一段记忆,一种情愫,有着铭文般的质感,让人看着炊烟从贫瘠的大地上升起,想起古老的歌谣消失在时间尽头的河流里。
这样的生命体验,既是诗人个人的,更是人民大众的。
第二,要重振诗歌的精神广度,诗人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人有两种本能:即生存本能和艺术本能。
生存本能是物质上的,浅层次的,吃饱了喝足了,即可满足;艺术本能是精神上的、深层次的,因为精神的空间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艺术创作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艺术本能不仅可以见证生命的意义,而且可以使人得到精神的抚慰和振奋,失去这个本能,人就沦为行尸走肉。
因此,作为以艺术本能存在的诗
歌不仅要有思想的深度,更要有精神的广度。
第三,要重振诗歌的艺术密度,彰显人民视角的叙事张力。
诗歌不是空洞的喊叫而是充满矛盾与对质、紧张与平衡,充满丰沛的意蕴,其诗意的密度主要通过人民视角叙事的张力来彰显。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叙事就是人民视角的最好例证,它展现的诗意是对贪官的愤恨和对劳苦大众的深刻同情。
不仅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诉求。
诗歌应当充溢密集的诗意,创作者在古典诗词和优秀新诗的熏陶下,充分吸收西方后期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某些表现手段,从人民视角出发,通过叙事张力的表现,还原诗歌的“歧义性”“丰富性”和“纯粹性”,拓晨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第四,要重振诗歌的抒情厚度,诗人要有悲悯情怀。
无论诗歌的思想有多深、精神有多广、诗意有多密,诗歌都离不开抒情。
因为,抒情是诗歌的本质特征,由坚固的信念牢牢支撑。
这是一种来源于生活、自然、启示和宗教民族的信念。
这是一种产生魔力感和梦幻的信念。
阅读充满抒情的诗歌,使人陡然对敬畏的文字产生由衷的尊崇之情。
这样的诗歌必须是过着绝对诚实生活的人所写,他的诗写得越好,他的人生态度就越虔诚。
事实证明,人们需要诗歌,更需要有风度的诗歌。
当世界浮躁的时候,诗人应该进入思考,变得安静。
诗人要和读者对话,诗人要和诗歌对话,读者要和诗歌对话,诗人与读者要和自己的灵魂进行对话。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的美誉度亟待重建。
(摘编自聂茂《重振诗歌的风度之美》)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重振诗歌的思想深度,需要诗人以赤诚之心完成由追求时间的意义到重量的创作转向。
B.重振诗歌的精神广度,诗人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用诗歌来满足人的两种本能。
C.重振诗歌的艺术密度,必须借鉴多种艺术表现手段,通过人民视角叙事张力来实现。
D.重振诗歌的抒情厚度,诗人需要始终抓住抒情这一诗歌的本质特征,体现出悲悯情怀。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当下中国诗坛存在的一些弊端,作者进行了批驳,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B.文章紧扣中心论点,展开了多角度的论证,呼吁诗人的创作需要重振诗歌风度。
C.在论证诗意密度主要通过人民视角叙事张力来彰显的论点时,文章采用了例证法。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四个分论点各有侧重又关联对比,论证有力。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过于炫耀“技巧”、喜欢设置“阅读陷阱”的诗歌作品,没有意境和内容,丧失了应有的典雅、庄重和高贵。
B.精神上的艺术本能可以见证生命的意义,故而能抚慰人的精神,以艺术本能存在的诗歌也要有精神的广度。
C.诗歌充溢密集的诗意,离不开诗人对古今中外优秀诗作的借鉴,诗人应从人民视角出发,拓展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D.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乳母大堰河由衷的怀念、感激和赞美可见艾青有着虔诚的人生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
之态。
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
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10.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
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
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①,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有删改)注: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桓。
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B.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C.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D.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按照古代丧礼制度,父母去世须穿丧服守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B.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事项,长官为工部员外郎。
C.屯田,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土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
D.致仕,古代指官员交还官职退休。
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又称致事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忠诚国事,孝顺双亲。
尽心为国谋划,提出多项利国利民的措施;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又因母亲生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仁厚爱民,颇有信义。
邻郡出现盗贼,官吏都逃走,顺昌百姓听命于廖刚;盗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听从他们的规劝散去。
C.廖刚深谋远虑,胸有大略。
他认为皇帝应该挑选精锐建立自己的亲兵队伍,以备不时之需;还建议采用屯田的办法来储备粮饷。
D.廖刚敢于直言,刚正不阿。
他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掌权,论奏并不避忌;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2)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15.廖刚什么建议皇帝经营建康?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衡阳隐士山居
杜荀鹤
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
放鹤去寻三岛客①,任人来看四时花。
松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
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②似君家。
[注]①三岛客:传说东海的仙人居住在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上。
②争得:怎得。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闲居”点题,交代了主人公隐士的身份;“山门”则点明隐居之地。
B.颔联以传说入诗,显示出主人公不问世事、与世隔绝、寄情自然的生活方式。
C.喝酒、煎茶、觅句都是主人公日常生活的内容,表现出主人公的雅兴和意趣。
D.全诗语言率真朴素,平易质朴,给人亲切之感,与诗中人物形象相得益彰。
17.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以反问语气表达了对秦朝统治者极力搜刮百姓、生活奢靡无度的愤慨之情。
(2)在《逍遥游》中,引用了《齐谐》一书描述大鹏从南冥起飞时回旋上升的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观刈麦》“______,______”用白描的笔法直接刻画炎热的天气对农人的折磨与煎熬。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学过《寡人之于国也》和《过秦论》之后,请拟写一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对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的春天很美,但却很短。
① ,昨日还硬朗的风,今天就轻柔了许多。
托起草儿的脸,轻轻触摸,放开手就是一片绿茵。
昨天还是星星点点,今天就已花满枝头,春天的脚步就是这么任性。
脱去厚厚的冬装,喜风就这么温暖身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