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学实践谈如何把握三维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教学实践谈如何把握三维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是值得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问题。

笔者就《称赞》一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把握教材主旨,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整
《称赞》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新教材。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味的故事,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教学目标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能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

更不能孤立无关,而应当将其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不可偏废。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并且能认清字形。

2.会写8个字,书写要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

4.能够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口头组词造句,能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参与,表现自我,从文中去发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功。

3.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动脑思考,掌握和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2、能够通过读、仿或创编的方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上述目标设计,就是多个维度综合考虑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目标实施过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有效地实施三维目标。

策略一: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一上课,我就创设了动物王国的情境,我兴致勃勃地说道:“昨天老师去童话王国做客,和许多小动物做了有趣的游戏。

在童话王国里认识两位可爱的小动物。

听说我今天要给你们上课,他们也想来见你们,你们欢迎他们么?(欢迎!)好,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的到来?”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在一双双好奇、惊喜的眼神中,【大屏幕演示:活泼可爱的小刺猬和小獾一蹦一跳地出现在草坪上,它们用充满童趣的声音进行自我介绍,孩子们带着新奇和喜悦专注地看着、听着。

】多可爱
的小动物哇,在这两个小动物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同学们想听吗?好,下面我们一起学习18课《称赞》。

在这次课前导入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童话王国”的情境,让“枯燥的知识”以两个可爱的小动物自我介绍的方式生动呈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扫清了学生的学习障碍,使学生兴致盎然地走进课堂教学的精彩。

成功地点燃了他们学习新课文,阅读新课文的欲望和热情。

策略二: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师:指名学生读生字。

生:……
师:大家这么快就记住了生字宝宝,你们用了什么好学习方法?
生:我是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的,“眼睛焦急地看”就是“瞧”字。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木”加“反”就是“板”字,“米”加“造”就是“糙”字,“木”加“奇”就是“椅”字!
……
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本节课识字环节我也把识字方法的交流作为一个重点。

通过这一环节,不仅提高识字效率,还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扩大识字量,无异于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策略三:从认知冲突入手,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师: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它呢?
生:因为小獾做得很认真。

生:因为小獾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说明他正在进步。

……
师:小刺猬多么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啊,如果小刺猬一开始没有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粗糙,那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我想小獾会特别伤心,它可能再也不愿意做板凳了。

生:小獾和小刺猬也不会成为好朋友。

生:我认为小獾的板凳会越做越差,更不能学会做椅子。

……
本课教学中,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师生一起探讨,共同解决问题,给学生的思维活动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善思、能辩,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做学习的主人,对学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策略四:化物为我,入情入境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人性的张扬。

”因此,在精读课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动脑读好互相称赞的话,为这一表演环节做铺垫。

师:你们把课文读得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演好。

现在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读。

请大家在小组内分配好角色,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和表情,效果会更好。

比一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

(先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刺猬、小獾,在小组自由练读,“称赞”对方。

他们很高兴扮演这样的角色,很多人还兴奋地站了起来,想象着小刺猬、小獾的神态,读着、说者、表演着,好不投入,好不热闹。

师:哪一组愿意把自己精彩的表演奉献给大家?好,请到台上来。

其他同学可以在座位上和他们一起表演。


(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师:太精彩了,谁愿意把自己的称赞送给他们?
……
通过表演体验,改变原来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所带来的沉闷枯燥的教学氛围,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注入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

在本环节中,建立了生生互动平台,形成了人人参与、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在温馨和谐的表演氛围中,学生读得积极主动,演得无拘无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实现经验的共享,个体的超越,不断走向成功。

策略五:拓展文本,从学生生活实践入手,实现三维目标。

师: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

就拿我们班的XX同学来说吧,他身上有很多优点,不知道同学们在平时发现了没有?谁来夸一夸他?
生:XX同学非常老实,他从来不和别人打架。

师:是个讲文明的孩子。

生:XX同学特别爱劳动,每次做值日他都抢着干。

生:XX同学上课听讲特别认真,非常遵守纪律。

生:XX同学不欺负女同学。

……
师:XX同学的优点真多呀,听了同学们的称赞,XX,你想向大家说点儿什么吗?
XX: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不知道在同学们眼里,我有这么多优点,现在,我学习成绩还不太好,以后我会努力把学习搞上去。

(鼓掌)
师:看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家以后,选择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一下你的家人,好吗?
……
本环节中,教师注重学以致用,密切关注“XX”这个班里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差生,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及时给孩子的心灵输送自信的琼浆,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充溢着浓浓的温情,把深厚的人文关怀演绎得淋漓尽致。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

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

在生活上,在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

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

即使别人存在问题较多,也应给予应有的肯定。

相反,有的人则总爱挑别人的毛病,在他眼里只有自己最行。

总之,情感的目标、能力的要求、习惯的养成等需要靠每一节课的扎实落实和具体体现。

但是,三维目标的实现,绝对不是仅仅靠某一节课、某一周的课程就能完成的,更多的是靠在一个比较长的阶段,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去体验,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

在这课课上,我紧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