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新人教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一 句有何现实意义?
• 景春认为大丈夫应该是:
(六)你评我评,总结提升
• 请班长评价一下这节课。 • 自己给自己一个评价,标注
到课堂表现表上。 • 小组长给自己小组的组员加
好分数,上报到课代表。
艺术特色:
1、驳论。先树靶子---景春的观点, 然后批驳他的错误论点和论据, 再说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其它思想“性本善”“行王
道”“民贵君轻”。
作品简介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 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载 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 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 一。是“四书”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 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 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 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相关链接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
准,肯(定三珍)藏你着许讲多我大讲丈,夫感的名受字英,雄谈谈你
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
兰。
(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 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 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 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
2、文章前半部分运用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
3、运用排比,使文章气势恢宏, 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 版 筑之间,胶鬲/ 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 士,孙叔敖 / 举于/海,百里奚/ 举 于/ 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 其身,行/拂 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1)词类活用:
•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 饿:使……饥饿 空乏:使……资财贫乏 • 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
(2)名词作动词
过:犯错误
(1)通假字。
• 曾益其所不能。
• 曾同“增”,增加 • 衡于虑。 •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拂同“弼”,辅佐
Hale Waihona Puke 《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中列举了几个 人物?他们的共同 点?说明的道理?
1,安居而天下熄 2,父命之 3 与民由之 4,富贵不能淫 5,独行其道 6,贫贱不
能移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 3,不得志,独行其道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课堂练习
• 孟子认为景春的观点错在哪里?
• 从本文哪几个方面论述应该知礼这一 个观点?
精华去其糟粕。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 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五)你找我找,发现问题
在我国星光灿烂的古代文 化中,会不时隐藏着某些封 建主义的糟粕,本文也不例 外,请你把这些地方找出来, 谈谈你的看法。
糟粕之处:
•妻妾制度
•三从四德
•父母之命不可违
你情愿 我操大 心永丈 间 远夫
流的 淌高 在尚
你音愿 我韵大 耳永丈 畔 远夫
萦的 绕铿 在锵
• 解释下面句子课中堂红练色习字的词语
道”“民贵君轻”。
孟子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
(今山东邹县东南人)人。是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说
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
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
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第一段
六个人
孟子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
(今山东邹县东南人)人。是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说
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
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
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其它思想“性本善”“行王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
因为、 由于
表并列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 安乐而死亡。
读准字音
1、舜( shù)n 发于畎( quǎn)亩之中 2、傅说( yu)è 举于版筑之间 3、胶鬲( gé)举于鱼盐之中 4、动心忍( rèn)性 5、曾( zēn)g 益其所不能 6、行拂( fú)乱其所为 7、入则无法家拂( bì)士
你知道孟子 的语录或有 关故事吗?
•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孟子故事 • 孟母三迁
• 孟母断织
富贵不能淫
第一章学习目标:
•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
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 3、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迷惑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 的仁、礼、 义)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 立身处世态度)
(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
• 1、诵读本文。(小组内以各种形 式读文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 级展示)
• 2、解释文本。(先对照课文自主 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 白的问题班级内进行互助学习)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 级展示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 概括其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