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 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 . 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C . 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漫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达不满。
D . 有的专家认为,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面对困难不胆怯的孩子,往往具有领导者的潜质。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为了弄清张晓明在校外打架这件事,班主任张老师建议晓明的父亲到西泉路派出所同张所长认真地谈一次话,全面了解情况,及时教育孩子。
B . 根据中国关于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有关契税政策,对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
C . 国际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D .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册封琉球国记略》原件,是钓鱼岛自古属于中国的最新明确证据,公布以来,在海内外影响巨大。
3. (2分) (2019高三上·徐汇期中) 下列各项中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A . 拙著奉上,不吝赐教
B . 您的文章有几处不妥,我斗胆加以斧正。
C . 您的大作已拜读,几处存疑,特致函垂询。
D . 当年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
4. (18分) (2017高二上·河北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梵高的坟茔
范曾
①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
顺着塞纳河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
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②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面临他的是贫困与饥饿。
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
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
艺术既然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
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公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了一次壮烈的抗议。
③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籍。
当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到她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的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
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惰性。
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④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
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
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
而这一切和寂寞的梵高毫不相干。
⑤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黄土,覆盖着长青的蕃藤。
公墓寂然无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
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
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
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
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1)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位“艺术的殉道者”?阅读第2段的有关内容,作出简明的回答。
(不超过30个字)(2)在第3段中,作者提到罗丹和莫提格里昂尼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创作情况,这是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梵高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仔细阅读第3段,用简要的语言归纳。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文章第3段说“这种画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的画风填补了病态美术史的空白,开辟了色彩学和美学的新领域。
B . 第5段说“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坟茔远离城市的喧嚣,他的灵魂可以享受这里的一片宁静与芬芳。
C . 文章最后提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意思是说一个人身前的荣耀不过是过眼烟云,等待他的往是死后的寂寞,而伟大的艺术家永远被人铭记和景仰。
D . 古往今来的画家,不可胜计,然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则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之力驱动着画笔作画。
梵高属于第二类。
E . 梵高用自裁的方式来抗击命运固然不值得称道,但他对艺术的执著与真情却给后来的艺术家们带来无尽的启示。
F . 梵高死后的荣耀说明真正的艺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像好酒一样,存放越久,味道越醇。
5. (12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远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
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
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
这条山路他早巳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幺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
这种情况从前还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来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
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
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
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
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
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
这幺喊,又像是喊牛。
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幺错。
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一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
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一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
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
真的?真的。
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
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幺?他说,叫青树。
住在山里?是的。
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
年轻的女人说,你怎幺不问我叫什幺?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
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
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
新鲜的空气襄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
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
青树说,怎幺告诉,他听不见。
红苗说,我喊。
绵延的群山
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地舒展。
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
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
今后也不打柴了。
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茱、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跟自己说。
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
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
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
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
.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
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
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青树喊:爹,我转弯了。
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像“一个小黑点”,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二者形成对比,暗示了青树以前因循守旧及现在心境和生活的转变。
B . 文章中“牛”的作用非常大,它是青树沟通交流的对象;牛拉的车成为青树走出大山的工具;牛还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青树的父亲或父辈。
C . 文中的红苗很有生意头脑,让青树栽培种植山果和蔬菜,用来做生意,并且大方,有主见,主动与青树交往,看重青树的朴实,决定嫁给他。
D . 文章以“远山”为题很好,故事就是在远山这样一个环境中展开的;并且山里生活的纯净自然,孕育了人的品性,文章题目含蓄而富有诗意。
(2)文中的青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进行简要概括分析。
(3)文章多次提到“转弯”,在文中“转弯”有什么样的内涵呢?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 (10分) (2017高三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毕淑敏:从作家到心理咨询师(节选)
(毕淑敏,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1998年,毕淑敏又步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开始进行心理学专业的系统学习。
作家王蒙曾说,毕淑敏是“文学的白衣天使”)
主持人:经过北京师范大学这个学习的过程,所接触到的这些理论知识和您之前对人的内心的理解,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毕淑敏:可能是我对人其实有了一个更真实的了解。
主持人:毕业之后您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心理诊所,那时候真的是想当心理医生了吗?
毕淑敏:一是掌握了这些理论的知识以后,特别想用于实践。
再有一个,我那时候已经慢慢感觉到,其实在我们中国现在急速变化的年代里,人们特别需要心理帮助,我感觉到这是一种使命感吧。
主持人:对于所有的咨询者来讲,您对他们的帮助帮到什么程度,您自己就觉得满意了呢?
毕淑敏:我确认咨询者的内心经过成长,他们对心理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考,而且他们觉得可以离开咨询师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了。
我们就结束咨询。
主持人:和几百个人面对面的交流之后,您对人的理解有变化吗?
毕淑敏:我变得更尊重人了,因为原来觉得,按照我的逻辑,这个事情是想不通的,觉得怎么会这样,太不可思议了。
主持人:两年的时间如果用来写一本书,可能至少要十几万或几十万人读到它,而您做心理咨询师只接触几百人,这个影响力会不会觉得小了一点?
毕淑敏:对我来说,我觉得自己的生命也是一个过程,我的生命曾经和几百个人的生命发生过如此深切的碰撞,这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宝贵的一份经历了。
(在做了两年时间的心理咨询师之后,毕淑敏又退出了这个行业,继续专注于文学的创作)
主持人:做过直接面对病人的那样的心理医生,后来为什么又不做了?
毕淑敏:因为来的人太多了,我不知道给谁看和不给谁看,我真的陷入一种特别大的愁苦之中了。
我那时候其
实面临一个挺痛苦的选择,也许我要换一种方式,把我的那种感悟和启示,用文字来表达,这样可能会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书,也许一句两句话可能会触动他们,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分享。
主持人:这次心理学学习,对写作的影响又是什么?
毕淑敏:那种影响好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比如说我原来要写一个人物会非常辛苦地去设计他,对于人物,有的时候就会觉得有点不自信。
现在是,现实中有一个现成的人,我只是把他描绘出来就行了。
主持人:文学作品能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呢?
毕淑敏:我觉得在文学里其实是有多样人生的,如果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有同感,能有心灵的激荡,包括可能在某些方面改变我们对世界或者对自我的一些认识,我想这就是文学的功能之一。
我写作时其实没有去想文学是否具有治疗的作用,我只是想,那些生活中的人物,他们感动过我,我愿意用文字把他们表达出来,和更多的人分享。
主持人:您不管是做作家还是做心理咨询师,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一些人的生命,这是不是您做这些事情时一个心理上很大的成就感?
毕淑敏:一个生命和一个生命密切的接触,这个过程是神圣和庄严的,去从事这样的工作,我觉得有非常多的挑战,包括对我自己的反思,我也会有很多错误,很多不足,可是我依然对人和人之间这种亲密的联系,抱有非常高的敬畏和热情。
(选文略有删改)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毕淑敏与人合开心理诊所的原因,一是想把理论用于实践,二是意识到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B . 两年时间,毕淑敏做心理咨询师,只帮助了几百人,而假如她写一本书却能让更多人读到它,但她觉得这段经历同样弥足珍贵。
C . 毕淑敏认为文学如果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可能在某些方面能促使读者改变对世界或自我的认识,这是文学的功能之一。
D . 毕淑敏做了两年心理咨询师之后,退出了这个行业,原因是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很多,她面临做心理咨询师和做作家的痛苦选择。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毕淑敏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心理学,接触到一些有关人性的文学理论后,她对人的内心的理解发生了改变,对人性有了更真实的了解。
B . 毕淑敏原来觉得按照她的逻辑,有些事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不可思议,但是和几百人面对面地交流后,她变得更加尊重人了。
C . 毕淑敏确认向她咨询的人经过内心的成长并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考,她觉得咨询者可以独立去面对世界,就结束咨询。
D . 生活中有些人感动了毕淑敏,她用文字把感动她的人表达出来,和更多人分享。
她认为,读者不会去想文学能否起到医疗的作用。
E . 毕淑敏学习心理学之后,她的写作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比如原来写人非常艰难,现在写人比较轻松,她写作时更加自信了。
(3)
毕淑敏被作家王蒙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个称号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2019·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也。
协少好经籍,博闻强记,释褐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
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元帝为丞相,以协为左长史。
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
于时朝廷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旧仪者。
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
大兴初,迁尚书令,在职数年,加金紫光禄大夫,令如故。
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
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
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
以奴为兵,取将吏客使转运,皆协所建也,众庶怨望之。
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
既而王师败绩,协与刘隗俱侍帝于太极东除,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
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
”帝曰:“今事逼矣,安
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
协年老,不堪骑乘,素无恩纪,募从者,皆委之行。
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听刁氏收葬之。
帝痛协不免,密捕送协首者而诛之。
敦平后,周顗、戴若思等皆被显赠,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
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
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
丹阳尹殷融议曰:“王敦恶逆,罪不容诛,则协之善亦不容赏。
协之比君,在于义顺。
且中兴四佐,位为朝首。
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
谓宜显赠,以明忠义。
”成帝诏曰:“协之勤有可书。
今可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
”于是追赠本官,祭以太牢。
(节选自《晋书·刁协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B . 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C . 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D . 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释褐,意思是脱掉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指始任官职;有时特指进士及第后授予官职。
B . 太常,本名为奉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在中国古代行政长官九卿中居于首位。
C . 中兴,指王朝由衰落而重新振兴;又可讳称偏安,或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
D . 太牢,指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种牲畜具备;古人有时又把羊叫作“太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刁协满腹经纶。
他年少时喜欢阅读经籍,博闻强记,曾担任濮阳王文学;谙熟礼仪,中兴后对朝廷制度的创建很有贡献,深受时人赞许。
B . 刁协尽心国事。
他为朝廷用尽心力,有匡时救世的志向,很受皇帝信任;建立征用将吏们的奴仆、门客的规定,使得众人对他心怀不满。
C . 刁协时危见节。
局势紧迫时他于宫中陪伴皇上,并表态愿意尽臣节而死;避乱途中,他被招募来的随从人员杀害,首级被送给王敦。
D . 追赠刁协时出现争议。
平乱后他未蒙显赠,直到刁彝上书诉讼,才受追封;但进行讨论时,有人认为他未能坚守节操,有人认为他忠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
②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 (2017高三下·江苏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疏帘淡月·秋思
张辑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润逼衣篝①,线袅蕙炉②沉水③。
悠悠岁月天涯醉。
一分秋、一分憔悴。
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
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
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
从前谙尽江湖味。
听商歌、归兴千里。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注】①衣篝:熏衣用的竹熏笼。
②线袅蕙炉:香炉中的烟雾呈线状缓缓升起。
③沉水,一种名贵的香料。
(1)有人评价张词“一分秋、一分憔悴”一句“看似平淡,实经熔炼,读来意蕴沉厚,耐人回味”,这句诗妙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2)秋夜静思,词人因为哪些愁绪而“无寐”?请结合全词分析鉴赏。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从个人成长到国家发展,辩证地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指出国家“________,________”,常常会走向灭亡。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10. (5分) (2016高三上·天水期中) 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尊贵的各位游客:
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到,截至今日,本景区国庆黄金周(10月1日到10月7日)各天的门票预订均已超过3万张以上。
鉴于本景区最大承载量为3.1万人次/天,依据《旅游法》的相关规定,景区即日起不再接受门票预订,并请有意前来本景区的游客避开黄金周高峰期,另行安排旅游时间。
我们非常理解广大游客们对本景区风景名胜的仰慕之情,作此决定,我们深表歉意,希望大家予以合作。
特此公告
××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015年10月15日
11. (5分)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简明、得体。
新年将要莅临。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的时候,编辑部格外热闹。
不少读者通过热线电话送来了感人的祝福,也有读者寄来了贺卡,写下了如火的诗句。
编辑部全体成员感同身受,在此,发自肺腑衷心地感谢各位朋友。
同时,还想惠赠各位朋友一份新年礼物,这就是编辑部办好刊物的三条承诺:全方位扫描,零距离贴近,无障碍阅读。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高三下·山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的联想、思考或感悟,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跌倒了就肆意哭泣,父母说要学会坚强。
后来,我们学着在夜里独自舔伤口,幻想着明天就能长大,以为长大了,我们就不再脆弱。
经历过风风雨雨,才明白长大就是一个接纳脆肉的过程,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