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电子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门诊电子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电子处方的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了解我院门诊患者处方用药基本情况及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以促进和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011年的门诊处方2400张,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处方进行统计,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不合格处方有189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7.87%,其中不规范处方63张、不合理用药处方126张。
结论门诊用药存在一些问题,医师和药师应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不合理用药
卫生部重新修订并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于2007年5月正式实施,新的《处方管理办法》的第六章第四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1]。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了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完善处方点评制度,笔者对我院2010年、2011年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2011年门诊普通电子处方每月100张,共计2400张,采用回顾性分析,依据处方点评实施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有关规定,以及临床药理学、《新编药物学》、各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资料,对门诊处方基本指标情况、不合格处方等进行统计和分析[2],将不合理用药处方分离出来,并对其不合理用药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不合格处方有189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7.87%,其中不规范处方63张,不合理用药处方126张。
2 结果
表1
门诊处方基本指标情况
处方基本指标结果
平均用药品种数(种) 2.85
通用名使用率(%) 100
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 18
注射剂使用百分率(%) 11
基本药物使用百分率(%) 66.52
平均处方费用(元) 58.59
表2
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
不合理用药类型用药不适宜处方数占抽查总处方比例
诊断与用药不符 20 0.83
重复用药 3 0.13
用法用量不适宜 8 0.33
给药时间不合理 2 0.08
联合用药不合理 17 0.71
处方用量不符合规定 52 2.17
药品给药途径不适宜 12 0.5
有配伍禁忌 7 0.29
无指征用药 5 0.21
合计 126 5.25
3 讨论
3.1处方指标评价由表1可知,我院门诊患者用药基本合理,处方基本指标
控制较好,符合卫生部的要求。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85,符合《处方管
理办法》每张处方低于5种的规定;注射剂使用率11%,,符合WHO对发展中
国家制定的13.40%-24.10%标准[3];抗菌药物使用率18%,低于WHO制定的20%-26.8%的标准[4]。
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66.52%,此指标稍低,应加
强宣传和鼓励应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我院采用了电子处方系统,
因此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
3.2不规范处方分析
3.2.1患者基本信息错误我院实行的是电子处方,处方前记基本规范,但我
院患者的基本信息都由挂号处直接录入,挂号人员有时由于工作疏忽,对姓名、
性别、年龄等信息录错,如婴儿年龄写为0或漏写。
3.2.2项目错误《处方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必须写明“ 临床诊断”,这项规
定是突出合理用药的原则,既保护患者的利益,又强调医师、药师专业作用的发挥。
主要出现以下问题:(1)诊断缺乏,临床诊断处是空白;(2)临床诊断书
写不全,例如体检、待诊、开药、及英文诊断等;(3)诊断不全面,诊断“支气
管炎” 处方除开具抗菌药头孢克肟分散片外,还有治疗高血压药依那普利及胃动
力药多潘立酮,而没有增加这些药相应的适应证。
3.2.3医生输入错误处方用药双黄连颗粒,用法10g,tid,舌下含化;聚维酮碘
溶液,20ml,qd,塞肛;骨友灵搽剂,1ml,tid,po。
此类错误是由于医生电脑操作失
误导致电子处方错误,而药剂人员审方不严,凭经验发药交代用法及用量。
3.3不合理用药分析
3.3.1用法用量不适宜主要表现为超说明书用药,药品说明书是属于法律规
定的临床用药常规,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文件之一。
如
头孢呋辛酯片处方用法为每天3次,每次2片,而该药说明书注明用法用量是每
天2次,每次1片;吲达帕胺、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等的用法应为1日1次,而
不合格处方上为1日2次。
另硝苯地平缓释片,用法用量为半片,而该药说明书
要求此药物必须整粒吞服,才能达到应有的药效,掰开服用会破坏该剂型的结构和
释放系统,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降低了药效。
3.3.2诊断与用药不符如临床诊断“高血压病2级”,处方开具祛风除湿,活
血止痛的祖师麻片;诊断“痔疮”,处方用药抗肝炎、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的降酶
灵胶囊;诊断“肠炎”,处方用药通心络胶囊;诊断“癫痫”,处方用药肝苏片;诊
断“胃炎”,处方开具抗偏头痛的天菊脑安胶囊。
3.3.3重复用药复方氨酚烷氨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复方氨酚烷氨成分之一
为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氨基酚过量易造成肝脏损害,甚至引起肝昏迷;青霉素钠
与头孢曲松钠联用,两药均属B-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相同,联用只会增加
它们的副作用,而不会增强疗效。
3.3.4联合用药不合理维生C与维生素B2合用,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疗
效降低甚至失效[5];奥美拉唑等抑酸药与莫沙比利等胃肠道动力药配伍,奥美拉
唑等主要抑制胃酸分泌,使溃疡面修复,其疗效与胃肠内停留时间密切相关,而
莫沙比利等能增强胃肠蠕动使奥美拉唑等在胃肠内停留时间缩短而降低生物利用
度。
3.3.5处方用量不符合规定肺部感染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开具处方用量为1
个月,左氧氟沙星为广谱抗菌药,连续使用不宜超过14天[6],否则会导致菌群
失调,二重感染等;糖尿病病人用药阿卡波糖片,处方开具两个月用量。
《处方
管理办法》中规定门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天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
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的,医生应当注明理由。
3.3.6药品给药途径不适宜诊断为高血压病,处方开具静脉滴注用甘露醇注
射液,用法要求一次250ml,口服。
3.3.7有配伍禁忌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阿莫西林胶囊,枯草杆菌、肠
球菌二联活菌是活菌制剂,阿莫西林为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对其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使其作用降低,影响疗效,如必须配伍使用,二者要间隔2h以上服用;注
射用泮托拉唑+5%葡萄糖注射液,两者配伍后,出现pH值变化及含量降低、变色,应选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7]。
3.3.8无指征用药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头孢克肟颗粒,因上呼吸道感染
通常是由病毒所致的自限性疾病,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不需用抗菌药物,除
少数诊断为细菌性感染,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方有应用抗菌药治疗指征;如诊断
为月经不调,却开阿奇霉素肠溶片,月经不调主要是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
不宜使用抗菌药物。
3.3.9给药时间不合理医师处方用药头孢菌素类及克林霉索1次/d静脉给药,此用法不适宜,因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消除半衰期短,抗菌后效应较弱,其杀菌效
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即细菌的暴露时间,而峰值浓
度并不重要[8],应1日多次给药为宜,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4 结论
综上我院门诊用药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完善医院内部计算机网络,每月
定期由专门人员对门诊电子处方质量进行审核,对不合格电子处方实施每月全院
通报,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处方合格率[9]。
临床医生应
严格认真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处方上必须完整填写“临床诊断”,这样可以让
药房调剂人员更好地进行合理用药的审核,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医生在开具电子
处方时,应准确无误地录入处方内容,尽量避免发生输入错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挂号处应认真录入患者基本情况,一旦发现错误,及时修改。
药剂科要强化
自身职能,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协助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对
门诊处方的抽查,定期公示不合理处方,并督促改正;药师调配药剂时一定要按《处方管理办法》中的规定严格审查处方,对患者做好用药交待,促进临床合理
用药。
参考文献
[1]吴永佩,颜青,李喜西.加强教育与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4(8):11-12.
[2]梁少华,桑国优,刘裕彬.门诊处方基本指标调查及不合理用药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
学报,2o10,32(1):52.
[3]WH0/DAP/INRUD.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 faeili-ties[S].WHo.Geneva,1993:74.
[4]丁国华,高宏,孟松伟.合理用药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3.
[5]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637-879 .
[6]付世龙,张彩莲. 医院用药处方分析与对策.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9,l2(26):12.
[7]陈玫芬,陈辉邦.注射用泮托拉唑在4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J].海峡药学,2005,l7(5):20-22.
[8]范义风.我院门诊常见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4):310.
[9]刘炜,王霞.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与改进措施.西北药学杂志,2010,25(5):384-386.。