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本质与城市多样性——雅各布斯城市观哲学批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本质与城市多样性
论文题目
——雅各布斯城市观哲学批判
研究生姓名宋伟力
指导教师姓名陈忠
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方向城市哲学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4月
城市本质与城市多样性——雅各布斯城市观哲学批判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时期,雅各布斯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本主义思想,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充满智慧的话语,对整个城市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审视与批判。

时至今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出现了分岔口,通过开启雅各布斯城市观的批判话语,在对雅各布斯城市观进行审视的同时,从哲学的高度与深度来反思城市问题的本质,这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更好的建构城市哲学,推动中国的城市发展。

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等;第一章从对城市本质的反思、城市功能的反思和城市发展的反思这三个层面出发阐释了雅各布斯城市观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对雅各布斯城市观的价值与问题进行了论述,在肯定其城市观中价值的同时也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第三章尝试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来反思城市,揭示城市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通过历史与辩证的双重纬度来构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关键词:多样性城市人本主义人的需求马克思主义
作者:宋伟力
指导教师:陈忠
Abstract Urban nature and diversity——Criticism on Jacobs’s urban philosophy
Urban nature and diversity
——Criticism on Jacobs’s urban philosophy
Abstract
Jacobs argued about urban renewal critically, comprehensively and wisely with her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humanism,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 American cities had stepped on the highway in the 1950s and 1960s. Nowadays China apparently has got her own problems dur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It could be the proper time for us to work out them using the Jacobs’s bright ideas philosophically, which not only figures out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slowing down the urban development, but also gives a push structuring a whole system of urban philosophy, thereby pacing up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cities.
And the introduction part tell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purpose, the status , the methods and the structure. Part 1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 of Jacobs’s urban philosophy via re-looking into the nature, the functions and the future of cities. Part 2 explains the questions of Jacobs’s urban philosophy, affirms the value,in the meanwhile,gives a second thought on the new issues. Part 3 attempts to introduce a intervention of Marxism on finding out the thread end of all these urban issues,and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very philosophy, and demonstrates the influence o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great China cities historically and dialectically.
Key words: Diversity city humanism human needs Marxism
Written by:Song Weili
Supervised by:Chen Zhong
目录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一)国外关于雅各布斯的研究 (1)
(二)国内关于雅各布斯的研究 (4)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6)
四、创新与不足 (7)
(一)创新之处 (7)
(二)不足之处 (7)
第一章雅各布斯城市观的主要内容 (8)
第一节雅各布斯对城市本质的反思 (8)
一、城市是人类社会的延伸和人类文明的象征 (8)
二、城市是多样微观元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9)
三、城市是人聚居和交往的一种具体空间化实现 (9)
第二节雅各布斯对城市功能的反思 (10)
一、城市是人生活的舞台 (11)
二、城市是人生产的场所 (12)
三、城市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首要空间 (12)
第三节雅各布斯对城市发展的反思 (13)
一、对城市要素的反思 (13)
二、对城市结构的反思 (14)
三、对城市动力的反思 (15)
第二章雅各布斯城市观的价值与问题 (16)
第一节雅各布斯城市观的主要价值 (16)
一、“以人为本”是雅各布斯城市观的思想内核 (16)
二、多样性思维是雅各布斯城市观的方法根基 (17)
三、城市精神是雅各布斯城市观的价值底蕴 (18)
第二节雅各布斯城市观的可能问题 (19)
一、相对忽视城市与乡村的联系 (19)
二、相对忽视自发性与自觉性的联系 (20)
三、相对忽视城市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21)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城市 (22)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的反思 (22)
一、城乡分离与工业城市的出现 (22)
二、城市为生产与消费的嫁接提供空间 (23)
三、城市生活空间的焦点——住宅问题 (23)
第二节现代性条件下城市问题的根源 (24)
一、城市是资本主义大生产的主要场所 (25)
二、以资本为主导的空间生产导致城市异化 (26)
第三节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深层建构 (26)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价值导向 (26)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实践路径 (27)
结束语 (30)
参考文献 (31)
后记 (35)
城市本质与城市多样性——雅各布斯城市观哲学批判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后半叶,简·雅各布斯被誉为是对美国城市规划发展以及世界城市规划发展最具影响力的人士之一,她所著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于1961年出版,这给当时的城市规划界带来了一场不小的震动。

很多人甚至认为正是该著作终结了5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拆除贫民区与修建快速路为标志的城市更新运动。

即使是现在,人们也认为该书的出版使得当时的美国城市规划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转向。

在该著作中,她批判的反思与总结了当时的城市规划理论,获得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支持和赞许,进而也涌现出了一批以雅各布斯为代表的“批判思想家”,他们针对城市问题的症结不断创新思路,对于欧美未来城市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方案。

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11年版《世界城市展望》称,全世界70亿人口中五分之三都在城市中生活,预计到2050年,世界有近23亿的人口增长会被城市一并吸收。

这种迅速城市化的境况在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明显,不得不说这给当前城市的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带来了艰巨的挑战。

从这些惊人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世界正在经历一个城市化的过程,一个新的城市时代已经来临。

为了应对不断加快的城市改革浪潮,我国许多城市也已经出现了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相似的“市区重建”时所经历的大规模拆除老居民区的现象,旧建筑历史风貌得不到保护,使得城市文脉也出现了断裂。

在如此多的复杂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如何认识城市,如何规划城市,如何建设城市这都离不开人们对城市本质、功能、发展规律的辩证认识。

我们只有从哲学层面上揭露城市的本质,把握城市的发展规律,追溯城市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城市问题,推动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雅各布斯的研究
1. 关于雅各布斯本人
在人们对雅各布斯的诸多的定义中,人们更多的是把她当作是一位城市规划
引言城市本质与城市多样性——雅各布斯城市观哲学批判专家。

通常意义下,人们会将她归类到奉行城市“集中派”(centrists)里,主要是因为她反对以低人口居住密度为主要特征的“郊区化”(suburbanization)城市。

笔者以为,除此以外,简·雅各布斯还是一位城市平民生活专家,一位质疑诸如“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光明城市”(Radiant City)之类的传统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非专业专家。

她的质疑和批判从她所著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尤为能够体现。

从这本著作的导言开始她就对当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提出了猛烈的抨击。

她并不是对城市的改造或重建方法进行一些无关痛痒的批判,也不是对城市外观设计评头论足。

恰恰相反,她所批判的正是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现代城市规划和重建改造理论中的原则与目的。

显而易见,她的做法事实上是对当时权威价值观念的一种挑战。

她非但没有继续顺从危害人类社会发展的、漏洞百出的伪“权威”,而且不断质疑甚至希望能够推翻这种伪“权威”。

因此也会有少数人指责她是一名激进的左翼分子,鼓吹社会的大同和自由,指责她是无政府主义者,故意攻击她的写作动机等等。

但更多的人则将她看作是实实在在尊重和捍卫普通人正当权益的自由主义者,甚至将她比喻为一位女斗士——用手中的笔与破坏城市街道活力的势力相斗争。

雅各布斯所采取的用身体去体悟城市的生活方式在很早之前就有学派所践行。

无论是曼纽尔·卡斯特在十九世纪所出版的《城市问题:马克思主义思路》,还是凯文·林奇在1961年所出版的《城市意象》,以及约翰·弗里德曼在其之后所提出的激进式城市规划理念,都能被看作是对雅各布斯时期所发生的市民运动的一种理论分析。

此外,有许多城市规划学者还曾提到正是因为雅各布的城市理论,扩展了他们的思维,进而可以创造出很多有益的城市发展理论。

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卡洛以城市规划大师罗伯特·摩西斯为创造源泉写了一本名为《权力掮客:罗伯特·摩西斯和纽约的衰败》的批判传记,在其写作过程中他努力将雅各布斯的城市理论作为其创作的根本灵感,在他看来雅各布斯虽然不是正统意义上的一流的城市规划家,但很少有人能够像她那样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描写的细致入微。

她代替城市中所存在的每一种事物都表达出了它们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

她同时将纽约塑造成为了一个具有“庸俗的复仇美学”的城市。

同样的,美国知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森内特根据雅各布斯的城市理论也相应的创作了名为《无序的价值:个人身份与城市生活》一书,其中大篇幅的对雅各布斯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同时书中也经常提到正是由于雅各布斯才使得他对于城市的看法发生
城市本质与城市多样性——雅各布斯城市观哲学批判引言了巨大改变。

可以说正是因为雅各布斯在西方城市发展史上的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才使得很多学者关注其城市观以及多样性理论,事实上还有很多人结合雅各布斯的个人生活的书写了她的传记,以此来凸现其对与美国城市规划及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纽约著名女记者爱丽丝·艾黎休于2006 年出版了名为《简·雅各布斯:城市先知》一书,这本书主要是以时间为轴将雅各布斯与城市的密切关系做了细致的描述,体现出了雅各布斯与城市之间的一种相融相通,这也是关于雅各布斯的第一本传记。

不过遗憾的是该书主要是围绕雅各布斯所著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来进行论述,而雅各布斯的其他专著则涉及的比较少;马克思·艾伦(Max 于1997 年出版的《不凡创意:简·雅各布斯的世界》一书中对雅各布斯的城市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细致的论述,通过对其轻松的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使人们能够真正走进雅各布斯的所构筑的城市之中;大卫·艾勒曼于2004 年在《牛津发展研究》上发表的《简·雅各布斯的发展观》,在文章中他不仅将雅各布斯当作是一位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来认识,同时他也认为雅各布斯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经济学家。

因为在雅各布斯所著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她将目前的移民浪潮作为出发点来认识,解释了为什么要“消除贫困”,同时还深刻揭示了导致经济停滞的原因,这为产业发展政策及其他有关产品的多元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霍普斯于2006 年在《欧洲规划研究》上发表了《简·雅各布斯:她的一生和成就》,文中他主要转述了在2004 年的多伦多他面对雅各布斯所进行的一次采访,他将雅各布斯比喻为城市分析师,并对雅各布斯的城市观在哲学和实践上所表达的一些重要观点进行了总结,最后他评价雅各布斯是进化的城市经济学家和“社会资本”理念的现代发明家。

2.关于雅各布斯多样性理论研究
雅各布斯在她所著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第一次将她的城市多样性理论介绍给了读者。

雅各布斯提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一种互相交织、相互联系的多样性,但只有具备四个必备条件才能产生这种意义上的多样性,而如何更好的引导这四个必备条件,则是引发城市的活力的关键所在。

多样性理论所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之一便是关于街道的布局及安全的观点,这一观点也引起了很多其他的学者关注:威廉姆·怀特在1980 年出版的《狭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一书中谈到,我们究竟要如何建立和使用公共空间,其认为先决条件是要确立和
引言城市本质与城市多样性——雅各布斯城市观哲学批判设计一个漂亮的广场,并且应当遵循满足高比例群体、功能多样灵活的原则。

同时,他还谈到如何拥有更好的街道生活,就必须满足雅各布斯所提出的街道安全条件,即广场应当与街道相互配合与联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挥街道旁边的商店卖主、报刊亭等等一系列的“监督”功用,这正是雅各布斯城市观中所提到的“街道眼”的观点;大卫·希尔于1988 年在《美国规划学会期刊》上发表了《简·雅各布斯的城市多样性理念:回顾与评论》,在书中他不仅对雅各布斯的城市观进行了论述,还对其所提出的多样性理论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他认为雅各布斯虽然被很多人誉为城市规划专家,但她的思想并没有被专业的城市学者所接受,因而只能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某个思想。

随后他从城市设计和影响两方面对雅各布斯的思想做出了完整、连贯、公正的评论,客观地指出雅各布斯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经验实证、充足的文献材料和详细的发展战略;此外,2009年本杰明·弗雷泽在《高等教育教学》上发表的《城市问题:简·雅各布斯在哲学、教育学和城市理论上的交叉点》,文中他先是从哲学和地理学的思想出发来进行分析,他认为城市并不是一个简单事物,对于城市我们应该将其作为是一个过程来理解。

之后他又教育学以及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将雅各布斯的城市观概括为六个关键点,强调城市发展以及城市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仅仅是寻求一个简单的答案,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深远而复杂过程进行细致阐述和解决。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学者通过比较的方法对雅各布斯的多样性理论进行了解读:詹姆斯·梅隆在2009 年《伦理、空间和环境》上发表的《宜居城市的愿景:思考简·雅各布斯—刘易斯·芒福德之争》,在文中他详细描述了两位城市规划专家思想的猛力碰撞,并由此激发起一批城市规划学者对城市发展问题的争论,他通过比较分析了芒福德和雅各布斯的理论相似与相异之处,并结合他们两者对花园城市所秉持的不同看法进行比较探究,使我们能够更好、更透彻的把握不同的城市发展思想。

除此以外,一些包括著名社会学家爱德华·格莱·瑟尔、地理学家彼得·霍尔,以及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在内的许多人都曾在其文章或是著作中提及深受雅各布斯的城市多样性思想的影响。

(二)国内关于雅各布斯的研究
国内关于简·雅各布斯及其多样性理论的研究专著尚不够系统和全面,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其专著大都属于城市规划理论范畴之内,导致一些学科难以涉猎其中。

根据笔者了解研究颇深的主要有数篇与其相关的学位论文,主要包括:昆明
城市本质与城市多样性——雅各布斯城市观哲学批判引言理工大学的李响的硕士论文《简·雅各布斯的思想及其影响》(2008 年),该论文主要是以美国城市的发展为背景,以美国旧城更新计划失败为事实依托,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视角出发,对雅各布斯的城市思想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性的研究,从而揭示其思想对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影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方可的博士论文《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1999 年)阐述了1990年以来,房地产业的快速兴起所带来的北京的大规模的旧城改造热,这不仅造成了北京城的历史文脉延续的破坏,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社会问题。

因此他对北京城所实行的大规模的改造模式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并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对北京旧城的改造设定了研究与政策框架,他还将雅各布斯的城市观与其多样性理论作为其有机更新理论的主要思考源泉;同济大学周俭的博士学位论文《城市多样性的规划策略》(2003年)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逐渐丧失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当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了城市多样性的生长策略以及如何更好的持续的增长的问题与对策;同济大学的奚慧硕士毕业论文《城市空间多样性解读实验》(2004年)主要是从分析城市空间类型与空间关系两方面入手对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内容进行理论梳理与研究,对城市街道尺度的空间多样性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剖析,试图以空间多样性来解读其适用性。

除以上学位论文外,还有关于雅各布斯的十余篇文章。

而其中的大部分文章基本上都是围绕雅各布斯所著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展开理论研究的,主要是对其城市观及多样性思想对当代城市以及世界城市的规划实践所产生的重要启示意义进行探讨。

其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方可发表了很多有关于雅各布斯多样性理论的文章,吸引了许多国内相关学者的关注目光。

他所写这些文章大多是通过研究雅各布斯的“城市多样性”理论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他认为雅各布斯所阐述的城市功能的多样化思想对于我国城市发展以及当前的旧城改造现象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如旧城更新一方面既要尽量避免破坏又必须努力保持和激发旧城区现有的丰富的多样性,使得旧城区可以更好的更新换代,保证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他还对北京国子监商业进行了调研研究,并以此确立了一种“小而多样化”的商业发展模式;除此此外,金剑波、潘春燕、王红扬和刘洋共同发表的《城市多样性的本质及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河南科学》2007 年第10期)则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多样性理论的本质,他们的观点与雅各布斯的观点一致,都认为城市规划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从普通人的需求出发,
引言城市本质与城市多样性——雅各布斯城市观哲学批判另一方面还要做到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需求,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合理分配城市社区的功能区域,其还以黄岩市为例对多样性理论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袁瑾于发表的《被谋杀的城市多样性》和《城市宿命与多样性的悲剧》(《粤海风》2009 年第 4 期),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主要对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多样性的缺失提出了批判,并且还对时下各城市兴起的“城市美化运动”这种形象工程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这种做法既不能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不能更好的解决社会的深层的矛盾,之后他又以广州为例论述了多样性对于城市发展有着必要性的作用;梁振民、冯维波、刘新智共同发表的《坚持以人为本对我国城市多样性的反思》(《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 6 期),主要对多样性理论的本质属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合到多样性理论之中,同时还阐述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对城市中各类小商贩的处理态度,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应当从维持城市多样性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不能仅仅采取简单而粗暴的模式;沈清基、徐溯源发表的《城市多样性与紧凑型:状态表征及关系辨析》(《城市规划》2009 年第10期),其主要分析了对城市多样性和紧凑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各大主要城市,最后得出了多样性和紧凑型不仅可以相互共存,还能够相互影响的结论。

以上学者都对雅各布斯的经典著作有了系统的阐述和解读,通过分析其城市思想、社会活动以及她对城市各个方面的理解来体现雅各布斯自身与城市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他们还联系自身所处的实际以及当前的城市规划理论思想与实践,探讨了多样性思想对于当前城市发展以及旧城区的改造和保护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本文主要是建立在查找、阅读、思考、比较和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在查找相关文献的同时也对文献做了仔细的阅读和学习,从而使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能够尽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但又鉴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在专业知识上的欠缺,难免也会有疏漏之处。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分析、归纳、列举和比较等研究方法,将城市规划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层面对雅各布斯的城市观进行阐述和思考,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与深度上来反思城市问题的本质。

另外,本文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从多个维度来反思我国现
城市本质与城市多样性——雅各布斯城市观哲学批判引言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以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雅各布斯直面城市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对城市本质、城市功能和城市发展规律进行反思,对城市问题进行剖析。

本文通过开启雅各布斯城市观的批判话语,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反思城市本质及城市问题,对雅各布斯城市观进行批判性扬弃的同时,更好的来建构城市哲学,推动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进程。

(二)不足之处
由于本人的理论知识不足,以及实践能力有所欠缺,从而使得对于选题的理论梳理和概念理解尚不够全面与深刻,有许多方面还需改进和完善。

第一章雅各布斯城市观的主要内容城市本质与城市多样性——雅各布斯城市观哲学批判第一章雅各布斯城市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雅各布斯对城市本质的反思
人们对城市本质的判断与理解,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城市已有现状和未来可能性的决策和手段这都基于人们自身对城市的理解与想象。

在城市建设和城市设计中,城市就类似于一个庞大的实验场所,其中的试验有成功也有失败。

倘若我们能够深刻地反思城市的本质,把握城市的发展规律,挖掘城市的意义与价值,那么我们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与完善中可以更好的把握和建构人类自身的未来。

从不同的视域看城市,城市会呈现不同的本质。

雅各布斯从对城市生活的直接感觉出发,认真而细致地阅读城市中的每一个场景,尝试以一种新的视角来挖掘城市的本质。

一、城市是人类社会的延伸和人类文明的象征
人作为创建城市的主旋律,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鲜活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由于人自身的需要、存在和作用促使了城市的产生、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面对不断提高的生产力水平,城市必须通过自身的发展来更好的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需求。

正如雅各布斯所说,“只有当所有的人都是城市的创造者时,城市才有能力为所有的人提供一些东西”①。

所以说人创造城市,城市也创造人。

正是在这种相互创造的过程中,城市既成为了人类社会最好的、最生动的写照,又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城市中生活的人具有多样性,因而人们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如果只满足不同群体人的某种需求或同一群体人的不同需求中的一个,那么城市多样性就无从谈起,城市也会因此停滞、衰落甚至倒退。

所以雅各布斯指出,城市必须要将不同的群体聚集、混合起来,通过为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种类和层次的服务,来不断增强人们的交流,营造多样宜人的场所,创造更为和谐的社会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将城市本质呈现出来。

所以说,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才创造城市,一部人类文明史从某种①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于生》,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年,第21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